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4月14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746天前 | 392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以感谢为祭
2. 每日经文 | 利16:赎罪日
3. 每日默想 | 罪归给“阿撒泻勒”
4. 每日加量 | 诗23-24:同在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4月14日 以感谢为祭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五十篇7-15节


7   “我的民哪,你们当听我的话,

     以色列啊,我要劝戒你。

     我是 神,是你的 神。

8   我并不因你的祭物责备你,

     你的燔祭常在我面前。

9   我不从你家中取公牛,

     也不从你圈内取山羊。

10 因为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

    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

11 山中的飞鸟,我都知道;

     野地的走兽也都属我。

12 我若是饥饿,我不用告诉你,

     因为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是我的。

13 我岂吃公牛的肉呢?

     我岂喝山羊的血呢?

14 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 神,

     又要向至高者还你的愿,

15 并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

     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

 

省思:

神并不指望享受

我们所献之物,

因为“千山上的牲畜”已是祂的。

祂在乎的是

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对祂欢欣赞美的灵,

对人仁厚慷慨的心。

 

祷告:

天父,

祢知道我多么容易以一种

外在的敬虔表现,

取代内在的属灵实际,

于祢眼中一定显得多么空洞!

请帮助我重建自己的言行,

就像祢在耶稣里向我所表现的言行,

奉祢的名求。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利未记 第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利未记》第16章释经赎罪日


如今,以色列的群体敬拜到了高潮的部分——来到历法中最圣洁的一日:赎罪日。这一章,也被称为是“妥拉的内圣所”,处理了利未记的心脏:这节期的活动,在第十日(七月初十日)举行,其主要目的就是洁净会幕,因会幕经常接触人的过失和过犯,会带来不洁净和玷污,必须定期处理。罪和不洁净,仿佛是毒气,会污染会幕里所有的东西,影响上主的同在,对建立上主与百姓,以及群体之间的相交,都有极大的影响。上主设立这一日,就是为了避免灾难发生,因祂愤恨处所的不洁。为了保持新的一年上主依然居住在祂的圣所,继续与祂的百姓相交,一年一次集中的“大扫除”是有必要的。


我们看到,在第一节交代了神颁布下这一章律法的时间,是在亚伦的两个儿子......死了之后。这个提醒,再次强调保持祂的居所的洁净,是件严肃的事情。


接着,颁布了在赎罪日,四个洁净的程式:


1、大祭司事前自身洁净的准备(1-10节)


大祭司,是整个民族的代表,他在会众及会幕洁净之前,自己先要作自我洁净。


2、祭司为自己的罪献上赎罪祭(11-14节)


大祭司不是无瑕疵的,他必须先为自己献祭,要在赎罪盖(施恩座)上弹血弹七次。


3、为百姓的罪献上特别的赎罪祭(15-17节)


用公山羊的血在赎罪盖弹一次,又在它前面弹七次(15节),以示全百姓的洁净。


4、为会幕及其所有的器皿献上赎罪祭(18-19节)


会幕和祭坛本身及其它的器皿,需要恢复原来的状况,因为以色列人一年到头都把他们的罪和不洁带给了它们,公牛和公山羊混合的血就是洁净的办法。


5、代罪羊仪式(20-26节)


先有一只山羊为百姓赎罪,然后有另一只山羊背负全民的罪和不洁被赶到旷野去,象征百姓的罪永远地离开,神不再记念。


6、全民禁食(29-31节)


要过一个极严格的安息日,所有百姓什么工都不可做,更不吃不喝维持二十四小时。




03

每日默想


在这一章,有一个神秘的事件——要将一只公山羊归给“阿撒泻勒”!这其实是一个集中的“垃圾车”,以可见的代赎的公山羊,运走非实体的、不可见的道德过失。它离开了上主,归给令人感到神秘的“阿撒泻勒”。历史上有很多关乎“阿撒泻勒”的解释,最合理的应该是:以色列全体会众,眼睁睁地看着那只载满了“以色列所有罪和会幕中所有污秽”的公山羊,从会幕离开。可想而知,他们会何等真确地感受到罪恶被除去,整个敬拜的场所得到洁净;他们也会何等真确地体会到上主临在洁净的会幕之中。因他们的罪及所有不洁之处,都如此真实地归给了“阿撒泻勒”。


我们以此来比拟耶稣基督,祂犹如担当一切的“阿撒泻勒”,使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寻求一切的恩助。试数算一下,基督如何担当了你的一切过犯?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23-24篇释经 | 同在


二十三篇呈现了与上一篇,截然相反的处境——由“离弃”转移到“同在”。结合了“牧者”与“君王”的意象,也融合了“个人”与“群体”在殿中的崇拜,达至对立约之雅威的颂扬。


这里的“立约之主”,也是牧者,祂将“我”,如羊引导到青草地和水边。第三节妥拉的意象,正是加强立约的意涵,他将“路、水、青草、灵魂”这些元素,都融入妥拉里,以示:生活即“妥拉”,妥拉即“生活”。


 神无处不与他“同在”,连近东人认为在死亡前,要经过的那道长远的“隧道”,都显明了神的同在和怜悯。这也如羊群被引导,脱离虎狼之险谷(3节)。


雅威也是战士,祂打败仇敌,并掳来放在旁边,与“我”一同来欢庆祂的得胜,将战利品赏赐给“我”——“用油膏我的头”。这是战胜归来,被膏加冕,然后举杯畅饮,互表彼此忠诚的场景(4节)。


对这种立约之爱最合适的回应就是,住在雅威的殿中,敬拜祂,直到永远(5节)。


24篇应该是大卫从基列耶琳将约柜接到耶路撒冷的经历,一路“用琴、瑟、锣、鼓、号作乐”。教会传统中,这首诗是纪念主升天之日咏唱的,成为好几首著名圣咏的灵感源泉。


祷告者以激动的情怀,来颂扬雅威:雅威是万有之主(1-2节);祂赐福与雅各(3-6节);然后,他邀请所有人,都来接近君王雅威(7-10节)。


祷告者回顾创世第三天的记载,那天是雅威创造地与海的记述(1-2节)。接着,祷告者将目光转移到圣山,并询问:谁能登上祂的山?谁能在他的圣所里与这位创造大地沧海的雅威会面呢?他用了三个对句来说明:


1) 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4节)


2) 蒙雅威赐福,被神称为义的人(5节)


3) 是寻求雅威的面的雅各(6节)。


于是,他呼吁雅各的族类,要打开城门,来迎接马上莅临的君王(7-8节)。百姓也做出回应,询问他:“那马上莅临的荣耀的王是谁呢”?另外的声音回答:“万军之雅威!”最后,行军之乐以排山倒海之势而响起!


思考问题


诗篇始终以创造的故事和救赎的故事为基本架构,对神发出颂赞,你对此有无得到在祷告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