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2月11日 | 没有人眷顾我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四十二篇1-4节
1 我发声哀告耶和华,
发声恳求耶和华。
2 我在他面前吐露我的苦情,
陈说我的患难。
3 我的灵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
你知道我的道路。
在我行的路上,
敌人为我暗设网罗。
4 求你向我右边观看,
因为没有人认识我。
我无处避难,
也没有人眷顾我。
省思:
困境的最大好处是把我们推向神。
发现其他人不能或不愿帮助我们,
并非一件坏事,
只要也同时发现
神既能够又愿意帮助我们。
被人抛弃,还不至于来到绝路,
只要那是我们所踏出的第一步,
明白神是我们的帮助和拯救。
祷告:
圣灵,
请祢进入我生命中
那遭谎言摧残、
伪友离弃的荒地,
请祢作我的同伴和安慰者。
我将在自己困难的时刻,
接受惟有祢能给的帮助。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哈该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巴比伦遗址出土的居鲁士圆柱(Cyrus Cylinder)是一个主前6世纪的泥制圆筒,以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主前539-530年在位)的名义用古代阿卡德语楔形文字写成,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居鲁士圆柱上的铭文记载,波斯攻陷巴比伦以后,居鲁士大帝宣布释放所有的奴隶回乡,这是居鲁士大帝允许被掳巴比伦的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的证据。
《哈该书》第1章|领袖的价值
哈该书与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的语境,进入了波斯时期【5】,反映的是以色列被掳归回的现实;是重建圣殿这一背景之下的作品。归回的群体,因多种原因,将圣殿重建的工作搁置了。哈该【6】,来自祭司阶层的先知,呼吁这些归回的群体,来重建圣殿。
哈该书用四个回合的对话方式,围绕重建圣殿的话题作出论述。其中第一章就是第一回合;第二章有三个回合的讨论。
在第一回合中,哈该呼吁归回的群体,重建圣殿,以此来将雅威的普世性治理权和以色列作为雅威独特子民的身份连接起来【7】。
在波斯王大利乌【8】继位第二年(公元前520年),哈该向耶路撒冷的省长所罗巴伯【9】和祭司约书亚,宣告从上主而来的信息,鼓励他们带领百姓兴建圣殿。因为当时的百姓认为,重建圣殿的时间,还没有到(2节)。他们说:刚刚回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他们要重建农业,要恢复经济。若要将精力和金钱投入在兴建圣殿这事上,显然不切实际。
然而,雅威说:你们为什么建自己的房子那么急迫呢?自己住在“豪宅”里,为什么却让雅威的房子(圣殿)荒凉呢(3-4节)?言下之意,你们根本不考虑雅威的需要,只顾自己,却指望雅威赐福给你们。难道这合理吗?
所以,雅威要求他们自我省察,他们这样为自己的生计抓狂,结果呢?有什么收获吗?他们如此为自己的需要拼命,到头来却一贫如洗(5-6节)!原因就在这!现在检查自己!来看看雅威的住处!如此荒凉,却得不到百姓的关注!所以,雅威就不让天降下雨水,反倒让干旱临到他们;他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7-11节)。
当哈该在众人面前,花了二十四天进行讲说,所罗巴伯和约书亚这两位领袖,有了积极的回应,他们带领百姓,来到殿中,开始重建工作(12-15节)。
03
今日默想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世界不乏领袖,但缺乏具有远见卓识的领袖,教会也是如此,羊很多,缺乏优秀的领袖去牧养他们,带领他们去完成神给教会的托付。
我们今天通过哈该、所罗巴伯、约书亚来思想领袖的价值。这几个人,在非常时期,带领神的百姓,建立合神心意的生活,他们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每个人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哈该没有单打独斗,他乃是呼召两个颇有影响力的人来负责建造百姓的生命中心——圣殿。今天的我们,假如要完成神的托付,就需要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因着神给我们的恩赐而独立工作。但更多时候,需要别人帮助我们完成类如财政、祷告、身体以及家庭等方面的事务。卓越的领袖,必须知人善任,使成员可以彼此坦诚合作,一同来完成神的托付;而团队成员,则需要支持领袖。
【5】波斯是在东方冒起的新的帝国(今天的伊朗),在公元前540年击败了新巴比伦帝国,在公元前334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压制。在这200年的期间,对于以色列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那时,犹大是波斯的一个省,波斯宽松的宗教政策,给了以色列很多的机会,学者们一致地认为,圣经正典就是在波斯时期完成的。哈该书和撒迦利亚书大致成书于公元前520-516年,玛拉基书则略微晚一点。关于更多相关的论述可参考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许子韵译:《布氏旧约导论:正典与基督教的想象》(香港:天道,2012),页396。
【6】哈该名字的意思是:“我的节期”。
【7】布鲁格曼著:《布氏旧约导论:正典与基督教的想象》,页396。
【8】古列的儿子,刚比西斯皇帝(Emperor Combyses)在主前522年自杀,后由大利乌继位。大利乌继承古列的政策,鼓励犹大人归回故土,并支持他们重建圣殿。
【9】所罗巴伯是犹大王族的一个成员,而他的权限及与北部撒玛利亚政权的关系,都在未确定的状况中。他掌握政府领导权,而约书亚则握有宗教权力,他是耶路撒冷具有祭司传承的后裔。
04
每日加量
约翰福音 第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主前18至主后69年在耶路撒冷铸造的推罗舍客勒。推罗舍客勒的含银量是94%,而罗马银币只有80%含银量,所以圣殿里有兑换银钱的人(太二十一12)。罗马帝国后来在推罗停止铸币,允许耶路撒冷自己铸造推罗舍客勒,图案和含银量相同,但在鹰的右边刻有「凯撒」的希腊文缩写字母KP或KAP。犹大卖主所得的价银很可能是用推罗舍客勒支付的。
《约翰福音》第2章 | 新得路标
约翰以施洗约翰,和早期跟随耶稣的人对耶稣的看法,作为第一个线索;然后,就进入耶稣在公开场合所行的神迹奇事,以此来作为第二个线索(神迹就是记号的意思),这两个线索,是为了让你能够像靠着路标找到目的地一样。也可以这么说,耶稣将对拿但业所应许的话行了出来,就是“神迹”的意思,也称为神的使者在耶稣所在的地方上去下来的意思。神迹不是神奇的意思,是指天开了,神的爱带着能力进入了这个世界,也就是天与地交汇的时候。按照施洗约翰所说的,就是道成肉身那个时刻,及祂行事的时候,而终点就是那个“时候”——因着耶稣死在十字架上、荣耀完全彰显的时刻。
那么,迦拿婚宴的神迹,也应该理解为是天与地交汇的记号(神迹),是那为上主百姓准备的天上盛宴的预尝。而那个用来行洁净礼的水缸,是一个古老的犹太人的象征,象征着要把全世界更新的洁净礼记号(神迹)。
婚礼中喝光了酒,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也预示着新郎与新娘要走霉运。耶稣在这里的回应带来三重的意义:
1)水变酒,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彰显了他的怜悯;
2)耶稣能够使人得着丰盛的生命;
3)不过,正如马利亚说的:祂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也就是说:要把耶稣说的话当真,改变才会发生!
约翰讲完第三日的事之后,就来到犹太人信仰的命脉——圣殿。它是他们的社会、政治、宗教、圣乐、庆典,以及生与死、神与人的中心,全国生活的中心。这位来自加利利的先知,在这里做出翻天覆地的事情,祂的重点就是——要赋予逾越节新的意义。古老的出埃及的那个逾越节羔羊,成为以色列生命的代赎者;他们在圣殿中所有的活动中,最重要的也就是“牺牲”的代赎。耶稣在这里,隐约地提到了祂自己的“受死与复活”,意味着祂将取代圣殿所进行的“代赎”工作,祂自身也将成为新的圣殿——道成肉身
每日默想
如今,我们在这生动的场景中,得到了路标——约翰已经将这卷福音书的各个重要主题一一告诉我们了。他的目的也向我们表达了——假如你是拿但业,当看到这些记号之时,你会怎么说呢?你会相信祂,依靠祂,还是会怀疑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