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5月9日 | 我若心里注重罪孽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六十六篇 13~20节
13 我要用燔祭进你的殿,向你还我的愿,
14 就是在急难时,我嘴唇所发的、
口中所许的。
15 我要把肥牛作燔祭,
将公羊的香祭献给你,
又把公牛和山羊献上。〔细拉〕
16 凡敬畏 神的人,你们都来听,
我要述说他为我所行的事。
17 我曾用口求告他,我的舌头也称他为高。
18 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
19 但 神实在听见了,
他侧耳听了我祷告的声音。
20 神是应当称颂的,
他并没有推却我的祷告,
也没有叫他的慈爱离开我。
省思:
蒙神救赎的大喜乐
开掘出一条心渠,
使人能守承诺、真正悔过。
我们强烈的喜乐
并非来自追求新鲜的享乐,
而来自那历久弥新的顺服。
祷告:
天父,
我愿学习将祢在我最困乏时
所赐的力量用于我平日的事务中。
请让我在不觉得需要祢时,
也像需要时一样向祢敞开。
奉耶稣的名,“在祂并没有改变,
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一17)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民数记 第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民数记》第14章|摩西与迦勒
当百姓被这些探子的消息弄得心灰意冷时,放声大哭,愈发抱怨;全民落入忧伤、失望和惊慌中。他们说要 “回到埃及”(3节),去过奴隶生活,甚至尝试要找一个新的“首领”带他们回去。
摩西和亚伦无助地俯伏在地上祷告;约书亚和迦勒撕裂衣服,坚持说,只要百姓寻求雅威,讨祂喜悦,一切将会好起来;并向百姓保证,敌人的“保护神已经离开他们”,他们是很容易被打败的。
十四章10节下至19节,让我们看到,雅威气愤至极,决定要用“瘟疫”击杀他们,并取消他们的继承权,藉摩西另立炉灶!摩西则恳求雅威不要毁灭他们,坚持说这是为了雅威自身的缘故。因为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观看,看雅威是否依照祂的“名”而行事,看祂是否能实现承诺。
摩西也说上主不会轻易发怒(18节),完全能忠实地维持与百姓立约的关系,尽管以色列人缺少回应,但祂则永恒不变。所以,祂能够赦免,尽管祂不会将有罪的当作无罪,但祂的恩典,可以使祂忘记百姓所犯的罪,直到四代以后,祂也不会除掉罪人的全族。所以,他恳求雅威原谅他们,“正如从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们一样”(19节)。
上主听了摩西的代求,撤消了灭绝令,但那十个不信的探子却要被处死(37节),百姓则需在旷野流浪四十年,直至老的一代死去为止,下一代才能进入迦南(22-38节)。
然而,百姓不肯接受神的处分,他们意气用事,继续前进;也不接受摩西的警告。在没有求问雅威,得到祂的帮助之下,就要去征服敌人。结果,他们被追杀到何珥玛(44-45节)。
03
今日默想
我们今天要来看看迦勒,他生来就是埃及人的奴隶,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狗”,极其卑贱。然而,当他跟随了摩西之后,意识到要去侍奉一位新的、神圣的主人。当百姓抱怨的时候,他抬头看到了光芒四射的云柱,他知道神的应许不是空洞的。所以,他和那十个探子的立场完全相反。
确实如此,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勇气,不信则是怯懦的表现。现实中,不信或小信的人,经常能正确评估实际情况中的那些阻碍,但是看不到:神比困难更真实。胆怯的我们,最终或许也能取得胜利,却因着胆怯和错失良机,大大提高了取胜的代价。
以色列人就是因为拒绝了能迅速取胜的行动蓝图,虽然最终也能征服迦南(见约书亚记),但却蹉跎了岁月,损失了成千上万的性命。而迦勒与他们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当面对困难时,他看到神在主导一切!而那十个探子,只看到困难在主导一切!
你在碰到困难之时,是像迦勒多一点,还是像那十个探子多一点呢?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五十六——五十七篇
56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57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56-57篇 | 五味杂陈
人间的最大悲剧就是遭到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待遇。大卫的命运多舛异常,他的祷告也因此显得非常丰富,不但有如泣的诉说,也有对神应许的把握与仰望。面对多变的命运,他时常流露出心中的愤怒,又不乏对上主应许的企望。
祷告就在这丑恶与良善间寻求突围,最终凸显的也不是天下太平,乃是上主的公义与审判。56至57篇正是这种张力中的作品。
56篇1至7节:祷告者落入一个人吃人的世界(1节a,2节A),其间充斥着欺软怕硬的家伙(1节b),吹捧武力的血气之辈(4节),黑白颠倒的跳梁小丑(5节上),和暗下毒手的坏蛋(5下、6节)。面临这遭遇,他只能说:“神啊,求你在怒中使众民堕落”。
8-13节:祷告者活在这人吃人的世界,若要持守真诚,代价昂贵。被吞吃、被欺压(1节)、被诬告(5节)、被盯梢、被陷害(6节);被尾追而逃亡(8节);而劫难、死亡经常威胁着他(13节)。他也只好祈求神的怜悯:求神能如数家珍般地记下他的每滴眼泪(8节)。
世界的恶行和雅威的看顾,以及公义的追讨,都是祷告的内容,可谓五味杂陈(12节)。
第57首,由两段工整的赞美诗构成,每段都以“神啊,愿袮崇高过于诸天,愿你的荣耀高过全地”(5节,11节)。不过,令我们刮目相看的是——这样的赞美诗,却是大卫在山洞里躲避扫罗大军时的祷告。
1-6节:在这种危难处境下,祷告者向神发出怜悯的呼求——求祂施恩。大卫藏于洞中,洞有时是避难所(和合本译成:投靠),但有时也成为网罗;大卫之所以会将它比喻为“翅膀”,因他对神有洞见——至高的神、成全诸事的神,祂是施恩者,常发慈爱。因此,祷告者有力量面对这些艰难的处境。
7-12节:那何不来颂赞?他因此说:“神啊,愿你崇高过于诸天,愿你的荣耀高过全地!”
于是,祷告者受压的心灵,很快转换了!他发出一连串表达坚定的心声:要唱诗,要歌颂!要醒起!要称谢!要歌颂!甚至,越是颂赞,越是看到更大的“异象”——一个由“万民、列邦、诸天、穹苍”一起合唱的一曲:
“神啊,愿你崇高过于诸天,愿你的荣耀高过全地!”
每日默想:逆境中依然赞美,这种艰难的处境,看起来并不适合赞美,而这两首诗,却“逆向而行”,你会怎么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