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24日 | 地就摇撼战抖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八篇7-15节
7 那时,因他发怒,地就摇撼战抖;
山的根基也震动摇撼。
8 从他鼻孔冒烟上腾,
从他口中发火焚烧,连炭也着了。
9 他又使天下垂,亲自降临,
有黑云在他脚下。
10 他坐着基路伯飞行,
他藉着风的翅膀快飞。
11 他以黑暗为藏身之处,以水的黑暗、
天空的厚云为他四围的行宫。
12 因他面前的光辉,他的厚云行过,
便有冰雹火炭。
13 耶和华也在天上打雷,
至高者发出声音,便有冰雹火炭。
14 他射出箭来,使仇敌四散;
多多发出闪电,使他们扰乱。
15 耶和华啊,你的斥责一发,
你鼻孔的气一出,
海底就出现,大地的根基也显露。
省思:
地震、雷鸣、闪电、火山爆发,
乃自然界突发性的大变动,
我们的神
在人类未经用心观察的生活表层下,
也是如此异常活跃。
祷告:
主,我在自己的小信中,
竟按自己的方便将祢随意缩小,
按自己的需求去拿捏祢的属性。
愿祢雷鸣般的话语揭示我所在世界的根基,
让我清楚看见——
祢并非一件方便可用之物,
而是我立足的磐石。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二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创世记》第25章|长子
25章的内容可谓丰富又复杂,用了一贯的手法,在新一代或时代到来之前,对旧的一代作了交代:1-6节是对亚伯拉罕与基土拉所生的后代的叙述,尤其突出与以撒的不同,他们朝东面而行,往东方的地去,这描述的方向(创2:14,3:24,4:16,13:11节),是不祥的未蒙应许之地。7-11节则是应许地,以亚伯拉罕葬在这里为标志。12-18节,是对亚伯拉罕另一个儿子的记载,交代了他的后代,怎样实现了十六章12节、二十一章18节里的预言。这不禁给人一阵安慰,虽然他们是相对次要的一族,但神对他们的应许也都实现了,那么,作为蒙拣选的后裔,那关于他们的预言,实现也就不在话下了!
25章19至34节,给整个故事定个基调:首先,利百加因很难生育而求问上主。上主对她的答复是:“两国在你肚里……大的要服事小的(二十五:23)。”这预告宣布两个儿子的最终命运。不过,这家庭的四个人,对这神谕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上主的意思是说:两兄弟各作两个族的祖宗,而雅各率先出招,为要实现这句话,他骗取长子的名分,他认为,只要获得“大的名分”,就会让事实是“大的”以扫,来服事这个作弟弟的。所以,他乘以扫之危,用红豆汤来骗取。
以扫呢?他认为既然大的要服事小的,那么我把大的名分给雅各,你不就服事我了吗?因此,可以看到,他们的焦点都是相同——到底要让谁服事谁,他们都想办法让对方服事我!以扫难逃罪责,他对传统的轻忽,导致他从此无缘于蒙拣选之列!利百加与以撒,带着不同的目的,各自站在两个儿子的一边,都期望上主的神谕,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助威加力。
25章19至34节这一段,是创世记叙述的中心,是我们了解创世记的关键部分,给我们最起码两方面的总结:
1、应许一定能实现,但需要经过许多艰难。
故事按创世记3章14至19节的格局而发展,其间波澜曲折。看来,应许的实现总是漫长痛苦的,撒拉、利百加、拉结等都受生产之苦,都成为被丈夫管辖的人,她们经历艰难(或祷告后),才生下应许之子(而利百加在这里是一个反角,她在与以撒的关系中,处处主动出招)。
2、要作长子,就是成为别人的奴仆!
如果以撒的出生,解决了谁是后裔这一难题;那么,雅各这个角色让我们看到:作为后裔,他到底会是怎样的:为生存费尽心力,历经艰难(回应创三17-19节);而雅各的儿子犹大与约瑟,则将后裔最核心的特征,有效地表现出来——犹大以一人承担别人的罪,打算成为兄弟约瑟的奴仆。他这一举动,化解了自该隐与亚伯以来,兄弟彼此为仇的魔咒。看来,要作长子,就是成为别人的奴仆!这也是五经的主题之一。
03
今日默想
创世记这种“化解兄弟相争的意图”,你如何将它理解为属于亚伯拉罕应许的一部分?
04
每日加量
马太福音 第二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2:(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3:(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24章 | 新的警告
二十三章结尾的时候,耶稣对耶路撒冷发出一个严厉的审判,说这是个与上主对抗,常杀害先知,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它这里来的人的地方。我们就在这个背景下,来看第二十四章。
一定要知道:这是关键的时刻
在解读1至14节之时,经常被会说是“对主再来”(二千年来一直都如此)的预言;或者将这段与教会的被提这种神学联系在一起。其实,我们要回到马太福音自身整体的思维来看,这段经文依然与当时的语境,和作者的目的相关联。
当耶稣出了圣殿,门徒进前来,把殿宇指给他看。在当时,这座大希律已经花了46年的工夫[1](参约2:20节),仍然在建造的殿宇,极其辉煌。门徒们为它的雄伟而感叹万分。耶稣则有着另外的看法,祂如同耶利米和以赛亚,以及其他的先知,为这个背叛神的圣殿悲哀:“你们看见这宏伟的殿宇吗?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能留下不被拆毁了”(参2节)。这么宏伟的殿宇,在耶稣的眼里却很悲惨,将会变为荒场、废墟,祂为此发出哀叹!
在橄榄山上,门徒困惑不解,暗暗地来说:“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3节)。耶稣所说的——圣殿被毁,将要成为荒场,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就他们的世界观而言,圣殿被毁等于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世界”,将遭到空前劫难,也可称为是他们的世界末日!这也正是为何门徒会将“圣殿被毁”,与“耶稣的降临”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了。因他们的思维顺序是这样的:耶稣的降临,带来了世界的末日;然后(在这个时间段里),对耶路撒冷进行拆毁和审判。
耶稣在作答之先,提醒他们说:“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4节)。祂要他们留意,在耶路撒冷被毁这个灾难发生之前,至少会发生这样三件事情:
第一件,在那期间,有不少的人,以弥赛亚的名义,进行复国的行动,以此来“迷惑”众人(5节);第二件,要发生革命与打仗的事情(6节);第三件就是逼迫,不但有饥荒、战争、地震等事件,他们这些耶稣的门徒,要被万民恨恶,被人陷害,他们要遭遇可怕的逼迫(7-10节)。
不过,门徒要小心!当看到这些事的发生,并不意味“末期”的到来;当看到“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这些军事和侵略,和多处的饥荒和地震,这些兵荒马乱的年代,只是灾难的起头,还不是耶路撒冷被毁、被审判的末世时刻,也不是耶稣以弥赛亚这一王者身份出现的时刻。
那在这个混乱的时段里,他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他们必须坚韧,带着盼望,等待在那关键时刻到来之时的救赎!
第二、在这个艰难期,不但要自保,更是要积极地将弥赛亚耶稣所带来天国的福音,传遍天下,为万民做见证。
第三、要有正确的时间表:假如将“耶路撒冷被毁,基督降临”这个世界的末期,当做是一个产难的妇人生产的时刻,那么,在这个末期来临之前,所发生的一切看似不好的事情,其实就如同妇人怀孕的时期(十月怀胎)。弥赛亚的门徒,因着宣扬福音,所受的一切苦难,就如同妇人在孕育一个新的生命——要将世界带进末世这个崭新的时刻。
第四、在这个时期里,他们尤其需要提防“迷惑人的假先知”(23-28节)。
一定要留心:人子的降临
前面说过,耶稣和门徒是在谈论世界观的话题。在我们的观念当中,世界末了就是全宇宙性的被毁掉;就他们而言,其实是指对于以色列而言的宇宙中心——耶路撒冷被毁掉!那“基督的降临”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29至31节这一段表明:在“世界末了”的时日里,要发生,灾难之后,人子要出现,从中带来几个变化:
1)天地的演变: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
2)万族被审判: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3)选民被召聚:祂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
在29节所描述的,不是耶稣的独创,在出埃及记里面就有黑夜之灾(参出10:21-23),这是作为上主施行审判的经典描述。
我们回到第15节,耶稣说,在那个“产难的起头”的日子里,他们要“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将站在圣地”。祂其实是原封不动地引用但以理书,意思明了:“人子的降临”,指的就是但以理书里所说的事件的发生。可以这样理解:当门徒们问圣殿被毁这个事件,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之时,耶稣说,你们去看但以理书吧!当神的百姓在异教世界里活着,遭外邦人镇压,神,他们的神,将差遣一位好像人子的,来为他们伸冤,拯救他们。那时,亘古长存者也将一起出现。
这,就是祂降临的时候!
在犹太人的观念里,镇压上主百姓的就被称为世界的力量,从主前587年圣殿被毁,直到现在为止,他们伏在世界的能力之下。自此之后,以色列这个属神的国度就没有了,他们处在异教世界里,活在一个不洁净的邪恶的偶像世界里。尤其是安提阿古四世伊彼凡尼(就是“神显现”的意思,公元前175-164年作叙利亚王),在公元前168年,用猪血玷污耶和华的圣坛,两个月后(基斯流月25日),在圣殿里设立给异教神祗奥林帕斯的祭坛。虽然在主前165年的马加比革命,赢得了犹太国独立,洁净了圣殿,建立哈斯摩尼王朝,先不说这个王朝本身异常混乱,统治得极不理想,一百多年之后,在公元前 66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及整个迦南,将之变为罗马的行省,并改名巴勒斯丁,直到如今(门徒问耶稣的时候),耶路撒冷,这个“属于神”的地方,依然在“世界及其势力”之下。
直观而言,门徒的问题即是:镇压我们的世界什么时候会结束?你作为弥赛亚的身份,来洁净这个被污染的圣城,将罗马人赶走,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度,是什么时候呢?这就是犹太人所关心的世界观:弥赛亚结束外邦人的统治,带来全新的、完全由上主掌权的弥赛亚国度。这个全新的世界到来,被他们称为“末世”。
当时的圣殿有一帮利益集团在统治,就是依靠罗马掌权的撒都该人,他们和罗马人勾结,在圣殿收很高的税,然后过着很好的生活。法利赛人也和掌管圣殿的撒都该人水火不容,法利赛人和耶稣的门徒都属于平民阶层,他们希望把这一群掌管圣殿及其后面的势力——罗马人清理干净。这就是他们对弥赛亚的期盼——祂以王的身份临在耶路撒冷。当他们说基督降临的时候,说的就是弥赛亚来掌权、罗马殖民和撒都该人统治被结束之时了。假如与耶稣这里的话相结合(24:2),其意思就等于:当祂降临的时候,也就是将圣殿的功能彻底结束之时。
一定要警惕:那个战争的来临
我们接着看16节之后的经文。15节说,将会有人要做亵渎圣殿的行为,就是“民攻打民,国攻打国”的战事(5节)。祂警告门徒,当发生这些事,他们千万别参与,反而要赶紧逃跑。在房上的,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事情发生的严重性和紧迫程度,非常可怕!所以,祂说:怀孕和奶孩子的妇人,因行动不便就更麻烦了!那时,祈求神神怜悯,最好这件事,不要发生在冬天或者安息日,因为对犹太人来说,安息日不做工,并且不走太远的路,许多的路也被规定不能去。假如这个灾难的事件发生在安息日,真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这种灾难也最好不要发生在冬天,冬天太冷,也穿得太多,跑不快。
这个灾难之大,史无前例,从世界的起头到现在,都没有过,后来也必没有。因为圣殿被毁,对犹太人而言,就是“他们的世界”的毁灭。也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这个灾难!不过,因着神与他们所立的约尚存,为着选民,那日子必减少了(21-22节)。
门徒也要特别小心,因这个时刻:非常具有迷惑性(23-26节),那时,有人会说‘弥赛亚在这里’,或说‘弥赛亚在那里’。但他们千万不要相信,因为奉基督和先知的名儿徐安琪的复国行动将会妖言惑众,并有人会从中趁火打劫,起来“显大神迹与大奇事”,极具迷惑性!所以,无论谁自称是弥赛亚,自称是以色列的救主,是先知,都不要信,千万不要听这些迷惑。
不过,这个降临的时刻,也不是没有征兆的!看看尸首吧!看看鹰吧(28节)!尸首是指有人被杀,鹰是指希律和罗马的军队!因为希律的国徽就是鹰,罗马的国徽也是鹰。耶稣的意思是说,当看到满城有着鹰的徽标的罗马军队在大肆屠杀的时候,这就是祂降临的时候!就是祂以人子、以王的身份显现的时候!
耶稣也告诉他们:假如能掌握这些要点,也无需过分悲观,因为“危机”之时正是“转机”之日——当“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29节)。当他们看到这些灾难的现象时,不要那么悲哀,因这些悲惨的事件发生的时候,也就是新世界开始的时候,这正是第30至31节里“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的时候”所要表达的。在这个日子里,人子要作“审判万族”,与“拯救百姓”事情:
1)地上的万族都要因此而哀哭,他们要看见耶稣作为“人子”(弥赛亚),充满着能力,与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2)这位人子,祂也要差遣使者,用号筒[2]的大声,将祂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
所以,这个时刻,宛如寒冬已过,接踵而来的春夏,会促发无花果的树叶长出嫩枝叶——耶路撒冷将要被毁,而新世代将要接踵而来(32节)。
33至34节,耶稣继续安慰他们:这个艰难期,不会持续很久!当这些事情发生之时,表明“人子”就在“门口了”!也就是说:不需要千秋万代,就在这个世代!
但这种“百分之百”会发生的事件(35节),和“史无前例”的严重性(36节),是严重地被忽略的,这正是35至51节这一大段所要表达的意思!
耶稣说,祂所宣告要发生的事件,是斩钉截铁的!天地都可以废去,而祂所说的审判与拯救的事件,却一定要发生!可是,如此严肃的审判,和如此重大的救赎事件,有着巨大的“隐蔽性”,不容易让人明白——“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甚至,祂夸张地说:连祂自己都不知道!唯有父知道(36节)。
这个事件太重要了,太关键了,也太危险了。祂如此表达的重点,并不是在讲这个事情要精确到何时发生,而是说这个“灾难的严重性”,和“救赎的忽然来到”的特征。
可悲的是,这么重大的事件,完全被人严重忽略!可悲的情形,如同“挪亚的日子”,在洪水来临之前,人照样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发生如此重大的事件,很多人还是若无其事,仍然如洪水来临以前的人们一样(37-39节)。
这势态来的时候非常危急,罗马军队在夺城之时,一定会有一部分人被抓走,有一部分人会被留下,“两个人在田里,(被)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被)取去一个,撇下一个”。这些形象性地描述了,罗马军队冲进耶路撒冷的时候的情形:如果有人在田里干活被发现,就会被抓走;女人在推磨,要被军队发现,也被抓走(40-41节)。
所以,耶稣教导门徒——“一定要警惕!要把我教导的事情当一回事”(42节)。这个连人子都不知道会何时发生的事情!今天都让你们知道了。这是耶稣的修辞方法,祂在警告大家,千万不要去参加犹太人鼓吹的保卫圣殿的活动,如果他们去保卫圣殿,将遭到“被取去、被撇下”的灾难。
当祂以王的身份审判,降下灾难,就像主前587/586年那场灾祸,尼布甲尼撒大军横扫犹太全地,攻陷耶路撒冷,精英被掳走,留下最穷的人。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之时,作为祂的门徒,需要忠心持守这些教导,时刻警惕,如同家主时刻提防贼一样警惕,假如他们重视这些教导,就如同45至47节所举的那个忠诚的家仆,将要得到主人的赏赐;反而,假如轻乎这些教导,就如同48至-51节所描述的恶仆一样,将被主人处置。
附录11:对“人子降临”更多的解释
二十四章的事件在主后70年发生了,门徒中有些人也经历到了这个事件。本文接受马太福音成书大致在主后60至68年,对主后70年的事件,很自然会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里说的基督降临的事件,是与圣殿被毁密切相关的。
就大部分的犹太人的世界观,他们认为:现今是活在一个邪恶的外邦世界里,他们盼望神差遣一个弥赛亚来临,将这个罪恶的旧世界结束,引进新的世界,到那时,他们相信被外邦人污秽的圣殿将被洁净。
耶稣的门徒也有自己的世界观,既受犹太主流人群的影响,也受耶稣的影响。而耶稣的世界观是把邪恶的势力直接指向耶路撒冷。我们从二十章第37节记述的,耶稣对耶稣撒冷的哀叹中可看到祂的观点:耶路撒冷如同异教之都所多玛、俄摩拉一般,将要被毁灭。
犹太人和门徒们认为这个世界要被上主毁掉,耶稣也说这个世界要被上主毁掉。而他们所指各自不同,犹太人与门徒会认为这里的世界,指罗马以及相关的权势;而耶稣所说的世界则是耶路撒冷,尤其是以圣殿为中心的权力机构。
就犹太人而言:圣殿一旦被拆毁,等于他们的神抛弃了他们。耶稣对门徒说: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就是这个时候了。也就是说:当但以理书九章27节所描述的,就是在主前 167 年,安提阿古四世率军来到耶路撒冷,进入圣殿,将之亵渎,在圣殿里安放宙斯 (Zeus) 的神像,立宙斯的祭坛,并在宙斯坛上献猪给宙斯。当这个行毁坏可憎的事件重现之时,也就是外邦的首领亵渎圣殿的时刻来临的时候,祂作为人子的身份,就降临了。
继而,我们来看耶稣预言后的几十年耶路撒冷发生的大事:在主后40年,盖乌斯皇帝差点把他的像放到圣殿去,他的这个行为想表达——我和你们的神明是平等的!后来他死了,这事就不了了之。主后70年,提多将军攻下了耶路撒冷,带着极大的好奇,进了圣殿,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作什么亵渎的行为。不过,就犹太人而言,他已经污染了圣殿。主后132至135年,哈德良皇帝把圣殿里的金银器皿全部掳走,圣殿里很多饰品都是包着黄金的,所以他放一把火,融掉了黄金,正如耶稣在这里所说的“一块石头都不留在石头上面”。
附录12:关于45至51节“忠仆与恶仆”的延伸思考
马太福音大概是主后60至68年写成的,假如这个时间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话,那么,当马太写作的时候,意思应该是比较清晰的——他希望当时的教会,持守住耶稣当时的教导。
马太将这些话记录下来,而且是以耶稣的口吻,一定对当时的教会有非常重大而具体的意义。当福音成书短暂几年后,就发生了耶路撒冷的悲剧。我们可想而知,当时犹太人和罗马人的关系一定是白热化的,马太多么盼望当时耶路撒冷的教会,能懂得耶稣讲的这些道理,以致不被犹太人拉拢去加入他们的队伍,和罗马人对抗。如果教会被拉拢去和罗马人对抗,一定会被毁掉,福音和平的特征也将被毁掉!
当时,犹太人民族意识很强,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特别是当他们受侵略的时候,他们一致团结对外。所以耶稣才说,当耶路撒冷被罗马人攻打的时候,作为弥赛亚的新群体,不要去跟他们作抵抗,不参与革命,才是神忠心的仆人。尽管他们以前忠诚于圣殿,忠诚于耶路撒冷,但现在要转变,要忠诚于耶稣这位和平的弥赛亚和透过祂的复活所建立的“犹太+外邦”的教会,并以此来表达对神的忠诚,这才是神的新群体该有的方式,哪怕这方式是有违于传统,是全新的。
[1] 史学家约瑟夫斯(约37--100)的著作《上古犹太史》或称《犹太史记》记载,大希律执政第18年,即主前20-19年,开始重建第二圣殿,第二圣殿的主体建筑的完工历时九年半,但是附属建筑的兴建或维修持续多年。主耶稣出生前16年(即主前20年左右,祂是主前3-4年出生的),大希律开始大兴土木重建修缮第二圣殿,而主耶稣第一次洁净圣殿时约三十岁。整好圣殿的修缮进入第46个年头,而根据约瑟夫斯记载,兴建修缮一直持续到尼禄皇帝的任期,主后64年。历时80个年头左右尚未完工。参西蒙.蒙蒂非奥里着,张倩红、马丹静译:《耶路撒冷三千年》(北京:民主建设出版社,2015),页101-106。
[2] 用号筒吹响来招聚神的百姓,这是传统犹太人的做法。在出埃及记里面,就有相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