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2月21日 | 祢一切所造的……祢的圣民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四十五篇8-13节
8 耶和华有恩惠,有怜悯,
不轻易发怒,大有慈爱。
9 耶和华善待万民,
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
10 耶和华啊,你一切所造的都要称谢你;
你的圣民也要称颂你,
11 传说你国的荣耀,
谈论你的大能,
12 好叫世人知道你大能的作为,
并你国度威严的荣耀。
13 你的国是永远的国,
你执掌的权柄存到万代。
省思:
颂赞是被造之物和
与神立约的百姓的协力之作。
就像剧院的布景
是为了烘托戏剧性的台词,
这个世界是为神的赐福而设计的。
我们一旦发现神行事的目的与安排,
颂赞就有了依托和动力。
祷告:
神,
请帮助我聆听周遭万物、
山之形、石之质、星之轨、日之热
所发出的颂赞,
并容许我加入自己
“微不足道的人声赞美”
(Robert Browning,“The Boy and the Angel”)
合成一首祢觉得悦耳的歌。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迦利亚书 第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迦利亚书》第9章|硝烟与平安
撒迦利亚书九至十四章,与一至八章的内容,区别非常大,被称为第二撒迦利亚(与第二以赛亚书区别于第一以赛亚书一样),这一部分可分为九至十一章与十二至十四章两段。
在九至十一章里,其主题是:有一位王要来,要使以色列和犹大,从悲惨的境遇中获救!
九章的1至8节,论到推罗、西顿和非利士,这些曾经威胁犹大的外邦国家,要遭受审判。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也将得到一个应许——他们要像犹大的余民一样(7节)。
这正是一至八章为何竭力地劝服归回的群体,要努力恢复圣殿,因为圣殿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列国朝拜,使万民得到雅威的祝福。如今,非利士这些遭受审判的敌对者,也得到了祝福。他们如同归回群体的祖先,因与雅威作对而被审判,但他们的后代,却要得到复兴。审判从以色列到万邦,祝福也从以色列到万邦。
当众民经历了硝烟之后,出现了一位君王,他要以得胜者的姿态,临到耶路撒冷,他带来平安(8-10节)。这位王十分的谦卑,像是以赛亚书五十二章13节至五十三章12节里的仆人的形象。
11至17节,再次回到硝烟四起的战争场景:雅威像一位战士,祂要为百姓争战,并且用“祂与百姓立约的血”来保证——祂所发起的战争必然获胜。
被掳与归回成为双重性的主题;战争与胜利,则是描述雅威使以色列未来得到复兴的办法。
03
今日默想
今天世界的名人、政客、专家会提供一套,甚至很多套,关于未来走向的预测,但往往是不可靠的。有些基督徒也会听他们的预判而关注世界的局势,有时几乎到了被左右,甚至诚惶诚恐的程度。而这种对世界局势的了解,几乎是来自强权者的喉舌,因为所有的新闻——无论是从哪个途径获得的,都是以权力及利益集团为主导的,这世界并不存在中立的新闻报道。甚至,新闻往往与暴力等同,让观众强行接受,使人们无法得到真相。反之,有些基督徒则过分忽视对世界局势的关注,变得过分乐观,而造成无知。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知道神是怎样掌控未来的,但我们相信上主的能力和良善,对祂的受造物一样具有良善的旨意——要不,祂怎么会让祂的爱子死在十字架上呢?
不过,我们领悟了神对未来的计划,不等于可以预测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按:自2019年以来,疫情已经3年了,尚未结束),台海会不会发生战争。知道神在掌管未来,信任祂的良善,意味着知道这世界不会在战争狂魔手下结束,也不会因疫情而灭亡。至于我们自己,也不会因苦难、死亡而绝望。反而,我们知道每一天所过的日子,都在神的祝福之下,我们睡觉、吃饭、上班、休闲——都可以当做礼物献给神。无论是悲是喜,都是恩典的媒介。也就是说,我们是活在充满盼望的现实中。
你如何看待未来?尤其是在这几年所遭遇的国内国际各种危机处境下。
04
每日加量
约翰福音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福音》第12章 | 膏主的女人
拉撒路的复活,预示着耶稣的死亡与复活;同样,在伯大尼这个穷人的地方,有一个女人将她的所有,为耶稣付出,把那价值三十两银子的哪哒香膏,抹在耶稣的脚上,用她的头发去擦,耶稣将这行为当作是为祂安葬而准备的。
接着,约翰讲述了耶稣的死因,有下面几点:
1)被黑暗入侵的加略人犹大出卖(4节);
2)因为拉撒路复活的缘故,确实引来百姓的跟从(18节),祭司长打算连拉撒路一同杀了(9-11节),他们的担心果然出现了(参十一章48节)。
3)因为祂骑驴进京,有许多百姓拿着棕榈枝,去迎接祂,把祂当作是“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的王”(13,15节)。
在20至50节,约翰以耶稣回应寻访祂的希腊人的话,来说明耶稣为王(得荣耀)的方式。
1)祂是以怎样的方式,来作包含希腊人在内的世界的君王呢?祂要像那粒作为种子的麦子,被埋在土里,等到时候到了,祂要换来大规模的新的一代——像麦子成熟一样,却换来新的、更多的、成熟的麦粒。假如希腊人想要认识耶稣,就是在常人看来是失丧生命的,却是要得到真正生命的;假如他们要认识以色列的神,就必须具有这种颠倒性的思维,才是真正服侍祂。(20-26节)。
2)耶稣将希腊人慕名而来,解释为:是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也就是他死亡的时刻,祂因此表达出“忧愁与情愿”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感,并对神发出祷告(27节)。神以打雷声来答应祂的祷告:在耶稣充满怜悯的公开的侍奉中,神已经荣耀了祂自己的名,而那些践踏弱者的强权世界,要被审判(31节)!祂,则要以全地的君王的身份,率领万民。不过,祂靠的不是刀剑,将圣殿旁的罗马驻军消灭;反而,祂要在木头上被“高举”(32节)——像摩西在旷野所举的铜蛇一样(32节)。
3)对于这样的信息,祂的听众向来的反应就是——你讲你的,我们忙我们的,不理会耶稣。如同以赛亚时期的百姓,明目张胆悖逆神、拜偶像。他们也不信耶稣的“神迹”(37-43节),哪怕耶稣一直以来,都在挑战他们——祂自己就是父的代言人,就是那光,如今,光已经来到了世界,照亮了黑暗,要拯救在黑暗中的人。弃绝祂的,必要遭到审判(44-5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