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2月28日 | 祢面前的隐秘处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一篇 19-20节
19 敬畏你、投靠你的人,
你为他们所积存的,
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
20 你必把他们藏在你面前的隐密处,
免得遇见人的计谋;
你必暗暗地保守他们在亭子里,
免受口舌的争闹。
省思:
信靠神的人并不逃避,
而是进入现实。
当我们从“人的计谋”逃往
神“面前的隐密处”,
就像从群兽咆哮的洞穴,
跑进宽阔的青草地,
那里的清新与宽广使人不禁欢呼:
“祢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
祷告:
“在主耶稣十架下,我愿驻足停留——
如远行辛苦,进入磐石荫蔽:
如旷野中欣逢居所,
长途跋涉喜获休憩,
避过正午酷暑,得释今日重担。”
( Elizabeth C. Clephane, “Beneath the Cross of Jesus”)
阿门。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约伯记 第二十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伯追忆过去儿孙满堂的日子
《约伯记》第29章|蒙福的过去
当约伯说了一番关于如何在受造界寻索智慧之后,在二十九章,表明他一生如何践行“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事便是聪明”这一信念。
在受造世界里,假如人能尊重受造物,则可在受造世界寻得生存的智慧,活出美好的人生。不过,人还需要神的赐福,活出有道德的人生,比如拯救困苦人,帮助孤儿,为寡妇带来欢乐,并且行使公义,指教仰望者,为寻求者选择道路。因为人具有如君王般的荣耀及责任,人需要吊丧般去安慰伤心的人,以此展现怜悯的特性。
这样,二十八章与二十九章就形成两段平行的诗歌,都是对智慧的寻索,一个从是受造界出发,一个是从道德界来追寻。约伯说,在这两方面,他都实践了智者的风范。然而,最终的他,并没有得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参30章)。
约伯首先说,在过往的日子,神如何如明灯一样,在他的头顶照耀着他,领他前行(2-3节);并看顾他的家庭,使他儿孙满堂(4-5节);家境殷实,使他享受着上等人的生活(6节)。
他不但在物质上如此丰富,他在社会上也是极其尊贵。当他来到公共场所,年轻人必然对他尊重有加,纷纷起身恭迎(7-8节),正在彼此交谈的那些社会名流马上停下来,对他趋之如骛,想听他的智慧之言(9-10,21-24节);他们纷纷认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1节)。因为他拯救困苦人和无助的孤儿,为将亡的人寻求出路,为寡妇讨回公道,又扶持瞎子和瘸子。他将贫穷的人领回家,又作不虔不义之人的对头(12-17节)。
约伯继续说,当时的他,也完全认为,他必有善终!他像是水源供应给树根一般,使他的后代枝繁叶茂(19节);他也日渐荣昌,身体也健康硬朗(20节)。
03
今日默想
约伯对智慧的探索,委实带给我们思考,他带着敬畏的心探索神所造的世界,以及从他自身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去落实对神的敬畏。结果,他依然感到沮丧,因为他仍然不知道——神为何要将苦难加在一直敬畏神的他的身上。
这给我们看到,约伯的态度,戳穿了他的朋友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伪装,虽然他们看似为神说话,但他们对约伯受苦的结论是错的,他们对约伯的安慰,也显然是毫无价值的。相对于朋友而言,约伯抱怨连连,甚至苦毒相向,而他的思想依然聚焦在神的身上。他依然是谦卑的,因为他仍然表示对自身所遭遇的苦难不解,也只有神能给他答案。不像朋友们,凭借约伯的遭遇就给出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
约伯因自身的遭遇所产生的对上主的质疑——表明他也并不全然明白自己所讨论的议题,唯有神能够给他答案!他的这种态度,是否就是智慧之举?对你在寻求人生的智慧,有无启发?
04
每日加量
哥林多前书 第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哥林多前书》第15章 | 什么是真指望?
哥林多教会与哥林多世界毫无两样,分门结党、性道德不圣洁、参与偶像崇拜的社会风俗、歧视社会上没有地位的信徒、追求方言、为了更好的显现自己与别人不同而有某种属灵境界.....这等争竞的文化深入他们的骨髓,深深掣肘了耶稣基督的教会在当地的发展。
在15章,保罗说他们的症结就是:对耶稣基督“复活”的福音的无知,他接着就以此诠释:
1、复活福音首先来自基督被定罪、被杀、被埋葬,之后的复活。其信息真实可靠,因彼得、十二使徒、五百人和保罗自己与雅各,都亲眼看见祂复活的身体。这些人大半都还在,表明复活不是在未来发生,现今世界就能经历其可靠性(1-11节)。看来,假如复活的消息不可靠,那福音信仰就毫无意义了(12-29节)。
2、虽然现今的世界看起来依然如故,在死亡的统治下,会让我们误认为,复活是不实在的。但耶稣基督已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复活的真体,如同在一块果园里,其中一棵果树上的首批初熟的果子。这也正好表明,在这个世界上,由亚当而来的死亡权势,正在不断的消亡;而基督复活的力量,正不断地在这个宇宙的各个层面,彰显出祂为主为王的权柄 (20-28节)。就比如,哥林多教会为死去的弟兄施洗,和保罗在传福音过程中,不惧怕死亡的经历,不正是死亡力量已经不断消退的证据吗(29-34)?
3、不过,这样会带出一个疑问:不会吧?我怎么看不见你和别人复活的身体呢?保罗于是说:这种想法是何等无知!我们不能以现今的身体观念(肉眼),来看复活的身体。因为复活的身体,是有属于新造世界的特征:一样是属物质的,就像是基督复活后的身体,具有可见/不可见的双重特性(35-41节),它是属灵的、属天的,如今已在我们将要朽坏的身体里成长了(42-49节)。
4、有一天,今天这不可见的复活的身体,要彻底地呈现了。那时,死亡彻底被瓦解,一个全新的世界,完全转变了今天可见的世界(50-58节)。
思考问题
我们的身体已经复活又尚未完全复活,这段教导带给我们怎样的盼望呢?假如我们是活在一个复活已经开始,而又尚未完全复活的世界里,我们又当如何心存盼望与忍耐?如何将基督复活的力量,倒影在这个受苦与死亡的世界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