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4月25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735天前 | 364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把我眼泪装在祢的皮袋里
2. 每日经文 | 利27章-许愿
3. 今日默想 |
4. 每日加量 | 诗37篇-昌盛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4月25日 把我眼泪装在祢的皮袋里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五十六篇 


1   神啊,求你怜悯我。

     因为人要把我吞了,终日攻击欺压我。

2   我的仇敌终日要把我吞了,

     因逞骄傲攻击我的人甚多。

3   我惧怕的时候要倚靠你。

4   我倚靠 神,我要赞美他的话;

     我倚靠 神,必不惧怕。

     血气之辈能把我怎么样呢?

5   他们终日颠倒我的话,

     他们一切的心思都是要害我。

6   他们聚集、埋伏,窥探我的脚踪,

      等候要害我的命。

7   他们岂能因罪孽逃脱吗? 神啊,

      求你在怒中使众民堕落。

8   我几次流离,你都记数。

     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

      这不都记在你册子上吗?

9   我呼求的日子,

     我的仇敌都要转身退后。 

     神帮助我,这是我所知道的。

10  我倚靠 神,我要赞美他的话;

      我倚靠耶和华,我要赞美他的话。

11  我倚靠 神,必不惧怕。

      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12  神啊,我向你所许的愿在我身上,

      我要将感谢祭献给你。

13  因为你救我的命脱离死亡。

      你岂不是救护我的脚不跌倒,

       使我在生命光中行在 神面前吗?


省思:

神对于我们的苦难,

并非无动于衷,

祂不会因管理浩翰的宇宙万物

而没有时间顾及我们的眼泪。

耶稣亦曾指出:

“就是你们的头发

也都被数过了”(路十二7)。

 

祷告:

“主的安祥笼罩于上,

为镇定我的焦躁不安;

主活泼的生命在我周围流动,

要振奋我畏缩的心志。

主的临在充实了我的孤寂,

祢的预备使一切成为美好。”

(Samuel Longfellow,“I Look to Thee in Every Need”)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利未记 第二十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利未记》第27章|许愿


1至8节这段落论及了一个向主雅威许愿时献上的人,意思是在圣所里作义务的服侍。假如他/她因着种种原因要撤回所许的愿,就需要给圣所付钱。成年男子的价值是银五十舍客勒(3节);女子其估价为三十舍客勒,可能因她们在身体上没有健康男性强壮;类似的标准应用在两性中,年纪介于五至二十岁的人身上。毫无疑问地,女人乃是协助祭司们处理圣所中非礼仪性的事物,或照顾那些年纪较小的崇拜者。这些钱将给付祭司们,和用作圣所的一般性维修之用。


小男孩奉献的这段时间,其义务工价值五舍客勒,小女孩则值三舍客勒。只要他们的愿还持续着的话,这些孩子将会被教导如何在许多不同的职务上协助祭司们。六十岁以上的男人值十五舍客勒,女人则值十舍客勒。穷人许了愿,却不能在圣所做义务的工作,但又无法付给任何东西的话,将由任职祭司估定一个较低的价,而且使他/或她能够持守所许下的愿。


9至13节是关于给动物许愿的内容。因献给主雅威的动物都应该是圣洁,一旦一只动物被许了愿,就不能以一只品质较差或是不同种的动物来取代(10节)。有缺陷、不洁净的动物也可以用来向主许愿,但祭司不会用来献祭,而是会将它变卖(12节)。如果一个人想要取消他的愿,赎回动物的话,他必须多付这头动物估价的五分之一金额。


14至29节,是关于财产的许愿。房屋和土地也可以用来许愿归给雅威。一块地献给主雅威做事奉之用,情况会比所献上的房屋复杂些;因为按照禧年的条例,这种产业在那时必须归还给原来的拥有者。即使要估计这块地的价值,假如能出产一贺梅珥的大麦(一贺梅珥约几百公升),表明在四十九年这段期间中,拥有五十舍客勒的价格。如果拥有者想赎回这块地的话,必须将百分之二十的额外费用偿付给祭司们。那地被献给主雅威后,如果因着某些原因,再度被售卖出去的话,在下一个禧年来到时,它便成了祭司们永远的产业;一块地若暂时性地奉给祭司们作为礼物(22节),也要按着距离禧年的年数来估算它的价值,假如许愿者要将它赎回,也必须偿付相同的价银,归雅威为圣(23节)。


30至34节,是关于什一奉献的话题。所有生产的十分之一,被视为是百姓们应当奉献给上主这位土地真正拥有者的(参二十五23)。一个人想要赎回这什一奉献的话他必须将百分之二十的额外费用付给祭司们。这条款不适用于动物的身上,因为生出的每第十头动物都自动归神所有。任何人不能霸道或任意地选择那些要献给神的动物(33节),当作出任何企图交换的举动,那两只动物都被视为是献给神的。


最后,以一段总结性的宣告来总结本章之内容。


关于利未记一些未了的话,可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1、许愿的动机


个人的动机成了利未记,尤其是最后一章最关注的话题,以至于不合理、轻率或是过分狂热的举动之发生率,就算不能够完全排除,也能够减至最低。为了阻止不负责任的敬虔行为,但凡献上的物品都将被视为是单属神的产业,因此它们不得被转卖或赎回。


在旧约圣经时代,许愿被视为是非常严肃的举动(参:申二十三21~23),而在此所列出的警告,是为了要劝阻人们许下那些过分狂热又不切实际的愿。因为妥拉并没有包含那些已定规许愿的条例,所以一个人若进入了那种自愿和神许愿的关系中的时候,他必要完成他所保证的一切,这是我们所期待的。只有那些符合圣约伦理的愿才蒙神所接受。一位妻子所许下的愿除非征得其丈夫的同意,否则便是无效。

那些曾许下心愿的人,他们的经历似乎告诉我们,通常随着时间的过去,原来许愿时的动机或处境是会改变的。利未记的法令认知到这个问题,而且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人性并弹性地允许人赎回他曾许下的愿。

现今的基督徒应当和古代的希伯来人一样,清楚地认知向神许愿的严重性。在新约圣经中并没有任何有关许愿的命令,但是却非常清楚地暗示我们,无论是受洗的许愿、婚姻的誓约,或其他类似的承诺,任何向神的保证或承诺都是必须兑现的严肃之事。持守将一生献予事奉基督这个誓约,是敬拜一位圣洁并且完全的神,最蒙其悦纳的方式了。


2、圣洁与不圣洁


利未记一个大关注点是圣洁与不圣洁的区别,这是生命与死亡的对比,而圣洁与不圣洁的实践,又与照顾贫乏和弱者,以及土地的安息有密切相关,最终在耶稣身上得以落实。在约翰福音5章24节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见我的话又信那差我来的,就有永生。不被定罪,而且已经出死入生了”。主耶稣带来医治,带来真正的圣洁和自由,你会如何理解“永生”这个救赎恩典?除了与你个人相关之外,永生与整个群体、整个世界有关吗?看到在有些地方有些人因失去土地(被征收)而成为城里人,但他们又缺乏城里人的生存技能,而成了街头流浪汉,第三世界国家的贫民窟多是这样的人,这类的话题仍有许多未尽之话题。



03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三十七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37篇 昌盛


恶人为何昌盛?有道德质素的人,一定会为此而倍感气恼并心生嫉妒。不过,祷告者,就是智者!他似乎在教导学生,应当有永恒的眼光,不必为眼前的事情而“心怀不平”,因这些恶势力,很快就如草一般被割下,他因此劝导:


“你当倚靠雅威”(3-4节)!以祂的信实为生存之道,要以祂为人生的喜乐,在糟糕的处境要学会交托(5-6);要将在世间所遭遇的不公之事,像卸担子一样卸给主,要相信不公义的事,也终将如黑暗退去,而你所行的公义之事,则将如正午的太阳一样显明出来。纵然公平尚未显明,也当耐性等候神的时间,万不可因见恶势力一时通达而盲从(7节)”。


智者也很实际:因为当我们忿忿不平之时,往往会包含恶毒。当心!雅威要剪除恶人,如割草一样使他消失。而等候雅威的将留名于地(8-9节)!恶人纵然曾占有大量财富与产业,但最终要落得一场空(10上)。但谦卑依靠雅威,跟随神的义人,他的人生要硕果累累,他不但要得到产业,还要享受平安(11节)。


智者又从观察与自我经历,来继续谈论(12-29节):


曾几何时,恶人对义人设计谋害,而神也用“牙”(笑)来对付他们。当他们准备举刀谋杀那无助的神的百姓之时,神却使刀刺入了恶者自己的心窝(12-15节)。


现实中,义人所拥有的财富最少,却也踏实,不似恶人,钱财虽多,结果都为了保住性命(膀臂被折断),而破财消灾!但雅威却使义人在饥荒年间,仍有着落(16-19)。恶人呢,则像“草地的华美”,虽曾昌盛,却如稍纵即逝的花朵(20-22)!义人的人生纵然有过闪失,也不至于完全败亡。甚至,他不但自己坚固,也可赐福与帮助他人,他的后代也蒙福(23-26)。


所以,他力劝他的学生,要弃恶从善。因雅威永远保守义人,也赐予产业。恶人却要被除灭(27-29)!他更是不厌其烦地说出义人的行为:他们的口舌谈智慧,心里存律法;所以他们的脚步总不滑跌(30-31节)。恶人呢?他们的眼目窥探义人,心里想杀义人。但他们做不到,因为神保守义人不落入恶人之手(32-33节)。


如今,雅威怎样保护义人,又使恶人的计谋成为枉然,显而易见了!那么,就当遵行祂的道,使你可承受产业,也可看见恶人的后果,终将被除灭(34节)!


每日默想:

这位智者最后邀请弟子们(35-40节):要观察正直人与恶人的结局是何等不同。今天,我们为了信仰,可能要损失,社交、经济、朋友……甚至生命。你会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