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10月25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552天前 | 401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不断涌现的赞美
2 每日经文 | 王下6章-先知解围
3 今日默想 | 如何理解神迹
4 每日加量 | 提前3章-立正教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25日 | 不断涌现的赞美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九篇 169~172 


169 耶和华啊,

       愿我的呼吁达到你面前,

       照你的话赐我悟性。

170 愿我的恳求达到你面前,

       照你的话搭救我。

171 愿我的嘴发出赞美的话,

       因为你将律例教训我。

172 愿我的舌头歌唱你的话,

       因你一切的命令尽都公义。



省思:

本诗篇以非凡的气势默想神的律法,

将不断涌现的赞美步步推向高潮。

神的律法以恩慈理顺我们的生命,

使我们每日感受到恩典的喜乐,

诗人因此欢欣地高歌颂扬。



祷告:

“恩慈的父,真道荣光无限,

因属天圣言,主名永被推崇……

属天的导师、恩典的主,

愿祢总在近旁,教导我爱主圣道,

从中看见我救主。”

(Anne Steele,“Father of Mercies”)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列王纪下 第六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多坍遗址(Tel Dothan)旁边的山丘。「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以利沙」(王下六17)。



列王纪下 第6章|先知解围 


第六章所记述的几个神迹奇事,其主题一致:


1至7节,记述了先知门徒在约旦河里找回斧子的事情,与8至23节所记述的一大段,关于解围亚兰军队入侵撒马利亚城的叙事。这两段叙事,都在说明,以色列哪怕是面对强敌之时,只要他们有先知,就能重获力量。就好像门徒们不慎将斧子掉到河里,失去了工具,只要他们来求助先知,就能重获利器;尽管亚兰军成千上万,但雅威的军队比他们更多,而且是看不见的。他们只要来向先知求问,就有克敌之法(17节)。


可悲的是,以色列的君王,并没有重视这等资源,他们不信先知,不遵从这一规律。反而,与先知作对,甚至要杀先知。从六章24至七章2节这段叙述中看到:


当时亚兰军再次上来围攻首都撒马利亚(这次的亚兰王是便哈达),撒马利亚城粮草断绝(24-25节)。两个妇人因城被围困没有吃的,就吃自己的儿子,当她们吃完一个孩子,其中一个妇人却将自己的孩子藏了起来,不愿意交出来让大家吃,而另外一个妇人深感不公。当她看见以色列王的时候,求王来为她伸冤,断定是非(26、28-29节)。


这件事使我们看到以色列在约兰的恶政之下,他们背道的地步究竟有多远,完全迦南化了——竟然吃婴孩。另外,约兰的统治也实在太无能了,他不但不能御敌,在敌军围困下,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没有办法提供给百姓。这座城很快将在亚兰围困之下完全崩溃,人将死绝,但君王完全无计可施。更严重的是,约兰将这等灾难,嫁祸于先知以利沙,并决定要杀以利沙来解恨(31节)。然而,雅威的先知却有解围之计。就像是亚哈因为饥荒归罪以利亚一样,拜偶像的君王与雅威的先知呈现彼此作对的局面。


当王带着随从,来到先知以利沙的住处,想拿先知正法,并坦言说,不信靠雅威(32-33节)。以利沙则再次劝勉他们,要来信靠雅威,并预告明天撒马利亚城将解围,饥荒得以缓解(7:1-2)。


这段叙事再次呈现出君王与先知,他们之间的冲突不可挽回,即使先知预告围城将马上解决,饥荒将缓解,而他们也都不信。唯有听从雅威的先知,才是克敌之法,但他们并没有从上一次解围的经验中学到什么。



03

今日默想


我们在读以利亚及以利沙的故事时,可能很容易投入到神迹故事里,很少去思想他们的神迹故事,往往与以色列的命运相关。先知是他们的命根子,因为先知传讲雅威的律法,要求君王及百姓来遵行,并用各样方式(其中主要的方式就是彰显神迹),使他们从各样偶像崇拜中转移,来关注雅威,或者从各样压力中,来学习信靠雅威,以使他们获得拯救。一句话,先知的神迹奇事,是为了让以色列人忠于雅威。这种读经的方法,可以用来理解耶稣所行的神迹吗?





04

每日加量 

提摩太前书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亚底米神庙位于今天土耳其的以弗所,供奉女神亚底米,亦称黛安娜,是生育与丰收之神,远至亚细亚一带人士都来朝拜,是基督教兴起之前最普遍的民间信仰。神庙长130米,宽70米,有126根高18米大理石柱,由吕底亚王国的克罗索斯开始建造,历经120年,完成于主前550年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国,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提摩太前书》第3章 | 立正教


保罗教导他的儿子提摩太,要使教会从基督和圣灵而来的新生命,彰显在地上。假如要落实这一点,教会就需要有健康的管理(组织),而管理,就需要合适的人选,那挑人,就是一门学问。保罗把这看家本领传给了提摩太。


教会最主要的管理团队有两个:主教(监督)与执事。


1、主教(1-7节)


教会首要的角色是主教,挑选这人选,首先要看他是否有心!假如有人渴望得到此侍奉岗位,应当被鼓励。其二,要看他是否有力!在教会内外见证都有力量吗?在教会内,有表现合宜的品德吗?在教外,能维持信徒良好的名声吗?有心又有力,可以作为培养的人选。


这等人也必须作风正派,看重家庭的价值,对妻子专一(2节)。有别于帝国的文化:爱情是从那些高级的风尚妓女那里获得,而妻子则如糟糠,在家鲜有地位。而教会的主教人选却万不可在婚姻道德上有问题。他也要疼惜孩子,尽力养育他。这种教导也有别于帝国的风气,帝国将未成年人视如物件。


另外,需要谨记的是,不要选刚来教会的人做主教。有时,容易因为某些人在某些方面较突出,而挑选了他来负责教会治理。但这人可能因缺乏教会生活,或对教会缺乏感情,信仰也缺乏历练,以致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


2、执事(8-13节)


对执事的要求,大体与主教一样。不要挑选好酒之徒和贪财之辈的要求,可能不是指酒徒,因酒徒一看就不合适。当将好酒与贪财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大致能明白,其意思可能是:不要挑选那些在社会上左右逢源,经常有应酬的成功人士,因这样的人容易在教会里引人注目。但他们的价值观,依然是按照帝国的潮流,这等人不合适作教会的执事。

对女执事的要求则是:在信仰上有追求的贤妻良母,善于持家的女性是首选。


思考问题:

保罗的“人才标准”认为:忠厚、单纯、不好多事、清心寡欲与看重亲情的人,比在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更适合作教会领袖。也就是说:教会的领袖,要完全有别于以皇帝为最高标准的那种成功人士。


教会如家,缺乏家庭意识的,那种在风月场、名利场和角斗场都出类拔萃的人,确实不适合做领袖。这些标准依然适合现今的教会吗?


▓ 本文插图选自圣经综合解读网https://cmcbiblerea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