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2月5日 | 我是虫,不是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二十二篇6-11节
6 但我是虫,不是人,
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
7 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
他们撇嘴摇头,说:
8 “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
耶和华可以救他吧!
耶和华既喜悦他,可以搭救他吧!”
9 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
我在母怀里,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
10 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里,
从我母亲生我,你就是我的 神。
11 求你不要远离我,
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
省思:
被人轻蔑嘲弄的屈辱,
与神的怜惜恩待——形成了对比。
别人如何对待我们,固然非常重要;
但神如何对待我们,却更为重要,
将最终起决定的作用。
祷告:
亲爱的神,
请让我透过祢爱的眼光
来看自己的一生,
以仔细体察祢对我的心意,
明白祢在耶稣基督里
为我所成就的一切。阿门。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三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主前8-6世纪的印,可以用带子穿起来。现藏于以色列博物馆。
《创世记》第38章|他玛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38章里犹大与他玛的故事是毫无头绪的,其实是叙事人的刻意安排,试图提醒读者:主题没有改变——兄弟相争还没有完!后面所发生的事,需要用这故事的原型来看,包括利亚与拉结,她们姐妹之间不和,也是这原型的演化。另外,应许家族中人的道德,很难让读者信服。我们看到犹大被他玛用了一件不寻常的外衣欺骗,与他们用血衣欺骗父亲,使他相信约瑟已经被野兽吃了这一事件有相似性。这一系列瓜葛都在说一件事实——应许家庭一贯不和。
犹大生了三个儿子,名叫珥、俄南和示拉。我们不妨看下时间,约瑟17岁被卖(37:2);30岁被提升至高位(41:46),39岁时一家人迁到埃及(45:6)。就在这期间,犹大的妻子,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后去世了。
犹大的长子珥死了,俄南要娶寡嫂,给长兄留后,维持长房的地位,这不但是后来律法的规定,其实当时周围的习俗也就是如此。俄南不愿给他玛留后,极有可能出于对“长子”的渴望——假如兄长珥无后,长子的名分就属他了,他也可以得到双倍的遗产。
这点其实和犹大的想法差不多,我们看到犹大排名老四。前面三个兄长都不济,雅各有权选择将长子名分归给谁,而不需要通过儿子的长幼次序,那么,约瑟就是唯一与他竞争的角色,他自然要铲除约瑟。经文对俄南的指控(38:8-10),也是对犹大的指控,犹大是不是恐惧——他的两个儿子的死亡,是他在约瑟身上的罪恶所遭的报应呢?所以他生怕第三个儿子也被惩戒,决意不让他娶寡嫂他玛。
他玛学习了雅各家欺骗的手法,假扮成妓女,等候犹大。在古代,妓女往往与繁育的宗教结合在一起。当时的男性常会在开耕种地、收获的季节去与庙妓交合,期盼获神明垂顾,得到好运。那些妓女往往就是亚斯她录或亚纳女神的信众,在这样的季节(剪羊毛或生产小羊也正是丰收的季节),她们会蒙上面纱,象征着是巴力或以勒的新娘,住在庙里或附近的地方,等候男性来临,彼此重演与神明的婚姻,确保他们禾稼的丰收和六畜的兴旺。
犹大召妓之后,交出他的印章、带子和杖,作为支付酬劳的抵押。当他听到他玛已有身孕,想起两个儿子因她而死,他的直接反应就是除掉她,而当他知道这事就是自己的“勾当”,他玛设计骗了他,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他直接说他玛做的事比他更理直气壮(26节)。这再一次让我们看到,应许之家的人物的角色性格的多样性,善中有恶,恶中有善。
故事的最后,记述了犹大和他们所生的两个孩子,他们出生时的境况与以扫和雅各几乎一样。叙事人好像再一次要求他的读者——依然需要用一直以来的双子相争的主题来看下面的故事。
03
默想之一
你如何评价他玛设计骗犹大的事件?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可福音 第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凯撒利亚腓立比遗迹,至今可见岩壁上刻着大大小小的偶像神龛。使徒彼得就在这偶像林立的地方认信基督(太十六13-16;可8:27-30;路9:18-21),在外邦假神中间承认主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
《马可福音》第8章 | 神儿子与门徒关于身份的再次争论
到此,我们需要做些总结:
一、在一章16节至三章12节,讨论了耶稣的权柄,和各人不同的回应,强调法利赛人和希律王的支持者对耶稣的敌视越来越严重;
二、三章13节至6章6节,介绍了耶稣的两类听众:“圈内”与“圈外”人士;讽刺了“圈内”的,因他们与他们的身份越来越不相符;
三、六章7节至八章26节,是门徒参与到耶稣的弥赛亚事工的记载,尽管他们不明白所做的是什么。
这三段,开始都强调门徒及他们所受的训练,目的很清楚,不但让人来认识耶稣祂那特殊的弥赛亚身份,激励跟随祂的人,需要有所行动!同时,也让人看到,门徒的侍奉与弥赛亚之间的延续性。不过,他们并不称职,与耶稣有着很大的差距。
刚开始,他们对耶稣的呼召表现出顺服,愿意完全跟随(1:16-20);接受耶稣对他们的差派(3:13-19);从事宣讲、赶鬼和医治的工作(6:7-13)。可惜,门徒都是一群悟性不高的人,尽管再一次经历了几乎与“五饼二鱼”雷同的、牧养式的、“七个饼喂饱四千人的神迹”(8:1-10)。他们依然不能明白耶稣所警告的、需要避免的“法利赛人的酵”,到底指的是什么。因为他们看重地位、个人利益,脑海里,充斥着各种与暴力和仇恨相关的复国思想,与那些反对耶稣的人相仿;他们对于真正的以色列的弥赛亚——牧者式的君王,以及作祂门徒的意义,了解甚微。他们与耶稣之间的关系也由好转坏!
正因为如此,耶稣医治瞎子的故事,除了医治本身的意义之外,也有着比喻的性质——这瞎子因接受了耶稣的抚摸而重见光明,即因视力未完全恢复,把群众看成是移动的树木,他需要耶稣的再次援助。门徒也一样(参8:22-26),他们需要得着更多,才能看到耶稣作为弥赛亚事奉中的上主作为。
彼得能正确知道耶稣是有别于其他先知的,也不是施洗约翰式的弥赛亚,这点完全优于希律。但他对于弥赛亚内涵的理解,与耶稣所说的那种“苦难、凌辱、被弃、复活”的弥赛亚使命,则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他被严严地警告——要放下自己的固有观点,甚至要有丧失生命的准备!才能真正配作弥赛亚的门徒!
05
默想之二
耶稣所面对的人基本是有盲眼症,以致误解、错失了耶稣。你觉得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假如我们要认识耶稣,需要除去内心中所充斥的各样自我主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