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5月1日 | 那比我更高的磐石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六十一篇
1 神啊,求你听我的呼求,
侧耳听我的祷告。
2 我心里发昏的时候,
我要从地极求告你,
你领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
3 因为你作过我的避难所,
作过我的坚固台,脱离仇敌。
4 我要永远住在你的帐幕里,
我要投靠在你翅膀下的隐密处。〔细拉〕
5 神啊,你原是听了我所许的愿。
你将产业赐给敬畏你名的人。
6 你要加添王的寿数,
他的年岁必存到世世。
7 他必永远坐在 神面前。
愿你预备慈爱和诚实保佑他。
8 这样,我要歌颂你的名,
直到永远,好天天还我所许的愿。
省思:
大卫如此祷告时,
是否正因扫罗王的妒恨而逃亡在外,
却同时为这王的健康祈求?
为自己求助的祷告自然就导向为他人的代求。
祷告并不只顾自己或他人,而是共同的需要。
我们既求得一己所需,
同时也顾及他人的需要。
祷告:
亲爱的神,
我不愿只顾自己的需求,
而忘了别人也需要祢的帮助。
以致疏于
在祢面前理顺自己的心。
奉耶稣的名,
请帮助我取得平衡。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雅歌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雅歌》第6章释经 | 你的良人有何不同?
在第五章,我们看到,女生与男生他们从喜到悲,从合到离。六至七章,就继续这种迂回曲折的寻爱之旅。不过这两章无论如何描述彼此对对方的渴望,其实都是在语言中。不像一至四章所描述的,有着真实的肌肤相亲,及圆房的经历。下面按照角色之间的对话,分析其内容:
众人(6:1):
众人问这位寻找良人的女子,如此魂不守舍地寻找她的良人,是为什么?这么执着的意义何在?她的良人有什么与众不同,值得她如此这般魂牵梦萦?
女生(6:2-3):
女孩并没有按照他们的问题来回答他们,她没有说,男孩拥有什么,比如,财富、权力、地位之类的。她反而描述“花丛间、羊群中、郊野里”这些曾经使他们产生爱情的场合,来表达他们两者之间彼此相属的事实。
男生(6:4-9):
这一段是男生对他的美人从眼睛、头发到牙齿、双颊的细致描述,是第四章的简缩版。而且他说,他的佳偶完全赛过君王的三宫六院的妃嫔、六十位王后、八十名嫔妃,再加上无数的宫娥,她们都比不上他的爱人,他只爱他的佳偶一人。
不过,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解释为男生就在场。如前所述,雅歌是一个爱情诗集,试图通过诗里的男女角色的表达,来阐述一种爱情观。就角色而言,男生是在女生控制之下发声的,这也可以是女生的转述。按照情节,男生应该不在场,尤其从第1节可判断出:众人说,你的良人何处去了?你的良人转向何处了?我们好与你同去寻找他。也就是说,一开始,男生就不在场。
众人(6:10):
第10节中,众人再次发声,这次他们却说:我们向外观看,那个美丽如星辰、月亮与太阳的人,非常威武,在行军队伍的军旗下,十分令人可畏。这种对男性形象的描述,没有从男性本身,而是从他的外在和博得众人夸奖这些方面来描述。与对男女主角那种相互倾情,十分关注对方的身体的描述完全不同。
女生(6:11-12):
女生继续发声,说她下到核桃园,要看那满谷的新绿,看看葡萄发芽了没,石榴到底有无开花。她在寻找她往常的爱情经验,却无果,显然,她没有找到她的良人,而她的心仿佛动摇了!似乎也被众人所羡慕的军旗下的那位吸引了。
不过七章9b至 13节,女生所述的良人依然与前面一样,是与她彼此相属,他们之间的爱情产生的地方仍然是在田间,是在园子里,而不是在众人所羡慕的王宫。园子里的东西也是花果、风茄这些催情之物,而不是威武的军队。
所以,我们大致看到女孩的爱情观,依然没有改变;与众人也大不相同,众人羡慕王室的豪华和辉煌,而她却追求两情相悦的爱情。
03
每日默想
按照阅读第六章的方法,大致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雅歌通过女主角来表达一种与社会、家庭以及王室不同,不被财富、王权所影响、所左右的爱情。对女主角而言:真爱是不需要依附于任何因素的,只关注所爱对象本身的价值;彼此间长相厮守,两情相悦,灵肉交融。
04
每日加量
希伯来书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希伯来书》第六章释经 | 朝圣者的第六堂课
第六天了,经过了几番的信仰集训,老师对这群落在罗马世界压迫中,又遭同胞责难的学生,仍然不无担忧。因他们看起来依然灰心丧气,言辞中不时露出,想离开基督所建立的“外邦人与犹太人合一的群体”的想法,这种回到犹太民族的信仰当中的愿望,他们早就有过。这样的选择,在罗马帝国的法律里,和在犹太民族当中,可以得到合法的地位,那么,生活所面临的压力,自然会减少。
老师责备之切,因他们属灵生命发育迟滞,令人担忧。他们要重拾在耶稣基督里的信心,在信仰根基上立定、建造,并努力追求成长。否则,不但不进步,甚至要走向被咒诅的境地。因为信了耶稣,却又背叛,这不是有“羞辱耶稣”之嫌吗?这几天,不是一直都在围绕这问题讨论、教导与劝告吗?
不过,老师实在是爱他们!害怕责备之重,反倒使他们更加灰心了!于是,他又提醒他们,要去追忆他们曾有过的令人欣慰的经历:他们为着信耶稣,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老师安慰他们:他们完全不用因为自己现今的软弱,而怀疑自我的身份,他们完全强过那些被咒诅的人,就是摩西时期那些倒毙在旷野的人。这群学生,基督的跟随者,事实上,他们是走在一条至终得救的路上。
通过他们的行为和爱心,证明他们有着神的恩典在里面;透过他们对圣徒的服事,彰显了他们对神的爱。公义的神,会记得他们所做的工,和他们的爱,并以此来确定他们与祂关系是可靠的。
既然神如此记念他们,他们就更需要“殷勤”,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要效法那些前辈们,他们也是在信仰历程上经过千辛万苦,最终因着信心和忍耐,得到了神的应许,这些前辈们是值得效法的。
你们想想亚伯拉罕吧!在星空下,神指着这些繁星,对亚伯兰说:‘我要让你的子孙像这星星那么多’。如今,神这宏大的旨意,透过耶稣,这位按麦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得以实现了神在亚伯拉罕身上的应许。那么,神给信祂儿子的人的应许,岂有空言”?
思考问题
老师要求他那跟随基督的学生,要接受挑战,拒绝慵懒与平庸的生命!因为平庸的生命,不能见证那大而有果效的圣工。今天的我们,对侍奉麻木而被动了吗?听完之后,你有什么领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