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3月20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771天前 | 579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你心里所求的
2. 每日经文 | 出31章-重申安息日
3. 今日默想 | 神的性情
4. 每日加量 | 约11章-拉撒路的复活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20日 你心里所求的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七篇 1~4节


1  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

     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

2  因为他们如草快被割下,

     又如青菜快要枯干。

3  你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

     住在地上,

     以他的信实为粮;

4  又要以耶和华为乐,

     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


省思:

我们常陷于两种选择之间:

究竟要拥有以贪婪获取的世界之物?

或成为神以爱心所创造的我们?

本诗篇主张将宝押在神那一边,

借着提醒(“不要心怀不平”、“不要嫉妒”)

和劝勉(“倚靠”、“以……为乐”)

展开这一主题。


祷告:

全能的神,

请坚固我内心深处的渴慕,

让我持定祢的旨意,

作为自己的目标,

不致因他人所夸耀的享乐和富裕

而受惑分心,奉耶稣的名求。

阿们。




每日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三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出埃及记》第31章|重申安息日


本章的1至11节,主要说明圣幕和其中的器物,并祭司圣衣的一切工作,有几个重点:


1)挑选人才。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这两位匠人被挑选出来制造会幕。我们对他们所知不多,比撒列的意义是“在神的荫下”或“上主的保护”;亚何利亚伯是“父亲的帐棚”的意思,大概都是对帐幕的暗示,分别出自犹大和但支派,看来神会将各样恩赐赐给不同支派。


2)出于上主,也成于上主。上主说:我已经提他的名召他。这话是表明他们承担这一任务是出于上主的拣选(参看赛四十三1)。神拣选他们,也以灵来充满他们,使他们会有智慧、有聪明,能做各样的工,以及能想出各样的巧工之方法。


3)团队合作。当然,并不是全部由他们自己去做,他们也要教导别人怎样去做,他们要将那些得到神智慧的人挑选出来,去完成神的一切吩咐。神不但赐给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有智慧,他也将智慧赐给一切参与此建造之工的人。智慧一词,希伯来文的含义也和中国人的观念有相通之处,一方面是天赋的本能,另一方面也包含应对环境和行事为人等的种种计谋和方法。


4)他们要照上主所吩咐的去做。他们要照着上主吩咐或晓谕摩西的有关圣幕和其中一切的器具,以及祭司的圣衣等的指示去做,表明他们所造的物品十分重要,不得马虎、轻率。


上主这次对摩西的吩咐也包含对守安息日的重申(12至18节,参20:8),在这里出现,说明了建造会幕以及制造相关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对神的敬拜。如同创世记,六日创造完毕,之后进入第七日的敬拜,以此来说明创造之目的。也正如创造的完美,最终神用一天来享受祂的成果,当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带领以色列人造好了美丽及神圣的会幕之后,也要献给上主。


安息日这个词是以复数形式出现的,指以色列人需要周而复始地守安息日,而不是多个不同的安息日。以色列人与神——立永约的神之间,需要有实际的相遇的场景和时间来维持、来更新,并加深彼此的关系。



另外,会幕是神创造世界的缩影,是在混乱世界里一个具有一点荣美的小天地,这样,就在提示以色列人,神对宇宙万有恢复的决心,他们在会幕里的敬拜,是要将这个旨意显明。13节的经文——“为了让你们知道,是我——上主,将你们分别为圣”,加强了这一目的。换句话说:这一天提醒他们:神是谁以及神对百姓有什么心意。因此,不守安息日的人必须面对严厉地惩戒——被治死。以色列人不遵守安息日,表明他们没有兴趣知道上主是谁。


今日默想


会幕的样貌、其中的物件,以及运作的规范,旨在告诉以色列人上主到底是谁。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想法比清楚地知道神是怎样的更为重要了。你从这一章当中,能归纳出神的几点性情吗?


每日加量 

约翰福音 第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福音》第11章 拉撒路的复活


距离圣城大约二英里的伯大尼,发生在这个被称为“穷人之地”的一个家庭的事情,引发几方面的思想:


1、这里最要紧的是,不但是一个可怜的少年人得到奇妙的复活,这更是指向耶稣自己而说的。一开头,门徒提醒耶稣不要回到犹太地去,结尾则提到有一人替百姓死(50节),而在41至42节,耶稣感谢父神听了祂的祷告,所指的就是祂未能及时来到马利亚和马大的家,而在约旦河外的旷野祷告的这件事。神听了祂为拉撒路复活、也为祂自己的祷告,期望通过拉撒路复活的事,可以将自己的计划和目标连在一起,也使周围的人可以信祂。


2、在这个看似阴暗的情形下,耶稣有着很不一样的主张:当马大与马利亚打发人告诉祂“你所爱的人病了”之时,耶稣则说;这病要显出神的荣耀来(3-4节)。当门徒警告祂不要再往犹太去之时,祂说,人在白天行路不会跌倒,而在黑夜里游走则会跌倒”。意思就是,哪怕前途道路艰险,但只要跟从祂,就不会跌倒,因为这人是行在白天的,在光的下面。


3、耶稣与马大的对话非常值得注意:马大说:假如耶稣提前两天来到,或许拉撒路就有救了!毕竟她知道耶稣的医治能力。耶稣与祂对话都似乎是“回到未来”。耶稣对她说:你的兄弟必然复活!这是他们一直相信的,有一天,神要带来一个新的天地,这个世界和今天的很像,但那些痛苦、死亡和哀伤全部都被除去了(参但12:3,赛65-66章),那时,所有属于神的百姓都得到一个全新创造的身体。但这又怎么能安慰到她呢?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祂将那个未来指向祂自己!如今,祂不是站在这里吗?假如,复活是未来的事,如今不就是闯进来了吗?复活不仅是一个终极的大事件,乃是一个人,就活生生站在这里!假如你相信复活,如今就得接受挑战,来信祂。因为关于神对百姓那全新的未来,已经全部聚焦在这位有血有肉,会为人哭泣,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样情绪的弥赛亚身上了。祂,是成了肉身的道。



4、法利赛人与大祭司,他们在观察耶稣的一举一动,并预测会产生的政治灾难:假如耶稣借着让拉撒路复活的事件,争取百姓在行动上的支持,而在耶路撒冷大游行。如果被罗马人知道,就会召来军队,采取镇压。那时他们不就遭殃了吗?现在要将这些事消灭在萌芽状态。他们决议:将耶稣处置,以此换来“和谐”。在这里,又一次看到邪恶的人意与上主的旨意吊诡的结合在一起了。耶稣果然要以牺牲的方式为犹太百姓而死,甚至为一群更大的人而死。只是百姓与死的意义需要重新被界定罢了!人民不再是以色列民族的概念了,死也不是为一个国家了。




▓ 本文插图选自法国画家 夏尔丹( Chardin, Jean-Baptiste-Siméon  1699-1779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