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27日| 我默想的时候,火就烧起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九篇1-6 节
1 我曾说:“我要谨慎我的言行,
免得我舌头犯罪。
恶人在我面前的时候,
我要用嚼环勒住我的口。”
2 我默然无声,连好话也不出口,
我的愁苦就发动了。
3 我的心在我里面发热。
我默想的时候,火就烧起,
我便用舌头说话。
4 耶和华啊,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
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
5 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
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
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细拉〕
6 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
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省思:
诗篇中的这个人正在受苦,
他最初的冲动是要抱怨,
却克制住了,
将这一冲动转化为
热烈执着的默想,
念及自己生命的短暂无常,
希望全系于那始终如一的神。
祷告:
“我的悲痛已化为欢欣,
感谢祢挪去我的哀伤,代以赞美;
我的心不再沉默,而要歌颂祢,
主啊我神,永远向祢献上我的感谢。”
(“O Lord By Thee Delivered”,The Psalter, 1912)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箴言 第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以实玛利的后代贝都因人(Bedouin)的帐棚。「正直人的帐棚」(箴十四11b)与此相似,比「奸恶人的房屋」(箴十四11a)要寒酸得多。)
《箴言》第14章释经|不同情形下的选择
要给散落一地的珍珠玛瑙归类是不容易的,不过,分类的做法还是有意义的,尽管有些类型本身就差别不大,比如,正直的人与智慧的人,愚昧的人与恶人之间。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记忆,同时也强化了对智者看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了解。
1、智慧学子与愚蠢人的表现和不同结局(1-8、15-16、18、24、29、33节)
无论是对家庭、为人处世、还是在人的品格上,智慧之子的表现、所带来的价值,以及自己的结局都与愚蠢人截然相反。智慧教师抱持黑白分明的观感,看待这些。对他而言,是非曲直的界限都是明晰的,更是两极的,没有中间地带。比如,“智慧妇人建立家室;愚妄妇人亲手拆毁”。这种写法将整卷书的意图表达出来:因生命本身是一种选择,选择智慧或愚昧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2、正直的人与奸诈之徒的表现与结局(9-11、19、22、25、32节)
奸诈人对待伤害他人的做法,显然不以为然;而正直人却以彼此和平为乐事(9节)。他们的人生结果也不一样,一类门庭败落;一类家道昌盛(11节);尊卑也将颠倒,恶人虽然曾强大,但最终要俯伏在良善的人脚前(19节)。正所谓,恶谋者必入歧途,从善者必得眷顾(22节);这两类的人给他人带来的结果也完全不同:正直的人,因着正直的见证,可以救人性命;说谎的人,则散布奸恶(25节),最后也被恶所俘虏;而行善的人呢,哪怕在临终前,都有依靠(32节)。
3、敬畏神与背道者的表现与结局(14、26-27节)
正面与反面的人物,因为对待雅威的态度不同,他们的人生结果就显然不同。依靠雅威或离弃真道,关系到在平常之时能不能获得依靠,最终还关乎生死。
4、对待穷人不同的看法及结果(20、23、31节)
有无行在智者的教导中,不但反映在对待雅威的态度上,也反映在对待穷人的态度上。在一个嫌贫爱富的世界里(20节),受了智慧老师教导的人,会看重雅威对穷人的态度吗?要知道,欺负穷人,实际上是在辱没上主,怜悯贫寒的人,就等于尊重雅威(31节)
5、王者之道(28、34-35节)
智者的教导不但适合于普罗大众,也适合有权位者,包括君王。因为君王的荣耀不在于他有多少财富,而在乎他会得到多少人拥戴。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8节);公义的政府可使邦国兴盛,而罪恶的社会会使人民的尊严尽丧(33-34节)。
6、怒气(17、29-30节)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智慧对发怒的评价非常负面。或者这是许多优秀的人,都无法控制,也会导致自己变得愚昧、失去许多机会或朋友,但又不太被重视的做法。
03
默想之一
试挑选其中1至2项,反复对照自己,反省自己在其中的缺陷,最后求神帮助你,改变或提升你在这一方面的缺点。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腓立比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古罗马时代的腓立比监狱,保罗和西拉很可能就被关在这里。)
《腓立比书》第1章释经 | 友谊、苦难与喜乐
1、友谊
这封是保罗在狱中,围绕“友谊”而给腓立比人写的感谢信(参2:25-30)。信中的语气有时祥和委婉,亲如朋友;有时则直言责备,仿如严师。
在问安与祝福后,他发出感恩:自他第一次到达腓立比,至最后一次探访,尤其是在狱中和法庭上,腓立比人都默默支持他(1:7,13)。保罗为这基于“福音缘故”的支持,深感恩情无限。因此,急切想见他们(1:8节),不但可以叙叙旧,更是因为他关心他们的福分,期望他们能坚守信仰(1:9-11)。
2、苦难
接着,他讲了他受苦的遭遇,他认为这些苦难的经历,却带给别人益处:他被囚,反倒使那里的信徒(有可能是在以弗所),放胆传福音(12-14节);他被捆锁,教会反倒没有因此而软弱,却使福音兴旺,(1:12-18)。因此,他祈愿腓立比人,能以他一样的眼光,来看待超越的福音,胜过世间强权和苦难的福音。
当然,也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有人趁保罗在狱中,就传别的“福音”,想增加保罗的痛苦,并扰乱教会。但他眼光独特,他以别样的角度看这些不好的事情:尽管那些扰乱者动机不纯,而神的作为与恩典,却将事态逆转,祂借助这些不好的事情,将基督的福音传开了,让更多的人明白了真道(15-18节)!
3、喜乐
他说,他有更多的喜乐要与腓立比人分享:因腓立比信徒不断地“祈求”神,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要出狱了;即使不然,审讯结果是负面的话(死刑),他也有心理准备,相信自己可因之而荣耀神。无论出狱还是在狱中,甚至受刑,各自都有益处。如今在狱中,却增加了信徒的胆量去传道。不过,他仍深信自己会恢复自由,可继续从事传教。到那时,他们又要见面了!其欢喜程度,可想而知(19-26节)。
所以,他用彼此熟悉的认信或诗歌作劝勉:行事为人要体现福音的特色,要齐心协力兴旺福音;要为主而受苦,彼此相顾。(27-30节)
03
默想之二
在狱中的保罗,充满了喜乐,是因他将自身所经历的苦难,看为福音性的苦难。对我们今天而言,经常困扰着我们的就是:受苦的经历,和苦难的现实。你觉得,我们也以福音的角度来看自己所遭遇的这些苦难与不顺,是否合理?我们的心灵是否会因之而得安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