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6月1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698天前 | 408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心怀不平
2. 每日经文 | 申命记1章-原型先知
3. 今日默想 | 对圣经来源的思考
4. 每日加量 | 诗89篇-套话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6月1日 心怀不平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七十三篇1-9节


1神实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

2至于我,我的脚几乎失闪,

 我的脚险些滑跌。

3我见恶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怀不平。


4他们死的时候没有疼痛,

 他们的力气却也壮实。

5他们不像别人受苦,

 也不像别人遭灾。

6所以,骄傲如链子戴在他们的项上,

 强暴像衣裳遮住他们的身体。

7他们的眼睛因体胖而凸出,

 他们所得的过于心里所想的。

8他们讥笑人,凭恶意说欺压人的话,

 他们说话自高。

9他们的口亵渎上天,

 他们的舌毁谤全地。


省思:

恶人看来大为兴旺,

令人不禁暗忖:

如果恶人发达、好人却受罪,

那又何必作好人?

圣经内外,

都曾有人非常困惑,

沮丧地向神提出这大胆的问题。


祷告:

全能的神,我总是要求公平,

却忘了耶稣――

这世上从未有过的至善者,

却经受了最险恶的陷害。

请引我走向成熟、寻得永生,

不在乎获得一点施舍或奖赏,

而是在耶稣基督里享有祢的生命。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申命记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申命记》第1章|原型先知


申命记是旧约最具影响力的一卷书,是五经的高潮,它记载了摩西这位原型先知,在他临终之前,向以色列人所作的迫切的讲道。他使用了浑身解数,讲授律法,劝勉百姓遵行,告诉他们不遵守律法会有什么后果。有时他又展望未来,看看日后的王(17:14-20)、各支派的居住地(33:6-29)、预告被掳、甚至被掳归回(28:64-68,30:1-3节)。不过,他主要还是关注当下,要求他们不要重蹈覆辙,因为百姓常被偶像迷惑。如今,由能力比他弱、威望比他低的约书亚带领,眼看就要过约旦河、征服应许地了,他们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摩西非常担心他们能否忠于上主的一切命令(西奈之约),因为唯有得上主喜悦,才能在战争中得胜,在应许安居乐业。


另外,摩西自己不得进入那美地,显得有几分心酸。故此,申命记也像列祖的临终祝福一样(创27:27-29,39-40节,49:2-21节)。他回顾上主以往的眷顾,也对未来作预告,并劝勉继承者要忠于上主。


在进入经文的解读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大纲:


1章1至5节,是标题,告诉我们记载的事件、时间和地点。


1章6节至4章43节,是摩西的第一篇讲章。


4章44至49节,是第二篇讲章的标题,交代了摩西演讲的历史背景。


5章1节至28章69节,是摩西的第二篇讲章。


29章1节至30章20节,是摩西的第三篇讲道。


31章1节至34章12节,如同现代书籍后面的跋,记述了摩西最后的日子。


一章1节至三章29节,这一段重温了以色列离开西奈(何烈)山,到摩押平原漂流的往事,先由上主的一句话开始:


“你们在山上住够了,现在你们要转回……看哪,我把这地摆在你们面前,你们要进去占领这地为业,就是上主向你们百姓……起誓……给你们……之地”(1:6-8)。


这就展开了摩西的演讲!


从出埃及到如今,已经40年了,摩西也曾领他们到应许地的加低斯巴尼亚,如今为何仍未进入?摩西就提出探子事件(民13-14章),这是百姓的过错,他自己也被连累了(1:37-40),百姓不但没有按神的线路去行,反而想用强攻的办法(1:41-44),结果自然失败了(1:45-46),被审判漂流了多年。




03

今日默想


申命记最后,有一个墓志铭,不乏溢美之词(34:10-11),从文本而言,有后来编入的痕迹,包括被掳的预告和对王的应许,极有可能是后面的群体编入的。看来,五经除了摩西自己是原初作者之外,在以色列历史各个阶段都有编辑,尤其是被掳和被掳归回时期。也就是说:圣经是神的话,也是人的话,圣经是由个别作者因某个事情写作的,更是以色列群体经过漫长的时期铸造的。圣经的这种“神与人”、“个人与群体”相结合的说法,你会如何评价呢?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八十九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89篇|套话


自88篇哀叹生命的无常,到了89篇,又转为训诲诗,并由此结束了诗篇的第三卷。喜、怒、哀、乐,疏离与归回、埋怨与赞美,相互交织,成为一组又一组彼此关联的诗歌,向神倾述着信仰的人生百态。


1-4节,训诲诗以立约这一主题为基础。比如包括神透过大卫来立约,目的是重建人类历史的内容。


5-14节,训诲诗的另一个基本内容则是创造。这位主的内涵极其丰满,在“诸圣者”中至高无上(5-7节)。祂的能力非同一般,祂的性情也与信实相契(8节)!并且,管住邪恶(海的狂浪)和拉哈伯这个怪兽(9节)。天与地,东西南北各方,都出于祂的手。祂的权柄与能力(宝座),是以公义、公正、慈爱与正直来设立。


15-37节,将立约与创造的福气贯彻于地!则是这位神透过“大卫”而实现的,所以,诗人会以“有福”来开始(15节上)。将治理子民的责任交与仆人大卫(20节);这立约的升华则是:大卫之子称神——“你是我的父,我的神,拯救我的磐石”(26节)。


而且,这种父子关系要延及到万国(27节)与万代(28-29节);不过,立约也是有条件的,大卫及其子孙这一方,需要信守承诺,倘若背约,则要遭遇惩罚(30-32节)。只是为父的一方,仍有慈爱与信实(33-35节),仍会持守对大卫家的承诺,保守他们与日月齐晖(36--37节)。


38-45节,是毁约的现实描述。神恼怒受膏者,丢掉弃绝他,并且毁约,将受膏者的王冠掷于地上。任由敌人拆毁皇宫与城墙,圣城如今兵荒马乱,神反而“站在敌人”一边,来打击受膏者,使他失去了青春(约雅斤,参王下24:8)。王者,成为阶下囚。


46-51节,这种“痛苦岁月”、“神的掩面”、“祂的怒气”、“人生的幻灭”,全都集中起来,成为阴间权势(46-48节)。被弃的一方问道:“神啊,你的信实、慈爱、怜悯还在吗”(49节)?这种饱受羞耻的体会,能够得到神的同情吗(50节)?神在乎——受膏者受羞辱吗?会认为这就等于是祂自己受羞辱吗(51节)?


 思考问题


52节这句“雅威是应当称颂的,直到永远”,显然是套话!然而,这种格式的祷告,成为千万世代信徒的榜样——最绝望的时候,或许也不是最后的结局!祷告如同人生,一波三折,由立约的肯定,到绝望中的哀求,再到对雅威的称颂,里面的情绪非常曲折丰富。你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吗?


插图:黑门山在以色列的最北部,海拔2814米,是以色列的最高峰,位于东黎巴嫩山脉的南部。「西连」是黑门山的腓尼基名。1967年六日战争以后,黑门山的南坡和西坡被以色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