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2圣灵降临期18| 新的成就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941天前 | 36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圣灵降临期16| 新的成就
徒28:17-31



讲道:(请点击以下音频按钮收听录音)

2022年10月2日主日讲道(上篇)


2022年10月2日主日讲道(中篇)


2022年10月2日主日讲道(下篇)



经文:《使徒行传》28:17-31(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28:17 過了三天,保羅請猶太人的首領來。他們來了,就對他們說:「弟兄們,我雖沒有做甚麼事干犯本國的百姓和我們祖宗的規條,卻被鎖綁,從耶路撒冷解在羅馬人的手裡。

28:18 他們審問了我,就願意釋放我;因為在我身上,並沒有該死的罪。

28:19 無奈猶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於凱撒,並非有甚麼事要控告我本國的百姓。

28:20 因此,我請你們來見面說話,我原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這鍊子捆鎖。」

28:21 他們說:「我們並沒有接著從猶太來論你的信,也沒有弟兄到這裡來報給我們說你有甚麼不好處。

28:22 但我們願意聽你的意見如何;因為這教門,我們曉得是到處被毀謗的。」


28:23 他們和保羅約定了日子,就有許多人到他的寓處來。保羅從早到晚,對他們講論這事,證明 神國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

28:24 他所說的話,有信的,有不信的。

28:25 他們彼此不合,就散了;未散以先,保羅說了一句話,說:「聖靈藉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祖宗所說的話是不錯的。

28:26  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28:27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28:28  所以你們當知道, 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有古卷加:      

28:29  保羅說了這話,猶太人議論紛紛地就走了。)


28:30     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裡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

28:31     放膽傳講 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





2022年圣灵降临期 18 | 新的成就

《使徒行传》28:17-31


序言:新的开始


结束了,又像是回到了开始,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许多戏剧、电影和文学作品里经常有。比如,由何占豪、陈钢取材于民间传说,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于1958年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到了结尾,又回到了开头,它的目的是要表达这对苦难的恋人,如今羽化成蝶,比翼双飞了,其中喜悦的情形如同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在圣经这个由许多作品组合的大著作里,我们也经常看到同样的情形,比如,在马可福音的结尾,引发我们思想:这些见过复活后耶稣的门徒们,他们最后怎么样?他们会一直在惧怕,一直将耶稣复活的事实闷在肚子里,不去告诉别人吗?再如,约翰福音的结尾,就仅仅耶稣所预告的彼得的结局,就让我们遐想连篇,他人生的结局到底会是怎么样呢?复活后的耶稣,与祂的门徒再次相会了,与门徒之间会有哪些事情发生?耶路撒冷的那些敌对势力,又将遭到怎样的后果?这些都留待读者去猜想。书卷是到结尾了,而许多事情却仍有待解决。


使徒行传的结尾也一样,就像是开篇一样,引发读者遐想连篇。以囚犯身份到了罗马的保罗,果然如他所愿,在皇帝凯撒面前分诉了吗?他最终能像前面几次一样,脱险吗?也就是说:他的分诉能赢吗?他的那些同胞,后来还会来到他所租的房子里,继续听他所传讲的道吗?按照路加所编排的作品的结构来看,罗马这个首都就是地极,那地极都听到了福音,是不是耶稣的命令就完成了,而祂很快就要再次显现?来终结旧的世界,兴建新的世界吗?这种既旧又新,既是结尾又是开始的写作方式,本是路加的创意,他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现在还不是评价的时候!很多事情留给继承耶稣使命的门徒去完成。要他们去想象,去创造一种新的成就!就好像保罗自听到马其顿的呼声以来,他改变了宣教的行程,也越来越清晰地朝耶稣所说的地极的方向走去,也一次又一次获得新的成就(当然,是在圣灵的指引下所获得的)。甚至,路加也留给历世历代的教会去想象、去完成、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就。我们下面来看保罗在罗马所获得的新成就。


成就一 | 消除犹太同胞的误解(17-22节)


保罗来到罗马得到信徒的接待,到了监牢里。在这个监牢里,他有相对的自由,应该是他的一只脚,与狱卒的一只脚,用锁链绑在一起,四个小时,换成另外一个狱卒。罗马法律不认为他是个危险的人物,所以采用这种较温和的关押方式。


第三天,保罗邀请了在罗马的犹太社群领袖们来,他向他们讲述了他到罗马来的原因:是因为“以色列的盼望”,而被本族人控告,成了罪犯。而保罗为了表明自己所传讲的“以色列的盼望”,并不是像同胞所说的,对罗马帝国有危害。所以,他来到罗马,想通过法律的途径,还自己清白。因为皇帝有旨意——凡囚犯认为有冤情,可以到首都最高法院来分诉——皇帝也会亲审。但如果囚犯的分诉毫无道理,那后果是很严重的。保罗打算借助帝国的法律,来分诉——他所传的以色列的盼望——弥赛亚耶稣,并不是像同胞所说的那样——是一位造帝国反的人物。


其实,在耶路撒冷的时候,希律亚基帕,加上罗马的两任总督,都已经判断了犹太人对保罗的控诉,他们都认为,保罗是无罪的。但犹太人并不打算放过保罗,要将他置于死地(25章)。所以,保罗说,他上告皇帝,是不得已的事,完全是为了自保,求公道,并不是对同胞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就是说:保罗并没有背叛犹太信仰。反而,是控告他的那些同胞,误解了他及他所传讲的关乎以色列盼望的信息。


当犹太社群的领袖们,听了保罗的话之后,他们放下了可能会有的警戒和敌对。他们说,并没有从耶路撒冷来的、关于对保罗不利的传言;他们并表示愿意听听保罗所讲的“以色列盼望”,到底是怎么回事,毕竟,他们到处都听到,对耶稣这个新群体的负面评价。


我们看到,保罗与罗马犹太社群的领袖之间,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相遇,在耶路撒冷及其它地方,彼此间那种被对立的状态,没有在这里重演,为消除犹太人有可能对耶稣新群体所产生的误解,是有益处的,也为在罗马建立一个“犹太—外邦”合一的教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成就二 | 显明上主对以色列的旨意(23-29节)


在这群犹太领袖的邀请下,保罗跟他们讲了他的洞见:“以色列的盼望”——也就是摩西和先知书所讲的,关乎以色列国如何得到落实,他作出全新的诠释。也就是说:关乎他们自古以来的被掳归回,国度重建、民族振兴等内容,都需要通过耶稣来看。就好像你看远处的景观,通过肉眼所能看的范围,是有限的,你需要借助望远镜;如果你需要看星河,则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看清你想要看的星云。或者,假如你想看在肉眼之外,更微小的世界,则需要借助显微镜。关于以色列自古以来,所谈论的神的国,摩西和先知书所谈论的许多话题,必须通过耶稣,才能看清楚,才能明白过来。


当保罗跟他们讲了这些,就像他在其它地方所经历到的一样,听众分成了两派,有人接受,有人不信。这样,就把主的旨意显明了——当这群在罗马的犹太人,还没有机会听到弥赛亚的福音,以前只是听到一些传闻,而且是极其负面的消息。他们都是神的百姓,而如今,弥赛亚福音已经通过保罗的口,清晰地讲了出来,谁是神的百姓,谁不是神的百姓,就从他们的反应,显明了出来。


这也正是保罗引用以赛亚书六章9至10节,这段责备和审判的话,来责备他们的原因。这段当时用来责备在乌西雅王时期,沉迷在偶像世界和国家主义,而背道的犹太百姓的话,用在这里,也是蛮合适的。尽管不像在耶路撒冷的大部分犹太人,他们保持反抗罗马的态度。在罗马的犹太人,他们甚至为了能留在罗马,而相对变得宽容、甚至有些地方妥协,但他们抱持的意识形态,仍然和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一样。他们用权势、军事和经济强大的“国家主义”这些元素,来看民族的振兴;假如他们也在期盼弥赛亚国度的话,也一定是必胜主义式的弥赛亚和一个强大的国家。


就好像,在美国的一些华人基督徒,假如他们期盼民族真的蒙主赐福的话,他们所投射的——也就是美国式的民主国家。甚至不少的基督徒,也希望国内的教会,也像美国的教会。保罗所传讲的耶稣,显然不合乎他们的期盼。很自然的,在保罗讲了这些责备的话之后,那些犹太人,就纷纷离开了!


成就三 | 宣扬耶稣在全地的权柄(30-31节)


在30至31节,路加记录了保罗在罗马的另一番成就——作为一个囚徒,他的侍奉并没有受到拦阻,他反而能够接待那些凡来求见他的人,这些人一定包括许多的外邦人。如今,他不需要受制于自己作为犹太人的良心!因为一开始,他已将来罗马的原因,告诉了在罗马的犹太人,也将弥赛亚国度如何在耶稣身上得以成就,一一向他们讲述了,甚至,将他们听不进去的现象,比做是乌西雅王时期的犹太人遭审判的情况。从此,他不再会感到良心不安,因为他已经将神的旨意和盘托出,他的心灵是自由的。


保罗的自由也反映在另外一面:他并没有因在帝都传扬另外一个王耶稣,而受禁止。曾思瀚从帝国的题旨来思考保罗在这一方面的自由——福音并不受捆绑,通过一个被羞辱的阶下囚,而被传扬出来,以此显出和平的弥赛亚福音,超越帝国的意识形态[1]。


这也正是路加要在结尾处,以看似刚开始的气氛作结的原因:弥赛亚的福音在罗马刚刚才开始,而且不受禁止地得到传扬。不过,传扬福音的使徒,仍旧是一个囚犯,他的其他生活不太方便,或许,除了他传福音不受限制之外,他还能获得做其它工的部分自由,他或者能够为顾客织造帐篷获得一些收入[2]。这也说明,神国在罗马并不能完全自由的发展,还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阅读这卷书的人需要会意,耶稣权柄在全地的彰显,还有待时日!凡属于主的教会,需要带着期望和坚韧,而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回应 | 关于神国的道和耶稣的事


回应的部分,我们从保罗放胆所讲的:神国的道,和耶稣的事情,来思考福音所具有的特性。最近100多年来,教会给人所讲的福音,关注点基本会在个人的灵魂上天堂这上面,缺乏神国的信息。赖特认为,教会在传福音的时候,忘记了福音的核心——神国的叙事[3]。


赖特认为,我们长期误解了福音书的信息(笔者注:也包括使徒行传,下同)。他在著作中论述了圣经中被遗忘的中心叙事:上帝透过耶稣基督在这个世界做王,是人类历史的巅峰。天国已经来临,上帝已在地上掌权。而基督教信仰的关注点,长期聚焦在死后和个人称义得救,但是福音书(和使徒行传)被遗忘的故事告诉我们,基督徒的真正职分,是在今世此刻,与神同工,遵行爱的诫命,过和平、公义、怜悯的生活,在地上扩展上帝国。


他认为,基督教信仰和实践的深处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被简要的归纳为:我们都忘记了四福音(也包括使徒行传)究竟在讲什么。


是的,四福音是关于耶稣的,但是它们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是的,四福音是关于上帝的,但是它们究竟启示了上帝的什么计划?是的,四福音是关于基督教起源的书,但是它们到底讲了这一新奇运动的什么?


赖特认为,许多基督徒倾向于将福音书的信息误解为:


1、关于如何上天堂;

2、道德教训;

3、耶稣—一个道德模范;

4、耶稣具备神性(这并非福音书强调的核心点)。


但是,神的国来临才是耶稣传道的核心信息。耶稣的开场白是:“天国到了,你们要悔改”;福音书上百次提到天国;耶稣称福音为天国的福音;在主祷文,耶稣教导门徒祈祷神的国降临。


赖特的主要论点有:


1、福音的主题是上帝透过耶稣恢复对全地的治理。

2、上帝不是将人从世界中救出,人被拯救是为了这世界,为了与神同工,更新这世界,扩展上帝国;人无法靠自己建立天国,等到耶稣再来时,整个受造界都会被彻底更新。

3、上帝国来临宣告新创造开始,基督徒是新圣殿,神的殿。

4、耶稣在十字架上得胜。

5、耶稣是这世界的主。

6、旧约和新约同属一个大叙事,福音书是旧约叙事的巅峰,信经忽视了圣经的宏大叙事,福音关注上帝国如何透过耶稣降临;信经则关注耶稣如何变成神。

7、基督徒长期割裂了神的国与十字架。

8、教会是神的国的一部分,在地面上扩展神的国度。

9、任何有形的组织都不等同于神的国;神的国与地上的国完全不同,不依靠暴力。

10、基督教内流行的末世论存在大量偏差,不符合圣经原义。整本圣经,强调的不是死后,乃是今日今世,上帝旨意的通行和人的重生转变。

11、基督徒要积极地用爱、怜悯、非暴力和公义,扩展神的国。

12、上帝国并不是遥远的天上的国,而是在全地实现祂的统治(因犹太人避讳上帝的名字,所以马太福音用天国代指上帝国,许多基督徒因此误解天国的真正含义)。

 

赖特对教会在传福音上的偏差的批评,很值得我们反省,我们理当带着对上帝的道的尊重,不但让人对福音产生兴趣,还应当教导人,使人明白福音是关于上帝的国度,耶稣的成就不但是关乎我们个人,更是祂在全地所有领域的掌权。


那么,假如我们要实践关乎神国的使命,从保罗这位阶下囚身上看到,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生命开放给上帝,也开放给他人。因为唯有这般的开放,才能达到长远的效果——人的生命,需要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中,才能慢慢地被转化。因为今天的人,像保罗所接触的一样,其中不乏对福音一无所知的,哪怕他们很快就对福音感兴趣,但需要接受长期的教诲,才能使原先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得到转变。他们对神的认知,需要常年的训练,才能不断增加;对主的信靠,也需要经过一而再、再而三操练,才会慢慢养成习惯。哪怕他进入了教会,也需要接受多年被教导,才能对福音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属灵的品格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也就是说:当我们将要宣教,将要传福音的时候,绝对不能忽略与轻视对教会的建造。其实,建造神国才是宣教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是因被赋予建造神国的使命,才有宣教的行动;教会并不是为宣教而存在,而是说,宣教是为教会而存在。


最后我们用别人的祷词来祷告:


“如果我为了天国的盼望而爱你,不要给我天国,如果我为了对地狱的恐惧而爱你,不要给我地狱;但如果我单为了你而爱你,求单单给我你自己”[4]。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c345982b2b7d0a20cf48f1152a161094b36adaf2ca2?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1] 曾思瀚著,吴莹宜译:《耶稣的群体:使徒行传新视野》(台湾:校园,2013),页538-539。


[2] 参马歇尔(I.Howard Marshall)著,蒋黄心湄译:《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使徒行传》(台湾:校园,1999),页398。也可参艾哲夫.费兰度(Ajith Fermando)著,黄宜娴译:《国际释经应用系列 44B:使徒行传卷下》(香港:汉语圣经,2018),页760。


[3] 赖特所说的资料找不到出处了。


[4] 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祷告,是来自一个伊斯兰教的信徒,韦尔斯(Samuel Wells)的劝导是十分有意义,我们或许需要驱走一些关于伊斯兰教的无知和偏见。这些教会之外的人也会成为我们的恩赐/礼物,令我们从属灵的自满中惊醒过来。参韦尔斯(Samuel Wells)著,陈永财译:《上帝的同伴:基督教理伦理再想像》(香港:基道,2011),页144。






代祷事项:


1、求主更新我们对神国的观念,不仅仅将目光专注在死后的世界,更是把握现今的生活,在世上建造、拓展神的国,使教会更好地见证神在世上的掌权。


2、为我们的同胞祷告,求圣灵作工,感动人心,在现今疫情和经济箫条的时候,思想人生的意义,寻找世界公平公义的方向,明白神所设立的救恩,是使人认识耶稣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