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2年7月25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009天前 | 411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当乐意事奉耶和华
2. 每日经文 | 耶21章-雅威反手攻击百姓
3. 今日默想 | 教会的危机
4. 每日加量 | 可7章-神儿子与法利赛人关于神百姓的身份之争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25日 当乐意事奉耶和华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〇篇


1 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2 你们当乐意侍奉耶和华;

    当来向他歌唱。

3 你们当晓得耶和华是   神。

    我们是他造的,也是属他的;

    我们是他的民,也是他草场的羊。


4 当称谢进入他的门,

    当赞美进入他的院;

    当感谢他,称颂他的名。

5 因为耶和华本为善,

    他的慈爱存到永远,

    他的信实直到万代。


省思:

本诗篇以八种方式呼吁人赞美神,

八种说法的共同重点都在于赞美,

其各异之处则显示了赞美的多面性。

赞美不是例行地发出沉闷的单音调,

而是对神一种愉悦、创意性的憧憬。


祷告:

“普天之下万族万民,

都当向主欢声颂唱,

欣然事奉、颂扬祂,

都来主前欢喜快乐。”

(William Kethe, “All People That on Earth Do Dwell”)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耶利米书 第二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耶利米书》第21章|雅威反手攻击百姓


自二十一章1节至二十四章10节,其内容是论述犹大末后的几任君王遭受审判的神谕。这一部分涵盖了耶利米生平所有的犹大王,焦点是最后一位君王西底家。经文陈述了每一个君王都失败,那犹大唯一的结局就是毁灭——神藉着巴比伦所施的惩戒将毁灭性的临到他们。


在巴比伦王围攻耶路撒冷的时候,犹大王西底家吩咐巴施户珥和祭司西番雅,去求问耶利米,希望从耶利米的口中得到雅威的心意,说直接一点就是希望雅威出手御敌(1-2节)。


没想到,耶利米的口中毫无吉祥之言,全是审判之语;雅威不但不出手相救,还要反手加害祂的百姓,将西底家军兵手中的那些兵器,翻转过来,攻击自己,他们的军队要相互残杀,自己的武器要成为结束自己性命的工具(3-4节)。雅威,这位曾经的拯救者,彻底成为了敌人,伸手击杀他们;祂要大发烈怒,制造大瘟疫,使人与牲畜通通死亡(5-6节)。这还不算,祂还要将那些从战争、瘟疫、饥荒下幸存下来的人,都让敌人掳到巴比伦去,包括国王西底家,也成为阶下囚,饱受巴比伦王的蹂躏(7节)。


不过,在这个惨绝人寰的悲剧中,仍然有一丝出路,假如他们出去投降仇敌迦勒底人,就能保留一条性命。如果不愿意出去的话,则连人带这座城,都要被烧毁,因为雅威已经定意要把耶路撒冷交在巴比伦王手中,让他们进行焚毁(8-10节)。当然,这种投降的选择,是犹大人不情愿的,而雅威的意旨,非人能抗拒,抗拒的必遭绝路。



雅威为何会如此毫不留情,让暴徒来屠杀他们,使他们亡国灭种呢?是因为他们举国上下都行恶事。犹大王室没有秉行公义,百姓则十分自大,他们认为没有人能攻克他们的城池,因为耶路撒冷三面环山,易守难攻。然而,雅威则要借助敌人的手,放火烧毁他们,使他们活在噩梦中(11-14节)。



03

今日默想


我们对神的认知必须整全!美国神学家卫尔斯(David  F. Wells)在他的书里批评现在的教会信徒,对神的认识缺失,几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理解神,去描述神,其中一个现象就是:


“各种治疗文化在教会大行其道,把种种不良行为都当做疾病来医治。也因为这样,消费主义挟带着与生俱来的购买欲、占有欲和权力欲,导致教会的敬拜与娱乐相互点缀,甚至形影不离。人生本来应该受到最严谨和持续的剖析,如今却由许许多多毫无内容的书籍和数不清的电视节目充斥,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里到处散布着空洞的陈腔滥调和安慰”[1]


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之下,我们对神的理解无疑是缺乏超越性的,而这种对神的认知,势必造成我们会将关于神的思想驱逐出去,把罪看作平常,将公义看得古怪。最后,“神在教会里太没有地位,祂的真理显得太遥远,恩典太平常,审判太仁慈,福音太廉价,而基督太普通”[2]


你觉得耶利米时期犹大人的信仰危机,与现在教会的危机有无相似性?



[1] 卫尔斯(David  F. Wells)著,吕素琴译:《孤独的神:后现代福音派信仰危机》(香港:天道,2003),页22。


[2] 同上,页25。



04

每日加量 

马可福音 第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可福音》第7章 神儿子与法利赛人关于神百姓的身份之争


怎样才算是持守作为上主百姓,有别于异邦世界的圣洁身份呢?法利赛人认为饭前洗手,包括对许多器皿做彻底的清洁,这做法所象征的意义非常大。因为当时的犹太地的居民夹杂着外邦人,他们难免会碰到外邦人摸过的东西。为了避免沾上不洁,保持神子民圣洁的身份,饭前洗手、及洁净各样(买回来的)器皿,是十分有必要的!


所以,当他们看见耶稣和祂的门徒饭前并不洗手,就发出诘问:你们为什么用俗手吃饭呢?这里的真正问题是——你们为什么把自己当作是外邦人(或为什么与外邦人同流合污呢)?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其实是关于身份之争的话题!


耶稣的回应是:真正保持神子民的身份,要内心得到更新才行!绝不能像以赛亚先知时期的人,空有表面的身份,说自己是与雅威立约的百姓,他们却拜偶像,社会也不公义,他们实质上是悖逆、背叛上主的人。


法利赛人应该检讨,因为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往往不及重点。比如:他们教导别人,你只要将钱奉献给上主,就不需要尽供养父母的责任了。然而,耶稣说:上主的诫命是双重的,既要对神忠诚,也要孝敬父母。不能为了执行一端,而放弃另外一端。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关键点就是第14节所说的——要顺从耶稣的话!也就是说,如同以赛亚先知对当时悖逆的百姓所要求的:要明白!要清醒过来!这样才能得到内心的清洁!心灵被更新了!他的(外在)身份也就被坚固了!假如一个人没有被更新,从他心灵所发出的,依然是“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渎、骄傲、狂妄”等。


在24-30节,耶稣向门徒示范了,“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祂与门徒到了污秽不洁的推罗、西顿的境内!将一个被以色列称为狗的外邦妇人的女儿身上的污鬼,赶了出来!



那么,什么叫做持守上主百姓的圣洁身份呢?就是让一个不洁的外邦人得到上主祝福的意思。这本来是上主将以色列人从万民中分别出来的目的——好使那些与上主隔离的外邦人,回到上主家里(蒙恩得救)。


思考问题:法利赛人的各种主张、做法,包括以洗手表明身份的做法,并不能达成这一使命。而被他们认为不洁的耶稣,如今却实现了这一使命!今天,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为了持守、显明上主百姓的身份,你能从耶稣的身上得到哪些启发呢?




▓ 本文插图选自法国画家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