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2日| 耶和华围绕祂的百姓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二十五篇
1 倚靠耶和华的人好像锡安山,
永不动摇。
2 众山怎样围绕耶路撒冷,
耶和华也照样围绕他的百姓,
从今时直到永远。
3 恶人的杖不常落在义人的份上,
免得义人伸手作恶。
4 耶和华啊,
求你善待那些为善和心里正直的人。
5 至于那偏行弯曲道路的人,
耶和华必使他和作恶的人一同出去受刑。
愿平安归于以色列。
省思:
耶路撒冷位于众山环抱的盆地,
有天然屏障,所以固若金汤。
神的百姓也同样
被“永不动摇”的主所环绕。
平安之主的临在,
胜过任何城门,
胜过任何防御工事。
祷告:
“基督与我同在,
基督在我里面、前面、旁边,
基督赢得我、安慰我、重建我,
基督在我之下,在我之上,
安静时、危难时有基督,
基督在所有爱我之人的心中,
基督在朋友、陌生人的口中。”(St.Patrick)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列王纪下 第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主前745-727年在位)的Calah石碑,提到以色列王米拿现、比加、何西阿都向亚述王献上了贡品。
《列王记下》第15章|北国的末期
十五章像是一本账簿,记录了流水般的王位更换,尽管可能有些王坐了很久的王位,比如亚撒利雅(1-2节),他坐了五十二年王,不过有可能,他因被神审判,得了大麻风病成为不洁,不能公开露面,与他儿子共同执政(5节)。然而,叙事人给我们的观感是,在以色列及犹大末后的君王叙事里,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对于南国来讲,主要是交代亚撒利雅和约坦这对父子执政的策略,他们在宗教上像大部分的犹大君王一样,采用双边政策:行雅威看为正的事,只是邱坛没有废去(3-4,34-35节)。
北国呢,当耶户王朝最后一位王撒迦利雅去世之后(12节),在这最后的二十六年里,有六位君王,如走马灯般地来来去去,除了一位王,残暴得令人发指的米拿现,得了善终之外(16、21节),其他五位都在无政府状态下被杀了。
对叙事人而言:暗杀、夺位、剖开妇人的肚腹,这些邪恶、暴政、无政府是北国灭亡前的状态。除了这些之外,看来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讲了。
是的,每一次的王位更换,时间就向亡国迈近一步,就如同往悬崖边下滑的车子,车轮每朝前滚动一圈,就濒临毁灭更近了。他干脆继续用公式来叙述:“行雅威眼中看为恶的事,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入罪里的那罪。”这种与雅威作对的政策,怎能会有好下场呢?在19节就将丧钟敲了一次!这里首次出现了亚述,这不祥的敌人,很快要掳掠他们。这些人名义上是雅威的子民,他们当中许多人很快就要沦为亡灵,幸存的则要亡命天涯!
不是吗?在29节记述了在亚述大军攻打下,以色列一系列城池失守,居民被掳,更悲惨的命运还在后面呢。
03
每日默想
中国古人的历史观是这样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久必衰、衰久必盛。意思是说:有一种自然力量导致王朝的流转,而这个流转的特点是循环式的。这点与列王纪的作者的历史观相同吗?也就是说,叙事人会认为王朝的兴衰是必然的规律吗?他会认为城市被毁、人民被掳是必然的吗?
如果不是必然,阻挡败亡的因素是什么呢?当然,一个国家兴衰的原因,很难作简单评述。不过,叙事人对列王作出了公式般的评述,使我们能领悟到一些真理。就以色列而言,宗教上的问题是他们败亡的原因。也就是说:败亡不是必然的,不是命定的,只要他们能够忠诚于神,悔改己心,就能改变国家兴衰之规律。
对个人而言,中国古人也认为富贵自有天命,天命难违。然而按照圣经的人观,我们命运的好坏仍然不是必然的规律。也就是说,无论我们的命运如何,其实都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上主可以使我们的人生轨迹不按规律,而按着祂的恩典而运行!
试分享你的命运改变的经历!
04
每日加量
提多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 提多书》第1章 | 教会之秩序
提多,也像提摩太一样,是保罗的属灵儿子。在保罗垂暮之年,他也像给提摩太写信以示劝告一样,写信给这位年轻有为的同工提多,使他能做好教会牧者的工作。
1、要尽真道之责(一1-4)
信件的开头部分,保罗作了精心的撰写,首先将主题表达:“选民的信心”、“敬虔真理的知识”、“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到了日期显明”,这些都是具有犹太基本信仰的主题。他把这些都集中于“救主基督耶稣”上面,意思是说:这一切都在救主耶稣基督里得到落实了。如今,他的身份,就像是先知所说的“传喜讯,报佳音”的天使(使徒)。
他以此来作为开场白,目的了然,是要提多尽“真道之责”,在恶名昭著的希腊第一大岛——克里特,去服侍初信的群体。
2、要建教会秩序(一5-16)
因着提多所服侍的地方,与提摩太所服侍的以弗所,这个亚细亚省的首府和罗马总督驻地不同。保罗要提多,在教会里首先要建立秩序。
那如何建立呢?在教会里设立长老和主教(1:5、7),这些教会领袖所要的资格,与对提摩太的吩咐一样,他们是神的管家,负责教导并为教会把守信仰之关——使会众免入假教师之途。
另外,这些领袖必须在道德上可靠,才有办法保护教会免受假教师的欺骗。因那些假教师,就是传讲必须通过割礼才能进入神的盟约的扰乱分子(1:10,14节),他们的言辞极有迷惑性。再加上,克里特岛民又是那些从恶不从善之流。民风不古,教会也容易跟风而沾染恶俗。不过,这些悖逆的人是被憎恶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1:16节),如拜异教的一般,最终要被审判。
思考问题
今天教会的管理与细则,与保罗要提多建立教会秩序的内容,是不需要完全相同的。而他以“真道”与“道德”为最基本的两大要素,是每个真诚信仰主耶稣基督的教会所必备的。
这点对今天那些注重活动与节目,而对参与者的品格要求和纪律的遵守,却不怎么看重的教会,是怎样的警告呢?
保罗要求提多授权于长老来提防、处理教会中的罪恶!意味着教会的领导层是有权柄的。我们今天的教会,假如要成长,你觉得这些“要求”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