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2月13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806天前 | 524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祂必指示罪人
2. 每日经文 | 创46章-下埃及
3. 今日默想 | 如何理解雅各的表现
4. 每日加量 | 可16章-神儿子的复活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2月13日 祂必指示罪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二十五篇 6~10节


6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你的怜悯和慈爱,

     因为这是亘古以来所常有的。

7  求你不要记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过犯。

     耶和华啊,求你因你的恩惠,

     按你的慈爱记念我。


8  耶和华是良善正直的,

     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

9  他必按公平引领谦卑人,

     将他的道教训他们。

10 凡遵守他的约和他法度的人,

     耶和华都以慈爱诚实待他。


省思:

神比我们的邻舍更不喜欢我们的罪,

但祂所采取的方式却非常不同。

当我们犯错、倔强不服,

一般人就排斥、指责我们,

神却怜悯耐心地“指示”、“引领”、“教训”。

我们的罪并未招来祂严厉的排斥,

反而成为与神和好的契机。


祷告:

主啊,我向祢认罪,

深信祢不会拒绝我这罪人,

因着我主耶稣基督的调解,

祢总是用新的方式赦免我、

赐我坚定不移的爱。

阿们。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四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创世记》第46章|下埃及


雅各每次离开或进入迦南,总会有天使向他显现(28:10-22,31:11-13,32:1,32:24-30)。今天,他准备离开迦南,向往埃及,他又看见一个异象,是关乎神应许的几个方面的(参考12:1-3,18:14,28:13-15):


1)神在这里,用了第四个不同的名字,在28章,祂称自己是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31章称自己的是伯特利的神,35章称自己是全能的神。如今,祂称自己是“你父亲的神”,显然指明自己是“与他们祖宗立约的神”,这意味着雅各此行与神的应许相关。


2)而应许应验的方式不会是简单直接的,应许的大国要从应许地以外冒起,雅威与亚伯拉罕所说的,他的后裔要寄居在别人的地方四百年,而且要遭到那地人的奴役和恶待。说明雅各此行,与此预言相关(46:3,参15:13)。


3)对比于亚伯拉罕朝应许地走去,那时的他无儿无女,而雅各是带着70人。经过两代人后,雅各确定前进了一大截,可以看到雅威对他们的眷顾。他不但与约瑟同在,也承诺要与雅各同在(46:4)。


8至27节所写的下埃及的名单,与创世记四章的列国名单有几分相似,预示着下到歌珊地的雅各后代70人,是新的起源(创始人),过了四百年之后,他们从异邦之地发迹了,回到了故土,这故事的格局与雅各从年轻至年老的人生境遇相似:他在年轻时,被迫离开家庭,到了舅舅的家寄居,发迹了,20年后重回故地,但他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回来了,遭到了舅舅的追捕,不过有惊无险。等到400年后,他们的后代要从埃及离开,回归故土,却遭到了法老的百般阻扰。雅各回归故土,要去面对哥哥以扫,不过,依然是有惊无险,甚至还有几分亲情。等到400年后,他的后代,要归回迦南,却经过了血腥的战争。这样的格局,会在后面多次出现,故事的各项元素更为复杂,对立的双方愈加激烈,假如从应许的角度来看的话,应许的成就也愈加不易。



28至34节,雅各派犹大引路,让大家在约定的歌珊地相聚,这里是不是暗示,自他玛事件之后,犹大已经脱颖而出,成为有别于约瑟的另一个挑战传统长子继承权的人物呢?


今日默想


雅各一生有两次与家人相聚,第一次是与哥哥,第二次是这时候,两次都没有应验预言,第一次本来按长幼次序,哥哥这位失去长子名分的,应该向雅各“下拜”,可是,哥哥依然是哥哥,不但接受了长子雅各的下拜,还接受了他的礼物。按故事常规,雅各应该向“那地的主人”(42:30,44:18)约瑟下拜,但没有按照约瑟少年的梦去发展,太阳月亮都要向他下拜,约瑟反而上去迎接雅各(46:29),雅各仍然是一家之主!



这两次,雅各的表现都颠倒了故事开头给人的预期,这实际上是对长子的期望的颠倒效果。你怎样来理解剧中人的认知与叙事人(作者)的看法之间的差距?


每日加量 

马可福音 第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可福音》第16章 | 神儿子的复活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会认为:马可福音是在16章第8节结束的,这尽管来得突然,反倒显得强劲有力;这种悬而未决,像是将物件掉于半空,留给人想象或争议,本来就是耶稣——神儿子的身份,在马可福音的各样人群中所遭遇的情况;祂的复活所开始的新世界,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需要待人努力认识的。


安息日之后,抹大拉的马利亚、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和撒罗米,带着香膏,想去将约瑟未完成的事补救。马可小心地将她们遇见在坟墓里显现的天使的时间,记述为是“七日的第一日”,意思就是——下面的事件,完全是在新的纪元里所发生的,是有别于前面与死亡相关的所有事件。不过,要明白这些事件的意义,就需要听天使的诠释,哪怕你曾经听过有关耶稣早前的说法,也未必明白,如同妇人所表现出来的害怕,不愿意将自己所遇见的事告诉给别人一样。


因此,我们需要留意空坟墓,这个作为马可所描述的大结局,述说着的三个主题:


耶稣是一位先知,祂的预言都一一实现了,连预言自己的复活(一个丧失生命的人,都有能力找回生命)都实现了;那么,祂预言耶路撒冷城和圣殿的毁灭,和祂的再来,岂不也有实现的一天吗?



第二个主题是门徒的失败。整本书都在说:耶稣的跟随者,假如未能掌握耶稣的身份和使命,也不能履行自己作为门徒的本分。


第三个则是:上主对以色列的应许,通过这位顺服的神儿子,祂那无辜的死亡,而实现了。那么,无论你对圣经和弥赛亚国度,以及上主的应许,原先有着怎样执着的看法,如今,都需要放下来,要以这位无辜者的死和复活,来作全新的解读。否则,将大大错失!


马可福音最后以三个妇女的害怕和逃跑,及拒绝交谈为结局(8节),用这种负面的反应来代表所有门徒的反应。这些都吸引读者去反省,去思想。


思考问题:今天,作为跟随耶稣的我们,会像门徒一样害怕或沉默吗?还是因为有了上主儿子耶稣基督的福音,将信心、将生命勇敢地建立在上主临在的国度之上呢?并邀请其他人做同样的事呢?这些信息有无对现今的你我发出挑战,促使我们对耶稣和国度尽上该尽的责任呢?

 



▓ 本文插图选自比利时艺术家 詹姆斯·恩索尔( James Ensor 1860-1949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