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4圣灵降临期27|怜悯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64天前 | 13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圣灵降临期27|怜悯
雅2:1-13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11月17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11月17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经文:雅2:1-13(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2:1 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

2:2 若有一个人带着金戒指、穿着华美衣服、进你们的会堂去.又有一个穷人、穿着肮脏衣服也进去.

2:3 你们就重看那穿华美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又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坐在我脚凳下边.

2:4 这岂不是你们偏心待人、用恶意断定人么。

2:5 我亲爱的弟兄们请听、 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他所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国么。

2:6 你们反倒羞辱贫穷人。那富足人岂不是欺压你们、拉你们到公堂去么。

2:7 他们不是亵渎你们所敬奉的尊名么。〔所敬奉或作被称〕

2:8 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

2:9 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

2:10 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

2:11 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也说不可杀人.你就是不奸淫、却杀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

2:12 你们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就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

2:13 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2024圣灵降临期27|怜悯

雅2:1-13


序言|金钱与敬虔


雅各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参徒12:17,15:13),他的显著特点就是对“使人自由的全备的律法”的精彩解读(1:25)。他警告干犯、忽略律法之人(2:9-11,4:11),不过,论到律法,他并不坚持要守割礼、洁净礼、禁食规则和安息日,他反而,将焦点放在爱邻居,尤其是那些被社会忽视的卑贱之人(2:8)、顺服(信奉)主耶稣(2:1)。对他而言,上主的第一集伟大的叙事(妥拉),如今已完全融进主耶稣里了!我们也可以融会贯通了。


雅各将以色列十二支派,套用在寄居世上各地属于弥赛亚的教会,并赋予新的意涵——因着耶稣这位弥赛亚,宣告以色列十二支派所等候的复兴时刻已来到。他像古代先知——警告百姓只在唇舌上敬拜雅威,却欺骗穷人,欺诈孤儿寡妇,相信一己的成功与财富,这种虚假信仰的下场,是要遭到审判的。他也鼓励受到权势压制的穷人,要信靠主弥赛亚,彼此相爱、和睦相处,一同走天路。


在二章1至13节里,雅各集中对弥赛亚群体,真正活出一家人样式作教导。具体而言,在教会生活中,正确看待财富和施舍,不可忽视社会上被忽视的人,对贫穷的肢体,要流露出怜悯和同情,并要赋予实际行动。就他而言,如果没有对穷人的实际的爱护,那就没有真正的信仰,信仰从来就不是“信念”和“神学”、或“宗教”的范畴,信仰就是对别人有真正的爱、怜悯和同情,而这等怜悯和同情,就是真正的敬虔,而真正的敬虔,表明能够正确看待和使用金钱,如果敬虔是对神的描述,那么金钱就是对人的行动,什么意思呢?一个对神敬虔的人,就能用金钱支持贫穷有缺乏的人。看来,敬虔的实质,与对金钱的态度有着十足的关系。这样看来,有着怜悯特征的教会,千万不可偏袒那些有钱人,因为这是与福音相违背的。我们来细品雅各的教导。


一|耶稣基督的态度(1-4节)


首先,雅各以亲切的口吻,作为开场白,他说:我的弟兄啊。这个称呼的意图明显,我们知道,雅各在耶路撒冷教会的地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参徒15:13,加2:12),而他却避而不谈,反而以弟兄身份相称。看来,他刻意地驳斥教会推崇阶级制度的行为。


接着,他让人聚焦在荣耀的主耶稣身上。显然的,这是他说话的策略!为了他第4节的教导立下前提。他举个例子:当有两个人同时进入教会,一个衣着光鲜,在当时普遍贫穷的社会现实中,这类人一看就是在社会上有地位的有钱人。教会对这样的人,从“门迎”到底下的,都毕恭毕敬,把他接待到可以体现尊贵的位置上安坐。而当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进入教会,却没有什么好的态度,直接让他站着,或坐在角落里。或许,当时教会有这么一个现象:看重有钱的信徒,忽视贫穷的信徒。或者,雅各只是举例来表述他的观点——教导属于弥赛亚耶稣合一的群体,要抱持平等主义,不可以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偏心待人(2-4节)。


这样的人,实际上与福音相违背,想想荣耀的主,祂自身生于贫穷之家(约瑟和马利亚绝对不可能是上流人物),祂甘心与贫穷和在社会上被弃绝的人同行。而且,祂也教导,“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路6:20)。意思就是:神国不像这世界,它接纳穷人,而且,穷人也将成为座上宾。


就今天看来,我们也面临“试炼”!我们能够像神一样看人吗?祂看人不偏不倚,耶稣喜爱穷人,也命令我们爱邻舍如同爱自己,而我的行为符合这些吗?还是向世俗屈服,当富人和穷人踏入教会时,我们会被财富或华丽的衣饰吸引,我打心底里会鄙视社会地位较低的、无家可归者和穷人吗?这些都将成为我们的试炼。或许,我们不会显而易见的表现出“偏待人”,但我们,有足够的对人的看重?以及以一视同仁的眼光看待人吗?那些不熟悉的肢体,我有打心底里认为他是我的家人?是我需要关心的对象吗?假如没有,我就有流入雅各所责备的现象中,我的信仰就有虚假不真实的一面,我也有必要调整我看人的眼光,甚至我有必要反省自己的内心。


二|两个经验之谈(5-7节)


在5至7节是雅各的经验之谈。他分别列举了神和富人对穷人和社会里低贱之人的态度,来说明“偏心”是多么的与神的本性相抵触,以及这种嫌贫爱富的价值观,是多么地不实际和有违良知。这些经验,对信徒而言,都有共识的。


1、神对穷人的爱和接纳

雅各说,神拣选穷人这个说法,对当时的教会而言,是有共识的,以色列的祖先本是将亡的人,人口稀少,神让他们慢慢的强大(参申26:5);耶稣的传统,也是神眷顾穷人的体现(参路6:20)。犹太拉比亚基巴说:雅各女儿的贫穷是美丽的,就像白马颈项上挂着红色的项圈一样[1]。拉比接着这样的话题,称呼这类贫穷的儿女,是“信靠神的人”,是“神工作的对象”,是“神的伙伴”。这里当然不是鼓吹贫穷的人才是神所爱的,神赐福的对象。而是说,神的价值观与世界不同。那些信靠神的人,被称为在信上富足的人,他们拥有真正的财富,他们拥有神(神看重他们),也顺理成章地拥有与神相关的资源——神的国度。在这里,我们看到,雅各显然是受耶稣基督的影响——“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可惜的是,这种拥有神国冠冕的人,来到教会,竟然被冷落!假如这是真的!可想而知这个教会是多么背离上帝的心意。假如教会又被称为生命的实体的话,这个生命不仅仅是扭曲的,甚至是虚假的。看来,怜悯与同情穷人,不单单只是一个善心善念,是真正进入神国生命的实际流露,也表明他拥有从神而来的冠冕。而那些轻看穷人的人,确实与神的性情违背,是与神作对的人。他的人生结果,可想而知会有多么贫穷和凄凉。


2、富人对穷人的欺压

雅各举的第二个有共识的经验就是:犹太的那些当权者(祭司、官员等),杀害耶稣的罪恶事实,和羞辱、逼迫他们,把他们拉到公堂,利用法律和公堂这种公共的平台,来亵渎他们的主(6节),打压他们的信仰(7节)。那么,作为基督徒,羡慕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尤其是在教会里,对这些人趋之若鹜的态度,是多么的不堪,是多么地背离福音。当然在这里,仍旧不是对所有有钱人的控诉,耶稣的门徒当中,就有个别的有钱以及有社会地位的人,比如:埋葬耶稣的约瑟和尼哥底母(约19:38-39)。包括保罗的同工,也有些富裕的人,比如亚基拉和百基拉夫妇(参徒18:13)。这里是要求信徒,要有神的眼光,不应该以钱财的多寡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而衡量人,反而,要看到财富和权势,是会被人利用,用来欺压人。

三|律法的证据(8-13节)


雅各第三个理由就是:律法的观点!怎样评价一个人是否遵守了律法还是没有遵守呢?重点就是“爱人如己”,是否遵守了在利未记里所记载的至尊的律法,律法的要点是:对人的怜悯!显然,按照外貌待人,就是违背了律法,是十分严重的罪。尽管,这样的问题,在很多基督徒眼中,不以为然,而雅各则认为这偏离了信仰的核心。这也正是他为什么会如此无情地抨击(11节),包括在四章11至12节,五章5至6节,他都强烈地谴责这种漠视利未记十九章18节的命令,就等于是公然地废弃律法,更准确地讲,是敌对律法。


第10节,雅各讲,律法犯了一条,就等于犯了所有,他的意思其实是在说:所有律法的出发点都是——爱人如己!也就是我们说的:律法的底层逻辑就是爱人如己!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会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不犯奸淫却杀人,也就等于犯了全部律法。毕竟,杀人与犯奸淫一样,是对自己所杀的对象和奸淫的对象,缺乏该有的尊重,采取了侵略、甚至毁灭的行为。这都是与爱人如己的诫命相违背的。那么,同理!按照外貌对待人,就等于与爱人如己的诫命相违背,因为,这种行为,所看重的并不是人,这类的人,并不爱人,也不爱己,认为自己就是人中一员,爱的乃是人身之外的那种虚幻的“权势”、“金钱”和“地位”。这种与使人自由的律法,何等相违背——毕竟律法的重点使人可以脱离人对虚幻之事的执迷,这种执迷,事实上是偶像世界的特征,捆绑着人心,裹挟着人的真性情——人毕竟倒影了神的特性——对人的怜爱。反过来,假如我不怜悯那些人,也要受到无怜悯的审判。在神面前,唯有怜悯可以成为免去被审判的事实。


四|病态与整全



雅各的教会仿效罗马当时盛行的社会准则,出现了把人按社会地位分等级的情况。在我们现今的教会中显然也有这些问题,我们要学习雅各,致力追求一个整全的教会生活模式。


病态的社会,病态的教会

雅各时期的罗马世界,穷人向有钱人阿谀谄媚。罗马历史学家李维(Livy,公元前59-公元17年)评论这个发展趋向:“财富使我们贪婪,自我放纵则透过各样过度追求感官满足的行为,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是驱使我们与死亡谈恋爱,包括个人和群体。”[2]


俄罗斯哲学家索尔仁尼琴(Alexander Solzhenitsyn),1978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致词中,谴责西方世界离弃神,因此也摒弃了信仰所强调的责任和使命感,反而选择了物质、不信,以肤浅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快乐。他说,任何人若要重寻崇高的特质,就必须先认清人类生命与本质的核心是属灵的,人类必须向神和他人负责。当然,他不受美国人欢迎,而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不但在美国,世界上财富发达的大国,几乎都像索尔仁尼琴所谴责的一样。


在雅各当时的世界,穷人常被有钱人推到经济与社会的边缘,但有钱人却不自知,特别是认同社会及经济等级。我们要留心,雅各并非全盘否定所有文化。他所反对的是那个时代的风气,就是自私自利的风气。同样,现今的文化也有许多病态,甚至是危险的。基督徒不应该鲁莽地全盘否定世界文化,毕竟许多文化还有其存在价值,不过,我们不能毫无提防意识,毕竟,文化能够入侵、甚至会损害教会的生命成长与健康。梅斯纳(Tammy Faye Messner)在电视节目《政治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中说:超大型新教教会,所推销的福音,大致是“神只会把最好的给你······教会应该让你感觉舒服。”[3]物质文化本身并不邪恶,要看内里真实的内涵,拥有财富也不是邪恶的,基督徒不需要因为有钱而感到愧疚,但不应该效法我们的文化,这种以财富划分社会身份的指标,应该感到愧疚。重点要来看,财富和工作成就是否已经取代属灵的操练,是否成为我们教会领袖的必要条件?


整全的教会生活模式

教会透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是仿效周遭的文化,就是对文化毫不警惕,以致教会生活在不知不觉之间逐渐受到文化蚕食。卢云(Nouwen)、麦克尼尔(Mc Neill)与莫里森(Morrison)提到:


许多热心事奉的基督徒越来越感到疲倦和沮丧,不是因为福音事工艰难,或是果效不显著,而是感到被孤立隔离、没人扶持、孤单无助。“我怀疑还有没有人在乎我正在做什么。我怀疑我的上司、家乡的朋友,或是差派我的弟兄姊妹-他们有没有记念我?有没有为我代祷?有没有把我放在心上?”


说这话的人正落在真正的属灵危机之中。我们可以做许多艰难的工作,忍受各样冲突所带来的困难,突破重重障碍,在种种压力下仍努力不懈,但若我们不再感到自己属于一个充满关怀、扶持、祷告的群体,便很快会失去信心。因为信靠神的怜悯和同在,以及在我们所属群体中经历神的同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许多爱主爱人的基督徒今天所面对的危机,都与欠缺归属感有关。若我们感受不到自己是由一个充满关怀的群体差派出来的话,爱与怜悯的生命就不能持续,甚至很快就会退化为麻木不仁、积怨抱怒的生命。这并非纯粹心理现象,而是一个神学真理,因为人若不能与一个充满关怀的群体建立亲密活泼的关系,就不可能与基督建立亲密活泼的关系[4]。


卢云在《怜悯》(Compassion)一书中宣称,“怜悯的生命就是与别人一起活出的生命,这就是新约圣经带给我们的信息。”雅各抨击偏待人的态度,呼吁人要按照“使人自由的律法”(12节)行事,目的就是要竭力活出这样的生命。虽然怜悯是个人的特质,但按本质而言,怜悯也是群体的特质,对这个自我放纵所引致孤立隔离的世界是一剂解药。我们在一起生活,乐意待在彼此身旁,一起工作和分享,一起敬拜,学习彼此信赖,坦诚相对。


雅各自己就是实在的典范,他视自己为他们的弟兄,真实的关心弟兄姐妹,但他也斥责他们。他真诚地认同自己与其他肢体休戚以共的生命,并为此付出努力,这是我们确实需要好好学习的。


大部分教会往往只看到个人悔改的需要,全力关注个人的属灵需要,反倒忽略城市里的贫穷人所面对的现实,是由一连串相互牵连的问题交缠纠结而成的。不知不觉间,我们自以为地位比他们高是理所当然的,没有让耶稣透过他们来触动我们的生命(参太二十五31-46)。我们需要被触动,说不定我们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反显示出我们是需要被帮助的。我们应该铭记:雅各说的“耶稣基督乃是神荣耀的显现”。他呼吁信徒不可偏待人,反要照着那使人自由的律法而活。他忠心地持守这个典范和呼召,我们也当忠心地听从这个呼召。

 



[1] 转引自大卫.尼斯特龙着:何佩颖译:《国际释经应用系列59:雅各书》(香港:汉语圣经,2017),页123。

[2] Livy,History of Rome,1.1.这里不是说罗马帝国的衰败就某些方面和现今的美国相似,在李维等人谈及罗马帝国的衰败之后,罗马还维持了将近500年的统治时期。

[3] 转引自大卫.尼斯特龙着:何佩颖译:《国际释经应用系列59:雅各书》(香港:汉语圣经,2017),页141。

[4] 同上,页147。





代祷事项:


1、我们知道历史上教会一直存在各样的问题,君士坦丁时期的教会渴望用权力来为教会撑腰,今天我们也没有逃脱权力对教会的影响;社会上的金钱观也在蚕食我们,使我们对在主内的成功也用金钱来衡量......诸多的问题显示出教会的病态。求主医治我们的心,使我们真的富足。


2、为我们践行信仰祈求。主啊,你知道我们常常能说不能行,用嘴唇亲近祢,求主怜悯我们,使我们回转,操练用祢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每一位肢体,学习和操练爱人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