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2月10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809天前 | 508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手洁心清
2. 每日经文 | 创43章-便雅悯
3. 今日默想 | 如何看这段兄弟相聚的故事?
4. 每日加量 | 可13章-神儿子的警告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2月10日 手洁心清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二十四篇3-6 节


3 谁能登耶和华的山?

   谁能站在他的圣所?

4 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

   起誓不怀诡诈的人。

5 他必蒙耶和华赐福,

   又蒙救他的 神使他成义。

6 这是寻求耶和华的族类,

   是寻求你面的雅各。〔细拉〕

 

省思:

神美好的创造

既带给我们一种欣然的把握,

也同时激发一种深切的责任感——

愿自己的生活配得上神的眷爱。

我们的内在(心)和外在(手)生活

即多方反映了自己对神之信实的回应。

 

祷告:

“救赎主,我敞开心门欢迎祢,

请祢进来,永居我心。

让我感受祢在我里面,

藉我彰显祢的恩典和爱。”

( Georg Weissel, “ Lift Up Your Heads, Ye Mighty Gates,”)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四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创世记》第43章|便雅悯


饥荒越来越严重,只有再到埃及籴粮才能活下去,兄弟们的建议与前面一样,只有将便雅悯带上才行得通。


雅各在精神要崩溃之下(43:6),被犹大说服。这一段故事具有逆转的效果,犹大崭露头角,他那“我愿终生承担这罪”,远比流便的“杀了我的两个儿子”来得现实(流便在长子名分上也再次出局)。雅各的回话与犹大异曲同工,他吩咐带上一切礼物的做法,与他自己面对以扫时类似。他说出一句非常正确的话:“愿全能的神使那人怜悯你们,给你们释放你们的那个兄弟和便雅悯。至于我,如果要丧失儿子就丧失了吧。”这也是他为什么能被犹大的话打动的原因,他是否也已经领略到作为长子的意义呢?是不是觉得除了约瑟之外,能够为这个家族,承担责任的就应该是犹大了?从他后来把犹大立在众弟兄之上,也看出这点。


16至34节,当约瑟见到便雅悯,态度由原来的严苛转为温和(42:7-17,18-20),相信读者会像他的兄长们一样满腹狐疑。西缅是被当作间谍而关押的,那么,便雅悯的到来应该受到详细审问才对,不但没有被审问,还被邀请用膳,那些莫名其妙的银子也不再追究!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就是26节里,兄弟们为雅各向约瑟献上礼物,并且他们又俯伏在地向他下拜。便雅悯也在其中,这时,约瑟第一个梦便完全应验了!


约瑟与兄弟见面,先客套问他们的父亲,他们回答说:“你仆人我们父亲平安,他还在。”然后低头下拜。雅各当然还在,不过,他却饱受他们所制造的精神痛苦,而约瑟也给他制造了痛苦,不肯让雅各知道他还活着,约瑟到底还是无法控制感情,当他看见同父同母的兄弟便雅悯的时候,急忙找地方哭!看来,公开的相认很快就要来到!所看到的场面与雅各与以扫相见出奇得相像,“兄弟反目――兄弟和解”这样的故事典型,再次重现,只是约瑟与兄弟的故事,要比以实玛利与以撒、以扫与雅各之间的故事显得更为细腻了。


32至34节,叙述了约瑟为他们备餐,按照长幼有序,这做法令仍然蒙在鼓里的兄弟们害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这个埃及宰相知道他们的家事?约瑟给便雅悯的菜品多出其他人的五倍。叙事人,还是在提醒我们:别忘了,仍然需要留意这是兄弟竞争(相争)的故事。早年,约瑟得到父亲的宠爱,兄弟们嫉妒他,如今,他偏爱便雅悯,使他与众不同,这些哥哥们,依然会嫉妒吗?在下一章,他用银杯来试验,除了要使事态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步骤前进之外,是不是也想看看他们会不会因嫉妒而加害这个弟弟呢?而后面让我们看到,哥哥们没有嫉妒,只是害怕!



03

今日默想


你会如何看这段兄弟相聚的故事呢?




04

每日加量 

马可福音 第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可福音》第13章 | 神儿子的警告

 

犹太人通过圣殿所缔造的“利益、权力、种族甚至是宗教等等”议题,实际上与上主赐给他们——通过圣殿彰显独一真神,以及万民和解(祷告)的使命,相差太远。而耶稣的门徒,又是如何理解呢?在13章1节,门徒当中有人对圣殿的雄伟无比的感慨,暴露了他们以圣殿为中心的国家分离主义!耶稣则深表悲哀:


因为这种强权、暴力革命的模式,最终把自己送到毁灭之地——他们要与圣殿一同被毁,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13:1-37);审判的人还是他们认为不是弥赛亚的人子(弥赛亚的意思)(13:24-27)。这充分暴露犹太民族整体,在其中被迷惑是多么的大(13:6);所导致的灾殃将会是多么的深。


这种暴力革命,也势必带来整个民族之间更大的分离,甚至亲人之间,也都彼此怀疑,互相猜忌(13:12),更是导致民族性的空前灾难。在主前167年,安提阿古四世凌辱他们,强迫他们吃猪肉,并在同年十二月廿五日,在圣殿原来祭坛的位置上竖立了一座希腊祭坛,这样的事情要再次出现。


这对门徒也起到严重的警告作用,他们需要非常小心,因为这些革命者,都是打着“弥赛亚,捍卫圣殿”的旗号而进行的(13:5-7节,21-23节)。历史上果然是如此,在主后66至70年之间,犹太人在西门(他自称为星之子)的带领下,号召民族起义,要推翻罗马的统治。在主后70年,罗马太子提多将军围攻了4个月加25天,之后(7月),他的军队闯进圣殿,一把火烧毁了圣殿,连殿的根基都露出来了(13:14节),最终将耶路撒冷和犹太人,推到万劫不复的地步,耶路撒冷城被烧毁,在这几年间(66-70年),大约有一百万犹太人被杀。


令人担忧的是,门徒们自身的弥赛亚思维,和当时的主流,相差无几。所以,警醒是十分必要的!


思考问题:


假如马可福音果然是在主后66至68年写成的,那么,回顾耶稣的这些警告,对当时的教会而言,是迫在眉睫的!因为假如教会加入“犹太——罗马”战争,可想而知,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也就是说:教会回顾耶稣的预言,有着适切性。


那么,今天我们的处境完全与第一世纪60-70年代不同,阅读这些“预言”,又会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