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4月16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3年4月16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3年4月16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路加福音》24:13-35(和合本)
13正当那日,门徒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子去,这村子名叫以马忤斯,离耶路撒冷约有二十五里。
14他们彼此谈论所遇见的这一切事。
15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
16只是他们的眼睛迷糊了,不认识他。
17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就站住,脸上带着愁容。
18二人中有一个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说,你在耶路撒冷作客,还不知道这几天在那里所出的事吗?
19耶稣说,什么事呢?他们说,就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事。他是个先知,在神和众百姓面前,说话行事都有大能。
20祭司长和我们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钉在十字架上。
21但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这事成就,现在已经三天了。
22再者,我们中间有几个妇女使我们惊奇,她们清早到了坟墓那里。
23不见他的身体,就回来告诉我们说,看见了天使显现,说他活了。
24又有我们的几个人,往坟墓那里去,所遇见的,正如妇女们所说的,只是没有看见他。
25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
26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
27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28将近他们所去的村子,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行
29他们却强留他说,时候晚了,日头已经平西了,请你同我们住下吧。耶稣就进去,要同他们住下。
30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掰开,递给他们。
31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忽然耶稣不见了。
32他们彼此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
33他们就立时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见十一个使徒,和他们的同人,聚集在一处。
34说,主果然复活,已经现给西门看了。
35两个人就把路上所遇见,和掰饼的时候怎么被他们认出来的事,都述说了一遍。
序言 | 物质性的相遇之旅
各个民族文化,古今中外,当在表达一个人(或一群人)缅怀死去的亲人的时候,有时也会用“相遇”这样的情节来表达。但读者一看就能领会,这样的“相遇”不是在现实中的,所描述的或在梦中、或在精神恍惚的时候而已。也就是说:所有的文化通识都一样——没有人会认为,死了的人,会真实地临到现实世界中。
而在圣经福音书,当记载死后的耶稣(准确一点讲是死了复活),祂展开了一段近五十天的与祂的门徒一次又一次的“相遇”之旅。这些“相遇”之旅,都不是当事人主动寻求下发生的,类如有些异教信仰里,为了求见先人,通过灵媒的帮助,如扫罗要见死了的撒母耳;也不是在梦中,类如有些人梦见死了的亲人,而是发生在现实中;不但是一次,而是多次,不但是个别人,而是有很多种类型的,也不是在一个有着“法事”仪式下。
路加所记载的“以马仵斯之旅”,这个耶稣的门徒与复活后的耶稣相遇的真实事件,就是一个“真实、可见、可触摸、可经历、可互动”的、与平常看似无任何差异的相遇之旅。这个像是一个精致的迷你剧,情节有冲突,身在其中的人,他们经历了真实的情绪变化,他们由原先的悲伤、困惑和悬疑,慢慢有了曙光;然后,经历意外,吃惊地认出不可能出现的耶稣,情绪变得兴奋。
在主题上,告诉人作为基督徒的核心内容:身体的复活是基础,以及基督耶稣的信仰到底是怎么回事——在面对社会、个人和教会那么多问题(出了这么多状况),而它仍然能够稳固如泰山!我们先来浏览下故事,然后再作些归纳。
一 | 破灭与困惑(13-24节)
在路上的两个人是革流巴与他的同行者,应该就是约翰福音所记载的革罗罢与马利亚夫妇(参约19:25);从他们的交流中看出,他们原来是跟耶稣的。这三天,他们经历了极大的沮丧和惶恐,因在三天前,他们的领袖耶稣,被罗马人以叛党的身份处死了,如今,一切希望都没有了,耶稣的门徒,四散了,之所谓树倒猢狲散。曾经轰轰烈烈的一场运动,就此夭折了。这对夫妇不但绝望,更是警惕,因为任何一个叛党领袖被清理,它的党羽难逃劫难。在路上,当他们遇见复活的耶稣之时,他们带着这种提防心——怀疑耶稣是奸细,但他们仍旧带着勇气与这位陌生客交流。他们所交流的重点仍旧很突出:认为耶稣是先知和弥赛亚,教导过他们,行过神迹;更显示出祂有着神的同在。而且,百姓们都认为祂将带领他们再一次脱离、而且永远脱离外邦人挟制。在他们的观念里头,被称为神的弥赛亚的末日行动——类如摩西、又有点不同的“出埃及的事件”必将重演(24:21)。到时,他们就将完全摆脱罗马人的殖民统治。
可悲的是,类如任何一个新兴的革命党的失败,多半是出于内部的瓦解。在耶稣的门徒中,有个人与当时的犹太社会的最高领导祭司长勾结,他们联合了外界力量罗马的总督彼拉多,把祂抓捕了,最后以反对罗马的“枭雄”身份,钉了十字架,尽管,罗马人都不认为这个指控是属实合理的。但对于一个杀人如麻,视人命为草芥的罗马军官,不认为处死一个手无寸铁的犹太拉比会有什么过错,那时根本就没有“国际法”可以给他警告,他自己的刑法,凯撒就是国际法。更何况,把耶稣当囚犯、并把祂处死是犹太的那些当权者的意愿。就此顺水推舟,给他们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这些以祭司长为首的很难搞的、很顽固的犹太势力,如今不就欠下总督一份人情。
祭司长与罗马总督的联合,给耶稣这些跟随的人以毁灭的打击。耶稣的运动并没有成功,祂不但没救他们脱离外邦人的挟制,自己反倒被处死了。也就是说:这样看来,神没有通过他们所信以为真的弥赛亚,救他们脱离苦难。面对这种绝望的情况,哪怕他们听到妇女们的报告:说在坟墓里见过复活的耶稣(1-12节),但依然困惑。
二 | 讲解与呈现(25-35节)
复活后的耶稣与他们相遇,责备他们,说他们像其他以色列人一样,一直以来,将圣经读反了!如同21节所说的,他们期盼弥赛亚来救他们脱离苦难;他们把圣经作为拯救以色列人脱离苦难的长篇故事。但耶稣却反过来讲圣经——圣经是神要借着苦难来救赎以色列的故事!那么,这个苦难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又如何能救赎他们呢?耶稣说:弥赛亚就是关键词!就是核心的角色!他的死和复活就是主题!祂是以色列的代表,由祂来承担苦难,而且,祂所经受的苦难,是非同寻常的,是要经历死亡!祂说,这个故事版本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现在才有的,其实,从摩西到先知书,都一致地呈现了这样的版本:当神的受膏者将以色列的苦难包揽在自己的头上,并因苦难而死亡,之后,祂要复活,神的全新创造开始了,百姓也有崭新的开始,上帝的故事才到达顶峰(应验)。
那这对夫妇为什么认不出,眼前的耶稣,就是被处死前的耶稣呢?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现实是:耶稣已改变了形象,从坟墓里出来后,祂既是同一个人,但又有了不同的身体(一个不同于会死亡的身体)。我们或许不太能了解这奥秘——或许需要到与主有一样的复活后,才能明白这种身体到底是怎么样的。不过,这里的主题依然清晰——耶稣经过苦难(死亡)后,有了崭新的身体;如同以色列一样,经过苦难后,得到救赎。那么,以色列人传统的“复活观”——是指他们的民族会得到振兴这种单向的复活观,需要扩充了,如今,经历死亡的耶稣,使他们的复活观,变成了双向的了。不单指向的是民族得到复兴,更是指向那一个一个信徒,要经历身体的复活。这种复活,所指的不是精神或灵魂上,而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性的身体的复活,也可以称为新的创造。
接下来,路加描述了全新创造里的第一次筵席,在这个简单朴实的筵席里,复活的耶稣,与这对充满疑惑和惊讶的夫妇一同吃饭,祂所用的动作,就是在那个大楼上与门徒们共进晚餐时所采用的——拿起饼来,祝谢了,掰开,递给他们”。很快,这个动作被这对夫妇发现了!
在最后晚餐的时候,耶稣将以色列圣经的故事,与自己的故事结合在一起,现将逾越节与圣餐结合在一起。如今,祂又再现了这一场景,时过境迁,意义则完全呈现出来了,神全新的创造已经冲破死亡,闯进了这败坏的世界,耶稣从死里复活,正是这全新世界的起头和记号,而且祂还带着有形有体的物质性的身体。
可想而知,耶稣这样的动作,带给眼前的这对夫妇多大的震撼!长期以来,每一个人,包括整个世界,都被死的咒诅控制。而如今,眼前这位“先生”,却将它解除、将它击败。亚当夏娃因吃禁果而遭受死亡的咒诅,如今被新的吃喝而逆转了、死亡的力量被终结了!这对夫妇,恍如梦中,但却又不是在梦中。通过耶稣的手所递过来的饼和鱼,绝非幻影!而是真实之物。
于是,路加的新出埃及,像摩西的出埃及一样,倒转了属地暴君的能力——他们的能力是从死亡中借来的,为了要巩固他们的统治,他们会用极权与极刑,使他们的反对者畏惧,类如,十字架代表着罗马的权威一样,震慑着他们的反对者。
不过,路加的出埃及,它的侧重点作了些改变,将地上的暴君的力量延伸到人类深层的罪恶。罪恶是指悖逆宇宙造物主的邪恶势力,它可以有形形色色的表现,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它与死亡合谋,一同破坏神的创造。而如今,通过耶稣身体,与原先身体相同又不相同的复活,将死和罪都一同地击败了;并预示了,一条通往崭新世界的路已经开通。这条路不是由人间哪个宗教领袖的方法所达成,也不是由哪种社会的治理理念所成就;更不是由罗马的军事力量所造就;甚至,就连以色列传统的“遵从妥拉”、“建设圣殿敬拜”也不再能成就,这条路是由耶稣那死而复活的身体所成就。
他们如果不以耶稣的苦难,耶稣的复活来看待妥拉和圣殿,以及整个世界。那么,圣经就再也看不懂了。因为圣经的前面关于妥拉、关于圣殿、关于被掳、关于复兴的一切故事,如同大江上那座连接两岸的桥段,它们在带领人进入上帝国度、进入死而复生的世界里,仍旧是个过程性的东西。而如今,耶稣则将这些桥段完全连接起来,使人可以到达上帝为死亡人类所预备的宏大故事的终点。没有祂的死里复活,圣经的故事既没有个头绪,也没有个结论。
回应 | 以耶稣及祂的复活为核心来看圣经
A、需要复活的主作我们的导师
只有我们学会从深层、以色列和全世界那个真实的故事里面去了解祂的时候,我们才能认识耶稣,才能认出祂来。所以我们需要让复活的主作我们的导师。随时祈求祂的同在,就像在以马忤斯路上的这对夫妇,他们在与耶稣同行的时候,听着耶稣对圣经的讲解,心里觉得火热,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那种醍醐灌顶的通透和兴奋感。
所以,无论是我们团体,或个人、小组还是家庭夫妻之间,我们需要这位复活的主的引导。当我们蠢笨与不信时,需要祂来斥责我们,求祂将对圣经崭新的诠释,告诉我们。因为惟有祂的在场,我们才能心里火热。包括我们对所遭遇的事情,难以面对,或犹豫不决之时,我们需要祂,用我们能明白的手势和动作,来向我们显明,并指导我们当行的道。当然,我们不一定,而且基本上不会用肉眼看见祂,那需要在我们离开世界或在基督再临的时候,我们才能与祂面对面认识,就如在以马忤斯路上的那对夫妇用肉眼看见主。但这位复活的主,今天以祂的气息(就是圣灵)与我们同在,使我们能真确地感受到祂的同在的真实。
B、冷静的理解与兴奋的应用相结合
如同这对夫妇,当他们明白圣经后,心里火热,当我们透过神和祂的世界的故事,以及耶稣和以色列的故事来学习思考时,我们就会心里火热。而当我们照着周遭的文化和我们自己的思考方式思考时,我们就会茫然、就会失落、就会郁闷,就会不知所措。也唯有当我们将旧约必须看成是耶稣故事的上集,必须在耶稣身上才能达到最高峰,我们才会真正了解旧约。
同样,惟有当我们把耶稣看成是圣经所指的那一位,但我们不是从孤立的经文中,而是从整个故事的发展流向来看这种指向,我们才能了解耶稣,当我们能抓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心里火热。而且,我们也有力量在信心的道路上与祂同行。
C、圣经与圣礼,道与吃喝的结合
耶稣与这对夫妇掰饼这件事,很快成为属于祂百姓最核心的象征动作之一,成为新教两大礼仪之一的圣餐礼,每次,属于祂救赎的百姓,都盼望参与这样的礼仪,以享受与复活的耶稣同在。虽然,耶稣不再以肉身的方式与我们同在,但我们也借着这种吃喝,去发现耶稣还在他们当中,也活在他们当中。
这让我们看到,圣道与吃喝,圣经与圣礼密切结合的重要。把圣经拿走,圣礼将成为魔咒般的东西;把圣礼拿走,圣经就变成一种知性和感性的练习,就与真正的生命隔开了。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有了基督徒生活的中心。所以基督教并不主张没有仪式或反仪式的、“所谓信仰只是基督与个人关系”这种说法,只主张光有灵性提升(类如许多宗教所主张的),而缺乏物质性吃喝的实践。圣道既包括看不见的思想、也包括可摸可吃的物质。信仰包括个人生命的改变与提升,也包括群体。
D、与复活的主同行的实践:春游与吃喝
11点前在体育场南门,图书馆西侧的陕西美术博物馆门口集合;11点正式出发。
在车上每个人留心你前后位置的人,关心他们,尤其需要留意的是,回来时,他们在车上吗?
车上有肢体会收费用,我们仍旧秉持自愿的态度,每人50元,你也可以不给。因为出游本身就是一种福利,重点是我们在主里的庆典和肢体之间的相交。
我们大概12点半至1点可到目的地,之后,会有午餐,大家尽量在人员上混合——老人、小孩尽量均匀分配在每一桌。
用膳后,大家可自由,爬山、走路、或闲聊。但要注意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一个人走!带孩子的家长,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要记住我们出游已经有两次走失的经历,一次是老人,一次是小孩。要知道,这种走失的危险是我们个人和教会无法承担的。
最后,愿主在我们这次出游中,与各位同在。
代祷事项:
1、 为每一位肢体祷告,求主藉着圣道(主的话)与圣礼(主的身体)使我们更加正确认识与我们同行的主,求主使我们心里火热,有力量在我们所从事的各行各业中与祂同行,爱祂更深。
2、 为今日出游祷告,诸天诉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愿我们去神所造的大自然里感受祂的爱与能力。也求主赐下平安,眷顾老年肢体和每位小朋友,看顾我们全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