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5月23日 | 受难时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六十九篇 16~21节
16 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
因为你的慈爱本为美好;
求你按你丰盛的慈悲,回转眷顾我。
17 不要掩面不顾你的仆人,
我是在急难之中,求你速速地应允我。
18 求你亲近我,救赎我,
求你因我的仇敌把我赎回。
19 你知道我受的辱骂、欺凌、
羞辱,我的敌人都在你面前。
20 辱骂伤破了我的心,我又满了忧愁。
我指望有人体恤,却没有一个;
我指望有人安慰,却找不着一个。
21 他们拿苦胆给我当食物;我渴了,
他们拿醋给我喝。
省思:
贯穿于本诗篇中的恐惧、
弃绝、屈辱、痛苦等感受,
最强烈地体现于
耶稣基督的受难。
祂在骷髅地被钉十字架,
即是诗篇第六十九篇的最佳诠释。
祷告:
“伟哉,奥妙的降卑!崇高的舍弃!
神竟亲自担当举世一切苦难!
因其受难,
我们从此可以为人的软弱祈求;
亲尝一切属世痛苦的神,
必明白我们的需求。”
(W.J. Sparrow Simpson, “ Cross of Jesus, Cross of Sorrow”)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民数记 第二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民数记》第28章|节期的敬拜
二十七至三十章,讨论了关于土地继承权、节期和许愿的条例,信息是正面的。因西罗非哈的女儿能得到土地继承权,预期很快将征服和分配土地了(27章);祭司在节期里要献上数目巨大的祭牲,意味着他们很快就要进入应许之地,要在那里生活,享受五谷丰登。神的应许很快就要得到落实了(28-29章)。
献祭是圣经崇拜的心脏,是塑造祭司国民身份及品格的关键。五经有极多的章节,关注祭礼的形式和场合,民数记二十八至二十九章,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这些规条,并将关注的重点作了调整:它规定祭司在年中的每一日,必须代表全国献上之祭物的种类和数目。
首先讨论每日献上的燔祭(2-8节),其次是每星期一次的安息日祭礼(9-10节),其三是每月一次的祭(11-15),最后是一年一度的节期(28:16-29:38)。
这里所用的累积数字,是为了强化献祭的重要性,例如安息日需要献两只日常的羊羔,另加两只安息日的羊羔(28:10)。七月一日则要献上日常的两只羊羔;每个月朔(即阴历每月初一日)都要献上两只公牛、一只公羊、七只羊羔,再加上七月一日特有的一只公牛、一只公羊、七只羊羔。
每日当献的是两个燔祭:早晨要献一只,黄昏的时候要献一只羊羔(4、8节)。所献的羊羔是最典型的祭牲,意味着以色列的信仰具有时间性。也就是说——要看重每日与主同在的价值。
第一个国家性节期是除酵节,是在一月至尼散月(阳历三/四月)。它紧接在逾越节之后,所纪念的是出埃及的事件(出12-13章)。因这里主要是讨论祭司的责任,休息和圣会的日子以及全国集合敬拜,都只附带提及。
03
今日默想
犹太作家赫舍尔(Abraham Joshua Hesche),曾经与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一起,为美国废除种族隔离运动不遗余力。他说:“以色列的信仰是时间的宗教,以时间的圣化为目标”[1]。
我们从这一章的叙述中,果然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将崇拜落实在每五十年、每年,每月、每日这些恩典的时间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每七日的安息日和每天晨昏的献祭。
在新约,YS因此被称为“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实际上,祂死时正是献晚祭的时候。祂的死废掉了献牲畜为祭的礼仪,四十年后,在主后七十年圣殿被毁,一切的祭礼从此止息。犹太教将晨昏的祭礼,转化为祈祷作为古往今来崇拜的典范。
JD信仰继承了这一传统,意味着整个人生,都当藉着不住的赞美和感谢,奉献给神,(参罗12:1;帖前5:16-18)。
你会如何理解你的日子?可以举些例子来谈谈吗?
[1] 赫舍尔(Abraham Joshua Hesche)著,邓元尉译:《安息日的真谛》(北京:上海三联,2013),页13。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七十八篇 1-37节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78篇 1-37节| 长者
祭司在百姓中常作的教导被称为“训诲”——本诗的标题是亚萨的训诲诗,就是教导、指导百姓如何敬拜神的诗。
长者呼吁历代的子孙们,要来听从他那颠扑不灭的肺腑陈词,因为那是“比喻”,是“谜语”,是箴言,比喻乃是箴言的卷名;谜语,则是智慧之言,是祖宗的传家宝,其内容是关于雅威的美德与祂的能力、祂的作为(1-3节)!
他首先劝导后世子孙不要重蹈祖宗的覆辙。祖宗的遗训,是关于雅威在雅各中立法度,在以色列中设律法的事,这些事是要让子孙历代传下去——好使他们“仰望神,不忘记神的作为”,历世历代中唯一需要的,不可忘却的就是“守祂的命令”!
他们要杜绝祖宗那顽梗悖逆,居心不正,向着神不诚实的性情!“别忘了,他们会犯这个罪,会悖逆神,你也有可能。那唯一的命令,就是对你们的保护”!回顾祖宗的“罪绩”,不无好处,前车之鉴,后世之师(5-8节)!
以法莲在王国分裂时,是离开的支派中最大的一支,却也是悖逆不守律法的整个以色列群体的象征。他们遗忘了雅威在埃及地所施行的神迹,包括分开江海,在旷野以火柱云柱所作的引领,在“讯”旷野,干旱之地,分开磐石给他们水喝的事迹。无论在埃及地,还是在旷野,整个以色列民,对神及祂的仆人摩西就是“不信”,这种顽梗之心,实在应该引以为戒(9-16节)。
在旷野,神赐下一连串的神迹,来表明祂的作为与性情,而以色列人则以“罪”、“悖逆”、“试探”、“妄论”、“不信”、“不依赖”、“随心所欲”、“贪得无厌”(29节),来回应神的作为。他们也因此付上沉重的代价,他们中许多健壮人被杀,少年人丧命,这一教训历历在目。然而,他们的罪仍未结束,因他们仍未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17-31节)。
每日默想:
在32-37节,显示了以色列对罪认识的不深,悔改不彻底,认罪也流于表面化。虽然当他们面对上主的怒气时,显示出无奈与惊恐,亦曾回心转意,寻求神,追念祂。但是,他们虚伪、口露谄媚、舌出谎言、心术不正,对神不忠。而雅威因怜悯与赦免,没有完全消灭他们,反而将怒气转化为对他们的可怜,体恤他们无非是一阵风而已。可惜的是,他们仍然不知悔改,甚至越发增加罪恶。
这些有无唤醒你我——当我们不认真悔改,流于形式的崇拜之时,罪将要加深伤害我们?
▓ 本文插图选自《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