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1年11月14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262天前 | 231 次浏览 | 分享到:
1、诗情祷语 |耶和华向大卫起了誓
2、代上3-4章 |重述的起源
3、每日默想 |信仰与现实的脱节
4、每日加量 |希伯来书9章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14日|耶和华向大卫起了誓

朗读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诗篇》一百三十二篇11-18节


11 耶和华向大卫凭诚实起了誓,必不反复,

     说:“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宝座上。

12 你的众子若守我的约

     和我所教训他们的法度,

     他们的子孙必永远坐在你的宝座上。”

13 因为耶和华拣选了锡安,

     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

14 说:“这是我永远安息之所,

     我要住在这里,因为是我所愿意的。

15 我要使其中的粮食丰满,

     使其中的穷人饱足。

16 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

     圣民大声欢呼。

17 我要叫大卫的角在那里发生;

     我为我的受膏者预备明灯。

18 我要使他的仇敌披上羞耻,

     但他的冠冕要在头上发光。”

 

省思:

敬拜是以立志与请求开始(1-10 节),

以获得神的应许而告一段落。

我们本着自己最崇高的精神,

决心要为神“做点什么”之时,

才发现――自己的满腔热诚

在神对我们的话语面前相形失色。

不是我们为祂,

而是神要为我们行大事。

 

祷告:

神,

我心灵中不断回荡着

祢一切的应许――

祢的祝福、供应,

祢的救恩、喜乐、荣耀。

我为祢藉耶稣基督

赐给我的一切,赞美祢,

夸胜鼓舞地敬拜。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历代志上三至四章


读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历代之下三至四章释经|重述的起源


从叙事来看,家谱不只是名单,而是故事!以这些有血有肉的人来演绎的故事。


因此,二章1至2节,让我们看到最接近创世记的故事,不过,叙事人将以流便为首的传统名单,转为犹大优先。在二至八章的家谱,与创世记四十六章和民数记二十六章最接近,这两个“流便名单”,叙事人也自由地采用不同传统,以反映自己那独特的神学向度。重点是犹大优先,利未出现在名单中,也将便雅悯提升为与犹大同等的位置。


犹大家谱排第一,篇幅也最多(2:3-4:23);其中犹大的儿子被引入两次,在二章3至54节是第一次;中间加入大卫的家谱(3:1-24)之后,在四章1至23节,第二次引入犹大的家谱,暗示大卫及所罗门将是下面故事的主角。


西缅为第二(4:24-43),在约书亚记也是这样,他们的产业在犹大人的产业中间(书19:1-9)。


显然,我们看到,叙事人是想讲“他的全以色列故事”!以犹大、便雅悯和利未为重心,犹大最前,利未中间,便雅悯最后的这种具有神学意涵的故事(2:3节,8:40节)。这样,就提供了历代志二至八章的框架,后面,让人看到侧重于犹大-大卫支派,以及便雅悯与犹大一起的南国支派,他们围绕着在圣殿里事奉的利未人,当然,其他的支派也没有被排除,而是在这框架内。但他们都必须在犹大和便雅悯的带领下,围绕着利未人。显然,这种以祭祀为中心的安排意图,为被掳时期的群体再次重拾了十二支派存在的目的。

 



03

每日默想


我们经常觉得历代志这些家谱枯燥和令人头痛,干脆来个跳跃直接到第十章。不过,我们思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家谱中的一员,或者你的祖先就是其中的一员。或许,你阅读这些家谱时则会会心一笑!这给我们一个启发,救恩故事不是抽象的内容,乃是有血有肉的人物;神记念的是这些有名有姓的受造者。


第二,对于被掳于巴比伦的以色列百姓,他们在现实面前,似乎对自己的神圣起源的记忆已经模糊,早期的历史,对他们而言已经变得不可理解。对于他们原先的民族制度、信仰原则及礼仪,甚至已经淡化。历代志的叙事人,以公式化的方式表达了以色列人的起源,以及他们以何种方式生活。这样就将过去的历史与现今的生活连结起来了。使他们能重寻过去的相关记忆,并在现实中有创意地实践。


故此,这些公式化的家谱,陈述了叙事人最核心的期望——眺望历史,并自由的极富想象力,是把过去带到被掳与外邦的犹太社群中。使他们晓得,在波斯的处境下,唯有重寻他们的根源,及对礼仪保持敏感,才有出路!


活在现今世界的基督徒,也经常感到信仰与现实的脱节,历代志叙事人的做法对你建立信仰实在性有哪些帮助?





04

每日加量

希伯来书九章


读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希伯来书九章释经 | 朝圣者的第九堂课


如今,学生们心中的石头似乎落了下来!有茅塞顿开之感,因着受苦而悲伤的脸庞,仿佛也有了笑容!


而这时,却听到老师说“既说新约,前约就为旧了,但那渐旧渐衰的必快归于无有了”。他们又纳闷了,既然圣约都要成为过去,那么,类如“圣所、至圣所、金香炉、约柜、金罐和亚伦发芽的杖、两块法版、那荣耀的基路伯所笼罩着的施恩座,这些神圣之物及其象征就不要了?还有那些严格的礼拜、洁净、献祭制度就此作罢了吗?这些可是上帝所设立的!


“我能理解你们的困惑,不过,你们还是需要仔细想一想,那些帮助人的礼拜之物,和使人接近上帝的礼仪制度,有没有使前来礼拜的人,得以完全呢?再包括,这些用来献祭的公羊、山羊的血,和母牛犊的灰,能一次性除去人良心上的罪吗?”老师看着他们。


“看看耶稣,衪并不在地上的圣所献祭,乃是在天上那更大更全备的圣所里(各各他山),祂所献上的祭物,也不是山羊和牛犊,乃是祂自己;所流的也不是这些祭牲的血,而是祂自己的血;祂是完全的,所献的祭也是完全的;祂所献上的祭,非亚伦祭司体系所能相比。你看,亚伦体系的大祭司,需要每年都献祭,而祂,只一次进入圣所(十字架),献上自己,就永远担当了我们的罪,衪的血,也洗净了我们的心灵,除去我们的死,使我们可以永远事奉神,且与祂面对面。这可是亚伦体系的大祭司梦寐以求的。


其实,先前的帐幕,也就是摩西时期的帐幕,是为了反映天上的帐幕,当时,摩西也说,地上的帐幕是按着山上的样式所启示的。如今,天上的既然显现了,那地上的,就功德圆满了。


现今,耶稣这位大祭司已经在高天之上,尽管我们暂时看不见衪,但有一天,祂还要最后显现。那时,与罪无关,乃是要完全拯救我们。这样看来,旧约是指向耶稣,衪如今一次献上自己的身体,就使我们这些朝圣者,得以成圣。


 思考问题


老师要求他的学生要改变!因为神的立约方式也改变了!而我们经常如陶恕(A.W.Tozer)所说:“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按神的本性接受祂,并相应地调整我们的生命。我们坚持试图改变祂,令祂接近我们自己的形像”。


通过这一堂课的聆听、思索,你觉得自己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