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5月7日 | 年岁的冠冕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65篇9-13节
9 你眷顾地,降下透雨,
使地大得肥美。
神的河满了水;
你这样浇灌了地,
好为人预备五谷。
10 你浇透地的犁沟,润平犁脊,
降甘霖使地软和;
其中发长的,蒙你赐福。
11 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
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
12 滴在旷野的草场上。
小山以欢乐束腰,
13 草场以羊群为衣,
谷中也长满了五谷。
这一切都欢呼歌唱。
省思:
与神恢复和睦关系的人,
能从土地和季节中看见神的巧手。
我们从自然界对神的认识所获甚少,
却从中看见许多祂无比富足的迹象。
眼睛所见,使我们不禁要齐声颂赞神,
赞美祂如此奇妙、丰盛、美好的预备。
祷告:
天父,谢谢祢,
我能有如此荣美的世界为居所。
祢毫不吝惜地创造了一个美妙的环境,
让我在其中经历祢的大爱和救恩。
一切的颂赞都在耶稣基督里归于祢!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赛亚书 第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赛亚书》第5章释经|六祸之歌
第五章分为两个部分:葡萄园之歌(1-7节),及六个咒诅的审判(8-25节)。
葡萄园之歌是一首情歌,像是丈夫对妻子不忠的控告!葡萄园对以色列人而言再熟悉不过了,雅威就像是一个辛劳的葡萄园主,从别人手中买了一块荒地,费尽心思地将它改造为葡萄园,栽上优质的葡萄树,利用从土里挖出来的石头修造围栏和瞭望台,指望在来年结出果子。没想到,上好的树却结出野葡萄(2节)。这个农夫十分生气,决定将围栏拆除,放野兽进去,糟蹋葡萄园(5-6节)。
这个奇特的故事,是针对以色列与犹大说的,因在他们的家里发生了暴虐、冤屈与不公之事(7节),野葡萄指的就是他们。接下来的经文(8-25节),以赛亚以六个咒诅作详解。
1、祸哉,贪婪之徒(8-10节)
以色列与犹大社会中的有钱人,不断地为自己购置土地,不断吞并弱小的财主,直到逼其成为奴隶为止。这在以色列与犹大社会是大恶,因为神与他们立约,人人不准挪移地界(申19:14),也不准侵吞别人的土地【1】,土地的所有权属于雅威,没有人有资格随意买卖和侵吞,必须由各家族永久性持有【2】。雅威对这种行为,必作重判,要将这些财主买来的土地变为荒场(9-10节)。
2、祸哉,放纵之徒(11-17节)
那些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不认为所拥有的是出于雅威之手;纵情吃喝,结果要遭到审判,雅威要使他们成为俘虏,他们要食不果腹(13节),不少人要落入阴曹地府,不分贵贱(14-15节)。雅威要显出祂的神圣(16节);原来的宴会厅要变成荒场,羊群要在这里吃草(17节)。
3、祸哉,轻慢之徒(18-19节)
这些人对神定罪的态度,根本不以为然,说,我们要看这位以色列的圣者能成就什么好事!
4、祸哉,沦丧之徒(20节)
他们颠倒是非、黑白无界、善恶不分、毫无道德标准。
5、祸哉,自欺之徒(21节)
这些人自以为是,认为能够了解许多事,掌握自我的命运。
6、祸哉,不义之徒(22-24节)
他们费尽心思去调酒,却忽略社会的公义,不愿意去明白雅威赐给他们真正的理想是什么;不去褒奖为社会不公挺身而出的人,反而去奖励那些酒量好的人。
在25至26节,重述了1至5节里被掳的信息。如今已经证据确凿了,这些贪婪、放纵、轻慢、道德沦丧、自欺欺人的不义之徒都是野葡萄。让野兽进来,糟蹋他们的时候到了!以色列与犹大毁灭的时候到了!如今狼烟四起,遮蔽了日头,敌军已经长驱而入。
03
每日默想
上世纪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薛华(Francis Schaeffer)说,教会面临的极大危机就是世界观的问题!现在的人,不相信世界真的有一位神,也否定有绝对的标准和道德律。有人作过调研,青少年基督徒作弊的比例,与非信徒一样多;基督徒的离婚数字,已经高过社会平均数【3】。不少基督徒渐渐忘记了神是他生命的圣者,就好像以赛亚时期的人一样。这类的话,会引起你怎样的反思呢?
【1】亚哈王吞并拿伯的葡萄园就是一个方面的例子,参王上21-22章。
【2】参利25:23-30,民27:1-11。
【3】参约翰.奥斯瓦尔特著:《国际释经应用系列:以赛亚书(卷上)》,页131。
04
每日加量
希伯来书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希伯来书》第12章释经 | 朝圣者的第十二堂课
很快,这段信仰集训期要结束了,学生们应当知道一些实况了:因有着云彩一般多的见证人围绕着正在经历苦难的他们,他们应大得安慰了!
他们也应当知道,在宗教压迫的环境下,最有力的应对之策就是:持守对基督的委身,并对信仰群体也彼此委身。在这个艰难之日,应当像是那些赛跑者,放下各样担心,不要被各样罪担所困扰,将眼光专注在耶稣的身上(1-4节)。尽管,如今被主流社会羞辱,很多权利也被剥夺,同胞们也不认同自己的信仰。但从神的旨意而言,却有着正面的意义。
所经受的被嘲弄、被审判,地位和家业失去,这其实面临的是一场与罪恶的抗争,也是出于神对祂义子的磨炼(管教),对结出生命的果子而言,是十分有益的,更是一个化耻辱为荣耀的实践(11节)!
我们这些属主的群体,忍受社会的拒绝吧!这反倒表明蒙神的接纳和陶造(管教)。唯有领受管教(5-11节),才能“在基督里有份”。因此,那一长段警告之言,感人肺腑衷肠,实在是具有鼓励的力量(12-25节)。
思考问题
老师的学生正受当时各样的宗教逼迫,而他勉励他们:要为明天而活!这对于大部分“为今天而活”的现代人而言,确实不是一个中听的消息。有位商人说:“昨天是已经报废的支票,明天只是期货,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而老师却说,有未见之事(明天)的人生,才是最稳妥的。
美国参议员沃尔特·罗利(walter Lowrie),放下要职,做了传道人,还为中国奉献了两个儿子,当他得知儿子娄理华( Walter Macon Lowrie)在宁波被海盗所杀的噩耗,伤心之至,对他另外一个儿子说:“你哥哥死了,你也去中国吧”!七年后,也即是1854年,27岁的弟弟娄理瑞(Reuben Lowrie),带着新婚的妻子,也带着爱,踏上这块敌视造物主的中央帝国,继承哥哥未竟的事业(未见之事或明天)。
我们以娄理(礼)华先生的碑文,勉怀与共勉吧:
“耶稣圣教教师大美国士人娄礼华先生,生于嘉庆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卒于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初九日。溯自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十八日始来中国之澳门;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至宁波宣扬圣教。讵知修短所限,仅享年二十九岁,泛海被盗汨没。凡属仝人,莫不怀戚。爰为之立石,以识景慕之忱焉。耶稣一千八百四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