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5月17日 | 我的神行走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六十八篇24-27节
24 神啊,你是我的 神,我的王;
人已经看见你行走,进入圣所。
25 歌唱的行在前,作乐的随在后,
都在击鼓的童女中间。
26 从以色列源头而来的,
当在各会中称颂主 神。
27 在那里有统管他们的小便雅悯,
有犹大的首领和他们的群众,
有西布伦的首领,有拿弗他利的首领。
省思:
以色列民至今依然在向教会示范:
如何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地敬拜。
每一次的集体敬拜――即属神的百姓
聚在一起颂赞神、承认祂为主宰,
都是一次胜利的庆典。
祷告:
伟大的神,
各地敬虔的男女都称颂祢的名,
请将我感恩之歌和见证的话语
一起融入属祢百姓的欢庆中。
奉耶稣基督得胜的名。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赛亚书 第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赛亚书》第16章|摩押之罪
十六章继续对摩押的宣判,开头有对犹大的呼吁——要他们收留摩押的难民,这不但是因为摩押曾向以色列朝贡,更因为大卫家本身就有摩押血统(16:1-4节上)。这也与本卷的主题相合,以色列秉行公义,就要看顾寄居者。
在4节至5节里,以赛亚呼吁摩押及其他民族,都来仰赖“在大卫帐幕”中的那位。摩押对大卫家并不陌生,因为大卫的祖母,就是摩押人路得;又或许摩押人为了生存,也像犹大一样,有时依赖埃及,有时依赖亚述。但只有坐在大卫帐幕里的,才能止息一切的侵略、毁坏和欺压。因祂的宝座,不是建立在偶像的上面(比如非利士),而是建立在“慈爱”和“诚实”之上;他政权的根基也不是军事(比如亚述),乃是以公平和公义为基础。这样看来,九章1至7节、十一章1至16节所预告的以色列之君,不但是以色列和犹大的希望,也同时是摩押的希望。
先知指明了出路之后,回到现实之中——摩押因骄傲而遭到审判。在困境中的摩押,不但未能信靠雅威,反倒狂妄自大(6节),更糟糕的是,他们在各山岗的高处,敬拜他们的神明,但这些神明,绝对没有能力回应他们(12节)。所以,这个曾经一度繁茂如葡萄树的摩押,要被践踏、要被折断。曾经因丰收而欢呼的声音,要换作一阵又一阵的哀鸣(7-11节)。
在13节,先知断言,在三年内,摩押必遭这重劫,那时能活下来的人没几个。果然,主前715年,摩押被亚述歼灭,所剩的百姓无多。
03
今日默想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无论是一望无垠、与白云相接的大草原,还是熙熙攘攘、有着高耸云端建筑物的大都市,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其实埋藏了许多令人心酸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都是拜人类自身所赐,其中不乏侵略、烧毁、杀戮、掠夺等肆无忌惮的暴行。
可惜的是,人类很难去反省,这些一代又来一代又去的故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背弃了神,在错误的方向中寻找希望。就好像摩押,他们在偶像、列强身上寻找庇护,但始终一无所获,甚至面临更大的灾难。
不过,绝境中的摩押,还是有机会认识“大卫帐幕”里的、与行强暴不同的仁义之君。但他们愿意寻求以色列的圣者吗?愿意与神的百姓结盟吗?在本章,我们未能判断出摩押是否有这等领会。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思想,有些人进入教会,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还是教会的气氛吸引了他?或者是因为心里苦闷,想找个地方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无论如何,他们如今有机会认识神了。
但机会也有可能会被浪费,就好像摩押,似乎浪费了与以色列圣者结盟的机会,继续与神背道而驰,仍旧活在那种“杀戮、掠夺”的逻辑里。
今天,假如教会里来了“寻找人生出路”的人,你会如何给他介绍这位坐在“大卫帐幕”里的公义之王呢?
04
每日加量
彼得前书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油画《尼禄时代忠心殉道者的凯歌 Triumph Of Faith Christian Martyrs In The Time Of Nero》,19世纪法国画家Eugene Thirion绘。这幅画描绘了尼禄皇帝迫害基督徒的情景,彼得也在这场逼迫中受害,但他仍然教导:「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彼前四1)。基督徒赤手空拳地「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最后征服了罗马帝国,两百多年以后,罗马皇帝不得不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彼得前书》第4章 | 苦难与价值
在三13-22节里,长老告诉他那受苦的群体,基督将要证明他们的无辜;在四章,长老告诉他们,受苦对作为门徒有些什么价值:
价值一:倒影基督(1-6节)
首先,要看到,基督十架所受的苦难,终结了这世界的罪恶,带来了复活,并将这世界焕然一新。所以,祂的门徒,假如为着信仰而受苦,亦表明基督的苦难价值,也归在他们身上;他们在世余下的光阴,也不再为罪恶的世界而活,而是为基督而活。
他们在信主前的那种生活形态,和现今嘲笑、毁谤他们的那些邻舍(朋友)的生活形态,不就正好证明:为罪恶而活着,必将遭受主审判的现实吗?
价值二:呈现末世(7-11节)
彼得的信徒群体经历苦难的第二个价值,呈现着现今这时代(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正经历着“弥赛亚苦难期”,也被称为“产难的起头”(参太24:8节,尤其是小字部分)。
长老得了他师父的真传:说这时候是“万物的结局近了”,这种说法,其原型是马太福音二十四章!那段经文说:在这个时刻里,凡属于神的新的百姓,都要经历这种类如产难的苦难。然后,他们的主,将以王的身份显现,要来结束这世界,将新的世界呈现,具体的时间,则是主后70年对耶路撒冷的审判(这封信大概写于64年)。
我们也可以用这一模型,来类比每个时代的信徒,他们所遭遇的敌对势力逼迫的境况。最后的时间,则是基督完全显现,彻底结束人间世界,将祂的国度在地上完全呈现的时候。
所以,彼得劝勉信徒,在这末世期间,要谨慎自守、彼此服侍、竭力维持教会的合一和纯正;要将神的荣耀/权柄放在首位。
价值三:进入荣耀(12-19节)
受苦对信徒的第三个价值:因受苦而蒙福,如基督因受十字架苦难,而得以进入荣耀。与基督一同受苦的信徒,也将与基督一同得到福气,如今,荣耀圣灵的同在就是一个明证!不过,长老规劝他们,不可把所有受的苦,都以为有价值,唯有因行善而受的苦,才有永恒的价值。因作恶、品行不端,好管闲事而受苦,反倒要被神审判!
思考问题
你能够回顾一段苦难,以长老的苦难观来评估一下,看看苦难对你有哪些价值?并记在你的灵修笔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