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2年12月8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873天前 | 452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求祢看守我的口
2. 每日经文 | 番1章-雅威的主权
3. 今日默想 | 危险的边缘
4. 每日加量 | 路23章-受死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2月8日 | 求祢看守我的口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四十一篇3-4节


141:3 耶和华啊,

          求你禁止我的口,

          把守我的嘴。

141:4 求你不叫我的心偏向邪恶,

          以致我和作孽的人同行恶事;

          也不叫我吃他们的美食。


省思

即兴的祷告,能增进人与神的亲密关系。

但不考虑后果的闲言私语也是即兴开口。

我们可以多向神无遮拦、顾忌的说话;

对其他人却不能没有约束。

“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

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雅三10)。


祷告:

“耶和华我的磐石,

我的救赎主啊!

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

在祢面前蒙悦纳。”(诗十九14)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西番雅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西番雅书》第1章|雅威的主权


西番雅书讨论的内容,其时间跨度有可能从希西家直到约西亚(主前621年),是关于耶利米、约西亚改革时期,以及耶路撒冷即将被毁灭的处境下的议题。采用了传统的以色列的意象,比如“雅威的日子、创造、锡安和圣约”等内容。


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雅威对宇宙的毁灭,相对于创造属于雅威的赐福而言,雅威对创造界的毁灭,就是祂审判性的行为(2-3节)。在第4节中,我们看到,审判由宇宙性范围,而转移到耶路撒冷这个局部性的范围。雅威为什么会采取这宇宙性的毁灭呢?是因为耶路撒冷的问题,本来,耶路撒冷是雅威兴起来见证拜偶像之列国的不是,可是,耶路撒冷背叛了祂,反倒去效法周围国家那些拜偶像的行为。


因为现代人认为宗教的多元主义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会困扰于雅威为何会如此耿耿于怀于耶路撒冷的拜异教行为。在古代的宗教意识中,雅威与耶路撒冷,如同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的关系。耶路撒冷在宗教上的“移情别恋”,就等于是对雅威的背叛;他们效法周围国家与民族的宗教习俗,等于将自身等同于周围的国家和民族,不再具有单独属于雅威的特性。


作为盟主的雅威,当然有理由,裁决与审判背叛的耶路撒冷。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将雅威对耶路撒冷的审判,当作祂对自身主权的维护,其目的是要坚持祂在耶路撒冷的统治。




03

今日默想

西番雅时期的耶路撒冷人,是愚昧的,因他们不知道离开这个有权柄毁灭宇宙的统治者,是多么危险的事情。今天的世界也如此,不知道自身在危险的边缘;不再相信圣经能带给人类解决世界和个人问题的方法。


声称人类实在是伟大的,无需神的引领,这种思潮来自社会科学;另外一个声音则来自自然科学(这个反思放在明天)。


社会科学告诉我们,随着技术与文明的发展,人类的命运完全取决于人类对自身能力的运用,而且,人类会越来越好,根本不需要超自然的指引,最终也会走向完美。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一个各取所需的社会将到来。以为靠着技术和社会的改革,科学与民主,可以匡正时弊,扫除一切罪恶。事实上,人类并不会借着阶级斗争,将那些类如饥饿、欺压、不平等、财富分配不公等问题解决。反而,人类的问题层出不穷;光有科学、权力、尖端武器与面包,拯救不了人性。因为所有的科学与技术都具有伦理性,只有将科学与信仰相连的时候,这些科学才能真正造福于人,才能将暴行与自私平息。人类致命的自私自利,只有蒙神救赎了之后,才能将它消解。


今天关注一个社会问题,看看大家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了哪些方法?



3.可参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许子韵译:《布氏旧约导论:正典与基督教的想象》(香港:天道,2012),页390。






04

每日加量 

路加福音 第二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路加福音》第23章 | 受死


耶路撒冷的领袖倘若他们要胜过耶稣,就必须赢得群众。果然,他们做到了!群众加入大祭司和那些领袖的行列,发疯般的,要求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


我们很难领会为什么群众会出尔反尔,前面不是明明地称呼耶稣就是他们的救星吗?如今怎么将耶稣完全当作是动乱分子,对他们有害的败类呢?看来,所有的群众运动都有可能被少数权力集团利用。罪具有群体性特征,甚至过于个人性特征。


对耶稣而言,祂则是步向受苦之路,同样是顺服天父的旨意,祂是受害的先知,然而这更是君王式的先知弥赛亚,受不公平待遇的公义者,雅威仆人的死亡!


祂也认为自己将被平反,并以此来安慰那些为祂痛苦欲绝、无助的妇女们。甚至说,她们该为这座不悔改的将被审判的城市而悲伤。


耶稣是以假先知般被交给彼拉多的(参申13章),他们以忠于圣经教导的情况下,要求判处耶稣极刑。在这里,最讽刺的是,上主的旨意与撒旦的恶意并存,那些拒绝耶稣的人,自以为顺从了上主,却没想到是在顺从邪恶的旨意。从他们对上主旨意的理解来看,他们别无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耶稣多次违背圣经,在圣殿也做出歪曲真理的教导和行为。


然而,他们又感到哀伤、后悔(23:48),这种复杂的情形,很难以一言而蔽之。可悲的是,恶仍然因善站在上主的一边出现,犹太领袖伙同他们要推翻的罗马领袖彼拉多,哪怕被视为更恶的彼拉多,都三次指出耶稣是无辜的,最终还是基于群众压力把耶稣钉十字架(23:24)。


对于门徒而言,牺牲比胜利更像是做主的门徒!而可悲的审判则要临到耶路撒冷(23:26-31),悔改则是唯一出路(23:35-43),而耶稣死前,仍然将这些信息告知。


约瑟能够顶着官方各个层次的压力,从彼拉多处要来耶稣的身体,并安葬在给自己新凿的坟墓里,看来,他与那群妇女一样,成为对耶稣有着深层之爱的真门徒。


一座新的坟,表明耶稣死亡叙事的真实可靠,连同旧的安息日,预示新世界的即将到来。


每日默想:

耶稣受难叙事的中心主题是什么?在受审与被钉十字架的叙事中,一再出现的弥赛亚(基督)论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