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1圣灵降临期20期 | 圣灵里的新造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304天前 | 34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圣灵降临期20|圣灵里的新造


讲道(音频文件请打开以下的链接)

2021年降临期20周讲道录音


经文:(加拉太书 4:21-31 和合本)

21 你们这愿意在律法以下的人,请告诉我,你们岂没有听见律法吗?
22 
因为律法上记着,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使女生的,一个是自主之妇人生的。
23 
然而那使女所生的,是按着血气生的。那自主之妇人所生的,是凭着应许生的。
24 
这都是比方。那两个妇人,就是两约。一约是出于西乃山,生子为奴,乃是夏甲。
25 
这夏甲二字是指着亚拉伯的西乃山,与现在的耶路撒冷同类。因耶路撒冷和她的儿女都是为奴的。
26 
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们的母。
27 
因为经上记着,不怀孕不生养的,你要欢乐。未曾经过产难的,你要高声欢呼,因为没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儿女更多。
28 
弟兄们,我们是凭着应许作儿女,如同以撒一样。
29 
当时那按着血气生的,逼迫了那按着圣灵生的。现在也是这样。
30 
然而经上是怎么说的呢?是说,把使女和她儿子赶出去,因为使女的儿子,不可与自主妇人的儿子一同承受产业。
31 
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不是使女的儿女,乃是自主妇人的儿女了。




2021圣灵降临期20|圣灵里的新造

加4:21-31

序言:加拉太教会的问题


保罗向加拉太犹太会堂里的人传道(徒16:6),告诉他们,他们的弥赛亚来了!拿撒勒人耶稣以祂的死亡,及复活,结束了以色列人被掳的命运,将上帝所给以色列人的应许,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实现了,他们要奉拿撒勒人耶稣的名悔改、接受洗礼。


起初,主要有两类人接受了保罗的信息:


第一类是自身本来就是犹太人的人,被称为弟兄(参徒11:1);


第二类本来是外邦人,某种原因,后来加入(皈依)了犹太信仰,他们通过犹太各种法规,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割礼的考核后,也被称为亚伯拉罕的子孙,和犹太人同等(参徒13:26)。


这两类人因着保罗的信息,一同成为耶稣的跟随者,一同被称为“信主的犹太人”,都是得了弥赛亚耶稣救赎的人。


后来,第三种人也因着保罗所传讲的弥赛亚耶稣的福音,加入他们当中。这类人是“敬畏上帝的外邦人”(参徒13:26),他们受到犹太信仰的吸引,在会堂里跟犹太人和加入犹太教的外邦人一同敬拜,但他们没有接受割礼。准确一点讲,他们不再是异教徒,但他们也不是犹太人(有点像教会的慕道友)。会堂包容他们,他们也会经常捐钱(比如哥尼流,参徒10章)。


当保罗向这些人讲:他们如今不需要接受犹太的重要法规——比如割礼,就可以成为和第二类人一样的“亚伯拉罕的子孙”,只需要悔改接受耶稣就可以了,也就是被称为福音的信息,省掉了中间环节。


当他们听后,雀跃不已,纷纷接受保罗的福音信息,甚至他们把家人朋友也都叫来。加拉太的会堂一时人满为患。


当保罗离开了这个地方,到了别的地方去服侍。有人,或许是从耶路撒冷而来,或许不是。这些人,极有可能就是第二类的人——加入了犹太信仰的外邦人,他们不能接受保罗的信息,他们告诉第三类人,必须受割礼,接受犹太的法规,成为正式的犹太人之后,才能接受弥赛亚耶稣。这样,在安提阿教会引起分离,引起不和,再次在加拉太教会重演。甚至,耶稣基督的福音目的再次被否决。这是第一章一开始就在声明的。


这样,我们大致知道保罗为什么会写信给加拉太教会中那些敬畏上帝,如今信了耶稣的人了。因这些人想打算受割礼。保罗说他们大错特错了,必须马上停止这种打算。



第四章21至31节,保罗用一个比喻,简述撒拉、夏甲和她们的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的事迹,来驳斥加拉太教会里鼓动外邦基督徒要接受割礼的要求。


在教会的释经传统里,这段话被直接解释为:这两个妇人,就是代表两个约,夏甲代表旧约,撒拉代表新约(24-26节)。夏甲的后代是犹太人,是奴仆,是律法所生的;而撒拉的后代是基督徒,是自由人,是圣灵所生的(30节)。这样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福音是好的,律法是不好的。因为律法等同于奴仆,福音等同于自由。犹太人是奴仆,基督徒是自由人。


教会一千多年来都是这样解释,这也导致排斥犹太人,甚至杀害犹太人成为合理化。我们下面以逐节的方式来解释:


1、在律法之下是什么意思(21节)


保罗说:你们这些想要在律法之下的人,请你告诉我,你们没有听过律法吗?意思是:你们这些敬畏上帝的外邦人,你们打算皈依,变成犹太人。我想问你们,你知道律法是怎么说的吗?


有没搞错,想通过律法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你知道律法果然赞同这个做法吗?听我细细道来。


2、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22节)


保罗说,经上记着说:“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他将以实玛利和以撒的出生跟外邦人信主这个主题作关联。


保罗用以撒和以实玛利这两个人物,来说明两种成为“亚伯拉罕子孙”的方式,一种是像以撒的方式,一种像以实玛利的方式。到底要用哪一种方式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用女奴隶夏甲所生的以实玛利的方式呢?还是用主母撒拉所生的以撒的方式呢?


3、按肉体还是按应许(23节)



夏甲是撒拉的侍女,是女奴;而撒拉是主母,是自由人。保罗说,那出于女奴隶的,是按着肉体生的,而出于自由的妇人的,是凭着应许生的。这里将肉体和应许作对比。我们先不要对肉体这个词,有什么负面的看法,先不加感情色彩。保罗这里用两个出生方式,来说明成为亚伯拉罕后裔的两种方式。


亚伯拉罕生以实玛利,通过的是最自然的方式。而他与撒拉生以撒,却是超自然的方式——神迹。我们知道,撒拉的月经已经断绝很久了。上帝多次告诉亚伯拉罕说,他会生儿子,他们决然不相信,因为这完全违反了生育逻辑。保罗说,以撒的出生方式,就是凭应许,不是凭肉体(自然规律)。他在第三章详细讲了这个主题,而且还说:以撒这种凭应许,以神迹方式出生的模式,可以用来指向外邦人因信称义、神迹般地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使“万国因你得福”的应许得以实现(3:8)。亚伯拉罕怎样得到后裔呢?第一次通过超自然的方式,用神迹生下以撒。最后一次也是通过神迹,由他的一个后裔,即弥赛亚耶稣,而得到万国的子民。


而亚伯拉罕与夏甲所生的儿子,不是凭应许,是凭着平常的、自然的方式,像任何的人一样。


4、两个妇人就是两个约(24-27节)



保罗说,那两个妇人就是两个约,一个是出于西乃,......相当于现在的耶路撒冷,因她和她的儿女都是作奴隶的;一个是出于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她是我们的母(24-26节)。


在解经传统上,把这两个约解释为:一个属西乃的旧约,一个被耶稣所更新的约,其实不是。保罗在这里(也可根据上下文),用夏甲及她所生的以实玛利来比作西乃,而撒拉和以撒来比作一个更旧的约——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两个母亲代表两个约,夏甲代表西乃之约,撒拉代表亚伯拉罕之约。亚伯拉罕之约比西乃之约早430年,不可能被西乃之约取代,就好像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要通过撒拉生下儿子这一应许,不可能被后来的通过夏甲所生的以实玛利所代替。


夏甲用自然的方式生下来以实玛利,他们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不需要用任何神迹,他们通过自然的方式就可以了。保罗说:这夏甲是指着阿拉伯的西乃山,相对于现在的耶路撒冷,因为她和她的儿女都是作奴隶的(现今仍在被掳)。


那么,通过律法成为犹太人的外邦人,就像夏甲的儿子以实玛利——奴隶的儿子仍旧是奴隶,需要通过法规,才能成为主人家的孩子。


然而,通过弥赛亚耶稣成为亚伯拉罕子孙的呢?第一世纪教会的外邦信徒,从来就把自己当做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从来没有把自己从犹太人系统分离出来,他们认为自己是犹太信仰的继承者。保罗说,这些敬畏神的外邦人,通过弥赛亚耶稣而成为犹太人,就像是撒拉之子,是凭着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而成就的,他们对应未来天上的耶路撒冷。这个未来的城市,犹太人和外邦信徒都是有份的,是他们属灵的母亲。


保罗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比喻,引用了以赛亚书五十四章1至3节。这段是预告以色列的未来,他们要回归,要建造新的耶路撒冷。先知把现在被倾覆的耶路撒冷,形容成不育的妇人——她们的儿女都被掳了。当他们被掳归回的时候,她发现儿女成群:犹太人回到他们身边,许多外邦人也来到她面前,称耶路撒冷为他的母亲。当然,保罗在这是指向弥赛亚耶稣使许多外邦人成为犹太人(神的子民),将亚伯拉罕的约落实了。


5、凭着应许作儿女(28-29节)


所以,保罗说:“弟兄们,我们是凭着应许作儿女,如同以撒一样”。保罗用称呼犹太人的口吻,来称呼信耶稣的外邦人。要知道,犹太人从不称外邦人为弟兄。如今,保罗完全将他们当做和自己一模一样,尽管他们仍然保持外邦人身份,没有通过犹太法规——割礼这个肉体的方式,而成为犹太人。但他们其实就像凭应许出生的以撒,而成为了亚伯拉罕的后代。不像夏甲所生的以实玛利,他虽然也被认同为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但他是属于次等的。


总结 | 整个比喻的主旨(30-31节)


保罗说,经上说“把使女和他儿子赶出去,因为使女的儿子不可与自主妇人的儿子一同承受产业”。在创世记,撒拉要求亚伯拉罕赶走使女夏甲。保罗在这里仍然是比喻的意思,他将那些通过割礼成为犹太人的外邦人,比作使女的儿女,他们给没有受割礼的外邦基督徒,经常制造压力,就像夏甲和以实玛利给撒拉和以撒制造压力一样(最起码会分他们的产业)。


因此,保罗叫这些信耶稣的外邦人,要抵抗他们的压力和游说,就好像撒拉抵抗夏甲一样。因为这些通过弥赛亚而信主的外邦人,其实就像以撒一样,是按照应许而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既然这是一个比喻,其中的每字每句不一定都是指向实际,比如,他用撒拉赶走夏甲来比喻:这些信耶稣的外邦信徒,要抵制通过割礼而成为犹太人的游说,并不是跟他们划清界限,更不能像历世历代的教会一样,把这段当作是排犹的理由,将犹太人邪恶化,甚至去杀戮他们。


这里的主旨:有两个加入亚伯拉罕家族的方式——一个是通过肉体的方式,借着割礼,这类人如以实玛利,用的是天然的方式。二是按照相信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类如以撒。如今这个应许,就是给万国蒙福的应许已经赐下了:通过信亚伯拉罕的一个后裔——弥赛亚耶稣而成为他的子孙。这不在乎你是哪个民族,因为这是通过神迹——类如通过神迹而成为后裔的以撒(3:29)。


当然,按照加拉太书的整体思想,通过第一种方式成为亚伯拉罕后裔的人,仍然要接受弥赛亚耶稣,才能进入他的家。因为犹太人(包括已经成为犹太人的外邦人)都需要接受弥赛亚,才能真获得约的更新——用我们的话说,才能获得新的生命。不过这是加拉太书整体要说的,在这一段涉及这一话题不多。


回应 | 方法与目的


今天关于解释的内容已经很多了,回应部分必须简洁一点。就讲一方面——如何在新造世界里阅读圣经。


为什么教会会一直误解,最起码不准确地阅读加拉太书?其中主要原因是将“处境”读进经文里。什么意思呢?比如,加拉太书的对象不是犹太人,而是那些信主的外邦人,他们因为没有受割礼,没有成为犹太人,他们被否定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被鼓动了打算先成为犹太人。


这样看来,保罗的第一对手是那些加入犹太教的外邦人。他们当然信了耶稣,但他们在加拉太教会混淆是非——将保罗的信息完全否决,鼓动那些未受割礼的人,要像他们一样,先受割礼,先成为犹太人,才能蒙弥赛亚耶稣的救赎(参徒15:5),而他们真的是一知半解;用自身的经验、自身所理解的来误解保罗的意思。


改教家马丁路德,他将加拉太书当做是一卷与罗马书差不多的书信——反对律法主义,高举福音;反对行为得救,靠信心称义。路德的解释方法和立场,几乎主导了教会500年。可惜的是,路德根本不关心加拉太书写给谁。尽管加拉太书或许包含了路德所说的这些信息,但它的主题却不是路德所说的。路德会犯这样错误,除了那个时候的解经局限——那时代教会完全排斥犹太人,其解经传统完全按照教义的方式——即命题的方式来解释。不是说教义不重要,而是说,用教义的方法来解加拉太书的主题容易出现偏颇。



保罗并不排犹,他认为,如果你是犹太人,不需要作外邦人,就以犹太人自豪吧。因为你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按肉体是,按属灵也是。只是,你需要接受弥赛亚耶稣,才能脱离罪恶和死亡。如果你是外邦人,你也就以这民族身份而生活吧。但你也要来接受弥赛亚,而加入亚伯拉罕属灵的家族,以致像犹太人一样,因归向弥赛亚,而脱离死亡和罪恶。


我们需要留心的是,因为教会一直按照路德的方法解释加拉太书,使我们要了解加拉太书的真实意思,变得很不容易。尤其是说出和路德不一样的观点,往往遭到反对和抨击。更何况,经文确实有许多不容易理解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更需要以谦卑的态度来尊重这卷书。包括要了解圣经每一卷书,尤其是新约,都需要带着这样的态度。这卷书为什么而写,为谁而写?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确实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我们除了要谦卑、敬虔、祷告之外,也需要刻苦翻阅许多资料,多方揣摩。有些信息在所读的经卷里可以获得,只要一遍又一遍的细读,仔细观察,就可以获得;而有些则需要寻找各样的资料,才能了解。我们更不能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寻找经文作证据,以为圣经是在解决我们个人的难题。确实圣经会带给我们安慰,但第一步我们需要明白经文到底在说什么。


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解经世界,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较为安全的理解圣经吗?我想赖特(N.T.Wright)五幕剧的诠释法,是一个较为安全的方法(当然,赖特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我们还需要掌握不少的解经方法)。



他所提供的方法主要特点是将圣经当做一个连续、不断推演的大的剧本。他将圣经划为——亚当的故事、堕落的故事、以色列的故事、耶稣的故事、教会(包括我们)的故事。这五幕剧具有连续和不连续的特征。以犹太主体故事,比如创造、立约、被掳归回等故事,作为解经的基本架构。高潮是耶稣的复活及圣灵的作为所带来的新造的世界。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其实细究下去,发现价值非凡,弥补了解经传统里犹太性和叙事性的缺乏。我们不要以为解经方法跟你个人关系不大,其实每一个人阅读圣经,都受自己的阅读方法所限制。你说你没有方法,其实用的就是方法。时间所限,不作多言。


另外一方面,也极为重要。当我们阅读圣经之时,不但是需要掌握一些信息,同时需要打算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个人品格。假如我们不想改变,假如不是促进对神的敬畏,产生爱神之心,不打算改变自己的品格,意义不大。就好像我们看到身边的人,落在灾难中,却无动于衷,甚至麻木不仁,那我们知道这些事有什么用呢?读完整本圣经了,但生命没有改变,没有更敬畏神,更加爱教会,更加认真看待关乎生命的事情,我们确实需要反省。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我们每个人必须承认在敬畏神、在品性上,我们不会比任何人优越。我们都需要通过圣灵的光照、通过神的话语的启迪,通过自身经常性的反省,通过集体的崇拜、通过接受各种教导、通过团契生活(关于信仰的团契才有此价值)等等,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才会决心靠着主的恩典,去过讨神喜悦的生活。我们的品格才会慢慢被圣灵改变和塑造。




[1]本讲章解经思想大量参考兰克特(D.Thomas Lancaster)对加拉太书的讲解,内文部分不再作一一声明。参兰克特(D.Thomas Lancaster)著,林梓凤译:《加拉太书导读:犹太背景新蹊径》(香港:夏达华,2015),页22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