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4月27日 | 秤出你们手所行的强暴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五十八篇
1 世人哪,你们默然不语,真合公义吗?
施行审判,岂按正直吗?
2 不然,你们是心中作恶,
你们在地上秤出你们手所行的强暴。
3 恶人一出母胎,就与 神疏远;
一离母腹,便走错路,说谎话。
4 他们的毒气好像蛇的毒气,
他们好像塞耳的聋虺,
5 不听行法术的声音,
虽用极灵的咒语,也是不听。
6 神啊,求你敲碎他们口中的牙;
耶和华啊,求你敲掉少壮狮子的大牙。
7 愿他们消灭如急流的水一般。
他们瞅准射箭的时候,愿箭头彷佛砍断。
8 愿他们像蜗牛消化过去,
又像妇人坠落未见天日的胎。
9 你们用荆棘烧火,锅还未热,
他要用旋风把青的和烧着的一齐刮去。
10 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
要在恶人的血中洗脚。
11 因此,人必说:“义人诚然有善报,
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 神。”
省思:
“世人哪”(1 节)
乃指不义的统治者。
诗篇作者控诉他们
公然歪曲正直。
诗人满腔的义愤,最终因着信心,
化为对神将公义审判的盼望。
祷告:
“荣耀宝座上的永恒审判者,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以祢审判的烈火,炼净世上一切苦毒,
以祢抚慰的翅膀,医治这一大片土地。”
(Henry Scott Holland, “ Judge Eternal”)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雅歌 第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雅歌》第2章释经|得到与得不到
第二首(1:6b—2:7)
第一首,女孩以热烈的口吻开始对爱的寻找,却以惆怅失望作结;第二首,开始时尽管遭到家人的百般拦阻,哥哥们向她发怒,要她看守葡萄园 [1](1:6)。她却冲破这些压力,去看守自己的葡萄园——寻找心爱的(1:7)。最终,与男孩成功地相爱了。她的相思之苦(2:5),完全得到疏解,他们相拥相抱(2:6)。女孩对皇城佳丽们,也发出自信的吩咐:“千万别惊动、千万别叫醒她所亲爱的”——因为爱情完全属于她与她的良人,不容任何人掺和与搅扰(2:7)。
从第一首到第二首,让人看到一个事实的转化:女孩的爱情从“得不到”,到“得到”,其中“角色”与“场景”也在转化。
在第一首中,男角是缺失的,只有女孩对爱的渴望,完全没有出现男主角,假如那个被女孩渴慕的男性是她的夫君,也只被她称为王;王被众童女包围,是“万人迷”般的角色;王对她的爱情而言,没有实际意义。
而在第二首中,却增多男主角的声音。尽管诗歌仍是在女孩控制下的发声,但男女声比重适中 [2],而且,与她相交的男性角色,不再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王,而转换成“我的良人”。从剧情与场景中,似乎可以看出他是牧羊人(参1:8),而且,这位良人,大大欣赏她的美容——称她为:女子中极美丽的(1:8-11),为她神魂颠倒(1:15),对她也百般温情(2:6)。
因此,角色的改变,是女孩爱情“得到与得不到”的关键之一。在第一首的描述中,她没有得到爱,因为对方是王!在第二首中,她得到了爱,因为她爱的对象是一个牧羊人[3] 。看来,君王不能带给她爱与满足,而普通的牧羊人,与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最后在夜里他们实现了共度鸳鸯。
场景的转化,也值得我们留意,第一首是在王宫里,在这里,女孩尽管充满热情与渴望,期望王能爱她,满足她,却得不到;第二首,地点是在乡野间,她却得到了情郎,得到了爱。看来,田园是催生爱情的地方,而王宫,则是得不到爱的场所。
从以上对第一、二首诗歌的分析,呈现的事实是:王与王宫是女孩寻找爱情的障碍,而在乡野,她得到了爱;而爱她的人,不是王,是一个普通的牧羊人。
当然,在这里不是说,女孩移情别恋了。我们需要铭记这是诗歌,人物都不是真实的,只是角色而已,通过这些角色,诗人想表达她的爱情观——在王权、王宫之外才能找到爱情。
(上图:以色列Dor-Habonim海滩的沙仑郁金香(Sharon tulip)。沙仑郁金香是一种过去遍布以色列的野花(Tulipa agenensis subspecies sharonensis),也可能就是「沙仑的玫瑰花」(歌二1)。)
03
每日默想
关于通过角色扮演这样的方法,你能在电影、电视、戏剧、歌剧等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你会认为里面的人物会有历史性吗?
[1]6节的第二句话:“我同母兄弟向我发怒,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她的意思是:她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兄弟们则向他发怒,加以阻拦。原因可能是,家人不容许她对婚姻自作主张!“看守葡萄园”应该以象征意义来看,尤其是到了诗的最后部分,这样的意思明确起来:葡萄园是婚姻爱情(观)的隐喻。在8:11-12节中,她将自己的葡萄园与所罗门的葡萄园作对比,结合8:6-7节著名的段落中所说到的“爱情如死之坚强,不能被大水熄灭”,更确切的是:葡萄园应该就是爱情的象征。参考福克尔曼著:《圣经诗歌导读》,页236-237。也可参考Robert W.Jenson 著,罗敏珍译:《雅歌》(台湾:教会公报社,2012),页31,145-149。
[2] 福克尔曼列出了雅歌几个版本的主语转折,在第一首中,完全是女性发声,完全没有男性的声音。第二首中,男女发声比例较平衡,其中1:7,12,16节,2:1,3,4,7都是女孩发声;男孩发生的经节则是:1:8,9,15节,2:2节[1]。这样的比例是为了突出男性角色与女主角匹配的地位,表达男欢女爱的特点。
[3] 尽管不能完全确定是牧羊人,但最起码不会是王室的成员。
04
每日加量
希伯来书 第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希伯来书》第二章释经 | 朝圣者的第二堂课
老师上的第二堂课的内容就是“人”,一位由神儿子成为的“人”!他拿出看家本领——把这位接受天使敬拜的主,从“比天使更小一点,到受死、复活、升天,最后戴上皇冠,又呼召了许多人,聚集在神的家里”这一连串的事件,描绘了出来。
“祂是天使所敬拜的‘神的儿子’,怎会变成比天使还小了呢?”学生不无困扰。
“是因为祂要与造物主的众儿女认同,所以祂——这位崇高的儿子,却自我卑微,成为了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人。并且,以祂的身体,那个和我们一样软弱的身体,藉着祂那身体的死亡,败坏了掌管死亡的魔鬼,就此释放了我们这些因怕死,却又在死亡面前完全无力的人。”
“哦......!”学生们似有所悟:“那祂是不是有点像大祭司呢?因为大祭司的生命特质就和我们一样,他也被自身的软弱所困,所以,他能体谅我们的软弱与失败,并在神面前为我们代求?”
“对啊,多么宝贵啊!其实,并不是因为祂自己不够完全,需要透过献祭使自己完全。乃是为了关心‘我们这些属于亚伯拉罕的后裔’,甚至,超越了对‘天使’的关心。所以,衪在凡事上都来认同我们这些软弱的人,为了我们所犯的罪,献上挽回的祭物,这个祭物,就是祂自己的身体。祂那完全的身体,只是披上了我们罪身的形象,其目的是为了将我们从各样恶行中,拯救出来。”
思考问题
有识之士说,现今是一个“只有路标,而没有目的地”的时代!今天,人对于家庭、居所、职场、政治和教会,都好像没有什么归属感。流动性越来越大,而稳定性却越来越弱,甚至教会好像也没有免疫力。
很多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从一间教会走到另外一间教会,寻找合适的敬拜、查经班、儿童主日学,或青年团契。甚至在某一阶段,同时在不同的教会活动。基督徒群体成了大社会的写照,在消费的大洪流中,没有坚决地委身于基督,也不在教会中承担个人的责任,过着消费漂流者的生活。
今天,这位老师要求他的学生,委身于为我们尝了死味,领我们进入到荣耀里的“神的儿子”,如何提醒你我?你打算如何体现对信仰委身的人生呢?
上图: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带到月球上的硅盘,直径50厘米,被留在月球的静海。硅盘上蚀刻着来自地球上73个国家的问候语,其中包括诗篇第八篇: 耶和华——我们的主啊, 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祢将祢的荣耀彰显于天。 祢因敌人的缘故, 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 建立了能力, 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 我观看祢指头所造的天, 并祢所陈设的月亮星宿, 便说:人算什么,祢竟顾念他! 世人算什么,祢竟眷顾他! 祢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 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 祢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 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 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 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 耶和华——我们的主啊, 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