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4年1月8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12天前 | 245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他的毒害必临到自己
2. 每日旧约 | 创8章-新世界
3. 今日默想 | 世界观叙述
4. 每日新约 | 太8章-新的权柄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8日 | 他的毒害必临到自己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七篇12-17节


12 若有人不回头,他的刀必磨快,

    弓必上弦,预备妥当了;

13 他也预备了杀人的器械,

    他所射的是火箭。

14 试看恶人因奸恶而劬劳,

    所怀的是毒害,所生的是虚假。

15 他掘了坑,又挖深了,

    竟掉在自己所挖的阱里。

16 他的毒害必临到他自己的头上;

    他的强暴必落到他自己的脑袋上。

17 我要照着耶和华的公义称谢他,

    歌颂耶和华至高者的名。

 

省思:

“恶”像“回飞镖”一般,

飞出又飞回,道德行为本身,

就包含有公义原则。

对他人蓄意设下的恶谋,

最终将成为蓄谋者的羁槛。

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祷告:

全能的神,全地的审判者,

请保守我,永不自认他人的审判者,

去论断别人的价值或设法报复。

我的正务是颂赞祢、爱邻舍。

请因耶稣之故,帮助我心无旁骛,

专注于自己的正务。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地球板块构造。大洪水之后,地球的板块构造可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非洲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互相挤压的地方隆起了亚拉腊山脉。


《创世记》第8章|新世界


神记念方舟里的挪亚一家,以及那些牲畜和活物。祂采取行动,如同创世记1章2节说的,祂的灵风运行在水面上,如今,祂也命令风吹地,使水势渐落,也使地上的深渊停了,并关闭天上的窗户。整个宇宙如同祂的起居室。


洪水毁灭了旧有的世界。近两百天后,消退之后再造,这些都响应了创世记第一章,人类有了第二次的开始。


方舟停留在亚拉腊山上,有人认为该地为乌拉图(Urartu),米所波大米北边的一片山地,靠近番湖(Lake Van),主峰5200米高(也参王下十九37、赛三十七38、耶五十一27)。


挪亚放出飞鸟,目的是要判断地上是否适合人居住,放出的乌鸦回来了,表明它在外面没有找到食物(它是吃腐肉为生的)。当鸽子衔回橄榄的新枝条,挪亚判断出最起码已经有干地露出来了,大地已经从洪水之灾中复元过来了。


当那个鸽子再次放出去,没有再回来,挪亚知道它已经找到食物。就在去年他进方舟的同一天,他打开了方舟盖子,并听从神的命令,带领一家人,并牲畜和活物离开了方舟。接下来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筑坛献祭!为此表达对神的救赎,以及关禁闭得释放,身体所感受到的喜悦。


耶和华闻到香气,便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这地,因为人从小开始心中所想的都是邪恶的”(八21节),上帝不再降洪水的原因,与衪最初要降洪水的原因(六5)相似,都是因为“人的恶”。上帝为什么有这180度的转变呢?归根于挪亚的献祭。故此,这就展开了后来的一系列的救赎的行动——通过动物的代赎!这也造成人类与动物之间,也不再是仁厚的管理,动物因着人的罪而被杀献祭。




03

今日默想


古代近东《阿特拉哈西斯史诗》和《吉加墨斯史诗》中,《阿特拉哈西斯史诗》描绘了主神恩里勒恼怒人类,他在神明大会中说服降下洪水,灭绝人类。伊亚神向一个忠心的信徒作出预先警告,指示这个作王的信徒建造一艘船来保他全家的性命和各样的文明艺术。这艘抹了松香的船有七层高,可能是立方形,但更有可能是庙塔(ziggurat)的形状。暴风雨持续了七日七夜,雨后船搁浅在尼西尔山上(Mt. Nisir)。雀鸟被放出来,以断定出船的日子。他们出了船后,给神明献祭,神明十分感激,因为自从洪水开始以来,他们已经绝了粮食(祭物)。


《阿特拉哈西斯史诗》大致是主前2000年初的作品,《吉加墨斯史诗》则是二千年纪后期形成。《创世记》在摩西时期应该已经有一定的完整性,到被掳时期写成,洪水故事与古代近东记述与所指的,应该是同一场洪水。这些记述之间有出入,因为每个文化都是从自己的神学观和世界观叙述。


你如何评价,近东的神话作品与创世记之间的关系?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太福音 第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上(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下(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耶稣时代迦百农渔村的想象图


《马太福音》第8章|新的权柄

 

五、六、七这三章,是耶稣的教导,被称为登山宝训,就像摩西在山上领受的十诫。当祂讲完之后,下了山,也像摩西下了山。摩西在山上获得神的荣光,下山之时就展现出来。耶稣在山上充满权柄在教导,八至九章是讲下山后带着权柄在行动。与摩西的不同之处,耶稣就是道成肉身的神。


新的洁净

我们来看八章1至4节,是一个大麻风病人得洁净的故事。以色列的大麻风病人在哪里显明已得洁净呢?是在圣殿。耶稣下山的第一站,就展现了只有在圣殿才能做的事情——将不洁净的人洁净了!这个洁净的故事包含三个层次的意义:


第一层:耶稣取代了圣殿的功能

圣殿不欢迎大麻风病人,甚至这个民族都不欢迎他们,他们不可以去圣殿,也不可以接近人群。但耶稣将不受欢迎的大麻风病人,洁净了。所以祂叫那个被洁净的人:“你不要告诉别人,只管给祭司察看”。如果经祭司查看,发现洁净了,他就可以重新融入犹太人群体里[1]

 

“给祭司看”就是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因为你从哪里得洁净,通过什么方式得洁净,这个很重要。原来,这洁净,是透过耶稣的命令!这表明耶稣已成为洁净的根源。


以前谁可以使人洁净呢?只有神可以洁净人,而且是用献祭的方式。耶稣在这里没有使用祷告和献祭,只用一句话,命令这大麻风病人,病就好了。


耶稣下山的第一站,祂就将神的同在彰显出来!在以色列传统中,最能体现神的同在的地方就是圣殿。耶稣使人得洁净,意味着祂就是类如圣殿般的彰显。这是马太记载的耶稣的第一个神迹,准确而言是祂作为弥赛亚使命的第一次公开彰显,其目的是恢复以色列的身份,使这个民族得洁净。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祭司出现,祭司的存在是因为圣殿,也就是说,耶稣取代了祭司的功能。


第二层则是对比摩西


这里也对比着摩西下山的时候,因为他脸上的荣光,百姓都不敢看他,别说是大麻风病人了。而耶稣下山的时候,身上没有荣光,大麻风病人都可以接近他。这表明祂既延续了摩西和圣殿,同时又彰显出弥赛亚包容性的特征。以前与神同在是有条件的,摩西和圣殿成为一个阻隔。但在这里,如果听耶稣的话,神的同在不再有阻隔,连大麻风病人都可以包含进去,在更大的包容里面。而在新的圣殿里,不听耶稣的话,却成为一个更大的阻隔。


第三层含义则是象征不洁的以色列群体


第三层含义也很重要,不过需要与后面的故事联合起来,才能看出它延伸的意义:以色列的身份是神的百姓,但他们像染了大麻风的病人一样,自身不洁净,在他们的地盘上,也到处被不洁净的外邦人侵占。耶稣在这里,让大麻风病人得了洁净,意味着对以色列身份的恢复,不过这种含义要与下面故事连贯起来才能更完整地领会。


新的信心


5至13节,是耶稣下山后的第二个神迹故事,其重点是耶稣自己说的:“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这个罗马百夫长的仆人得医治的故事,与大麻风病人得医治的故事一样重要,实际上是引发出一个严峻的话题,一个重大的、关乎一个民族的论调:以色列本国的子民中有一些人要灭亡了!这也是马太福音里潜在的一个思维。这里的话很像:有的人要进窄门,有的人要进宽门;有的人要结好果子,有的人要结坏果子被火烧掉;有些人称祂是主,但是祂不认识他们,被耶稣拒绝;有些人建的房屋是在盘石上的殿,有些人建的是豆腐渣工程……。


那么进入到永恒的基业和被赶到黑暗中去,这两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会赞赏百夫长让他仆人得医治的信心,而这里有一个更关键的表达——百夫长对耶稣说,“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这故事和十五章21至28节所记载的迦南妇人的故事有关连:迦南妇人让耶稣去给她女儿治病,耶稣说我不去,因为“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但迦南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耶稣看起来很没有礼貌——祂不去给不配的人治病就算了,还以狗来称呼她。迦南妇人对话的大致是这样:不错,我不否定我不配,但是狗也吃主人家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子。


迦南妇人所说的主人是谁?是上主。耶稣所说的主人家儿女是谁?是以色列。迦南妇人是谁?犹太人称他们为狗,和罗马百夫长一样,在他们眼中不把他们当人看。也就是说百夫长仆人得医治的故事,实际上是外邦人得蒙上主眷顾的故事。


耶稣的意思是:百夫长现在和亚伯拉罕一同坐席,也就是说,他这个外邦人成为了上主的百姓。前面是以色列的大麻风病人被洁净,以色列人的身份被恢复;百夫长的仆人得医治——宣告以色列使万邦蒙福的日子来到了!而这正好就是指他们的祖宗所相信的——有一天上主要回到他们当中,洁净以色列人,而且还要将这个福分延伸到万邦。百夫长的仆人和迦南妇人的儿女,如今就成为这福分的承受者。


耶稣从山上下来,将神和亚伯拉罕所立的,让万国蒙福的约实现了。那么,当以色列人久已期盼的上主回来,结束被掳的时刻,如今透过她的弥赛亚耶稣呈现出来。而以前总是以为自己是上主百姓的本国子民,实际上已经遭受了审判;那些听了耶稣的话,没有去行动的人,就要被赶到外面的黑暗当中,哀哭切齿了。这本来是对待外邦人的方式,如今,耶稣把它颠倒过来了,那些自以为是亚伯拉罕后裔的本国人,则成为了外邦人。


新的权柄


前面我们讲到,大麻风病人被洁净,表明以色列身份的恢复;百夫长仆人被医治,则表明以色列使万国蒙福的使命成全。14至17节里,也是一个关于身份被恢复的话题,是一个女人身份被恢复的故事。


彼得的岳母正害热病,但因耶稣的医治,她马上“起来”,这里的“起来”与复活的意思差不多,像一个人活过来一样,表示她整个生命改变了。如今,她可以独立的面对上主——这个道成肉身的上主。这就是女性身份的恢复,可以与男性一样的优秀——服侍道成肉身的上主!


耶稣在这里超越了圣殿,圣殿虽然透过献祭表达上主对人的接纳,但圣殿同时也表现出:对外邦人、对不洁净人的隔离。耶稣道成肉身的来临,展现出一种更宽广的包容性。


祂怎么样实现让以色列人得到洁净呢?怎样让以色列人的身份得到恢复呢?


17节,马太对耶稣的三个行动做出评价:“祂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祂打败敌人的凯旋方式,乃是“代替”与“担当”。


三个故事所表达的共同点


这三个神迹所表达的主题都具有一致性——耶稣有着全新的权柄。


假如耶稣是弥赛亚的话,为什么去接近大麻疯病人呢,祂不担心沾染不洁吗?罗马人是以色列的仇人,为什么祂还要医治他们?耶稣的行为,在当时的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祂的这些伟大的作为,马太的评述是——祂用代替软弱和担当疾病的方法。在接下来的18节至22节:“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加深了这一含义——大有能力,有着全新权柄的弥赛亚,却与贫穷相关。


有个文士看到耶稣卓越的能力,就说“我要跟随你”(19节)。耶稣作出回应说:你知道我用的是什么方法吗?你真的了解代替和担当吗?甚至我要成为被弃的“那个”人(没有枕头的地方,意思是指祂死时被悬挂)。


祂代替和担当了大麻风病人、百夫长的仆人、彼得的岳母的病,医治了被鬼附的病人。而且耶稣告诉他们,祂要成为“那个”人子,就是弥赛亚!成为被弃的“那个”人,死的时候连枕头都没有。代替、担当与被弃,为祂的十字架作准备,祂走的是一个贫穷的道路。马太是在别具匠心的铺排耶稣十字架的故事。


下面又有一个例子,有个人说:“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死人吧,你跟从我吧!”在犹太人的历史里面,只有一个事情,可以让任何事情都停止下来,就是父亲死了。耶稣说,有一个比你父亲死都还要重大的事情——就是跟随我。认识这位被弃的弥赛亚,比回去埋葬自己父亲还重要。“因为跟从我,关乎生死”。这仿佛是关于宽门和窄门的一次触景生情的解读。


新的价值


23节至八章的结束(8:34),是斥责海和驱魔的故事。当耶稣和门徒一起渡海之时,海上突然起了暴风,耶稣则斥责了海,让它停下来。在加大拉的地方,鬼控制着可怜的人,在人身上胡作非为,耶稣命令鬼从人身上出来。这表明,因着祂的领导,不受约束的日子结束了,阴间猖狂的权势也被阻止了。


在近东文化里,海代表邪恶,鬼代表一种人无法控制的力量。海表示阴间,鬼也从阴间出来。如今,弥赛亚耶稣那全新的权柄,不仅深入到偏僻的农家(彼得是渔民家庭),祂的权柄也深入到海和阴间。前面耶稣的权柄在以色列当中,在外邦人当中,在女人身上行使,如今是在海洋、宇宙、自然界行使,再后面就是在加大拉被鬼附的人身上,祂的权柄深入到了象征着黑暗的大海和象征着死亡的坟茔。这呼应着4章16节:“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前面是人间,后面是地狱,如今,人间地狱都被翻转了。


不过,这两个故事里还带有讽刺。八章1至17节里,门徒们亲自看到耶稣强大的能力,但他们一遇见问题就慌了。他们对耶稣弥赛亚的身份,一直似懂非懂,甚至是越来越不懂。这成为门徒一直的表现,持续到耶稣被钉十字架(在耶稣被捕后,他们都逃跑了)。


所以,耶稣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小信和胆怯是非常负面的一个评价,就是说好像神没有和他们在一起。门徒看邪恶过于夫子的临在,他们的夫子有这么大的能力,但他们却在夸大邪恶的海的能力——说要丧命了!


加大拉驱魔的故事如出一辙,耶稣的权柄深入到阴间,将附着在加大拉人身上的鬼驱了出来。不过,合城的人都出来迎见耶稣,央求耶稣离开。连鬼都知道耶稣是神的儿子,而合城的人,却把耶稣赶走。在阴间的鬼,都知道耶稣是谁,而在阳光里的人却不认识耶稣这位驱魔的弥赛亚!


马太确实为耶稣被敌对的结局埋下伏笔——耶稣会是一个被弃的、没有枕头的人子。


这个故事另外一个重点:这个世界,不尊重人的生命。一个人被解救了,他们不看重,倒是看重一群猪的价值。这个世界看重金钱远胜于生命。一个人得释放,为什么大家就看不到呢?就此而言,合城的人才是真正被鬼附的,钱迷心窍。


在这世界,耶稣是被敌对的,因为祂看重人的价值:大麻疯病人的价值、仆人的价值、女人的价值、看重罗马人的价值、看重被软弱、被疾病所控制的、被鬼附的人的价值。祂看重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1]因为翻译的问题,这里的大麻风病不是我们现在的麻风病,是一种皮肤病,这是一种可以治好的、比较严重的、长期的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