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4年12月22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28天前 | 218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祢一切所造的……祢的圣民
2. 每日旧约 | 亚9章-硝烟与平安
3. 默想之一 | 以盼望的心看待未来
4. 每日新约 | 约12章-膏主的女人
5. 默想之二 | 耶稣是你心中的王吗?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2月22日 | 使……随愿饱足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四十五篇14-21节


14  凡跌倒的,耶和华将他们扶持;

凡被压下的,将他们扶起。

15  万民都举目仰望你,

你随时给他们食物。

16  你张手,

使有生气的都随愿饱足。

17  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

在他一切所作的都有慈爱。

18  凡求告耶和华的,就是诚心求告他的,

耶和华便与他们相近。

19  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们的心愿,

也必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

20  耶和华保护一切爱他的人,

却要灭绝一切的恶人。


21  我的口要说出赞美耶和华的话,

惟愿凡有血气的,都永永远远称颂他的圣名。

 

省思:

神的各种善乃为了人类的各种需要。

神所有的每一种恩慈

都适用于人的某种不足。

每意识到人类的欲望,

即是获邀向神求取恩典。

 

祷告:

天父,

我发现我的欲望和需要——

祢以坚定的爱所带给我的,

正是我所切盼、需求的。

请以耶稣基督里的救恩

洁净我的欲望、满足我的内心。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撒迦利亚书 第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迦利亚书》第9章|硝烟与平安


撒迦利亚书九至十四章,与一至八章的内容,区别非常大,被称为第二撒迦利亚(与第二以赛亚书区别于第一以赛亚书一样),这一部分可分为九至十一章与十二至十四章两段。


在九至十一章里,其主题是:有一位王要来,要使以色列和犹大,从悲惨的境遇中获救!


九章的1至8节,论到推罗、西顿和非利士,这些曾经威胁犹大的外邦国家,要遭受审判。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也将得到一个应许——他们要像犹大的余民一样(7节)。


这正是一至八章为何竭力地劝服归回的群体,要努力恢复圣殿,因为圣殿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列国朝拜,使万民得到雅威的祝福。如今,非利士这些遭受审判的敌对者,也得到了祝福。他们如同归回群体的祖先,因与雅威作对而被审判,但他们的后代,却要得到复兴。审判从以色列到万邦,祝福也从以色列到万邦。


当众民经历了硝烟之后,出现了一位君王,他要以得胜者的姿态,临到耶路撒冷,他带来平安(8-10节)。这位王十分的谦卑,像是以赛亚书五十二章13节至五十三章12节里的仆人的形象。


11至17节,再次回到硝烟四起的战争场景:雅威像一位战士,祂要为百姓争战,并且用“祂与百姓立约的血”来保证——祂所发起的战争必然获胜。


被掳与归回成为双重性的主题;战争与胜利,则是描述雅威使以色列未来得到复兴的办法。


03

默想之一


今天世界的名人、政客、专家会提供一套,甚至很多套,关于未来走向的预测,但往往是不可靠的。有些基督徒也会听他们的预判而关注世界的局势,有时几乎到了被左右,甚至诚惶诚恐的程度。而这种对世界局势的了解,几乎是来自强权者的喉舌,因为所有的新闻——无论是从哪个途径获得的,都是以权力及利益集团为主导的,这世界并不存在中立的新闻报道。甚至,新闻往往与暴力等同,让观众强行接受,使人们无法得到真相。反之,有些基督徒则过分忽视对世界局势的关注,变得过分乐观,而造成无知。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知道神是怎样掌控未来的,但我们相信上主的能力和良善,对祂的受造物一样具有良善的旨意——要不,祂怎么会让祂的爱子死在十字架上呢?


不过,我们领悟了神对未来的计划,不等于可以预测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按:自2019年以来,疫情已经3年了,尚未结束),台海会不会发生战争。知道神在掌管未来,信任祂的良善,意味着知道这世界不会在战争狂魔手下结束,也不会因疫情而灭亡。至于我们自己,也不会因苦难、死亡而绝望。反而,我们知道每一天所过的日子,都在神的祝福之下,我们睡觉、吃饭、上班、休闲——都可以当做礼物献给神。无论是悲是喜,都是恩典的媒介。也就是说,我们是活在充满盼望的现实中。


你如何看待未来?尤其是在这几年所遭遇的国内国际各种危机处境下。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约翰福音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福音》第12章 膏主的女人


拉撒路的复活,预示着耶稣的死亡与复活;同样,在伯大尼这个穷人的地方,有一个女人将她的所有,为耶稣付出,把那价值三十两银子的哪哒香膏,抹在耶稣的脚上,用她的头发去擦,耶稣将这行为当作是为祂安葬而准备的。


接着,约翰讲述了耶稣的死因,有下面几点:


1)被黑暗入侵的加略人犹大出卖(4节);


2)因为拉撒路复活的缘故,确实引来百姓的跟从(18节),祭司长打算连拉撒路一同杀了(9-11节),他们的担心果然出现了(参十一章48节)。


3)因为祂骑驴进京,有许多百姓拿着棕榈枝,去迎接祂,把祂当作是“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的王”(13,15节)。


在20至50节,约翰以耶稣回应寻访祂的希腊人的话,来说明耶稣为王(得荣耀)的方式。


1)祂是以怎样的方式,来作包含希腊人在内的世界的君王呢?祂要像那粒作为种子的麦子,被埋在土里,等到时候到了,祂要换来大规模的新的一代——像麦子成熟一样,却换来新的、更多的、成熟的麦粒。假如希腊人想要认识耶稣,就是在常人看来是失丧生命的,却是要得到真正生命的;假如他们要认识以色列的神,就必须具有这种颠倒性的思维,才是真正服侍祂。(20-26节)。



2)耶稣将希腊人慕名而来,解释为:是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也就是他死亡的时刻,祂因此表达出“忧愁与情愿”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感,并对神发出祷告(27节)。神以打雷声来答应祂的祷告:在耶稣充满怜悯的公开的侍奉中,神已经荣耀了祂自己的名,而那些践踏弱者的强权世界,要被审判(31节)!祂,则要以全地的君王的身份,率领万民。不过,祂靠的不是刀剑,将圣殿旁的罗马驻军消灭;反而,祂要在木头上被“高举”(32节)——像摩西在旷野所举的铜蛇一样(32节)。


3)对于这样的信息,祂的听众向来的反应就是——你讲你的,我们忙我们的,不理会耶稣。如同以赛亚时期的百姓,明目张胆悖逆神、拜偶像。他们也不信耶稣的“神迹”(37-43节),哪怕耶稣一直以来,都在挑战他们——祂自己就是父的代言人,就是那光,如今,光已经来到了世界,照亮了黑暗,要拯救在黑暗中的人。弃绝祂的,必要遭到审判(44-5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