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29日 | 在患难中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三八篇7-8节
7 我虽行在患难中,你必将我救活。
我的仇敌发怒,你必伸手抵挡他们,
你的右手也必救我。
8 耶和华必成全关乎我的事。
耶和华啊,你的慈爱永远长存。
求你不要离弃你手所造的。
省思:
颂赞的主题可以非常广泛、崇高,
但颂赞的语气总是非常独特、个人化,
诸如:神回应了一个祷告,
满足了某种需要,
赦免了一项罪,
重整了一个人的生命。
祷告:
亲爱的神,
我感谢祢
在我身心灵方面所作的一切。
我知道天地之间都容不下祢,
甚至容不下祢行的一切奇事;
但因着祢在我内心所成就的,
我要赞美祢藉着耶稣基督
在各地为每个人所行的。阿们。
02
每日旧约
弥迦书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弥迦书》第4章|锡安的未来
第四、五章构成一个整体,以“末后的日子”开始,来讨论以色列的未来世界。其中四章1至5节,与以赛亚书二章1至5节平行,我们很难确定是以赛亚摘录了弥迦书,还是弥迦摘录了以赛亚书。而第6节,则与以赛亚书四十章1至11节的归回信息相呼应。这些现象似乎在说明,弥迦的经文应该采用了被掳时期的文献 [1]。我们不能僵化地认为,弥迦书的材料是完全出于主前第八世纪的先知 [2]。
这些经文对未来所作的展望,实在令人神往:
1、雅威圣殿的山,要成为世界的最高峰,它非常出名,万国万民都慕名而来。当然这不是从地理角度来讲的,而是指它的重要性及所具有的吸引力(1节)。
2、这些慕名而来的人,并不是来观光揽胜,而是因为渴慕主的道,他们想寻求人生真道和治国方略(2节)。
3、这些来聆听主的教训的人,他们获得了雅威公义和是非的准则;他们也得到了和平的能力,他们不再学习战事(3节),而是坐在自己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底下,享受平安和丰盛(4节)。
4、这些得享和平果实的人,尽管曾经是膜拜其它神明的异教徒,但如今,他们完全归正了(5节)。
在未来的世界里,雅威也要行事:
那些曾经因战争而变瘸腿的病人,被雅威驱赶的流民和那些被雅威审判的,通通要被雅威召聚回来,使他们变得丰盛(6节);而且,雅威要亲自治理他们(7节);失落的锡安要恢复它的地位(8节)。
第10节至13节的经文,显然让人看到这是描述被掳巴比伦的情形,表达了犹大经历了许多的艰难及磨炼,最后迎来了末日的复兴。
03
默想一
我们今天来思想,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为世界和平的终极异象而活的韩玛绍。韩玛绍(1905年—1961),在风起云涌、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舞台,在权力、名声、金钱和自私,贪婪的人性中间,他体现出血泪交错,圣俗相争,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费尽心血。
他在1951年至1961年9月18日期间任联合国秘书长。1961年9月18日,代表联合国乘专机去罗德西亚(现在的津巴布韦)与叛军作停火谈判时,飞机失事遇难。
韩玛绍被汤恩比喻为“自林肯以来最能切合时代的伟大政治家”。他掌舵联合国的八年半内,在国与国之间做了大量中介调解的工作,把联合国从会议和争论的论坛,改变成争取和平的行动中心。他的名言感人至深,“在我们这时代中,通往圣洁之道必须路经行动的世界”。他把敬虔和工作融合无间,他甘心接受生命所有的时刻,他已准备好了——无论是生的挑战和任务,或是面对死亡。他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之职时,无论遇见霸权强国,还是被威逼利诱,他都能勇敢地坚持原则,维护弱小群体。别人都惊讶他从哪来的力量。
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都像韩玛绍一样,面临这般压力。但我们也会面临大大小小不同的压力和诱惑。你觉得,在你面临诱惑和压力的时候,弥迦书的末日境况对你有帮助吗?
[1] 参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许子韵译:《布氏旧约导论:正典与基督教的想象》(香港:天道,2012),页373。
[2] 参贝克、亚历山大、华奇著,李蕙英译:《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台湾:校园,1999),页192。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路加福音 第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路加福音》第13章 | 大分离
13章依然是这样一个主题:大分离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呢?
当有人好心地将彼拉多杀了加利利人的血,掺杂在祭物中的事,告诉了耶稣(加利利人反叛分子被彼拉多屠杀),试图提醒耶稣,假如祂继续耶路撒冷之行的话,可能会遇上同样的命运。因为他们以为耶稣会打一场殊死战,当然是与彼拉多。
耶稣反而警告他们(当然重点是门徒),如果他们仍然抱着投入反抗罗马,而从事叛乱行动的话,一定会承担一切后果——凡带刀的必在刀下灭亡。也就是,当人不留意耶稣与众不同的呼召时,他们就会像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被砍下。
耶路撒冷会悔改,并接受耶稣的呼召吗?看来前景很悲观,从安息日治病遭到质疑(13:10-17节),就可以看到,这座号称有着上主旨意,必要将神与亚伯拉罕的约倒映出来的城,完全失去了这一价值。他们完全本末倒置,就比如,安息日是一个安舒的日子,宣告着上主释放的好消息。而法利赛人反而借此来寻仇,这不是与上主为敌吗?
故此,门徒们需要小心。因为耶稣所带来的神国,并不像“大张旗鼓”,也貌似不起眼,甚至如芥菜种子一样卑贱不洁净。但是,这不起眼,甚至具有隐蔽性的神国,它会像那个发酵的面团,刚开始的时候很小,但一夜之间,却全然发作成为大团(18-21节)。
而且,祂所带来的神国主张,也与当时主流是何等不同。它不被人看中,也少人“光顾”,如耶路撒冷城的窄门,被人看似旁门左道,却是真正进入神国,进入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众先知同在的国度的唯一的门!可惜的是,那些早就得知这消息的“神的百姓”,却要错失良机,要被远远抛到后面去了。甚至,要被赶到神国之外了。
在31-35节,我们看到耶稣为耶路撒冷哭泣。这个号称是“神赐平安”的城,却完全成为杀害先知、最终要被烧毁的城,与其说它被罗马人毁灭,还不如说是自我倾覆,因为他们拒绝祂,拒绝这位唯一可以使他们获救的弥赛亚,恰如在森林遭遇大火时,小鸡拒绝进入唯一可以使它得于保护的母鸡怀里。
05
默想二
为什么说耶稣所带来的神国,不起眼,具有隐蔽性?你会因此而跌倒吗?
▓ 本文插图选自澳大利亚当代画家 阿什利·弗罗斯特( Ashley Frost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