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10日|我等候耶和华
朗读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诗篇》一百三十篇5-6节
5 我等候耶和华,我的心等候,
我也仰望他的话。
6 我的心等候主,
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
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
省思:
战士、牧人在漫漫长夜中,
守护城墙、看顾羊群,
被诗人用以比照自己的心灵
在神面前的等候――
不是麻木消极、乃是警醒的等候。
等候是警觉加上期待,
是完全清醒地向着神。
祷告:
主,
祢曾命众门徒警醒祷告,
不久后,却发现他们都睡着了。
我也未能对祢的命令保持清醒,
未能警醒觉察祢的临在。
请原谅我的怠惰,
帮助我把握时间。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列王纪下 第二十三章
读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列王纪下》第23章 | 约西亚改革
约西亚没有因女先知户勒大的预言而绝望,他仍然在百姓中推动改革,使人遵行示玛:尽心尽性地顺从雅威。叙事人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他的多项改革措施:
首先,他追随摩西(申1:3;出24:3-8)、约书亚(书8:34-35)、撒母耳(撒上7:6,12:18-25)的传承,召集全体犹太人,举行了重新立约的仪式(1-3节)。
其次,他全面取缔偶像崇拜的地点,从圣殿到伯特利,尽将巴力、亚舍拉、亚斯他录、基抹,米勒公除去;将各种坛和柱像木偶尽都打碎;就连较不见经传的异教崇拜都不放过:将敬拜摩洛神及使男女在欣嫩子谷经火都废除,把人的骨头充满的地方尽都清理(4-14节)。
第三,他的改革深入到北国境内,将耶罗波安兴起的邱坛及拜偶像地点清除洁净,杀死当地的巴力祭司(15-20节);
第四点,也是高潮所在,守逾越节。叙事人对这事评价极高,说没有一个王有这么守过。约西亚在全地除去所有败坏的宗教风俗,高举律法,心志专一无可比拟(21-25节)。
不过,雅威的怒气,没有因约西亚的改革而停止,玛拿西的罪恶,由约西亚及那代人来承担,雅威将离开他们及他们的城耶路撒冷(26-27节)。
约西亚或许看到国中已经颇有起色,加上当时的亚述一再沦落,他可能急着摆脱亚述。在埃及国王尼哥带兵北上攻击亚述王乌巴列时,他竟然带兵在米吉多隘口,想去拦阻尼哥的去路[1]。这个时候,他犯了和希西家一样的错误,希西家急着想与巴比伦结盟,好牵制亚述的力量。约西亚则认为自己的力量,可以拦阻埃及军队。他忘记了王国的兴衰,完全控制在雅威手中。他的政治智慧确实令人怀疑,他根本听不进埃及王尼哥的警告,结果胸怀大志的他,竟死在埃及的弓箭手之下(参代下35:20-23)。
[1] 卜鲁斯:《以色列与列国史》,页103。
每日默想
约西亚的故事十分激荡人心,他没有因雅威审判的预言而灰心,他推行一系列改革,也颇有成果,他能像希西家、大卫一样,“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雅威。
然而,约西亚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使他英年早逝,国家从此落入埃及的轭中。
为何犹大这些前面一直顺服的王,最后都一致地走向失败的道路呢?包括约西亚,他为何会判断失误,使自己丧命呢?是不是每一个跟随神的人,最后的命运都以这种悲剧结束?
就以色列与犹大而言,他们缺乏长时期的顺服,包括约西亚,当他脱离困境了之后,又回到自己原来的路上来——假如他能努力求问雅威,可不可以上去拦阻埃及王尼哥,那境况会是如何呢?
我们今天也面临同样的挑战,我们能够将信仰这件枯燥但又重要的事情,保持长期的委身吗?要知道,跟随主的事情,既没有速成班,也没有中途而废还可成就的,唯有长久的顺服,才能达至目标。
每日加量
希伯来书第五章
读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希伯来书》第5章|朝圣者的第五堂课
“认识他吧?”第五堂课,老师继续展开早已准备好的画轴。
“麦基洗德?” “对,就是他!”
“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只知道他是个神秘人物,并不像亚伯拉罕、雅各及其他列祖,也不像摩西和亚伦那样被人了解,只知道他被称为‘永远的大祭司’。到底为何要这样称呼他,好像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与耶稣又有什么关连?”
“好,麦基洗德的许多事情,我稍后再讲,因你们暂时无法听懂我在讲什么。耶稣不但像亚伦一样蒙神所召做祭司,这点对吧?但耶稣却不是亚伦的体系,这点也对吧?那祂怎么能做祭司呢?也就是说:祂依赖哪一个体系来做祭司呢?就是他!麦基洗德。祂与麦基洗德一样,永远为祭司,超过了亚伦体系。因为衪是完全的,也只有麦基洗德与祂作类比,较为合适。
好了,既然祂是永远的大祭司,那么,凡顺从衪的人,不也就被永远地拯救吗?”
......
“话要说回来,假如我们离开了这样的道理,结果会是怎样呢?”
“被咒诅,就像那荆棘被火烧一样”。学生们个个眼神焦灼!
“不过,我深信你们都不是这类人,就凭你们一直以来为主所尽的力,和服侍他人所显出的爱心。但信仰在地,如逆水行舟,你们仍要坚持,就像那些前辈,他们为了信仰历经艰辛,其动力是神的应许,你们也当如此,万不可因眼前的困难而却步。”
思考问题
老师所劝勉的学生,不是活在象牙塔里的对象,而是正为信仰经历着各样的痛苦。而老师除了教导之外,依然对这群经历痛苦的人,有许多痛苦的责备。因为,苦难有时会使人埋怨神、迁怒于神,以致远离神。
在我们的生命中,真诚的责备是我们成长的需要。有时讲了夸大其词的见证话,圣灵在温柔地提醒我们;有时一句放肆的话,旁边肢体的直言相告;有时在服侍上不切实际的幻想,因着阅读圣经被责备;有时对同工过分苛刻的要求,因看到一位同侪的眼神而内省;有时因过分沉迷在某些事物,比如游戏,因听道而检讨......
总之,被责备是痛苦的,但绝对是必要的!
唐代的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有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太宗以魏征如镜子。你的朋友中,有可作镜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