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2年1月13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202天前 | 354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奸恶毒害,祢都看见了
2. 每日经文 | 尼希米安排工作
3. 今日默想 | 思想工作神学
4. 每日加量 |回应恩典的安提阿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13日 奸恶毒害,祢都看见了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篇14-18节


14 其实你已经观看,

    因为奸恶毒害,你都看见了,

    为要以手施行报应,

    无倚无靠的人把自己交托你,

    你向来是帮助孤儿的。


15 愿你打断恶人的膀臂;

    至于坏人,愿你追究他的恶,直到净尽。

16 耶和华永永远远为王,

    外邦人从他的地已经灭绝了。


17 耶和华啊,谦卑人的心愿,

你早已知道(原文作“听见”);

你必预备他们的心,

也必侧耳听他们的祈求,

18 为要给孤儿和受欺压的人伸冤,

    使强横的人不再威吓他们。


省思:

祷告使我们来到神的面前,

明白祂对我们的心意;

同时也培养我们关注周围人的需要,

面对各种痛苦,有一种怜悯的反应。

诗篇中关于受苦的词汇,

就像用于表达赞美的词汇那样丰富。


祷告:

主啊,请帮助我在祷告时,

能敞开接受从上而来的各种恩典,

并敏于觉察周遭的各种需要。

让我在爱心的实践上多有历练,

顺着祢圣灵的引导,

带给人公义和医治。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尼希米记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尼希米时代的耶路撒冷 )


尼希米记》第3章尼希米安排工作


位高权重的尼希米,成为钦差大臣,授命重建耶路撒冷城墙。他现在着力部署,号召全部的犹太人,无论是领袖阶层如祭司、还是如哈嫩和撒挪亚的平民,都来参与修复耶路撒冷城墙。在这:


显示一个超然的完美组织与通力合作,表现出众志成城之意志,士农工商各社会阶层胼手胝足的同心工作,并肩修复每段城墙。有些是一家人,有些是同乡、同行(例如:银匠与制造香水业者,8节)、同职业(例如:商人,31节及下)或同蒙神呼召者(祭司,1、21节及下、28节;利未人,17节及下;圣殿仆人,26节;地方官,9、12、15-17节)。整张名单里只有一个令人不快的句子(5节)──足够凸显不同凡响的同心同德”[1]。


尼希米分工细致,工程的记载由城东北角的羊门开始,以逆时针方向算,到南端粪厂门,再上东面的斜坡,最后一段是新筑的城墙。具体的位置可参考上图[2]:


首先,大祭司以利亚实的家族来负责修建羊门,为了强调工程圣洁的本质,可能采取一些仪式,将工作分别为圣(2节)。


下来是修建鱼门直到古门这段(3-5节);古门直到谷门较长,派出的人员也较多(6-12节);谷门至粪厂门这段需要安门扇、门栓和门锁(13-14节)。


泉门、直至水门这段工程极其复杂,尼希米安排了许多人参与,包括利未人和祭司等,都参与进来。新约我们看到的著名的西罗亚池子也在这一工程范围内(15-27节)[3]。修建马门、至东门,再至哈米弗门的工程,也包括祭司的住所(28-31节)。这段直至羊门的那些商铺则由银匠和商人修建(32节)。



03

今日默想


我们再次通过尼希米来思想工作神学。现代最经典的例子莫属韩玛绍(Dag Hammarskjӧld,)[4]。


韩玛绍一生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他加入风雨变幻、诡异难测的国际政治舞台,在权力、名声、金钱之间,以及在自私和贪婪的人性当中周旋。他在理想与现实当中,圣与俗的世界里往来,他承受着一般人无法承受的压力。前联合国出版社主任怀尔德.富特(W ilder Foote),曾这样评价韩玛绍:


“他策划与执行一切事务,都极度谨慎,并且能以冷静的态度,接受并了解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的限制,以及他必须面对的现实的残酷。他就像中世纪的神秘主义者,那就是他谈到信仰时所提及的......这份勇气,再加上他与生俱来的那份精神与肉体的能耐,使他就算身处危机,仍能夜以继日地每天工作十八至二十小时”。


通过富特的描述,我们大致能了解韩玛绍:思维缜密、做事严谨、反应迅速、为人正直、非常务实、非常努力工作。看清形势、没有幻想、但又不失崇高的理想!堪称现代的尼希米。这两人对工作的态度,对你有无一些启发?




[1] 柯德纳:《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以斯拉、尼希米记》。页102。

[2] 同上,页103。

[3] 新约出现的西罗亚池就在粪厂门附近(参约9:1-7)。主前701年,希西家王(Hezekiah)为了保证在战时耶路撒冷城内供水无缺,就建了一条隧道,长约550公尺,将城外基顺泉(Gihon Spring)的水引至西罗亚池。在公元七十年罗马人摧毁犹太圣殿之时被毁。耶稣医好瞎子的眼睛后叫瞎子到这池子洗一洗。

[4]国内译名:达格·哈马舍尔德,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任职期为1953年4月10日-1961年9月18日)。他1906年出生于瑞典,曾是瑞典国家银行的行长,在1953年被选为联合国秘书长,1961年9月18日,他代表联合国乘专机到罗德里亚(现在的津巴布韦)与叛军作停火谈判,飞机失事,同行15人一同遇难。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13章 | 回应恩典的安提阿


解读十三章的重点是,要看到,它是十一章安提阿叙事的延续,中间的十二章,是耶路撒冷教会的叙事。这样,我们看到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耶路撒冷......直到地极”,这种的叙事格式。这也正是理解耶稣新国度的关键。在十一章的结尾,记述了安提阿教会,在物质上帮助耶路撒冷教会的行动,这个在属灵上的嘉惠者,显出感恩的特征,主动活出耶稣新群体的合一性。


这个得到恩典的安提阿教会,是一个开放、又充满活力的教会,贡献出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两位宣教士——保罗与巴拿巴,为历代所嘉许。


保罗与巴拿巴被差派,到了塞浦路斯(4-15节)。

如同福音传到撒马利亚,有人装假遭彼得谴责,以示福音不容许有人浑水摸鱼(8:9-24)。在塞浦路斯,保罗也面对行邪术的犹太人巴耶稣,他也做出审判。从中让人看到:一神论的犹太人,已经堕落到了什么地步!这里,保罗的侍奉与彼得平行,以示犹太、外邦的一致性。


他们到了彼西底的安提阿,保罗在会堂里向犹太同胞宣扬福音的方式,与彼得和司提反在耶路撒冷同胞面前的方式非常相似,从五方面来看:


1、叙述耶稣降世之前的以色列历史,以大卫为结束,表明大卫在弥赛亚的历史地位中的重要性(16-22节);


2、叙述施洗约翰是耶稣的先锋,交代他的原因是:无论在耶路撒冷,还是散居在外地的,都非常关注施洗约翰,从19章3节也可得知(23-25节)。


3、以耶稣被钉十字架作为宣讲的核心,以示所有关于约、应许、律法、君王等等事件,都需要从耶稣的死和复活来重新看待(26-31节)。


4、保罗证明了基督的复活与旧约经文之间的关系,以示:列祖、大卫、施洗约翰等等,这些以色列的历史,都需要从耶稣复活所带来的新世界,作新的解读(32-37节)。


最后,呼吁同胞要以行动来回应哈巴谷书1章5节的引述,以示如今悔改的重要性,否则,后果必然出现(38-41节)。


思考问题


这一章,让我们看到,当保罗将福音传到各处,所遭遇的如同彼得所面对的一样,有人表明认同、并愿意继续了解,不少人归信;有些犹太人则满心嫉妒,而有些外邦人却欢喜接受。看来,这些以色列人中的抗拒者被弃绝,是因其以优势自居,以致变得非常顽梗与邪恶。


今天,福音所到之地,我们所遇见的经常会与彼得和保罗所遭遇的一样,就你而言,你会作如何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