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2年7月22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012天前 | 37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诗97篇10-12节:正直人得享喜乐
2. 每日经文 | 耶18章:上主的矛盾
3. 今日默想 | 神的主权
4. 每日加量 | 可4章:神儿子的门徒当具备的领悟力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22日 | 正直人得享喜乐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七篇10-12节


10 你们爱耶和华的都当恨恶罪恶。

     他保护圣民的性命,

     搭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

11 散布亮光是为义人;

     预备喜乐是为正直人。

12 你们义人当靠耶和华欢喜,

     称谢他可记念的圣名。

 

省思:

生活在神的管治下,

我们不仅能达成祂的旨意,

也能完成自己的愿望。

愈是符合神创造我们的原意,

我们就愈感到完整――

那种感觉真好,

尝到了喜乐,喜不自禁。

 

祷告:

“江河奔流向海洋,烟火飞升向太阳,

各自匆匆归本源;

我的心灵源自神,亦切盼见祂荣面,

要前往祂的居所,回祂怀抱中安息。”

(Robert Seagrave ,“Rise, My Soul, and Stretch Thy Wings”)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耶利米书 第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耶利米书》第18章|陶匠与器皿


十八至二十章,这三章的背景可能是约雅敬在位时(主前609-598年),当时,巴比伦只是遥远的威胁,国中有一些政治领袖敌视耶利米与约西亚的改革。


耶利米用陶匠与陶器的比喻,来呼吁举国悔改(十八章),没想到,这些型制不佳,或尺寸不对的陶瓶,质地已经变硬,无法改变了,只有将它们打碎(十九章)。当耶利米传递了这些比喻性的信息后,遭到敌对者的毒打,被戴上枷锁。没想到,耶利米自身这一遭遇,反而成为他自己所传信息的见证——见证这群百姓已经不可救药,他们被掳的命运也不可更改了(二十章)。


耶利米被呼召到陶匠家里,去看看陶匠如何制作陶器,用这个视觉当做教材:雅威就像是一位陶器艺术家,祂经常改变陶器的设计,祂也有自由发出对人的祝福(7-8节),或对人的审判(9-10节)。


同时,祂也挑战人悔改,呼吁人要将盼望坚持到底,看看这应许如何实现。也即是说,陶匠总会按自己的意思,满有把握地塑造一个器皿,哪怕祂不满意重来,都会继续工作,直到满意为止。这又让人看到,百姓的未来不是注定的,随时有机会改变,只要悔改。因神对衪百姓有绝对的主权,并且衪会按自己的旨意,重新安排他们的命运。可是,百姓却令人失望,他们以无知与顽梗来对抗(11-12节)。


这群在神手中如同器皿般的百姓,叛逆神,遭到神的控诉,神收养了他们,他们如处女般(13节),像未婚的妻子,本应该远离异教那种纵情声色的仪式,为未来的丈夫保守贞操。可是,他们的行为极端令人憎恶,向假神烧香(14-15节)。他们必要遭羞辱,被路人耻笑!雅威要把他们赶散,他们要像被风吹散一样(16-17节)!


耶利米的这些信息,激起了当时权贵的愤怒,百姓也乐于接受祭司和假先知的教导,嘲弄耶利米的信息(18节)。耶利米痛苦万分,求神藉着西乃之约,报复这些人。



03

今日默想


陶匠与器皿的比喻,在新约圣经的罗马书也出现了(罗9:1),都是强调神主宰如同泥土般的世人,祂有权力:如何造一个人,或决定这个人的命运。换句话说,作为器皿的人类,并没有像自身认为的那样具有独立性,所有人的所作所为,都要经受这位主宰的过问:悖逆的,必然要面对无可挽回的灾难,反之,则将得到神的应许和祝福。


权力属于祂,标准也是祂设立的,抗拒祂的意义究竟何在?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人心却因无法想象的悖逆,做出各种不切实际的事情,面临无法挽回的悲剧。


你有过类似的悖逆行为吗?明知无力胜过神,却又坚决地违抗祂。试想一想,当时所发生的后果是什么?


04

每日加量 

马可福音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可福音》第4章 | 神儿子的门徒当具备的领悟力

 

先知所预言的被掳时代结束了,那些流落在外邦不洁之地的百姓,要像种子一样被带回、并撒到故土(参赛55章,尤其是11-12节,及诗126:5)。在先知时期,谁是好的种子呢?就是那些听了先知信息而顺从、愿意归回重建家园,建造圣殿的人,他们将成为“合格的”神的百姓。而如今,谁将成为像先知时期那种“好的种子”呢?就是听了神儿子的话的人(1-9节)!


这些都是门徒们需要明白的,因为就如同以赛亚先知的时候,当先知指责百姓背道之时,需要回转的时候,可是他们当中总有些人是油蒙了心,最终遭到神的弃绝。今天神儿子国度的奥秘,已经明摆了出来,如同灯摆放在灯台上,可是,依然有人说是鬼王势力的作为。可想而知,他们将落到怎样的光景中(10-20节)。


门徒们应当警醒了,因为他们有着更多的优势了解神国的奥秘!他们千万不可像那些被各样思潮,和错误的追求限制了思维的人,他们看不懂神儿子国度已经临在,这种失误将不得赦免(21-25节)。


门徒也当独具慧眼,因为神国的来临,有着不经意的特性,它像春天的种子,撒在土里,不易觉察,而有一个白天忽然被看见,原来它是在夜间长出来的!神儿子的国度在地上,如同种子埋到土里、发芽、长出苗,最后结出子粒来,等候这收割的时节的到来,也很快就到了。甚至,会像撒种和收割同时进行一样。这就是(这边)流泪撒种,(那边)必欢呼收割,这句来自诗篇126篇5节的比喻所表达的了。


播种与收割同时进行,表明神国的来临具有混淆性特征。接着,耶稣继续用芥菜种子,来比喻这种“混淆性”特征。芥菜种子的特点是一个不洁净的,看似极其细小的种子,耶稣说:它最终却可长成可以让飞鸟安息的地方!这种“混淆性”特征,导致法利赛人大大误解耶稣,说耶稣是靠着鬼王赶鬼。


这一切,都是门徒们需要格外留心听的(26-34节)!


可惜的是,门徒缺乏“慧根”!在35至41节,这个类似过红海的故事,最后的结论是:门徒再问:“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他了?”风和海,不也听摩西的吗?前面将魔鬼的权势拆毁的,难道不能命令风和海吗?“海”在犹太古籍中往往代表混乱和邪恶(参诗65:7, 98:7, 106:9,启21:1)。耶稣平息风浪和在海面上行走,胜过邪恶!祂斥责风,止住海,如同斥责和止住恶魔一样(参1:25,3:11-12)。假如神儿子的国度来临,不是解决这些问题,那又是作什么呢?


思考问题:


门徒们的领悟力不强的原因,可能是依然不能摆脱自身的神国观。那么,我们生命不会成长,是否也与我们各样的自我设限的思维有关呢?比如价值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