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12月22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494天前 | 336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使……随愿饱足
2. 每日经文 | 代下26章-乌西雅当政
3. 今日默想 | “兴趣”
4. 每日加量 | 启13章-邪恶的“三位一体”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2月22日 使……随愿饱足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四十五篇14-21 节


14  凡跌倒的,耶和华将他们扶持;

    凡被压下的,将他们扶起。

15  万民都举目仰望你,

    你随时给他们食物。

16  你张手,

    使有生气的都随愿饱足。

17  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

    无不公义;

    在他一切所作的都有慈爱。

18  凡求告耶和华的,就是诚心求告他的,

    耶和华便与他们相近。

19  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们的心愿,

    也必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

20  耶和华保护一切爱他的人,

    却要灭绝一切的恶人。


21  我的口要说出赞美耶和华的话,

   惟愿凡有血气的,都永永远远称颂他的圣名。

 

省思:

神的各种善乃为了人类的各种需要。

神所有的每一种恩慈

都适用于人的某种不足。

每意识到人类的欲望,

即是获邀向神求取恩典。

 

祷告:

天父,

我发现我的欲望和需要——

祢以坚定的爱所带给我的,

正是我所切盼、需求的。

请以耶稣基督里的救恩

洁净我的欲望、满足我的内心。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历代志下 第二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历代志下》二十六章|乌西雅当政


二十六章是乌西雅(又名:亚撒利雅)当政的叙事,因自小有母亲的良好教导,他与成功的国王一样,遵从雅威(3-5节)。他在位时,将邻邦制服(6-8节),他修葺(qi四声)耶路撒冷城墙及瞭望台(9节),他发展农事(10节),建设各类军事作战部队(11-15上)。在他的领导下,国力不断强大,甚至名声也传到远方(15节 )。


可惜的是,乌西雅像他父亲一样,有所成就之后,就变得心高气傲,竟然到圣殿去作只有利未人才有权利作的事——为雅威烧香(16节)!他干犯圣殿礼仪规则,在祭司劝导及宣判之下(17-18节),竟然发怒,执意要烧香(19节)。结果,雅威审判他,使大麻风从他的额上长了出来(20节)。从此,他不得再进入圣殿,王国也交予儿子一同执政(21节)。


乌西雅的叙事再次让人看到,祭司、利未人在被掳归回、复国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国王应该被祭司、利未人与先知约束,犹大王国应该是祭祀的王国,圣殿比王宫更重要!雅威的权柄比王权更大。当乌西雅听不进祭司的话时,灾祸就临头!


可悲的是,乌西雅仍然以不顺服和灾祸收场。看来,直到如今,犹大仍然没有优秀的君王可以合乎雅威的心意,似乎也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拦阻犹大国王落入罪恶和惩罚里。拜偶像、拒绝先知,暴力和骄傲不断发生,竟成了常规。而这些悖逆的事,很难保证犹大的未来是稳妥的。


上图:主后第1世纪的乌西雅王墓碑,上面用亚兰文写着:「这里是犹大王乌西雅的骨头,不可打开」。乌西雅因为患了大麻风,所以在大卫城被「葬在王陵的田间他列祖的坟地里」(代下二十六23),而不是被葬在王陵中。在第二圣殿时期,耶路撒冷城扩大,乌西雅可能被迁葬



03
今日默想


我们从祭司、利未人拦阻乌西雅进入圣殿烧香的态度,来默想“什么是基督信仰主要的东西”。祭司们竟然敢拦阻一国之君,因为他们知道信仰是什么。这对于今天许多教会将信仰变得“现代化”、“吸引人”无疑是一个警告。


基督教会的信仰及行为,不是一项商务活动,需要迎合大众的需要,合他们的口味。反而,他所“推销”的是一项在表面看来,没有人需要的“商品”。教宗本笃十六认为:

基督信仰从本质上看来,更像是一种神圣的治疗法(尽管这比喻不完美),我们不会按照病人的意愿和喜好给他开药,否则就会失去这些顾客,同样,基督信仰,也要求人们从自己想象出来的愿望中调转视线——因这正是病症所在——好去信仰天主的引导”[1]


我们看到乌西雅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理解雅威及其相关的圣事,他不愿意按祭司的要求,放下自己的愿望,结果病从他额上生起。


诚然,许多人是从个人需要和愿望出发而进入基督信仰的,但随着时日的增加,他必须将个人愿望和兴趣,转变为对耶稣基督本身的兴趣,没有这种兴趣,一切其它的兴趣,都将变成具有破坏性的东西。


回想你自信主到今天,你的许多兴趣有无改变成为对神圣事物的兴趣呢?



[1]参若瑟.拉辛格(Joseph Ratziger)著,任安道译:《真理的合作者:与教宗本笃十六同行365天》(台北:永望,2018),页314。




04

每日加量

启示录 第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启示录》十三章 邪恶的“三位一体”


十三章让我们看到,强弩之末的龙王,空前的疯狂,再出奇招,授权给海兽和地兽。  


它所授权的“海兽也有七头”(13:1),强调它与12章3节七头龙的关系,地兽说话好像龙(13:11),也表明其来源于龙王,是龙王的嫡系。  


如今,“龙、海兽、地兽”也就构成“空、海、陆”三个邪恶的轴心,而天上已经没有它的立足之地,就开始了“海”和“陆地”的侵略(13:15-18节)。其实,早在10章2节里,地与海,已经被天使征服了。而“龙、海兽、地兽”在这里不断扩大名气与军备实力(13:1,11-18节),也加剧对妇人的子孙(也就是耶稣的见证人)的逼迫(9-10,15节),它们要作最后的一搏。  


海兽和地兽的形象,约翰的灵感脱胎于但以理书第四章和第七章,从海中而出的海兽,“形象与但以理书第七章四兽十分相似。”数量上有些区别,在但以理书中是四兽,这里则是三兽(龙王、海兽与地兽);海兽的七头,十角,也恰好是但以理书第四兽的特征(但7:6-7),而其形如豹,脚如熊,口如狮的形象(13:2),也是但以理书中前三兽的总和(但7:3-6)。这些兽都形状狰狞,罪恶齐天,与撒旦关系密切。  


那兽的国度会是谁呢?约翰没有说得很清楚,不过,它们模仿人子的样式,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参13:14),海兽“受了致命伤但又活过来了”,并且统管阴间(海洋),模仿了 “基督”死了又复活了,如今拿着“阴间的钥匙”的形像(1:19节)。  


罗马帝国自奥古斯都渥大维之后,每任帝王都自称为神或神子,这点与耶稣(新约圣经一直以来强调耶稣是“神的儿子”)之间的类比,和启示录当时的生态,以及本书信的语境和对耶稣身份的内指,当我们将这些因素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大致可以判断出:“龙王、地兽和海兽”,就是罗马的历任帝王(最起码是前面几任),就如同但以理书里的那四兽,喻指的就是“巴比伦、玛代、波斯和希腊”帝国。


思考问题


在这一章我们看到,撒旦这个敌基督也会用神迹奇事,包括假的复活。不过,像历史上将教皇、将欧共体说成是敌基督,还不如将它比喻性的理解!因撒旦的做法,就是告诉世人:没有上帝!没有救世主!没有最后的审判,人可以靠自身的大能,长生不老!靠着武力夸耀的人间帝国,可以永远长存(每一个王朝都是这样的承诺,我们看看,古代的皇帝都说自己是万岁)。也就是说,那些让人远离、忽略真神的,几乎都受了敌基督的欺骗。你觉得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更为合理呢?


上图:两角陆兽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