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3月23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863天前 | 410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义人的脚步
2. 每日经文 | 出34:再造法版
3. 每日默想 | 神圣的光
4. 每日加量 | 约14:门徒的保惠师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23义人的脚步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七23-33节


23 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

    他的道路,耶和华也喜爱。

24 他虽失脚,也不至全身仆倒,

    因为耶和华用手搀扶他(或作“搀扶他的手”)。


25 我从前年幼,现在年老,

    却未见过义人被弃,

    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

26 他终日恩待人,借给人,

    他的后裔也蒙福。


27 你当离恶行善,

    就可永远安居。

28 因为耶和华喜爱公平,

    不撇弃他的圣民,

    他们永蒙保佑,

    但恶人的后裔必被剪除。

29 义人必承受地土,

    永居其上。


30 义人的口谈论智慧,

    他的舌头讲说公平。

31 神的律法在他心里,

    他的脚总不滑跌。


32 恶人窥探义人,

    想要杀他。

33 耶和华必不撇他在恶人手中,

    当审判的时候,也不定他的罪。


省思:

神并没有置我们于不顾,

任我们在试炼和错误中

摸索跌撞、自求多福。

圣经中多有以上这类经句,

可谓是“天路历程批注”,

是生命之旅的信仰手记。


祷告:

神啊,祢已赐下许多忠告和榜样,

也请赐下坚强的毅力,

使我行在祢于耶稣基督里

为我开辟的道路上,

不致动摇畏缩。

阿们。




 

每日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三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出埃及记》第34章释经再造法版


当摩西取得证据,一小瞥上主的背影,作为怜悯的证据之后,神让他再造两个石版,意思是恢复与神立约,挽回因金牛犊事件被中断的事情。这几章是最后一部分,记载摩西吩咐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按照山上的指示做会幕设计、施工。


作者对细节相当关注,其意义非凡:百姓犯罪,如果不是摩西求情,彻底是国破人亡,横尸荒野了。建造会幕显示神的计划重新生效,上主这位君王仍然与他们同在,伊甸园再次临在地上。


摩西这次上山,与十九章13节的情形一样,其他人与牲畜,都要远离这山。上主在云彩中与摩西相遇,再次宣告自己的名字——祂是上主,祂的本性是怜悯,并施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向千代人信守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


不过,鉴于以色列人的悖逆,神提出这些属性是由于目前的境况,也只适用于今天的境况,神强调祂对百姓很容忍,并愿意赦免他们的罪孽,但这不等于祂会忽略他们的罪,假如有拜偶像的,祂将惩戒他们,并将刑罚延续到三四代(7节)。


摩西听完这些,或许没有很大的信心,毕竟以色列人的行为实在令他多次作难,所以他俯伏在地上,求神在以后日子信守承诺,可怜这些悖逆的百姓(8-9节)。


神答应摩西的恳求,说今天就要与以色列人重新立约,所以祂重申带领以色列出埃及的目的——彰显祂的作为,把迦南各族的人驱赶出来,而让他们进去居住。上主也要求他们当尽的责任:不可与那地居民立约,要活出作为上主子民的生活形态,不可与他们通婚;要体现上主的圣洁特性,要把迦南人的柱像和亚舍拉神像捣毁,万不可跪拜那些偶像(10-17节)。


之后,神特别重申除酵节的要求,并要将头生牲畜献祭给上主,而头胎的儿子也要归给上主(十八节可与廿三章14至15节比较;十九至20节是重述十三章2节及11至16节)。


21节重述安息日的诫命,22至24节则重复了二十三章14至17节关于守七七节的要求。25节,重复十二章10节,二十三章18节,关于献祭物需要知道的禁令;关于26节,参看廿三章19节。这种重申的目的,并不是写作上的拙劣,乃是体现神真的与百姓重新立约了(27节)!出埃及的目的——要分别为圣归于上主,是他们需要时刻铭记的。


当摩西在山上刻苦己身写下了律法的摘要,神也重刻了法版之后,返回了山下,亚伦和百姓看到他脸上皮肤发光,不敢看他(30节),表明摩西具有神所赐的权柄,而百姓也能注意到这一特征,他们要在摩西的邀请下才敢到他那里,看来,他们懂得了敬畏。




每日默想


从此之后,摩西要用帕子遮住脸,百姓才敢见他。这里的意思显而易见,摩西成了会幕的化身,作为中介,他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这点对你作为基督徒的身份,有无什么启发?




每日加量

约翰福音 第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福音》第14章释经 | 门徒的保惠师


门徒们听到耶稣说要离开,他们自然会忧愁并困扰——祂要到哪里去呢?耶稣回答说是去“父的家里”,意思就是“圣殿”,对于以色列而言,圣殿属于天与地交汇的地方。耶稣说祂要先去,是为了门徒们的好处,为他们预备,到时,在那里人人都会有住处。而且,他们也能够找到那个地方(1-3节)。


门徒中的多马不耐烦了,说:“连你去哪里,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怎能找到那条路呢”?耶稣的答复非常奇特:“我就是道路!假如你想找到往父家里的路,就要来跟随我”(4-7节)!


而腓力则要求耶稣将父显给他们看。耶稣回答他:“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是的,假如你问神是谁?请你先不要对神有一套先存的观念!你必须看这位赦免行淫的妇人,在朋友墓旁哭泣,为门徒洗脚的耶稣,你必须相信祂所行所作的(8-11节)。尽管祂实在令人费解!而且,你必须爱祂,遵守祂的命令而行(12-15节)。


假如你能信祂、爱祂,并遵从祂,祂就必以新的模式同在!祂要把祂的灵,就是祂的气息,也即是祂的内在生命,差到我们中间!这个灵,祂将“帮助”人(保惠师),祂会赐给我们力量,使我们有活力、有力量去完成工作,并为父神而活;这灵也将“安慰”人(和合本译为:训诲师),当有人经历不幸,或亲人过世这种深度的悲痛之时,祂会陪伴他们。尽管不幸依然是不幸,但祂却要赐下力量,使人去应付这些不幸和痛苦。另外,当祂的跟随者遭到当局的指控,祂的灵还要作“辩护”者,促使神想起他们的苦情,并为他们伸冤。


这样看来,显然的,祂的跟随者现在是处于一个更好的情况下了!当耶稣往父那里去——也就是借着祂的“死与复活”,击败罪与死亡之后,各种新的可能产生了。作为祂的门徒,就能够借着祂的灵做各样的事情。当然,这里的要诀就是“奉祂的名”(13节)!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耶稣所说的“父在我里面”,和因着祂,使“我们也在父里面”的真理(19-21节)。这些真理,是门徒在面对世界的王压迫之时的力量。


他们也需要知道,即使是耶稣遭到这些邪恶势力的抵挡(现在又将犹大纳入他们的共犯之中),最后要遭到他们的杀害,但祂却要以死和复活,来重击这世界的王,使它们永远不再有复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