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4月2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3年4月2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3年4月2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路加福音》23:44-56(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44 那時約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
45 日頭變黑了;殿裡的幔子從當中裂為兩半。
46 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
47 百夫長看見所成的事,就歸榮耀與 神,說:「這真是個義人!」
48 聚集觀看的眾人見了這所成的事都捶著胸回去了。
49 還有一切與耶穌熟識的人,和從加利利跟著他來的婦女們,都遠遠地站著看這些事。
50 有一個人名叫約瑟,是個議士,為人善良公義;
51 眾人所謀所為,他並沒有附從。他本是猶太、亞利馬太城裡素常盼望 神國的人。
52 這人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
53 就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石頭鑿成的墳墓裡;那裡頭從來沒有葬過人。
54 那日是預備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55 那些從加利利和耶穌同來的婦女跟在後面,看見了墳墓和他的身體怎樣安放。
56 她們就回去,預備了香料香膏。她們在安息日,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引言(主为我被钉十字架,我何以为主)
前几天,电视塔附近一个小区有一男子从楼上坠落,结果砸到了一位六岁的男童,导致孩子最后死亡。正如一名男子追悼他英年早逝的朋友时说:“多么希望结果并非如此!”这也是我们对这一悲剧的呼声,这句话道出人类亘古的哀痛。死亡令人震惊、受创。我们承受锥心之痛,想要挽回那不可能逆转的结果,不同的人面对死亡事件会有不同的反应。
在临近耶稣受难日之际,我们再次思想主耶稣的受死,以及不同群体的不同反应,来反思我们的生命如何回应耶稣之死。
一、耶稣为人开辟道路44-46
1、 承受审判44-45a
「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黑暗了,直到申初,日头变黑了…」
「午正」是一天的第六小时;「申初」是第九小时。「午正...直到申初」指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主耶稣是在巳初(上午九点)被钉(参可十五25),所以到申初(下午三点)一共有六个钟头;前三个钟头是受人逼害、讥诮、羞辱的苦,后三个钟头是受神审判、离弃的苦,主耶稣大声喊着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二十七46)。
从十二点到下午三点遍地黑暗,这是不寻常的事件,也绝非自然现象,原本这是一天中太阳最明媚的时间。在自然界中导致某个区域遍地黑暗的自然现象是日蚀,但是耶稣被钉十字架属于逾越节期间,这个时间属于月望,日蚀不可能在这期间发生。
究竟遍地黑暗意味着什么?传递着什么?
首先,出埃及记第十章21节「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天伸杖,使埃及地黑暗,这黑暗似乎摸得着。”」这黑暗之灾是十灾倒数第二个,是神在降下第十灾和红海事件的终极惩罚之前,是逾越节羔羊为神百姓代死之先对埃及重重一击。这里形容这黑暗似乎摸得着,摸得着这个词可能来自于以数目「五十」命名的风「汉辛风」,因为「汉辛风」在春季间歇地连吹五十日,因而以五十命名;它经常从沙漠带来风沙。风暴最猛烈的时候,耶利哥附近的能见度跌至几乎等于零,空气中充满了沙土,给人浓稠的感觉。摸得着形容黑暗浓厚到一个地步如同「汉辛风」的风沙给人浓稠的感觉,说明黑暗是何等的大。这次的黑暗绝不是平常的沙风,或人为造成的,而是神施行的神迹。神这样惩罚他们是公义的,法老和他的百姓悖逆抗拒神的话语之光,他们因此被公义地惩罚,落在他们所曾愿意选择的黑暗里。从未有人像法老的心中如此失明,也从未有黑暗像是埃及地这样的浓重。神以黑暗之灾审判刚硬的埃及王法老,黑暗意味着神的审判。
其次,黑暗也不断出现在先知的语言中,用来形容末日神大而可畏的日子临近的时候,是耶和华神审判的日子。
耶利米书十三16「耶和华你们的神未使黑暗来到,你们的脚未在昏暗山上绊跌之先,当将荣耀归给祂,免得你们盼望光明,祂使光明变为死荫,成为幽暗。」
阿摩司书八9「主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使日头在午间落下,使地在白昼黑暗。」
约珥书二10、30-31「它们一来,地震天动,日月昏暗,星宿无光……在天上地下,我要显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烟柱。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先。」
西番雅书一15「那日,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难困苦的日子,是荒废凄凉的日子,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
这一切都是基于神的百姓悖逆,不愿意聆听神透过先知一而再地对他们的警戒,神从早到晚打发先知呼吁他们回转归向祂,但这群百姓却不愿意回应,最后他们所期盼的耶和华拯救的日子反倒成了审判之日。
第三,启示录中提到那属灵埃及的毁灭之中,黑暗倾倒在兽的座位和兽的国中。启示录十六10「第五位天使把碗倒在兽的座位上,兽的国就黑暗了。人因疼痛就咬自己的舌头;又因所受的疼痛和生的疮,就亵渎天上的神,并不悔改所行的。」这黑暗代表末世的审判,神要将灾祸给敌基督的国,最后恶人要在地狱永远的黑暗中。
我们曾经一度如同埃及法老和他的百姓、如同悖逆的以色列民,我们本来就死在黑暗之中,坐在死荫里。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遍地都黑暗了,因为祂代替我们承担黑暗的恐惧,祂在十字架上经历黑暗的惩罚,公义圣洁的神离开祂,掩面不顾祂,神给祂的是地狱的惩罚,主耶稣为我们承受地狱般的黑暗。亨德森如此描述:那片黑暗意味着审判,就是神对我们的罪的审判,祂的怒气就像在耶稣心里燃烧着,以致作了我们的代替品的祂要承受最剧烈的痛苦、无法言喻的哀伤、被孤立或遗弃的可怕遭遇。地狱在那天临到加略山,救世主亲自下到那里替我们承受它的可怖之处。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遍地都黑暗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代替我们承受因罪而来的审判;是为救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西一13),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
2、 开辟新路45b
「…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
殿里的幔子是指分隔圣所和至圣所之间的幕布,它是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织成的(参代下三14),很厚很坚固,不容易裂开,所以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不是一件自然的现象,它清楚表明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肯定有深远的含义。
在旧约时代,祭司每天都到幔子外的圣所打理一切,但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带着血可以通过幔子进入至圣所外,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进去。
利未记十六章2「耶和华晓谕摩西说:“要告诉你哥哥亚伦,不可随时进圣所的幔子内,到柜上的施恩座前,免得他死亡,因为我要从云中显现在施恩座上…」。
至圣所就是耶和华的座位,主耶和华至圣至洁,人不能用肉眼看祂,这无非是因为人有罪的缘故。没有人能见主的面,即使身为祭司,也不能见祂的荣耀。所以神吩咐摩西用这幔子分隔圣所和至圣所,唯有每年一次的赎罪节,允准大祭司一人进到至圣所,其余的人都不能进入,恐怕落入死亡里。大祭司未曾进入至圣所之先,必须全身沐浴洁净,穿着特别洁净的衣服。
大祭司的职分虽然尊贵,仍需要特别圣洁,又须要先为自己的罪献祭,然后才把代替百姓赎罪的山羊血带进至圣所,用血洒在施恩座,以及施恩座前的地上。这些礼仪都是表明主耶和华的圣洁,并表明世人的罪。所以我们人因为罪恶,不能亲近神,而只能透过中保。从前以色列人要藉着大祭司作中保,代替他们进到幔子里,在主耶和华座前作代表赎众人的罪。因此这幔子是为阻止人亲近神所设立的。
把至圣所与圣殿其余地方分隔的幔子这样裂开,标志着神与子民之间的隔阂已经被除去,过去在神和人之间一切的阻隔全然除去,殿里的幔子预表主的身体;‘裂为两半’预表祂的身体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裂开了,因此开辟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使我们得以藉着祂坦然进入至圣所,来到神施恩的宝座前,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十19-20;四16)。
今天所有的人都不需要再借助别人,而是可以亲自随时靠着基督亲近神。耶稣是至高的大祭司,祂献上的祭永远平息了神对人类的罪所发的怒气。耶稣是永久开放的新圣殿,一切归向祂的人都可以在祂里面与父神和好。
3、 献上为祭46
「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出自诗篇三十一篇5节,在这首诗篇中,大卫在患难的时候向耶和华呼求:「求你救我脱离人为我暗设的网罗,因为你是我的保障」(三十一4)。但是,「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一句表达大卫对神的信靠,随后一句更肯定了神对他的眷顾:「耶和华诚实的神啊,你救赎了我」(三十一5b)。耶稣在这里也用这一句表明祂对父神完全的顺服和依靠。同时这句话也反映出耶稣是甘愿将自己的生命献上,纵然耶稣是被恶人迫害,祂仍然掌管着自己的生命,这样路加在这里强调耶稣不只是被献的祭物,祂也是呈现祭物的祭司。
「气就断了」四部福音书都未说主耶稣‘死了’,而说‘断气了’(参太廿七50;可十五37)或‘将灵魂(原文和气同字)交付神了’(参约十九30),这表示祂的死不是由于自然的原因或由于耗尽力量,乃是祂自动的把气息(即灵魂)交付给神。主的性命不是被人夺去的,祂乃是自愿为羊舍命(参约十15,18)。
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是通过牺牲牲畜来向神献祭的;而他们在出埃及之前所过的逾越节,就是靠着羔羊的血而蒙神的拯救。因此主耶稣通过献上自己的身体和宝血,就将旧约时代的献祭,画上了句号。正如希伯来书第十章12-14节所说,“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从此等候他仇敌成了他的脚凳。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耶稣自己甘愿成为逾越节的羔羊,祂将自己交付在神的手中,用自己的血为众人赎罪,因着祂所流的宝血,我们的罪孽得以洗净。
二、 众人对祂作出回应
路加在记述耶稣受难时,特别强调多个人物对耶稣钉十字架的不同的回应:
1、 百夫长的宣认47
「百夫长看见所成就的事,就归荣耀于神,说:“这真是个义人!”」
「百夫长」是罗马军团中最重要的职业军官,平时负责训练,战时负责指挥。要想成为百夫长,必须获得数位重要人物的推荐信,年满30岁,具备读写能力,所以百夫长都具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和丰富的经验,受教育程度比较高。
这里提到的百夫长应该是负责在场监督兵丁执行死刑的军官,他见惯了受十字架刑罚的一般人断气时的情形,一般情况下,被判钉十字架的人往往要拖上好几天才断气,而且到末了没有任何力气说话。百夫长见主耶稣离世前的黑暗、地震,主大声喊叫然后离世为之震惊,因着主耶稣这独一无二的断气,所以百夫长认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
「这真是个义人」,「义人」与「神的儿子」(参太廿七54;可十五39)在实质上是对等的称谓。「义人」指与神有密切关系的人。其实不只是百夫长说祂是义人,希律和彼拉多、那个同钉的强盗,都声称耶稣是义人。百夫长代表不信的外邦人,因着看见主死时的情形,就不能不承认说,「这真是个义人」。百夫长的回应显明耶稣的死与其他人的死不同,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显明祂对父神的忠心与信赖,祂虽然全然无辜,却因着顺服天父的旨意毫不退缩的死在十字架上成就天父的旨意。
虽然我们不能单凭这一点就肯定百夫长全然相信耶稣所宣讲的福音,圣经没有再次记述这个宣认耶稣真是个义人的百夫长是否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后接受耶稣。
今天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会承认基督徒是一群不错的人,但是却没有再向前走一步更深的了解基督徒的信仰,甚或成为其中的一员,盼望这些对基督徒有好感的人不是只停留于宣告,而是可以成为接受并跟随耶稣的人,这个「义人」是与每一个人有关系的。
2、 众百姓的懊悔48
「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
耶稣曾经讲了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 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 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十八9-13)
因此,「捶着胸」的意思就是懊悔认罪。「聚集观看的众人」可能是耶路撒冷人,也许是附和把耶稣钉十字架的人,他们对耶稣也许没有多大兴趣,他们来到这里只是以娱乐的心态要看看行刑的情形,看看这位自称为犹太人的王的耶稣会怎样;但是他们非但没有获得娱乐,反倒因着所见的一切而悲伤,他们因着十字架的情形懊悔自己把无辜之人钉在了十字架上。有许多人认为,这个反应为五旬节那天的成功的讲道作好了准备工作,那天有三千人相信受洗归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呢?因为那些看见耶稣钉十字架情景后回家的人,他们的内心翻腾不已,并且认真思考。当然也有许多人只是停留在懊悔,承认自己是罪人,但并没有多走一步和这位为他们而死的耶稣建立真实的关系。
3、 跟随者的见证49
「还有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着祂来的妇女们,都远远站着看这些事。」
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妇女们很可能就是一直以来跟随耶稣的人和祂的门徒们,路加指明他们站着看这些事,重点强调他们是耶稣被钉,包括后来耶稣复活的见证人身份,自从耶稣在加利利开始传道的时候起,他们已看见耶稣宣讲福音的言行与事迹,这一刻他们亲眼目睹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亲眼看见耶稣被安葬,不久他们更会看见复活的耶稣,他们是福音的见证人,这些使他们具备了将来宣扬和述说这位耶稣的资格和条件。
4、 约瑟为主安葬50-53
「……」
罗马人通常将被钉死在十字架的罪犯留在十字架上,任其尸体腐烂,供鸟类食用,尤其是那些因叛国罪而被钉死的罪犯,更是如此。这是要警告人们,若胆敢反抗罗马,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耶稣被钉十字架受难后,紧接着就是安息日,而那个安息日是个大日子,因适逢逾越节,于是犹太人的领袖要求彼拉多,将所有被钉十字架之人的尸体取下来(约十九章31)。那些被挂在木头上过夜的尸体会玷污土地(申二十一章22-23)。死者的家属都不可以举行体面的葬礼,乃是要将尸体无情地、随意地扔到城外的墓地里。这些未被埋葬的尸体会成为飞禽走兽的食物,表示受到极度的蔑视和羞辱(诗七十九2-4)。
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 「议士」是指他在公会的身分,但他却不同于其他公会成员,他反对公会处死耶稣的决定。主耶稣屡次预告祂将受害,但祂从未为自己的安葬作出安排,因神早已预备。亚利马太城的约瑟,亲自向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安葬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应验了先知的预言“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赛五十三9),约瑟的举动使耶稣的身体免遭一般囚犯那样的羞辱。
约瑟和尼哥底母一样,原是暗暗的作主门徒的(约十九38-39),因被主十字架替死的爱所触动,就有胆量表明自己的身分(52节)。一个「素常盼望神国的人」,必不会附从众人所谋所为,而能够为真理直立不屈。
约瑟以他的行动回应爱主、事奉主的好榜样:他爱主不顾环境的恶劣,甘愿冒着名誉受损和生命的危险求领取一个被钉死的犯人的身体;他事主不假手于人,亲自取下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裹好;他爱主牺牲自己,把主安葬在他为自己预备的新坟墓里;他爱主不求眼前的赏赐,相信将来必与主同在祂荣耀的国度里,因他素常盼望神国的降临。
5、 遵着诫命安息54-56
「……」
忠心的加利利妇人看着这些事,直到结束。根据犹太人的风俗,尸体必须用香料香膏包裹,但是从耶稣断气到安息日来临只有三个小时,约瑟要前去申请领取耶稣的身体,还要带回园子,用细麻布包裹,然后必须尽快埋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件事。
妇女们看见耶稣被安放好后就回去她们居住的地方 ,预备好必须用的材料,等安息日过去时可以作适当的膏抹。他们预备妥当后,就顺服律法,在安息日安息了。
这些妇女以忠诚、勇敢、始终不渝的爱回应他们的主,她们一直在受难现场伴随着耶稣,直到祂被安葬在坟墓里。
这些跟随者并未预期耶稣会复活,他们正带着悲伤尝试接受耶稣已死的事实。这一章的结尾毫无盼望,只有抑郁和哀伤,那些妇女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好膏抹耶稣的身体。「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然而,她们不知道安息日这天的歇息时间,正酝酿着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事件。耶稣将要做出人意料的大事,使死亡的结果“并非如此”! 耶稣的死把人带进了神为人预备的安息里,卸下了一些劳苦的人的重担,叫他们得享真正的安息。
总结和应用:主你为我
1、 主为我背负十架
2、 我愿述说主十架
回应诗歌:
* 文中插图均为本文作者提供。
代祷事项:
1、在这受难周即将来临之际,为我们众人祷告,让我们学习安静思想主为我们所走的十字架之路,思想主为我们所流的宝血,思想这位尊贵圣洁的主为何如此为我们?
2、为我们众人祷告,愿我们反思我们的生命,我们今天愿意为主承担什么?我们如何回应主爱?我们一生如何述说主恩、宣扬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