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18日 | 必永不动摇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五篇
1 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
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2 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
心里说实话的人。
3 他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朋友,
也不随伙毁谤邻里。
4 他眼中藐视匪类,
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
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
也不更改。
5 他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
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
省思:
德性的培育——有如砌石,
一块又一块地累加,以形成坚实的结构,
即一种“坚固、不摇动、
常常竭力多作主工”的品格(林前十五58)。
祷告:
主基督,祢已经把道路指给我,
还求祢帮助我行于其间。
在我追随救主的脚踪时,
帮助我具备所需的品性——
使我在服事上坚定可靠。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尼希米记 第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尼希米记》第8章|重寻律法
如今,破败的耶路撒冷城墙已经建好,哪些人应该住在这里,也作了规定。那么,这个城市的人民的公约是什么呢?第八章,以斯拉以摩西的律法来作这个城市的公约,呼召住在这里的人,一同来立约。包括九至十章,都属于这立约内容的范畴。
以斯拉首先宣读摩西的律法书,以此来与百姓立约(八章);当他们读过律法书之后,众人一同认罪(九章),之后,百姓一致表示,愿意忠于圣约(十章)。
在这里,特别让人留意到的是:出现以斯拉这个人物(1节),以斯拉比尼希米早回耶路撒冷城12至13年,为何如今才出现呢?一个最理想的解释就是:他代表着祭司,与百姓立约,正像尼希米代表着君王重建城墙一样。他们两人各自负责两个关键的重建工作:一个侧重于城市的秩序的重建;一个侧重于群体文化的重建。这两者对于被掳归回的百姓来讲,显然都十分重要,是他们作为上主百姓身份的象征。
以斯拉站在类似讲坛的台子上朗读律法,并为百姓解释,这也成为日后犹太人宣读圣经或诠释的传统。现场的布置和百姓的回应,令人倍生礼仪感(2-3节)。
当百姓听到以斯拉对雅威的颂赞之后,都站了起来(5节),他们听了以斯拉所读的律法,深感神的伟大,想起了违背雅威律法的后果的严重性,一同俯伏敬拜雅威。就好像今天的我们,为自己的罪所酿造的后果而悲痛懊悔一样。他们接受尼希米和以斯拉的意向——肯定自己属于圣约的群体,愿意按律法而活。
耶书亚等祭司和利未人,来回地走动,配合以斯拉,给百姓解释律法,让他们明白律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8节)。
看到百姓诚心悔改,尼希米和以斯拉等人安慰百姓,叫他们不要过于悲哀(9节),要看到今天雅威的眷顾,就凭今天的成就就可以得知。他们对百姓说,今天的基调是喜乐,是秋季庆典的日子,也即是住棚节,应该是分享与祝福的日子,是用来庆祝被掳归回的恩典的日子(10-12节)。于是,众百姓积极回应尼希米和以斯拉等人的规劝,热情高涨地要听尼希米和以斯拉等人的教诲(13节)。
他们在得知摩西所写的关于住棚节的教诲后,就喜乐地准备材料,来过住棚节(14-18节)。
03
默想一
尼希米和以斯拉通过律法、节期等以色列传统的信仰元素,使归回的群体回到古老的记忆,以此来将自己的身份与古老的信仰群体作关联,他们的做法是十分可靠,也是十分有效的。
在普遍反对礼仪传统的新教的各个派系教会,你觉得重拾教会的传统节期礼仪,以传统的崇拜模式:比如,以教会的节期来编排崇拜的诗歌和讲道主题,你觉得对个人灵性有无益处?对教会的建造有无价值?试分享一至三点。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18章 | 致力哥林多
18章中的1至22节,记载了保罗第二次宣教旅行的结束,23-28节,则是第三次宣教旅程的开始。
在他的宣教旅程中,福音总惹来犹太领袖和其它黑暗势力的敌意(这点与主耶稣的遭遇一样)。例如,他在哥林多一年多的时间里(1-8节),与他的犹太同胞展开关于神的应许是如何实现的剧烈的辩论,结果,他以一个亵渎者,扰乱社会治安者的身份被告到法庭,与彼得在耶路撒冷的遭遇一样(参4:1-31节)。
看来,本来属于神的子民,却抵挡福音,他们的后果是:将要被排挤在神国之外。当保罗从充满敌意的会堂出来后(6节),在犹太人中间的宣教成功了,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全家归主了,还有许多的哥林多人(外邦人)也信主了(8-11节)。更令人欣慰的是:保罗认识了一对虔诚的犹太夫妇亚居拉和百居拉,他们是作罗马军队帐棚生计的,在革老丢皇帝年间遭了驱逐,从罗马来到哥林多。保罗不但在生计上与他们彼此合作,在侍奉上也互相搭配,还成为多年优秀的同工。
18至22节,路加撮要性的记载了保罗一千五百里的宣教旅程,坚固途中的所有教会,上耶路撒冷之后,回到安提阿,标志着第二次宣教旅程的结束(22节)。
18章23节之后,保罗开始了第三次宣教旅程,花了很长的篇幅,记载了他在以弗所的事件(18:23-19:41)。期间遇到不同类型的犹太人:亚波罗,约翰的门徒,这位优秀的讲员,后来成为得力的福音老师;会堂的犹太人和士基瓦的七个儿子,这些都是有着犹太信仰的传承者,也因着弥赛亚耶稣的宣扬者,而归入这新的群体;也碰到不妥协的、与金钱捆绑密切的外邦宗教,这个外邦宗教,与帝国的利益相关。
保罗所传的福音在这里与它们产生了针锋相对的冲突,可看出,弥赛亚耶稣的福音,将挑战帝国深层结构的任何内容。抵挡福音的罪恶,在这里不但是个人性的,更是结构性的,与政治、宗教、金钱及相关的一切都相关。
05
默想二
哥林多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地方,保罗在这个荒淫之地建立了教会,花了很长的时间教导他们,坚决的要求他们都活出新生命的道德力量。结合这一章哥林多的叙事,你有些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