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1年11月21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255天前 | 225 次浏览 | 分享到:
1、诗情祷语|要称颂耶和华
2、代上16章|赞美雅威
3、每日默想|赞美来回应永恒主
4、每日加量|雅各书第3章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21日|要称颂耶和华

朗读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诗篇》一百三十五篇19-21节


19 以色列家啊。你们要称颂耶和华!

     亚伦家啊,你们要称颂耶和华!

20 利未家啊,你们要称颂耶和华!

     你们敬畏耶和华的,要称颂耶和华!

21 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和华,

     该从锡安受称颂。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省思:

各种背景、职业和性情

将我们分作不同类别的人,

敬拜却把我们聚成一个整体。

在敬拜中向神颂赞、委身时,

彼此的差异都融为合一的赞美。

 

祷告:

天父,

我的需要和经历

使我与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

祢的命令与安排

将我放在祢行普世计划的人群中。

请帮助我和那称颂祢作为的人们在一起,

不彼此吹捧各自的成就。

奉耶稣的名。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历代志上第十六章


读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历代志上第十六章释经|赞美雅威


当约柜被迎进大卫所搭建的帐棚之后,以色列众人就献上祭物以示欢庆,而大卫就像是摩西一样来祝福他们,并分食物给百姓(1-3节)。这些本来完全属于摩西或大祭司职分的事,如今大卫在行使。叙事人一直以来要表达的意图:大卫具有摩西一般的权柄,不单是君王,也具有祭司的身份和角色。


接着,大卫又让利未人诗班,献上诗歌来赞美,撮要记录了几篇诗篇来演绎敬拜。配合各样的乐器来发出对雅威这位以色列的神的颂扬。


8至22节等同于诗一百零五篇1至15节,歌颂雅威是与以色列立约,并成全约的;23至33节等同于诗九十六篇1至13节,表达雅威是全地的君王;34节等同于诗一百零六篇1节;35至36节等同于诗一百零六篇47至48节,这三节经文如同祈求的祷告。意思是,在过去的所有经历中,神总是救赎他们,照样在未来的日子里,期盼雅威也一直这么做。以色列也就一直保持这等崇高的自由:赞美雅威为至圣!


这些诗篇的撮要为了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赞美雅威!在周遭国家中,以色列算是弱小的,但雅威拯救她,使她显为大!这对于回归的群体来说,尤为重要。


这些内容基本上以赞美的方式出现,来表达作为上主盟约的子民,他们生活的核心就是以各种形态来赞美雅威。

 




03

每日默想


旧约学者魏斯特曼(Claus  Westrmann)说:感恩神学是属于品质较低的神学,为什么这样说呢?


他认为:以色列人藉着具体物质、语言,在公共中宣告生活是个礼物,而这一切的受造物,其生活整体,皆有赖于雅威这位永恒主不计代价、慷慨可靠的舍己,以色列要欣然依靠祂。也就是说,人应该以赞美的态度来回应永恒主,而感恩的态度则有所缺失,两者之间有着以下区别:


a、赞美之中,受赞美者受到高举;感谢之中,受感谢者地位不变。


b、赞美之中,我是直接完全向着我所赞美的对象,这也就是说,此时此刻,焦点不在自己身上;而感恩所表达的是我的感谢。


c、自由与自发是赞美的本质;而称谢可能变成一种义务。


d、赞美总是发生在公共场合的团体之中;而称谢是私下的,因为除了感谢者与被感谢者之外,不关任何人的事。


e、本质上,赞美充满喜乐,永远不受命令的支配;而称谢常常受到命令的支配。


f、两者在口语标语上最大的不同是,感谢在说出“谢谢你”或短语“谢啦”的话语中发生;而真实自发的赞美,在以受赞美者作为主词的句子中发生,诸如:“你所做的......”或“你是......”。


显然,魏斯特曼特别害怕将感谢转化为一种交换的条件,而减损了永恒主的独特性。他所认为的“感恩神学的品质较低”于“赞美神学”。你能认同吗?[10]

 


 [10]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郭大维译:《古代以色列人的敬拜》(台湾:圣经资源,2014),页101-102。




04

每日加量

雅各书第三章


读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雅各书第三章释经 | 表面与里面


仆人的话继续在检视着我们的心,在第三章,他从两方面来检视:


1、我们好像没有注意言语上的操练(1-12节)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按神的形像所造,也必须得到我们言语的祝福,而非咒诅,而我们说话时,有活出这信念吗?还是沉醉于夸夸其谈、好为人师?(1节)


要知道,一个人的最大最小的过失,独有可能是出自于口舌,它好像放在马嘴里的嚼环,决定马的生与死;它又像是船只里的方向舵,决定在面临大风暴的安危;它也像引起森林火灾的火种(2-5节)。


是的,我们缺乏对话语具有毁灭性的认识和控制,缺乏将它与愤怒、失意、鄙视和毁谤他人联系在一起。没有领会到,纵有叱咤天下的能力,却控制不住小舌的话,我们的人生,终将毁于一旦(6-8节)。


我们当慎之再慎,我们不能一边颂赞神,一边咒骂人,两面三刀、巧舌如簧。我们好像并没有时常加以警觉;饶舌与恶毒,这有可能是来自于被良善的上帝所修改过的生命吗?就好像葡萄树会结无花果吗?罪恶与咒诅的话,出自我们的口,表明我们心底的污秽。


2、我们好像缺乏寻求和解的动力(13-18节)


我们有寻求促成人类社会和睦,还是沉醉于一己私欲和自我放纵,以致使自己与他人充满争竞、嫉妒与冲突呢?我们好像并没有时常渴慕、仰望从上头而来的智慧,难怪,怜悯、善果、公平、真实与和平远离了我们。


在教会里,我们也好像不太注意合一的价值。我们需要反省,是否将有分歧的思想,带入教会?我们来教会是在寻求自己的欢愉,而非单要求神的喜悦吗?假如这样,我们彼此的关系和教会的合一,就面临分裂与瓦解。


问题可能是因为我们好像将信仰局限为我与神的事,我们过分强化信仰是我们个人与神的事情。其实,这是自我放纵及竞争在作祟,这表明我们所拥有的是世俗的智慧,而不是从上头来的,这无异于我们是世俗世界的成员之一,差别只在于嗡嗡地说教和宗教上的陈腔滥调。




 思考问题


今天,仆人的话,如锤子击中我们的头,我们必须行这道,让自己的生命被这真智慧塑造,以致表里如一。神的道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自己的真面目,若我们未能行出所领悟的道,就等于否定神要我们成为何等样的人。


我们必须在行为、关系、控制言语和欲望方面体现神的智慧(从上头来的),而非世界的智慧。


看了这些,你有打算醒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