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3月22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769天前 | 421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义人恩待人
2. 每日经文 | 出33章-背影
3. 今日默想 | 从摩西与上主的交往中理解神的性情
4. 每日加量 | 约13章-洗脚的演示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22日 义人恩待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七篇 14-22节



14 恶人已经弓上弦,刀出鞘,

     要打倒困苦穷乏的人,

     要杀害行动正直的人。

15 他们的刀必刺入自己的心,

     他们的弓必被折断。


16 一个义人所有的虽少,

     强过许多恶人的富余。

17 因为恶人的膀臂必被折断,

     但耶和华是扶持义人。


18 耶和华知道完全人的日子,

     他们的产业要存到永远。

19 他们在急难的时候不至羞愧,

     在饥荒的日子必得饱足。


20 恶人却要灭亡。

    耶和华的仇敌要像羊羔的脂油(或作“像草地的华美”),

     他们要消灭,要如烟消灭。


21 恶人借贷而不偿还;

     义人却恩待人,并且施舍。

22 蒙耶和华赐福的,必承受地土;

     被他咒诅的,必被剪除。

 

省思:

恶者向内敛聚,

所积之财日久成了霉烂无用之物。

义者向外敞开,松展己手,

不争夺攫取,反而四下分送,

感谢、轻柔地接过财物,

又将之传递出去。

 

祷告:

主啊,帮助我不陷入那样的罪——

把祢创造的世界,当作可攫取的掠物。

我愿成为那样的一种人——

以感谢与赞美之心,藉着耶稣基督,

令他人能欣赏,享有祢所造的一切。

阿们。





每日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三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出埃及记》第33章|背影


三十三章的叙事是从三十二章30节开始的,因为金牛犊的事件,摩西在神面前,为百姓恳求神,他的论点就是:请让我代替他们吧!“在生命册上涂抹我的名”不等于要求被判承受永远的刑罚,而是表明原因,为以色列的罪而承担受死的后果。然而,神让摩西继续上路,并且答应摩西,祂的使者会在前面引导(32:34),不过,对百姓的罪,不会置之不理。这样,摩西和上主之间达成某种协议——神会继续与他们同在,不会取他们的性命,但神仍然保留稍后惩罚他们的权利(32:34),因为祂还是会介意百姓拜金牛犊的事。


不过,尽管如此,神会继续持守承诺,将对以色列祖宗的应许实现(33:1-2),但祂不会亲自与百姓一同上迦南,祂说厌烦硬着颈项的百姓,神担心在路上忍不住,要灭绝他们(33:3)。看来,上主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恢复!


这也正是为什么会有7至11节里的行动了——上主不愿意与百姓同在,祂要与百姓保持一段距离,只在附近一个简陋的帐棚(称为会幕)里与摩西交往。百姓显然进步了,他们在帐棚门口看着摩西进到会幕里(33:8),并知道在各自帐棚门口向上主下拜(33:10)。而摩西与上主的关系亲密程度非同小可,他与上主可以面对面,如朋友一般(33:11),他们之间展开了非常著名的对话:


摩西问上主:“我知道你要我担任带领的角色,但哪些人会与我同去呢?”他的意思就是说:“我知道我在你面前蒙恩,但我想问的是——以色列中,还有哪些人你会留下,你不会动怒杀他们,使他们可以到达目的地呢?”他不认为他一个人进入迦南是个殊荣,所以他提醒上主:这民族原来是你的百姓(33:13节)。


上主婉言谢绝摩西,祂说:我必亲自前往,让你能够安歇(33:14),祂已经决定,弃绝百姓,与摩西单独同在(参32:10,33:5),带他进入安息之地(应许的迦南地)。


摩西却不同意上主这个决定,他恳求神,要按原计划行动,亲自与他们同在(33:15-17)。他的论据是16节的内容——神要重视自己在万民中的名声,假如祂不与百姓一同上去的话,没有人知道摩西和百姓与众不同之处,也显不出神真的恩待了他和百姓,那么,神轰轰烈烈地出埃及的事件不就毫无意义了吗?


这场争论,最终以神答应摩西的恳求告终(33:17),上主是因为摩西的缘故再次答应与百姓同在。




今日默想


18至23节,讲述了摩西请求神证明祂刚才所说的话,让神显出荣耀来。神的回应——让摩西看祂的背影,以此来证明祂的诚信。神说:祂的本性美善,意味着祂将坚守约定,尽管经过金牛犊事件的刺激,但祂因着摩西的代求,彼此可以重新立约!因此祂会有怜悯的行动,既往不咎,再次将恩典赐下来恩待那些不配得的百姓(33:18-19)。


于是,神向摩西显出怜悯的证据——祂做出让步,要摩西藏在洞里,等祂走过后,可看祂的荣耀,不过,那是背影的荣耀。


从摩西与上主的这段交往,你如何理解神的性情呢?又如何理解摩西作为中保的角色?



 

每日加量 

约翰福音 第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福音》第13章 | 洗脚的演示


时过一半,来给约翰福音作个分段,对了解其整体会有帮助。在经过一段序言之后(1:1-18),进入了看为比较整齐的两大段:


第一段从1章19节至12章50节,可称为神迹之书,由两个场景构成:


1章19节至4章54节,描述了各类人对耶稣的认信;


5章1节至12章36节,描述了那些人对耶稣的仇恨逐渐升高。


第二大段从13章1节至21章23节,可称为受苦之书,有三个场景:


第一场景是从13至17章,描述了耶稣与门徒的最后晚餐及对门徒的吩咐 ;


第二场景是从18至19章,耶稣被捕、受审和被钉十字架;


第三场景是从20章1节至21章33节,复活的描述,这些篇幅仍旧呈现三个主题——耶稣身份的启示、认出祂而产生的挑战、以及对不信的审判。


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耶稣的荣耀对约翰来说,焦点就是耶稣的死,再次回到父身边,重拾创世前所拥有的荣耀。十字架不但不代表祂的失败,反倒成了祂回归上主,得回原本属于祂荣耀的途径!


约翰是通过十字架来勾画耶稣荣耀的轮廓,在被钉前,祂与门徒一同吃晚餐,祂以洗脚来预演祂的死——主人服事仆人,祂舍己牺牲(1-6节)。祂也希望门徒来效仿祂,并以此作为祂的团体的核心特色(13:11-17)。


也就是说:祂在其中所作的这番“分离的讲论”,在这迫在眉睫的“死亡之书”中,祂最关心的是祂所遗留下来的团体,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要活出属于祂的素质——“彼此相爱”,这正是这团体最主要的特点。门徒彼此相爱,不但显示出对祂的忠心,也显示出父和子的合一。


就在这令人动容的“舍己”的预演和“彼此相爱”的劝勉中,夹杂着不安与仇恨:


彼得出于礼貌不让耶稣洗脚,祂依然用“人间常情”来理解耶稣的行动——在他们的生活场景中,仆人看到主人回来,会端来水为主人洗脚。他没有将耶稣这位弥赛亚的洗脚行为——是要以祂的牺牲的服侍,来颠倒强弱、卑贱的世态格局,与重塑一个彼此相爱、彼此服侍的新世界的人伦关系联系起来。甚至当耶稣预告了祂将面临“受死”的命运(36节),他依然不了解,他被耶稣言中——“今晚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38节)。


犹大的生命素质是不洁净的,对耶稣的行动完全无动于衷,约翰将其解释为被魔鬼侵入,表现出来就是与权贵合作,因着金钱“出卖”耶稣,这其实是最深的恨。


耶稣却将这种出卖,当作是与天父的计划吊诡结合的事件,这是约翰所理解的神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