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23日 | 主是我的磐石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八篇1-6节
1 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你!
2 耶和华是我的岩石,
我的山寨,我的救主,
我的 神,我的磐石,
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
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
3 我要求告当赞美的耶和华,
这样我必从仇敌手中被救出来。
4 曾有死亡的绳索缠绕我,
匪类的急流使我惊惧;
5 阴间的绳索缠绕我,
死亡的网罗临到我。
6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
向我的神呼求。
他从殿中听了我的声音,
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
省思:
说来奇怪,从未有人见过神,
更别说触摸过祂;然而,
我们最“坚实”的经历却来自祂。
这首诗篇以一连串惊人的意象和确认,
道出这方面的经历。
祷告:
“当我今生年日逝,到临终双目垂闭,
当飞上华美天堂,觐见主在宝座上,
万古磐石为我开,容我藏身在主怀。”
(Augustus M .Toplady, “ Rock of Ages”)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二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创世记》第24章|利百加
为了保证后裔血统与信仰的正统,并与迦南各族划清界限,亚伯拉罕要求他的老仆人起誓,到本族拿鹤家去寻找儿媳妇。假如以撒娶了迦南女子为妻,在人丁稀少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被同化。他在与仆人的对话中,吩咐仆人不可带领以撒离开这里,回到他的故土。看来亚伯拉罕已经将这里(寄居之地),当作上主所应许之地了。亚伯拉罕要求仆人起誓之时,将手放在他的大腿上,以示这个誓言不但与以撒,也与后裔有关。
这段精彩、细致的井旁物色新娘的故事,看到老仆人心思灵巧,他设计了一套寻求神谕的机制,按常规而言,一般人寻求神谕是问:“是”与“否”,而他所设计的是,假如那个女子是出于雅威心意的,就不但给他水喝,还要给他的骆驼喝。
一只骆驼如果行走了一天的话,它的喝水量一般需要90公升左右,古代打水的器皿所能盛的量大概10公升。等于说,假如利百加愿意帮忙,她需要花上十次打水的功夫。这种繁重的工作,除非神动工,否则,她不会这么做。仆人选择这么做,是要确保在这些事上,神的确在做工。
利百加一系列得体的表现,不愧为后来的女祖母,她那主动的行为,获得老仆人的嘉许。老仆人赠送金鼻环和金手镯给她。这些礼物暗示了他家主人有着丰富的家财,好叫对方能严肃看待后来的提婚建议。要知道,十舍客勒的金镯,大概是113克,几乎是当时工人10年左右的工钱。难怪当利百加回到家,将井旁所发生的事情,告诉她的兄长拉班之后,拉班会如此迫不及待,热情地将老仆人接回家。
饭前,仆人将他的意图,并蒙雅威带领的过程复述给彼土利和拉班听,其中所强调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他的主人亚伯拉罕,因蒙雅威的赐福,如今富甲一方;二是自从他主人家一直到井旁这段时间,借着祷告,得到了印证——利百加就是雅威所赏赐给他小主人的妻子。
经过一番交涉之后,第二天利百加带着乳母和使女,跟随老仆人上路了。当利百加在田间望见以撒,就将帕子蒙上脸,以示自己是属于以撒的新娘。以撒领利百加进入他母亲的帐棚,以示利百加是这家新的女主人。
03
今日默想
以撒娶亲的叙事非常细致。不过,读者需要留心的是:作为婚姻的主角以撒,却几乎是被动的,这里的雅威、老仆人,利百加、甚至拉班等的形象都要比他鲜明、突出。另外,寻找新娘的过程极其细致,而婚礼的场面却极为简单(就仅仅用1节的经文,参67节)。这种主角人物处于被动的描述方式,为未来以撒与利百加之间“颠倒的关系”,尤其是利百加主动为雅各获得长子名分,埋下伏笔!你会留意圣经叙事这种带有“设计”的特色吗?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太福音 第二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2:(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23章 | 新的敬虔
马太福音的五段重要讲论,可以类比摩西五经:
1至4章是本卷的引言部分;
5至7章是第一大段讲论;
第10章是第二段讲论;
13章是第三次讲论;
18章是第四次;
23至25章是最后一次讲论,是对将要来的事情提出的警告——类如摩西临别之时,所作的祸福两论的申命记。
马太这种布局想要表达:耶稣是比摩西更大的弥赛亚和先知,祂将要带领以色列人经过死荫幽谷,进入新的世界。
虚假的敬虔
二十二章结束部分,我们看到耶稣与法利赛人的交锋,再次对自己身份的表达——祂比大卫还大!第二十三章,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发出严厉的谴责,以此来警告祂的门徒。
因文士和法利赛人总是在说:摩西这样说,摩西那样说,但他们从不冒险前行。他们注重摩西所讲的大型祷告匣子,他们用袋子、皮匣子里,还有衣裳穗子上的词作祷告词,他们坐尊贵有别的座位,他们是热门党派,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声望。
在旧约里,摩西为人极其谦卑,但法利赛人却失去了摩西的样子。耶稣也再次表达——祂这位新的先知,比摩西还大,祂没有否定摩西,但祂超越了摩西;祂继承了妥拉,又重新解释了妥拉,并给妥拉注入新的生机和内涵。
文士和法利赛人,作为上主百姓的领袖,他们有真正的敬虔吗?他们佩戴经文、和坐会堂里的高位,他们真的知道怎么做领袖吗?二十三章11至12节我们看到,耶稣就此告诉门徒:“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上主的用人原则,或者是用人特色,是降卑的,而不是弱肉强食的,这才是真正的敬虔,这才像上主,上主允许你在圣殿里找到祂,祂不是在降卑自己吗?犹太人就应该像这个样子。所以,耶稣对法利赛人发出有祸的审判,称他们为假冒伪善的师傅(13-22节)。
法利赛人号称为民众的师傅,责任是要把百姓带到神的国度里。令人感到悲观的是,他们却把天国的门关了,不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他们也不容他们进去(13节)。
而且,类如“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这种忘记“既需要对神敬虔,也需要对人怜悯”的妥拉精髓的行为,是他们经常犯的错误。因妥拉具有双向性,如同十诫是由两块法版构成,第一块重点是爱神,第二块的重点是爱人。法利赛人经常重此轻彼,比如,他教导人要尊崇神的律法,却掀起革命;他们教导人要对神敬虔,却对于挑起与罗马人更大的争端与仇恨的行为,也从不感到有问题。这种“作很长祷告”以示敬虔,却对“侵吞寡妇财产”毫无羞愧的作为,只能说他们——对律法不求甚解。他们如此作多人的师傅,甚至走遍海洋陆地,劝导(勾引)人入教,他们让人来尊崇律法!而律法的目的是要把人引到神的国度里。如今,弥赛亚已经来了,他们却带着神的百姓往相反的方向走,不但不让人进去,还让人做地狱之子,难道不该受更重的审判吗?
本末倒置
在16至22节,耶稣举“起誓”这个具体的例子,来指责法利赛人在教导上的本末倒置、把人带到错误方向的具体事实。
法利赛人强调细枝末节,而核心的部分,全然不知。他们说,在圣殿里,要指着圣殿的黄金,这种誓言才有效。然而,圣殿与圣殿里器物上的黄金,到底哪一个更大呢?他们却不假思索。就像是献祭的羊,还没有牵到圣殿之时,就是普通的羊,一旦牵到圣殿,经过祭司查验、分别之后就成为圣物。所以,耶稣说,圣殿比圣殿中的所有物更重要,因只有圣殿才代表着上主。
前面也有很多类似的教导,在诫命中最大的是爱神和爱人,爱神不是靠大卫一样的能力,而是靠着十字架的能力,不但要爱神还要爱人,大卫作王没有实现爱人的诫命,连他的家族都是刀剑不断。
在25节,耶稣说他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放荡更准确一点而言,是在讲信仰方面的一种放任的行为。勒索和放荡就是放任自己,如同27节所说:“你们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他们徒有其表,实质上内心污秽,对信仰并不忠诚。
在29至34节的指控里,给文士和法利赛人一个大清算,告诉他们的罪责在哪里。他们崇拜先知,却流先知的血。他们号称是百姓的引路人,事实上是魔鬼的种类(毒蛇之种),他们将承受地狱的刑罚。他们的罪证确凿——当神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他们当中时,有些被他们杀害,有些被他们钉十字架,有的则在会堂里遭到他们的鞭打,有些则被他们追杀——从这城被追逼到那城。
耶路撒冷,这个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引以为豪的“宗教圣地”,如今完完全全成为一个杀害先知的城。
随即,在37至39节,耶稣对这个城市,做出了审判——“圣地”将变成了荒场!这些不把上主的救赎当作一回事的城市,难逃被毁灭的命运!看看他们对耶稣的态度吧!就可以得出这种结论。
耶稣把自己比作是农场里的那只母鸡,当发生毁灭性火灾时,它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目的是当大火过去后,这些小鸡可以获救。
这个自撒迦利亚以来,一直与神作对、杀害先知的耶稣撒冷,就如同那群小鸡。但可悲的是,它们不躲进母鸡的翅膀之下!结果,当耶路撒冷被神审判、被毁灭之时,难逃脱凶险,得不到救赎。这个被宗教分子——法利赛人和撒督该人控制的耶路撒冷,这个由大卫建造固若金汤的耶路撒冷,没想到再一次成为被上主审判的地方,最终被上主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