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2年6月29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1035天前 | 355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我决不向大卫说谎
2. 每日经文 | 赛61章-被恢复的百姓
3. 今日默想 | 信心与行为
4. 每日加量 | 太9章-新的来源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6月29日 我决不向大卫说谎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八十九篇19-37 节



19当时,你在异象中晓谕你的圣民,

  说:“我已把救助之力加在那有能者的身上,

  我高举那从民中所拣选的。

20我寻得我的仆人大卫,

  用我的圣膏膏他。

21我的手必使他坚立,

  我的膀臂也必坚固他。

22仇敌必不勒索他,

  凶恶之子也不苦害他。

23我要在他面前打碎他的敌人,

  击杀那恨他的人。

24只是我的信实和我的慈爱要与他同在,

  因我的名,他的角必被高举。

25我要使他的左手伸到海上,

  右手伸到河上。

26他要称呼我说:‘你是我的父,

  是我的 神,是拯救我的磐石。’

27我也要立他为长子,

  为世上最高的君王。

28我要为他存留我的慈爱,直到永远,

  我与他立的约必要坚定。

29我也要使他的后裔存到永远,

  使他的宝座如天之久。”

30“倘若他的子孙离弃我的律法,

  不照我的典章行,

31背弃我的律例,

  不遵守我的诫命,

32我就要用杖责罚他们的过犯,

  用鞭责罚他们的罪孽。

33只是我必不将我的慈爱全然收回,

  也必不叫我的信实废弃。

34我必不背弃我的约,

  也不改变我口中所出的。

35我一次指着自己的圣洁起誓,

  我决不向大卫说谎。

36他的后裔要存到永远,

  他的宝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恒一般,

37又如月亮永远坚立,

  如天上确实的见证。”〔细拉〕


省思:

当命运发生变化,我们便以为

是神对我们改变了心意。

以色列久远的历史却见证

神绝对不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我们虽不明白许多有关神的事,

但祂从无卑劣、不配。


祷告:

天父,感谢祢让我们看见

历代信徒安慰鼓舞的见证,

知道祢对我们的心意坚定不移,

祢的应许毫无虚假,

祢立约的承诺完全兑现。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赛亚书 第六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赛亚书》第61章|被恢复的百姓


永恒的锡安,为何能得到恢复呢?因为有一位雅威的受膏者,他得到雅威之灵的扶持,奉差遣到百姓中去行事。六十一章对他的成就作了细致的描述。


先知以第一人称来描述这位受膏者,祂承担使命,使神的百姓得到好处:


他给谦卑者带来好消息,给伤心者带来医治,使被掳者得自由;他带来恩年,使一切悲哀的人得到安慰。喜乐、公义、荣耀再次更新耶路撒冷,破败的城市得到了修复(1-4节)。这里的百姓要再次成为“公义的树”,意思是成为神合格的百姓,再次被神喜悦;这里的城市呢?则要成为“公义之城”,先前那种不敬虔和暴力的现况要被改变,不再遭到雅威的厌弃。


外邦人也不再是敌对者,反而成为神百姓的仆人(5节),以色列(锡安之民)成为万国的祭司,这一目的得以实现了,对万国见证的使命也全然恢复了,长子的名份实至名归(6-7节)。


他们为何会享有长子的名分呢?得到双倍的产业呢 ?因为雅威自身公义的性情所致,祂要主动落实祂与以色列列祖所立的约,使他们的后裔认识雅威,活出作为上主儿女真正的生命,像雅威一样,憎恶抢夺和罪孽;他们也能因神而喜乐(9节)。


如今,拯救与公义如同衣裳,覆盖了整个城市,甚至,她像是一位新妇,新郎为她披上了美丽衣裳。这衣裳是什么呢?就是“公义”与“赞美”。看来,他们与神之间的关系彻底恢复了,彼此间如同新郎与新妇,那种亲密和彼此仰慕;他们被称为公义的子民,赞美神是他们生活的常态(9-10节)。


上图:米吉多遗址(Tel Megiddo)是位于耶斯列平原边缘的米吉多山上的一个土堆。「Tel/תֵּל」的意思是土堆,在圣经中被译为「荒堆」(申十三16)、「高堆」(书八28)、「山冈」(书十一13;耶三十18)或「乱堆」(耶四十九2),在中东比较常见。「荒堆」的外形通常是平地上出现的一个小山丘,实际上是人类逐渐堆高的土堆。原来这里有人类居住,后来因为天灾人祸而被摧毁。但因此地的战略位置、水源等因素比较适合人居住,所以后来又有人在此重建。如此反复摧毁、夷平、重建,逐渐堆高,最后被放弃,成为无人居住的小山丘。旧约时代的许多著名城邑,如耶利哥城(Tell es-Sultan)、别是巴(Tel Be’er Sheva)、夏琐(Tel Hazor)、米吉多(Tel Meggido)、基色(Tel Gezer),都以「荒堆」的形态保存至今,考古学家从上往下按层挖掘,可以一层一层地发现越来越古老的文物。




03

今日默想


约翰•奥斯瓦尔特(John N.Oswalt)认为:今天教会的挑战就是相信基督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刺耳:每一个属于基督的教会,都不相信基督吗?


奥斯瓦尔特继续说,教会需要去思考的是:到底相信基督是什么意思?有人说:基督成为我们生活的榜样,祂要求我们,按照祂的生活方式生活,祂如何生活,我们就如何生活。又有人说,基督是我个人的救主,拯救我脱离罪恶。


可以说,这两种观念经常在教会界相互冲撞,因为第一个观念强化“行为”,第二个观念则强化“信心”。信心和行为到底哪一样更重要呢?其关系是怎样的呢?当然,要通过三言两语,很难描述得令人满意。


我们不妨通过这一章来看,雅威救赎祂的百姓所产生的果效——这位被膏者,宣告雅威的恩年(2节),使百姓成为“雅威所栽种的,叫祂得荣耀(3节)”。这里是一种互惠关系,也产生共荣效果。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想到一个蒙救赎的信徒,他不应该光有行为,也不单单只是一个信心满满的人,应该是两者兼备,齐头并进的。


 “信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你会有这方面的困扰吗?




04

每日加量 

马太福音 第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9章|新的来源


新的义人


第八章耶稣所行的是关于医治和释放的神迹,第九章则是关于赦罪权柄的来源问题。前面我们看到,耶稣第一轮事工的总结就是——祂被人弃绝(8:20);祂在颠覆阴间的权势,但最终被人们赶走(8:34)。


第九章前两个故事中这情形还在继续。文士对耶稣的行为表示质疑,而耶稣的回应:“你们为什么心里怀着恶念呢?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祂将自己的行动解释为“赦罪”,以赦罪来使人的身份得到恢复。


这种以命令来赦罪的方式,对以色列人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为他们知道,真正让罪得赦的方式是通过献祭。耶稣不用献祭,表明祂用的是与他们不同的、另外一种赦罪的方法。就像七章24至25节,祂说,听祂的话而采取行动的,就如同将房子建在盘石上,这比喻是刻意对比那个建在石头山的建筑物(圣殿)。如今,祂的话、祂自身有了如圣殿般的功效——带来赦免与医治。


第8节,“众人看见都惊奇,就归荣耀与神,因为他将这样的权柄赐给人。”这将荣耀归给神的结果是由耶稣的赦罪带来的,荣耀是对神的颂赞,一般都是在圣殿崇拜进行时对神的回应,“如今,因着耶稣的医治与赦免的行动而带来了。“权柄”这词也要用“神的临在”来理解。


九章9节,耶稣呼召马太,要马太来跟从祂。马太的反应是“就起来”跟从了耶稣,如前面彼得岳母得医治之后的反应一样——就起来服侍耶稣,也与九章7节那个瘫子得医治后,就起来,回家后所表达的一样。起来(Hearouse),就是常用在“复活”上的字。表明耶稣赦罪的行动所带来的自由,和复活所带来的新生联系在一起了。


第10节,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这“坐席”,与八章11节里说的“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相呼应,是说罪人与弥赛亚同席、相交得到了落实。看来,耶稣所带来的神国,在接纳罪人方面,有更大的包容性。


耶稣的这些行动容易引起歧义,在圣殿之外凭空赦免别人的罪,让人感觉有另立炉灶之嫌。所以法利赛人会责问祂,为什么和税吏与罪人一同吃饭呢?意思是:门徒的老师,其实是罪人,罪人则与亵慢人、愚顽人和外邦人同等(参诗1、2篇)。


耶稣用了两个层次的话题来回答法利赛人。祂首先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接着祂引用何六章6节:“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来回答。祭祀是在哪里呢?是在圣殿!看来,12至13节,耶稣的话有深远的意思——祂是说,世代在改变,祂代替了圣殿!在圣殿之外施行怜悯,说明祂自身正在悄悄地代替圣殿,将神大有怜悯的时刻带来了!而耶和华的怜悯来到,对以色列而言,正是法利赛人所期盼的末日的来临。


对于13节这句话,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解释:神不喜欢形式的敬拜,耶稣喜欢内心的怜悯。这解读不准确,耶稣这句话的本意不是这样,祂是在表达——世代在变,耶和华大有怜悯的世代已经来临,祂自身取代了圣殿的功能,不再需要祭祀来表达,哪怕是赦罪,也不再需要献祭,如今祂将这怜悯实现,这正是祂讲话的重点。


另外一点,我们看到,马太将耶稣的医治解读为赦免,看来,耶稣和圣殿的冲突更加尖锐化了。祂说:“祂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这个召是指召唤、召聚神的百姓回来的意思;召唤也有末日的味道,在末日,耶和华回来的时候,祂要召聚祂那四散的百姓。


义人是指神的百姓,罪人则不是。祂的意思是:“祂本来就没有必要来召聚神的百姓,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我来召的是原来不属于神百姓的那一群人”。耶稣对法利赛人的回应,有着更为深的含义。


当时的以色列人,都认为自己虽然名义上是神的百姓,而现实中,他们落在罗马人的侵略之下——他们基本认同自己仍旧在被掳中;虽然有神的百姓的名义,但没有实质;虽然和亚伯拉罕有关系,但他们并没有活出义人(立约的百姓)的样式。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把外邦人赶出去的原因,是为了维护义人的纯洁。也就是说:他们依然就是“罪人”,这其实就是施洗约翰的定义——罪人都要来悔改受洗,而成为义人!但有些人依然自以为义,那就仍然落在罪恶中。


耶稣对罪人和义人的定义与施洗约翰相同,而这定义与法利赛人不同,与耶稣对话的法利赛人不认为自己是罪人。他们错了!他们不是一直在等候那个时刻,使名义上是神的百姓,却仍旧落在被掳中的人(被掳是因为在罪中!),成为义的时刻到来吗?而今天就是了!你看,税吏、瘫子、大麻疯病人得救了!甚至迦南妇人和罗马人都得救了!这些都是和他们一样——落在各样捆绑中的罪人。


所以,耶稣是在唤醒他们!此时正是罪人、恶人,被掳的人得救的时刻;是自由得到恢复、作为神百姓的身份得到恢复的时刻。当然,假如法利赛人能意识到自己是罪人,然后悔改、跟随耶稣,依然可以进入天国。


新的时刻


14至17节里的故事,是前面两个故事的延伸,也表达着同样的主题:神大有怜悯的、新的时刻已经来临。这是一个喜庆的时刻,是罪人得到释放的时刻,是不需要禁食的日子。当新郎离开他们之时,才需要禁食。传统上,以色列被比喻为上主的新娘,“新郎和新娘”这个词的出现,往往比喻他们的神回来了——有一天,神要像新郎娶新娘一样,来召回他们。


如今,世代在变,不需要通过祭祀,乃是通过弥赛亚的医治、行动、对人的认同、接纳、和对人的释放,来表达耶和华重新回到他们当中了。税吏与罪人真的可以与弥赛亚一同吃饭,罪人的身份,真的可以被改变的时刻到了,这正是他们理解的末日的来临。


神向罪人开放了,那么义人该怎么办呢?义人应该欢喜快乐!假如你是义人,那你持守这身份吧。像那个浪子故事里的大儿子和小儿子,哥哥应该开心才对,因为哥哥本身是持守产业的。神怜悯罪人的时刻来临,而自以为是的“义人”,倒成为抵挡神的人。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你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神国来临的这个时刻,不要以为神会回到圣殿,祂乃是以住在弥赛亚身上这个方式,宣布祂回到百姓中,这就是福音书开篇就说的——以马内利。假如你用旧的眼光看弥赛亚的行动,可能连自以为是“义人”的身份都保不住,就像用旧的皮袋装新酒,连旧皮袋都保不住一样。


另外,在神大有怜悯的时刻来临的同时,也有忧伤,就是弥赛亚要离开他们,这就是耶稣为什么又说门徒们也要禁食的原因[1] 。有一天,门徒也会悲伤,就像以色列以禁食来记念圣殿被毁的悲伤一样。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等耶稣被毁——即是被钉十字架的时候,在这个时刻,他们会悲伤。


耶稣和门徒们正在庆贺神的回来,这个时刻带来巨大的实效——这正是18至34节所记载的四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治好睚鲁女儿、血漏妇人、两个盲人和被鬼附的哑巴。与前面的主题一致:他们的神已经归回,不再依靠祭祀的大怜悯世代已经来临。


18至26节的两个医治的故事,将不洁、拯救、与复活连在一起,一个是血漏的妇人、一个是死了的闺女,这两个都是死亡得到复活的故事。妇人患了12年的血漏不止,生命靠近死亡的一端,不洁净。妇人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表明她相信耶稣是可以使她蒙拯救的那位(痊愈是拯救的意思),表示拯救的时刻已经来到,这与耶稣前面说的新郎在场相关。


耶稣对众人说“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其意思是祂要让死了的人复活。“起来”的意思与前面相同——与复活相关,表明罪被拿去。


耶稣拯救的方式是复活,逆转了摩西五经里面所有的现实。摩西五经里,假如你要保持生命与洁净,就不要碰那些与死亡相关的东西。而耶稣直接面对死亡,如同面对前面那位不洁的血漏妇人,祂自己没有成为不洁,反而使人变成洁净,表明圣殿里的洁净功能在祂身上完全体现了,以前是在圣殿体制内,现在是被授权给人子了。


而耶稣并没有使用祭祀的方法来作洁净,以此来类比摩西,摩西一生三次被神呼召,如果加上最后被神叫走,就是四次。第一次神呼召他带领以色列出埃及;第二次呼召他上山领受律法;第三次呼召是领受建造会幕;第四次上山后再也没下来(被神接走)。中间的两次呼召,一次是领受律法,一次是领受建造会幕的蓝图,会幕主要的功能是献祭,以此来洁净以色列人,使他们保持作为上主儿女的身份,这成为以色列历史中,神子民保证与神同在的基本方法!


耶稣以新摩西的形象出现,这里用的:祭祀、痊愈、起来、服侍,这都是摩西五经里用的词语。而祂不用祭祀,直接带来神的怜悯,祂用跨越和胜过死亡的方法,来与神保持生命的连接。表明祂与五经之间,既有继承,又有超越。


新的工人


30至31节,马太记述了耶稣医治了两个瞎子的眼睛的事件,祂却切切地嘱咐他们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可是,他们出去,竟把祂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


耶稣为何要吩咐瞎子不要传扬呢?其实这是一个策略。瞎子看见、哑巴说话、瘸子行走,对以色列人而言,当看见这些事情的发生,就想起以赛亚书三十五章5至6节里所说“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朵必开通,那时,瘸子必跳跃像鹿;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指的就是弥赛亚来临的时刻。可是,祂的这一系列作为,却遭到法利赛人的诋毁:说祂是靠着鬼王赶鬼(34节)。在面对遭诋毁的处境,祂并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祂就是弥赛亚。包括登山变像之后,对彼得说,不要到处宣扬祂作为弥赛亚的身份。因祂传道的工作要到25章才结束,如果现在就被许多人知道祂弥赛亚的身份,反倒会拦阻祂实现弥赛亚的目标。


在35至38节这段,耶稣说,就像庄稼已经熟了。麦子要被收到仓里一样,如今,聚拢在上主恩典中的时刻,已经来临。但真正能和祂一起做工的人多吗?你看,祂赶鬼,却遭到法利赛人的误会。那作为跟随祂的门徒,又能懂得多少呢?耶稣仿佛是在责问他们:“你们真的懂得自己的身份吗?知道你们是我的副手吗?关于天国的福音,关于上主的大有怜悯,你们又能懂得多少呢?”。


要知道,祂并不是为解决以色列人的政治诉求而来,而是为了要解决深藏在他们里面的罪。以色列人认为的政治就是要把罗马人赶走,而耶稣却是要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以色列与外邦的矛盾和纷争。当然,和解也是一种政治行为,饶恕和赦免也是治国方略。南非的图图主教说:没有饶恕就没有未来!耶稣采用的与众不同的“政治方略”,门徒真的懂吗?


耶稣带来另外一种被掳归回!有着新的政治主张,祂不与罗马人抗争,而是以赦罪的方式来对待罪人和不洁净的人,所针对的是深层的、阴间的鬼。祂主动接近大麻风病人,和百夫长这些不洁的人。这种接纳与包容,真正明白的人多吗?能做这样工的工人到底有几个呢?连倡导神国来临的法利赛人,都说耶稣是靠鬼王赶鬼,何况其他人呢?



  [1]  为了记念在主前587年圣殿被毁的悲惨事实,以色列传统设立一个禁食期来表明他们的悲伤悔过,以及对弥赛亚的等候。



上图:犹太人根据民十五37-40和申二十二12,在衣服下摆佩带的繸子,提醒自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繸子」的希伯来文「Tzitzit/ציצית」数值是400+10+90+10+90=600。每个繸子都由5个结和8根线组成,5个结代表摩西五经,8根线代表完全。600+5+8=613,象征摩西律法中的613条律例和典章。东欧阿什肯纳兹犹太人(Ashkenazi)的繸子5个结之间的圈数是7+8+11+13=13*3,是「神是独一」(申六4)的希伯来文数值。西班牙塞法廸犹太人(Sephardi)的繸子5个结之间的圈数是10+5+6+5=13*2,是「耶和华」的希伯来文数值。



由于篇幅有限,马太福音第九章其他释经部分详见以下链接:


马太福音九  全新的财富观&附录5





▓ 本文插图选自圣经综合解读网,网址:https://cmcbiblerea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