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4日 | 我心里快乐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四篇
1 显我为义的 神啊,
我呼吁的时候,求你应允我!
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宽广;
现在求你怜恤我,听我的祷告。
2 你们这上流人哪,
你们将我的尊荣变为羞辱要到几时呢?
你们喜爱虚妄、寻找虚假要到几时呢?
〔细拉〕
3 你们要知道,
耶和华已经分别虔诚人归他自己。
我求告耶和华,他必听我。
4 你们应当畏惧,不可犯罪;
在床上的时候,要心里思想,
并要肃静。〔细拉〕
5 当献上公义的祭,又当倚靠耶和华。
6 有许多人说:
“谁能指示我们什么好处?”
耶和华啊,求你仰起脸来,
光照我们。
7 你使我心里快乐,
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
8 我必安然躺下睡觉,
因为独有你耶和华使我安然居住。
省思:
将一天中的零星经历――
痛苦、愤怒、信靠、忠诚、恐吓
——都陈明祷告中,
置于神面前,
诗人就转过身,
欣然地安睡了。
祷告:
宇宙万物之始与终的神,
我将自己所有未竟之事带到祢面前
――凡开了头、却不能完成的,
或因中途失去了兴趣,
或怀着希望开始、却失望放弃的。
愿藉着祢的恩典,一一完成。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斯拉记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斯拉记》第4章|建立殿的阻力
毕竟耶路撒冷沦陷至今、犹太人被掳离开耶路撒冷70年了,而且,回来的这些人,几乎都是在巴比伦出生的。如今在这里居住的居民,他们明显不欢迎从巴比伦迁入的这些犹大新人,视他们为入侵者。归回的犹太人称这些原住民为“那地方的居民”(4节),他们是在主前587年耶路撒冷沦陷后,从外地搬迁过来,与犹太人通婚的后代,他们被视为是这群“犹大人和便雅悯人的敌人”(1节)。
当原住民想与他们一同建设圣殿,并表明他们一直以来都有敬拜之时(2节,也参耶41:4-5:),所罗巴伯等人却不准他们参与建殿的工程,不认为他们的敬拜是合法的。并且,他亮出帝国皇帝塞鲁士的谕旨,作为挡箭牌(3节)。
然而,那地的居民,深感这群归回的犹太人的威胁,想方设法拦阻这群归回者建殿的行为。自亚哈随鲁王至亚达薛西王期间,他们一直上奏折本,控告这群回归者;尤其是在亚达薛西王年间,当时的省长利宏和书记伸帅上奏皇帝,控告犹大人建圣殿,焦点是这城向来反叛,若建成圣殿,成为独立的一群人,在政治、军事与经济上对帝国都有害。皇帝觉得有理,因为波斯国不能容忍在政治上明显与帝国不一致的群体,所以下令停工!这样,建殿工程搁置了16年,直到大利乌王执政的第二年(24节)。
所罗巴伯、耶书亚他们所开始的重建圣殿的工程,中途受到了阻挠,最终他们能成功吗?他们能取得波斯政府的支持,而继续他们的神圣工作吗?
03
今日默想
我们看到,所罗巴伯这群归回者,在重建圣殿的时候,所面临的问题真的是非常多,一点都不容易;他们的应对方法也不纯粹是信靠神,在面对反对者的时候,亮出的是帝国的王牌——皇帝塞鲁士的御令,目的是要使那些反对者畏惧——谁敢反对皇帝的谕旨,意味着谁就是造反者。
这里给我们的提醒就是:我们不能过分简单地理解所罗巴伯他们的行动,以致将他们的行为过分理想化,而丧失对信仰如何在实际时空中落实的思考。
现实中,信仰生活不可能与现实脱节,也没有不需要挣扎的境况。在面对这些挣扎的时候,我们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有时合乎神的心意,有时却违背了神的心意。过度的自信,肯定不符合人性的现实。应该说,我们所表达的是我们对信念的领会,不能说是完美的!类如像所罗巴伯他们,在重建圣殿时候,碰到了反对者;当时,他们借助了帝国的力量来维护他们,声明他们的做法是合法的。我们绝对不能将他们的做法完全圣化,顶多只能说是合理的。
试谈谈你是否也有过在面临压力的时候,像所罗巴伯他们一样,“亮出皇帝的谕旨”来堵住反对者的口的这类经历。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4章 | 新群体的呈现
当时以色列社会的主流群体是圣殿的祭司和其他人,他们加倍关注彼得和其他门徒的行动。可能是因为瘸腿的人成为了完整的人,进入了圣殿,造成了他们的困扰,他们认为是彼得这些跟随耶稣的人,促使百姓成为不纯洁,让耶路撒冷的五至六分之一的人(耶路撒冷的人口大概在3万左右)信了耶稣,要知道耶稣是被他们处死的。当权者当然要采取行动,逮捕他们。因这已经是社会(政治)问题了——彼得不但违反了他们的神学理念,更是侵犯了固有的社会阶层(1-4节)!
在5至12节这一段,彼得像三章记载的一样,作了演讲,对祭司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1、残疾人得医治是不争的事实,也表明,他们奉被钉十字架耶稣的名,所作的侍奉,是有效的,是不容被否决的(8-10节);
2、彼得援引诗篇118篇22节来控诉他们,因这诗篇,极有可能是控诉当时的以色列人,他们拒绝耶和华的圣殿(石头);如今,这群以色列社会的掌权者,他们就如同当时的人拒绝圣殿一样,弃绝了耶稣这位真正的圣殿(房角石)。
3、“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得救。”这宣告,对经常吟诵诗篇的祭司而言,非常激烈!这就等于耶稣完全取代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圣殿;关于神、百姓、祭司、君王、国家、被掳归回、罪等等内容和主题,都得重新界定了!
13至22节,我们看到,祭司们听了彼得的宣讲,马上就采取行动,逮捕了彼得和约翰。他们也深感希奇,因为看见彼得、约翰他们只是无知的小民,并不是社会的主流人群,只是跟过“贼党”耶稣的,但他们却有卓越的修辞能力。在古代,修辞能力表明此人是有学问的领袖人物。更因无法公然否定已经四十多岁的瘸子得医治的事实!他们又怕会引起群众事件,所以,做出恐吓之后,只得释放彼得他们!
23至37节,记载了彼得和约翰他们克服了外界的压力之后,他们回到会友中。这群弥赛亚新的子民,向神申诉,表明他们所遭遇的,如同诗篇第二篇的情景——那些以圣殿为中心的权力代表,已成为抵挡神的外邦人。当他们祷告完毕,地大震动,表明一贯以来的神的同在,已经不在圣殿了。
接下来,他们实践凡物公用(2:42-47;4:32-35),顺从使徒的权柄,变卖自己的财产,分给有需要的人,这一切都体现了新的上主群体那合一的生命!
思考问题:
从彼得演讲的三点来思想,彼得对耶稣的身份和工作,以及祂与旧约预言的关联所作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