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5月21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3年5月21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3年5月21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希伯来书》10:19-31(和合本)
10:19 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
10:20 是借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
10:21 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 神的家.
10:22 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 神面前.
10:23 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摇动.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
10:24 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
10:25 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见〕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10:26 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
10:27 惟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
10:28 人干犯摩西的律法、凭两三个见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
10:29 何况人践踏 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
10:30 因为我们知道谁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又说、『主要审判他的百姓。』
10:31 落在永生 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
序言 | 以史为鉴
为了使生活在信仰十分不自由,甚至被压迫环境下的教会信徒,不致冷淡、退缩,甚至因此遭受神的审判,希伯来书的作者高举耶稣:将耶稣的身份和救恩的方法,与旧约的启示方法(比如通过天使所启示的律法),和旧约的敬拜模式作对比,比如在第七章,用会幕和圣殿的敬拜,来与耶稣所成就的敬拜作对比;又如在第一章开始的,用犹太人所敬重的天使、亚伯拉罕、麦基洗德、摩西、约书亚、亚伦等人物为民族所成就的贡献,来与耶稣所成就的贡献作对比,还有很多类似的对比。他的目的是要告诉收信人,基督身份的唯一性,和祂所成就的救恩的超越性。如果这群冷淡的信徒,不看重基督和祂的救恩的话,他们必然被神审判。
在“高举耶稣”的同时,他也时常“责备信徒”,他引述以色列民族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摩西时期,他们如何失败,尤其是碰到困难的时候,信心软弱,恶就产生,最后被神审判的不光彩的经历,来提醒来警示他的听众,要以史为鉴,要以他们前辈悲惨的经历,来警告自己:千万不可轻视神如今通过基督所成就的救恩,要振作起来,不要以现实艰难、信心软弱为理由,假如他们仍旧这样冷淡下去,他们也有可能像那些失落的祖宗,遭受神审判,甚至更严重的审判。
我们今天来看的十章19至31节这段,就具有以上的双重特点:既讲述耶稣及其卓越的救恩,又对听众发出警告。
我们也很需要听希伯来作者这类的话,因我们和他的听众一样,不但会在安逸中,轻忽救恩,也会在艰难处,因看不到神的作为而忽视救恩。患难有时会使人更加依靠神,类如使徒行传记载的马其顿教会;患难有时也会导致人更加迷茫,以及对神失望,就如同希伯来书里让我们看到的这些基督徒前辈。包括在实际的信仰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患难而变得更加坚强,有时则会变得更加软弱,甚至忽略救恩、远离神。人心是多变而不稳定的,在艰难处的人,既需要被安慰和鼓励、也需要被警告和责备。既然人性相通,神的话语具有永恒之功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这段以审判为基本特色的经文,期望神的灵来警告我们。
一|卓越的救恩(19-21节)
自从一章开始,作者都以旧约的各样圣事,来与耶稣作对比,从中突出耶稣身份的唯一性,和祂救恩的终极性(19-21节)。
19节,他呼吁同胞(弟兄们),来重视这既成的事实:我们如今已经因着基督在十字架所流的血,进入了与神同在当中,就像在会幕和圣殿里的大祭司,藉着所献上的牛羊祭牲的血,可以毫无惧怕地进入至圣所,与至高的神相交。如今,基督徒,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成果,甚至完全不再需要走那条由牛羊的血所打开的通路,就是幔子所隔离开来的圣所和至圣所之间的障碍;我们完全不需要走这条路!而是藉着基督的身体为桥梁,进入了与神相交的境地。这样境地,不但享受了罪被赦免,更是体会到与神亲近的美好。
信徒在基督里也是完全安全的!因为有一个不再会犯错的大祭司操持着这个家!在历史上,以色列的大祭司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的侍奉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还会因着自己的罪,遭到神的审判,比如亚伦曾带领以色列人拜金牛犊,他的两个儿子献凡火被神击杀,以利的两个儿子被神击杀,还有撒母耳两个儿子的堕落。
而我们完全可以活得坦然,因耶稣这位祭司,完全不会出错,祂不但自身完美,祂的侍奉也完美,所成就的也完美。作者用圣殿里的洁净礼所象征的罪被洁净的经历,图像化告诉读者:基督在过去所成就的救恩,不但使我们的罪行被洁净,甚至深层的罪性——天良的亏欠,也被改变。
二|郑重的态度(22-25节)
既然救恩如此卓越,所以,作者劝勉他的听众,要以对等的态度来回应。简而言之,他要求他们要继续持定五方面的信仰态度,前面三项主要针对与神的关系,后面两个主要针对与其他信徒的关系,这五项都要郑重其事。
诚:要诚心对神,神是圣洁与伟大的,所以不可轻忽自身来到神面前的态度。虽然我们因着基督的血所成就的,可以在神面前坦然,知道祂不再追讨我们的罪,但这不等于我们可以带着虚情假意,和敷衍了事的态度来敬拜、来服侍。这跟我们与人交往相类似,我们受了社会的历练和磨难,往往会变得随波逐流,内心的真诚往往会被磨掉,而变得不那么真诚,甚至伪善。所以,真诚难能可贵,仍然是我们在人与神面前,为人的根本和最终追求的目标。有时在世风日下,艰难环境下,人人自保的光景中,为了生存,要活得真诚,确实不易。而一旦想起神的诚信真实,也就愿意效法祂而活。
信:对神的信要充足。这点对于处在危机和苦难中的信徒尤为重要。社会的压力和教会生活中不愉快的经历,往往会使我们夸大负面的事实,而对看不见的上帝失去该有的信任。尤其是长期受逼迫被恶待,迟迟不见上帝的救赎和帮助的信徒,很容易对信仰灰心泄气。所以,应该回望神与祂子民交往的历史,尤其是通过基督对我们救赎的经历,再度拾起信心。
望:要坚守盼望。苦难和不好的环境,不但会挫掉我们的真诚和信心,也往往会磨灭我们的盼望,使我们看不到前途。苦难不一定能激发人的斗志,有时反而会磨灭人的信心和盼望。所以蒙恩的信徒,不可失去盼望,像那些活着没有指望的人。他希望基督徒在瞬息万变,摇摆不定的时局里,来瞻仰永不摇动的上帝的旨意和作为,并以此为人生的目标,而坚定地朝前走去。
假如基督徒要对信仰郑重,除了要在神面前,用以上三方面的态度,来勉励、反省自己,还要在信徒团体中,落实爱和善,并彼此激励和提醒。也就是说,不能光讲在神面前的态度,还需要讲在教会的生活。他从两方面来讲。
爱:要彼此相顾。教会的群体是软弱的,每一个人也是软弱的。在神的面前,假如要活出“诚、信、爱”,在这些方面有些进步,就应该看重教会生活,就应该觉得自己需要别人,别人需要你。
善:要以善行来贯彻。爱心的落实,不但表现在心灵的需要上,也表现在物质方面的援助。
小结:
要看对神的“诚、信、望”,和对人的“爱和善”,必须要有实际落地的场景才行,而稳定的教会生活,才是保障。所以,作者会说出“不可停止聚会”这句话,对当时因为环境的困难,而长时间不聚会的信徒,有着切实的劝勉,作者劝告他们,不要因环境或自身的问题,而停止聚会,倒要彼此劝勉。尤其是在更为艰难,更大的逼迫的日子,有可能到来的危机下,更应该看重在一起聚会的价值。
作为传道人,我心中也时常很纠结这样的事情,每当看到弟兄姐妹,因着家庭、工作或其它原因,没有来参加“主日崇拜”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也很失落。不知道该怎样对这些肢体说,说重了,怕伤了他,轻了怕是敷衍了事。但总而言之,知道这样彼此都不蒙神喜悦。盼望我在这里所表达的纠结,能引起你们的重视: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定要来参加主日崇拜,来落实对神的“诚、信、望”,和对其他肢体的“爱和善”。
二| 严厉的警告(26-31节)
当作者以基督的身份和祂的救赎之工所成就的卓越性,来劝勉这些落入苦难而沮丧的基督徒,要继续活出信仰五方面的内涵:诚、信、望、爱、善,他并没有就此停下来!正如救恩不仅仅是指对人的救赎的一面,也包括审判的内容——一个宇宙性的公义的恢复。也像是我们平常需要听鼓励的话,也需要听警告的话,灵性才会长得丰满。甚至按照希伯来书作者的思路,26至31节这些听起来十分严厉的话,才是这段话的高潮部分。
因为信仰是关乎“思想”,是关乎“灵性”的话题,不是光靠鼓励就能过得平稳,人的灵性除了包括道德、包括认知、包括爱、信、盼望等,也包括更难捉摸的罪的话题。人因为罪,不会因为听了鼓励和劝勉的话,就能过上对神诚恳、信任,充满盼望的灵性生活。人需要听听——负面的消息!因人天生有“故意犯罪的倾向”,所以回顾祖先背叛神和失败的历史,对人是极有益处的。特别是在苦难中的人,很容易自暴自弃,包括对信仰也有可能“自暴自弃”。他们需要警惕地知道“人性的顽劣和罪的真实”,否则,也容易走上“故意犯罪”而被上帝灭绝的道路。
作者认为,他的听众都是一群蒙了恩召的信徒,像是在旷野中那群因着神的救赎,而离开了埃及,不再受法老奴役的人。但一个事实是他们需要留心的,在旷野的百姓,屡次明知故犯,挑战摩西、挑战亚伦,说穿了,就是挑战上帝。他们中的不少人,被上帝用烈火烧死。所以,他希望他的读者,能郑重听听他在前面所讲的一切话。他们要回想摩西时期的百姓,因悖逆不顺从,所遭的后果是何等可怕。
他们也需要领会:神的性情多面性,祂是信实的主,但也是严厉的神;你如果对祂认真,祂是信实可靠的,而且是充满怜悯和宽恕的;你如果轻慢和悖逆,祂则是严厉的,而且是会审判人的。祂会为那些因信仰而含冤的人伸冤,祂也会报应那些轻看“基督的救恩”、和“在圣灵里蒙恩”事实的人,祂都要追讨他们轻慢和亵渎的罪。
看来,对“天生就喜欢故意犯罪”的人,警告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亚当的后代,亚当生命的特质,留给了我们——有美好的一面,但也因故意犯罪而落入上帝的审判之中,而导致全世界堕落的悲剧。人性共同性的现实,也说明罪性的共存。这都提醒我们不能光听勉励和粉饰太平的话,我们需要听警告的话,来提醒、纠正我们,使我们的生命能合乎神的心意。
回应|警告之必要
警告和审判的话,帮助我们对神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灵性朝健康和有深度发展(四方面):
1、帮助我们对神较为整全的认识
现今社会追求娱乐,教会也经常效法之,我们对听起来危言耸听的警告和审判的话,很不以为然。这种崇尚安逸自由的文化,导致我们对神的性格,缺乏整全的认知。
C.S.鲁益斯在他的作品《纳尼亚传奇》里,如此来形容狮王阿诗兰:它不是温顺的狮子!所有具有基督教背景的人,一看到阿诗兰,他那咆哮的声音,刚毅的性格,毫不妥协却又含笑的凝视,就知道它是基督形象的化身。
如果我们缺乏听警告和审判话语的态度,就很难建立对耶稣有着较全面的认识。这种偏颇的神观和基督观,也使我们对神很难有真诚,和足够的信任,尤其是当我们落入困难中的时候,很难对主有切实的信靠;对未来更不可能有着稳固的盼望。因为在面对乱象环生的世界,我们不能体会上帝“拨乱反正”的决心,我们因此往往会被现实牵着鼻子走;使我们过多看重现实的困难,而变得灰心丧气,甚至向世界妥协。
2、帮助我们检查追求和渴望是否合理
多听警告和审判的话语,也有助于我们来检查自己的追求和渴望,是否合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神的心未必纯正、诚实,甚至经常被我们的“私欲”牵引,所以我们需要常常诚实地问自己:我的这些渴望是否合理?以色列人每天都会检查自己,比如他们会用示玛来祷告:“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你的主”。当然,示玛都是正面的要求,但也带出负面的效果。因为人很难尽心、尽性和尽力地爱上帝。
对于我们而言,只有我们对耶稣是谁,以及对祂所完成的工作,有正确的了解和信念之后,我们的良心才能被洁净,才有可能将希伯来书作者所提到的五项信仰——“诚、信、望、爱、善”的内容落实。而这种成果不能单靠鼓励而获得,就好像一名医生,势必在他的导师手下,经过严苛的训练才能成才。我们生命长得整全,也需要听听严苛的话语,哪怕是在苦难中,也不只需要勉励的话。有时,警告的话,更有价值。
3、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到底委身于谁?
警告和审判的话,有时像当头棒喝,使迷茫中的我们犹如梦中惊醒,使我们反省——我到底在委身于谁?如同诗篇42篇5节:我的心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不安?诗人在国破家亡的局面下,非常痛苦,非常迷茫。而当他进一步反省的时候,他似乎在反问自己:我到底在委身于谁?委身与苦难及其世界?还是上帝?我是被混乱和抑郁的情绪牵着鼻子走?经过多次的自我检讨,他说:应当仰望神(诗42:11)。
今天的世界,变幻莫测,前景看似暗淡无光,疫情后,经济的坍塌,失业率飙升,很多人感到迷茫,包括基督徒,也增加了不少的无望和无力感。希伯来书这段警告和审判的话语,再次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上帝及耶稣的救恩上面。也从中再次提醒我们——我们委身于谁?我们向什么委身?我们是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而不致动摇吗?还是我们被变幻莫测的时局搞得心乱如麻,六神无主?我们是坚守主给我们的呼召,为自己所生存的世界而尽上责任,而忠心于服侍?
4、提醒我们要与基督的教会认同
我们是一群属灵的少数派,假如要在世界生存,我们必须在主里合一,彼此相顾,并且不可停止与他们之间的聚会。希伯来书作者这警告的话,真的会使我们反省吗?我们真的认同这群社会上的少数派吗?你真的认为这群人在你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吗?还是深觉这群人不能给自己带来社交上的价值,而变得可有可无?
美国有位流行歌手(卜.戴伦,Bob Dylan)曾唱过“作基督徒的时期”,以好像“你总要服侍别人”这样的歌,公开承认自己的基督信仰。而后来,当有人问他是否还信耶稣之时,他回答说[1]:
“这对我来讲是不确定的,我的意思:我今天这样想,明天却那样想。在一天之内我都有改变,我醒来时是某个人,睡觉时是另外一个人,大部分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是谁,我甚至都不在乎。我如今在音乐里找到了宗教和哲学,可以说,音乐就是我的宗教。我不随从某位拉比、某位宗教人士,布道家。我随从我的音乐,我在音乐里学到的,比从其他地方学到的更多,那些歌曲就是我的词典。”
看来,这位歌手曾经是基督徒,因为常年离开教会,慢慢不再委身于教会,最后彻底委身了他的音乐,也不再委身基督了。今天的我们,对教会的认同度到底如何呢?假如经常不参加教会生活,或间歇性参加,久而久之,你对教会的认同感会越来越低,最后你会彻底觉得教会对你而言,已经无关紧要。而神,也就变得遥远,甚至无关紧要了。
[1] 关于(卜.戴伦,Bob Dylan)的事例,引自于乔治、格思里(George H.Guthrle)著、陈永财译:《国际释经应用系列58:希伯来书》(香港:汉语圣经,2006),页378。
代祷事项:
1、为中国家庭教会祷告,求主使教会在这个不太自由的环境里,不致失了信心与盼望,能坚守对主的忠诚,存心忍耐,郑重对待神所赐的救恩,才不会随流失去。
2、为每个人祈求,尤其为聚会不稳定和长期不来聚会的肢体代求,求主圣灵在我们心里作那责备的工作,使我们的灵苏醒,看到在信仰的道路上,敬拜与团契生活的重要,我们需要彼此相爱,彼此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