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2年1月15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200天前 | 316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人人说谎
2. 每日经文 |尼5章- 尼希米应对内忧
3. 今日默想 | 尼希米做领袖的特点
4. 每日加量 |徒15章-开明的众领袖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15日 | 人人说谎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二篇


 
1  耶和华啊,求你帮助,因虔诚人断绝了,

   世人中间的忠信人没有了。

2  人人向邻舍说谎;

   他们说话,是嘴唇油滑,心口不一。


3  凡油滑的嘴唇和夸大的舌头,

   耶和华必要剪除。

4  他们曾说:“我们必能以舌头得胜,

   我们的嘴唇是我们自己的,

   谁能作我们的主呢?”


5  耶和华说:“因为困苦人的冤屈

     和贫穷人的叹息,

   我现在要起来,

   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稳妥之地。”

6  耶和华的言语是纯净的言语,

   如同银子在泥炉中炼过七次。


7  耶和华啊,你必保护他们,

   你必保佑他们永远脱离这世代的人。

8  下流人在世人中升高,

   就有恶人到处游行。

 

省思:

我们的谎言和神的应许形成了对比:

我们为达到个人的目的,

而随意说自以为有用的话;

神的应许却是炼净的话,

毫无虚假与欺骗。

 

祷告:

永生神,我感谢祢,

祢对我说的话,

没有一个字夸张歪曲,

我一一确信为实在。

我相信祢对我说的救恩,

倚靠祢的应许,

即祢在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里对我所说的。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尼希米记 第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尼希米记》第5章尼希米应对内忧

  

当城墙重建已颇有进展,百姓也能一致对外时,却产生了一个比外患更难处理的内忧。可能是因饥荒的缘故,又要给王纳税,有些人已坠入绝境,在这迫于无奈的光景下,打算将自己的儿女卖给同作弟兄的犹大人,把房屋典当给他们(1-5节)。这些控诉的人是妇女,看来,问题非常严重,这些归回的人,生存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有权有势的人借着高利贷来压制穷人。


当这些事情的原委传到尼希米耳中,尼希米就大大发怒,直接与这些权贵对质,攻击做这些事的人,称这种行为是社会欺压(6-7节),正像以赛亚曾斥责债主取去抵押的房子(赛5:8)。看来,回归的群体,仍然没有学习申命记里面应该如何对待贫困弟兄的教导(8节)。尼希米视这种巧取豪夺的做法,大大得罪了神,同时也遭外邦人的毁谤(9节)。


尼希米命令那些收了别人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房屋、新酒和油的人,必须把利息归还别人(11节)。


众人在尼希米的压力下,只好同意尼希米的一切要求(12节)。为了使他们的承诺产生效果,尼希米趁热打铁,随即招来祭司,要求那些地主和权贵起誓。他在神面前起誓,假如他们不遵守承诺,愿他们都被咒诅(12-13节)。


最后,众人同意归还一切,并赞美雅威(13节)。


如今,内忧总算解决,尼希米更是以身作则,放弃本该享用的省长俸禄(14-19节),这也从实际上减轻百姓的税务负担。



03

今日默想


我们看到,尼希米具有极强的领导力,他反抗群体内不公义的经济制度,责骂那群剥削弱势群体的权贵,他有着非凡的经济敏感度,为以圣殿为中心的百姓,带来生活上实际的改变。显然,他是个成功的管理者,他不单着力于城市的建设,并筹备圣殿祭祀所需要的各样祭牲和器皿。他务实的作风再加上以身作则,使他具有强大的公信力。


假如要以尼希米作为领袖的典范也不为过。从他身上,最起码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


1.为神发命,他位高权重,但他将自己的职务作为服侍上主的职位。


2.他抗拒权贵,为民请愿。当然,他能抗拒权贵,也是因为他自己就位高权重。不过,位高权重不一定会抗拒权贵,往往为了自保或自身利益,不愿与自己的同侪冲突。但尼希米不然,当看到他的同侪的治理,造成社会不公,民众的价值被否定,他甘冒风险,抗拒那些权贵。


3.以身作则,他不但不像其他前任,通过官职敛财,反倒将自身的财富贡献出来,为此减轻百姓的负担。


你还能找到尼希米作为领袖的其它特点吗?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15章 | 开明的众领袖


 15章可以观察到彼得、雅各和保罗这三个领袖的样貌:


 1、彼得(1-11节)


彼得所面临的问题(参11:2),保罗也遇见了:有人从犹太下到安提阿,要这些外邦人受割礼,他们说,如果外邦人要加入神的家,割礼就是他们可以与犹太人彼此相交的条件(16:1)!保罗与巴拿巴因此受托,来到耶路撒冷,与教会领袖见面。


彼得以他自身的经历来说明:外邦人不需要任何条件,就得到了圣灵里的新造,圣灵赐下恩典,并不分犹太、外邦(10节)。于是,他谴责:让外邦人受割礼的主张,实质上是犯了试探神的罪恶。因连犹太人的祖宗,也没有藉着妥拉(律法),而得到“弥赛亚的救恩”,迎来“新的纪元”。如今,犹太人得到救赎,是藉着主耶稣所赐下的救恩,“和他们(外邦人)一样”。如今,犹太人靠着割礼,不再有任何特权了。那么,让外邦人受割礼才能得救,并通过此条件才能彼此相交,这种要求是何等的荒谬!


2雅各(12-21节)


雅各,这位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非常开明!他认可彼得的说法,并根据自己对阿摩司先知的了解(摩9:11-12),来诠释这些事情,认为教会是一个包括犹太人与外邦人的新圣殿(大卫的帐幕,参15节)。他因此提议:要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外邦人,只是需要以信件来告知属于新圣殿成员的他们,要尊重犹太肢体,以示彼此在新圣殿里的合一:


1、弃绝偶像,对于外邦人而言,因拜偶像是习以为常的。作为弥赛亚的新群体,需要弃绝这些令犹太人厌恶的事。


2、不可犯奸淫,外邦人在性道德上也无所拘束,尤其是当时的罗马社会,这是司空见惯也不具有道德压力的事情,这也是犹太社会一直所厌恶的。而作为弥赛亚的新群体,要以创造主的心意来看待性。


3、因犹太人非常看重饮食与团契的关系,要求外邦人不要吃勒死的动物和血,以示体恤犹太弟兄敏感的心灵。


于是,开明的耶路撒冷领袖,带给了外邦教会极大的欢喜,福音果然跨越了律法的限制。


3、保罗(22-41节)


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是以不愉快开始的,因他与巴拿巴对马可的看法不同,起了争议,彼此分开了。但路加对此未作任何评价,我们不宜臆测过多。我更愿意这样理解:哪怕是最伟大的保罗和巴拿巴,也不可避免彼此间的冲突,而圣灵的工作,不会因此而受拦阻。

 


思考问题


 

从三个领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