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5月22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708天前 | 461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为祢的殿心里焦急
2. 每日经文 | 民27章-继承权
3. 今日默想 | 教会关于继承人的灵感
4. 每日加量 | 诗77篇-文本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5月22日 为祢的殿心里焦急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六十九篇 9~15节


9   因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并且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10 我哭泣,以禁食刻苦我心,

      这倒算为我的羞辱。

11 我拿麻布当衣裳,

      就成了他们的笑谈。

12 坐在城门口的谈论我,

      酒徒也以我为歌曲。


13 但我在悦纳的时候,

      向你耶和华祈祷。 

          神啊,求你按你丰盛的慈爱,

      凭你拯救的诚实应允我。

14 求你搭救我出离淤泥,

      不叫我陷在其中;

      求你使我脱离那些恨我的人,

      使我出离深水。

15 求你不容大水漫过我,

      不容深渊吞灭我,

      不容坑坎在我以上合口。


省思:

在一片不冷不热的宗教的海洋中,

火热的敬虔像孑然耸立的火山岛。

海浪冲击其岸,欲侵蚀之;

但无论海有多大,

都比不上

火山奔腾冲向天际的内火。


祷告:

神啊,

我愿有祢在耶稣里

彰显的火热的灵,

充满勇敢无畏的敬虔,

富于冒险精神的信靠。

我愿自己的生命敬虔而充实,

不因懒散而松懈。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民数记 第二十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民数记》第27章|继承权


本章记载进入迦南的两个准备工作:1至11节是西罗非哈女儿们继承地业的问题;12至23节是关于国家前途的问题:谁能承继摩西,把以色列领进迦南呢?


父亲死后,长子得双份(申21:15-17)。这个父系的制度,是为了防止土地流出家族以外(参王上21:3)。可是,西罗非哈死而无子,产业会归给最近的男性亲属:先是弟兄,然后是叔伯和其他人(9-10节,参利25:48-49)。西罗非哈的女儿挑战这一常例,辩称这规矩会导致父亲名字被灭没(4节)。


因为西罗非哈女儿的案例没有先例,摩西需要向神寻求指引[1]。她们的请求得到了接纳:人若没有儿子,女儿就可以承继产业。


然而,这又构成了另一个问题:家族的地业会因她们结婚而随她们而去。为了处理这问题,第三十六章又增添了一些管制女继承人婚姻的规例。


12至23节讨论国家继承人的问题。摩西的死期到了,他要上亚巴琳山(尼波山峰,申34:1),观看神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12节)。雅威在这里再次提起摩西在米利巴‧加低斯所犯的罪(14节;参20:2-13),彻底打消摩西还想进迦南的幻想。


故此,摩西求神怜悯这群可怜无知的百姓,为他们派行动领袖指挥作战(16-17节);恳求这位万人之灵的神,不因可拉的罪而惩戒他们,期望这位一切生命的赐与者,关心自己所拣选之民的存亡,牧养这群没有牧人的羊群。



约书亚被指派为继承人(18-23节),他多年以来是摩西的助手(11:28;出17:9及以下,24:13,32:17),又是到过迦南的探子之一(13:8,14:6),但他的领导能力比不上摩西:神面对面与摩西说话(12:6-8),约书亚却要接受祭司以利亚撒的教导,以利亚撒则要用乌陵和土明来确定神的旨意(参出28:30)。看来,摩西时期和后来的日子有很大的不同:神直接透过摩西作为先知媒介,显明祂的旨意;后来的世代只能倚赖祭司(利10:10-11),遇上律法没有论及的军政问题时,祭司需用乌陵土明来寻求神的旨意。



[1] 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律文献里,女儿通常不能分受遗产,因父亲会在女儿结婚时送给她们巨额的妆奁,一般包括了衣物、首饰、金钱、家具;若是富有,还会加上婢女、土地,甚至城邑(创29:24、29;士1:13-15;王上9:16)。但嫁出的女儿,父亲对她再没有经济上的责任了。


03

今日默想


摩西按手象征式地表达了二人间实在的连贯性(18、23节)。后来神临到会幕,在云柱中显现,亲自认可这一任命(申31:14-15、23)。摩西死后,上主给约书亚进一步启示(书1:1-9,5:13-15),但要等到渡过约旦河之时(书4:14)。看来,二人同时执政,共同领导百姓,有一段时期,直到申命记三十四章所记,摩西在尼波山上去世为止。



教会可以从中获得关于继承人的灵感吗?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七十七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77篇 文本


祷告是心灵的交流,将心事向这位主陈明,祷告有时也是血迹斑斑地呼求,呼求神来看他所面临的困境。


这位祷告者直接说:“我要向神发声呼求,向神发声呼求”。在患难之日的祷告,经常是烦躁不安的,甚至他不住地祷告,终日寻求,也未得到安慰。喜欢优雅的人,在这里要失望了。


祷告也是最具人性的表达,在神面前毫不掩饰那“悲伤”与“发昏”,和彻夜难眠,“无言以对”的情形。尤其是当回忆过去甜美的日子......可是,如今一去不复返了!可想而知,这所带来的被抛弃和孤独感,是何等难以接受!更甚的是,抛弃他的,竟然就是他所仰赖的神!(1-6节)。


这样,另外一个疑问就出来了——神所立的约,还算数吗?恩典,就此歇止了吗?不然的话,神的怒气怎么仍然存在呢?


诗人在苦难时,对神的约,对神的本性,发出了一连串的质疑。越是这么问,心境越发糟糕。或许,这就是人常常面对神,尤其是面对上主的沉默之时,所作的最赤裸的剖白吧(7-10节)。


然而,祷告者独到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因为自身的困境而成为自闭症患者,也未掉进自怜自艾的陷阱中。因为有一个叙事的文本——“出埃及的事件”,深入到他的思维里。可以说,这个文本救了他,救他脱离了因自我的痛苦所产生的幻觉,和对神信实的质疑。他说:这是我的懦弱,而医治这一懦弱——被痛苦压碎的心灵,其良方是“追念至高者显出右手的年代”。


出埃及的事迹,那恩典的行动,是神信实的记录,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幻影般的心灵里。对救恩的追忆,也不是缅怀故事,假若是缅怀,又会掉入另一个陷阱——怀旧,而怀旧所能产生的情感是伤感与无奈。



然而,诗人对救恩的追述,实际上是重新回顾那不变的圣约,从中看见神的信实。因此,再次获得追随祂的能力(11-20节)。


每日默想:对神的救恩的宏大叙事的追忆,是医治“自闭”的良方,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有过相关的经历吗?面对所遭遇的困难,多次寻求,不得门路,多次祷告,也没有回应,情绪糟糕得无法形容,甚至怀疑神,怀疑救恩的真实。而你来到了教会,一听到赞美的歌声,或者,因翻开圣经,忽然好像看到了真相——神那不变的爱,屹立在那里!主是信实的,祂不会将祂的儿女撇下为孤儿。因此,你再次上路,并看到神真实地与困难中的你同行。




▓ 本文插图选自比利时画家 埃米尔·克劳斯( Emile Claus  1849-1924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