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5月14日 | 他们逃跑了!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68篇11-14节
11 主发命令,
传好信息的妇女成了大群。
12 统兵的君王逃跑了,逃跑了;
在家等候的妇女分受所夺的。
13 你们安卧在羊圈的时候,
好像鸽子的翅膀镀白银,翎毛镀黄金一般。
14 全能者在境内赶散列王的时候,
势如飘雪在撒们。
省思:
神的话语一出,
恶人的据点即被彻底扫荡。
神的百姓
荣幸地宣告祂的胜利,
欢欣地享受胜利的果实。
我们有话热切向人传讲,
也有美物乐于与人分享。
祷告:
伟大的神,
祢的得胜
完全扭转了我原先对世事的看法:
我先前畏惧的邪恶,
而今只让我想起祢的大能;
我过去贪爱的一切,
如今成了可分享的战利品。
奉耶稣的名,谢谢。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以赛亚书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赛亚书》第12章释经|安慰之歌
耶西的苗裔所带来的“新的天地”,引出十二章的这首赞歌。于是,我们看到,十二章承接了一至十一章的众主题,也是第一以赛亚书(1-39章)第一段落的总结。
神的怒气如今终于平息了(1节),歌咏者对神发出信靠的欢呼,这本是以色列与犹大当有的素质,也是他们的使命——列国要因他们对雅威的尊崇而认识雅威。这结果,也被称为锡安的复兴(3-6节)。
故此,应该说:锡安复兴成为七至十二章的主题,而“以马内利”则是复兴得以落实的办法。内涵极其丰富的以马内利,基本由两面构成:审判与拯救!不单是针对以色列民,也包括万邦万民,甚至整个受造界。
以赛亚曾向亚哈斯发出邀请,叫他来信靠以色列的圣者,就是向以赛亚显现的那一位,而亚哈斯却以假意敬虔拒绝了祂,也不愿意接受神所赐的“以马内利”的兆头。以赛亚就向亚哈斯宣告,亚哈斯所信赖的亚述,将要成为虎狼之师,入侵以色列与犹大。不过,只要犹大认清形势,回转投靠雅威,雅威就必然除灭心高气傲的亚述,并要从耶西的苗裔中,兴起一个和平的国度,这个国度不但包括犹大与以色列,还包括列国(1-6节)。
听到这样消息的神的百姓,就当高歌,像从前出埃及的那些祖先一样,他们在红海边高歌,颂赞救赎他们的神。
03
默想之一
基督教传统向来较为轻视诗歌,认为那只是神学主题的边角料。其实,出现在这里的颂歌,是一至十一章的高潮部分。我们以米勒(Patrick D. Miller)的话结合这一章,作些默想:
对以色列来说,为何敬拜上主是“好的”?
在敬拜之中,以色列领悟到自身存在以及受召命运的根源,因而敬拜是好的。
超越的主使以色列的历史生活稳固有规律,因而敬拜是好的。
在崇拜中以色列听见赦免的话语,因而敬拜是好的。
在以色列的生活之中及其背后,存在着一种终极的爱,这爱理解一切、以令人恐惧的震怒施行审判,然而却满有慈爱,因而敬拜是好的。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上主审判以色列,他们也可以赞美上主。在以色列的敬拜之中,他们理解自己从禁锢人心的为奴之家被解放!因为在赞美诗、哀歌、认信、感恩、仰望之歌,以及祝福之中,我们听见了得释放与解放之人的话语。
在圣所之中,这些人可以自由地说话、自由地祷告、自由地承认自己的罪、自由地揭示心中可怕的秘密——以近乎亵渎的呼喊、自由地哀哭,但也自由地歌唱、赞美与崇拜。而最后一种自由:是他们确实从自我中心与自恋,这种使人卑下、微不足道、吹毛求疵的状态中获得了解放。
然而,诗篇愈接近结束,歌唱之声便愈发欢欣鼓舞与充满喜乐,这并不令人讶异。这些以色列人颂赞上主,唯有祂是上主,列邦诸神不过是偶像而已 [1]。
[1] 见米勒,《他们向主呼求:圣经祷告的形式与神学》136-140.(Patrick D. Miller,They Cried to the LORD:The Form and Theology of Biblical Prayer[Minneapolis:P=Fortress Press,1994])。转引自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郭大维、谢乐知译:《古代以色列的敬拜》(香港:圣经资源,2014),页105-106。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彼得前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彼得前书》第1章释经 | 苦难与救恩
曾经在耶稣被卖与受审的那个晚上,拒绝耶稣的彼得,如今乐意接受苦难,以此来证明自己对基督的委身,是不计代价的。耶稣在湖边与他动人的谈话,永远改变了他(参约21章)!
彼得认为,苦难是作为蒙救赎的弥赛亚群体成员的荣耀标记,这领悟对于在尼禄逼迫之下的教会(64年前后),与我们今天有很不一样的感受。他们当时四处受敌,想的是:要留下还是逃跑,还是与那些同胞为了革命一起反抗呢?在敌对势力面前,是要隐瞒基督徒的身份,还是公开呢?他们需要彼得明确的建议。
还有,为什么已经掌权的弥赛亚,容许祂所爱的百姓,遭受如此惨绝人寰的逼迫?神在乎这些吗?
这一章,彼得并不是从解释苦难着手,而是从“我们如今从三一上主那里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身份”(2节)、得到了“远超世界所有的基业和救恩”(3-5节),这种价值观开始讲,他认为,苦难可以“炼净”信心,就像火熬炼不纯的金属一样;苦难也会将我们的注意力,从今生的奖赏,比如财富、地位和权力中转移,而专注在来世,也即是基督所带来的救恩新世界,称为末世,专注在来世那不能朽坏的奖赏上(6-9节)。
并且,彼得说,教会在痛苦的挣扎中,就是旧约先知等待的目标,甚至就是历史的终极标杆,连天使都惊讶救恩这等奇异的特点(10-12节)。所以,他要求这些落难的教会信徒:
A、要专注在救恩上,不要向世界的罪恶和强权妥协,要以神的圣洁为榜样(13-16节)。
B、也当心存敬畏,因为神是审判的主,如出埃及的那个晚上,神要以色列人接受赐给他们分别为圣的办法——将羊羔的血,涂在门楣门框上,以此做记号而获救,因祂将要对埃及全地施行审判!如今,在强权下受苦的教会,因基督所撒的血得以脱离虚妄的行为(偶像世界的生活形态),其中所受的苦,与所获得的救恩相比,就显得至暂至轻了(17-21节)。
C、要活出永不朽坏的救恩的生命特征——彼此相爱!因在苦难中,人习惯于自保,而这种自保,所获得的安全或利益,实际上是极为短暂,如草一样,很快枯干。
05
默想之二
彼得这位耶稣的使者,对教会所面临的艰难的现实,毫不隐瞒!他要求教会在应对苦难时的这些话,对你有哪些意义呢?尤其是你或教会落入苦难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