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7日|你要享福
朗读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诗篇》一百二十八篇
1 凡敬畏耶和华、
遵行他道的人,便为有福。
2 你要吃劳碌得来的,
你要享福,事情顺利。
3 你妻子在你的内室,
好像多结果子的葡萄树;
你儿女围绕你的桌子,
好像橄榄栽子。
4 看哪,敬畏耶和华的人,
必要这样蒙福!
5 愿耶和华从锡安赐福给你;
愿你一生一世看见耶路撒冷的好处。
6 愿你看见你儿女的儿女;
愿平安归于以色列。
省思:
每个人都希望享福,
却不是人人都愿意
创造有福的条件。
神提供了有福生活的环境:
祂的法则和临在
即是使我们得享永福的依据。
祷告:
天父,我愿祢的临在
成为我生命中一个自然的部分,
使我一切的行动都出于顺服,
我一切地话语都带着赞美,
我便得享你在耶稣基督里
为我所预备的丰盛。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列王纪下二十章
读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列王记下二十章释经|两个叙事
二十章的两个叙事,反映出希西家对神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面一个表明了希西家对神的信靠,他不但病得痊愈,雅威也帮他击退亚述的围攻,保护了耶路撒冷(6节)。从第二个叙事中,让我们看到,他讨好巴比伦,向使者展示他的实力,将宝库中的贵重物件给他看,希望巴比伦能与他结盟。他因此遭到先知谴责,先知也预告犹大最终被掳,凡展示给巴比伦使者的器物也将被夺走。
希西家得了病,先知以赛亚告诉他,雅威要他赶紧留下遗嘱,因为他将要死了(1节)。
希西家深感悲伤,那时的国政尚不亨通,敌人时来围攻(6节),而且,他还需要扶持训练继承人[4](21:1)。在绝望中他呼求雅威,求神记念他所存的完全的心,及所作的善行(2-3节)。完全的心不但是指他对神的敬虔,也表明他按照申命记中理想君王的方式施政[5]。百感交集的他,难以接受死亡的消息。
以赛亚很快就接到雅威的回应:希西家的寿命得到“十五年”的加增[6];雅威将亚述侵略军击退,城市及王朝也得到眷顾。雅威对大卫当初的应许不会撤销(4-6节,参撒下7:15-16)。
雅威的话语随即应验了:以赛亚让希西家取一个无花果饼来贴在疮上,结果,希西家的病就好了(7节)。
为了加强希西家的信心,以赛亚让希西家选择要让日晷的影子向前进十度,还是退后十度?希西家选择了退后十度,因为退后十度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更能显示神的作工(8-10节)。果然,当先知向雅威求告后,雅威就让日晷的影子退了十度(11节)。这意味着希西家的病得了痊愈,耶路撒冷也将蒙救赎。
12至19节的叙事是为了说明:希西家自己的行为,就成为日后被掳巴比伦的象征,先知以赛亚是这样解读的。
新兴的巴比伦帝国也想与希西家结盟,一同来对抗亚述帝国。当国王得知希西家病得痊愈,就派使者出访犹大(12节)。一直受亚述压力的希西家,向使者展示了他的实力和财富(13节)。或许不是出于虚荣的缘故,而是出于外交上的需要,使巴比伦晓得,他是有实力、值得信赖的盟友。
先知以赛亚得知此事后,来告诉希西家,雅威对此事的反应:巴比伦将是犹大王朝的终结者,曾展示给巴比伦使者的那些器物及财富,一个都不剩的要被掳到巴比伦去;从希西家自身所出的众子,都要被掳到巴比伦王宫当太监。
[4]在二十一章1节,我们看到他的继承人是玛拿西。假如玛拿西是在他求寿后所生的,也有可能。但也有可能是在他求寿前生的。在希西家在生之年,就将玛拿西扶上王位。
[5]参魏兹曼:《丁道尔旧约注释:列王纪上下》,页361。他死于约主前六八六年,他得知耶路撒冷人被掳的命运(参20:16-18:)。
每日默想
本章的两个叙事让我们看到,希西家在面临压力时,有两个反应:第一个就是依靠雅威;第二个就是与他国结盟(并没有寻求雅威)。他的正反两面,往往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模一样。当我们在面对压力时,要真正寻求主,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这在于我们惯常恒久的操练,才能达到。你是如何看重每天与主同行的操练?
每日加量
希伯来书第二章
读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
希伯来书二章释经 | 朝圣者的第二课堂
老师上的第二堂课的内容就是“人”,一位由神儿子成为的“人”!他拿出看家本领——把这位接受天使敬拜的主,从“比天使更小一点,到受死、复活、升天,最后戴上皇冠,又呼召了许多人,聚集在神的家里”这一连串的事件,描绘了出来。
“祂是天使所敬拜的‘神的儿子’,怎会变成比天使还小了呢?”学生不无困扰。
“是因为祂要与造物主的众儿女认同,所以祂——这位崇高的儿子,却自我卑微,成为了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人。并且,以祂的身体,那个和我们一样软弱的身体,藉着祂那身体的死亡,败坏了掌管死亡的魔鬼,就此释放了我们这些因怕死,却又在死亡面前完全无力的人。”
“哦......!”学生们似有所悟:“那祂是不是有点像大祭司呢?因为大祭司的生命特质就和我们一样,他也被自身的软弱所困,所以,他能体谅我们的软弱与失败,并在神面前为我们代求?”
“对啊,多么宝贵啊!其实,并不是因为祂自己不够完全,需要透过献祭使自己完全。乃是为了关心‘我们这些属于亚伯拉罕的后裔’,甚至,超越了对‘天使’的关心。所以,衪在凡事上都来认同我们这些软弱的人,为了我们所犯的罪,献上挽回的祭物,这个祭物,就是祂自己的身体。祂那完全的身体,只是披上了我们罪身的形象,其目的是为了将我们从各样恶行中,拯救出来。”
思考问题
有识之士说,现今是一个“只有路标,而没有目的地”的时代!今天,人对于家庭、居所、职场、政治和教会,都好像没有什么归属感。流动性越来越大,而稳定性却越来越弱,甚至教会好像也没有免疫力。
很多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从一间教会走到另外一间教会,寻找合适的敬拜、查经班、儿童主日学,或青年团契。甚至在某一阶段,同时在不同的教会活动。基督徒群体成了大社会的写照,在消费的大洪流中,没有坚决地委身于基督,也不在教会中承担个人的责任,过着消费漂流者的生活。
今天,这位老师要求他的学生,委身于为我们尝了死味,领我们进入到荣耀里的“神的儿子”,如何提醒你我?你打算如何体现对信仰委身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