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1月18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832天前 | 504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必永不动摇
2. 每日经文 | 创19章-所多玛
3. 今日默想 | 人类恶的延续
4. 每日加量 | 太18章-新的价值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18日 | 必永不动摇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五篇


1 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

   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2 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

   心里说实话的人。

3 他不以舌头谗谤人,

   不恶待朋友,

   也不随伙毁谤邻里。

4 他眼中藐视匪类,

   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

   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5 他不放债取利,

   不受贿赂以害无辜。

   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

 

省思:

德性的培育——有如砌石,

一块又一块地累加,以形成坚实的结构,

即一种“坚固、不摇动、

常常竭力多作主工”的品格(林前十五58)。

 

祷告:

主基督,祢已经把道路指给我,

还求祢帮助我行于其间。

在我追随救主的脚踪时,

帮助我具备所需的品性——

使我在服事上坚定可靠。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十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创世记》第19章|所多玛


 

所多玛被审判的这一段,仍然需要放在亚伯拉罕的大叙事的范围里来看:


在18章,我们看到,雅威告诉亚伯拉罕,祂马上要去做的事情——毁灭所多玛,之后,亚伯拉罕这一段可称为大祭司的祷告,其目的是讨价还价地为所多玛代求,而且代求的理由十分充足——审判全地的主,岂不秉持公义吗(18:25)?他从五十人直到十人的代求,一共六次的对话,是在不断地测试雅威审判的底线吗?上主都满口答应亚伯拉罕一次又一次的要求,承诺他,只要有十个义人,就不会毁灭所多玛。看来,亚伯拉罕最后的目标就是罗得。


可惜的是,所多玛人实在是罪恶滔天,描述主要有两方面——暴行与性罪恶。这两方面的问题其实与挪亚洪水前人类的问题极为相似,叙事人的意图显而易见——所多玛一定要被毁灭了!


那么,这会不会间接的批判了亚伯拉罕呢?因为这座即将被烧毁的城市,完全不像亚伯拉罕所说的,会有十至五十个义人。最后让我们看到,只有罗得和他的两个女儿,他们三个勉强算是义人,连他的妻子也在逃亡的半途中变成了盐柱。


罗得想将她的两个女儿交出去给那群暴民轮奸,以此来换取两个男性客人(天使)的安全,我们实在不敢恭维他的想法,也深深怀疑——他能够算是义人吗?那么,亚伯拉罕对道德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他们叔侄俩好像对女人,尤其是与自己最亲的女人,都十分轻看。亚伯拉罕为了保命,两次转让撒莱;那罗得会不会也是为了保命的缘故,而交出他的两个女儿呢?那他对天使的热情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社交上的需要呢?


天使还是记念罗得的一点善行,不愿意他随着所多玛一同灭亡,强行将他和他的妻女拉着离开了所多玛。


亚伯拉罕目击所多玛遭到大火的毁灭,看来他为所多玛祈求的愿望,破灭了,除了救出了罗得,雅威并没有按照他的代求而行动!罗得最后也落荒而逃,与两个女儿只能住在旷野里。看来,自13章以来,亚伯拉罕为罗得的两次努力都失败了。


罗得醉后,被两个女儿捉弄,发生乱伦的不齿之事,和洪水审判后,挪亚醉酒,儿子对他不合体统的举动有着相似性。叙事人除了有对前面世界“盖棺定论”的意图之外——审判并不能解决罪恶的问题,唯有雅威新的举措,才能使祂的计划朝前走去。


03

今日默想


所多玛遭毁灭的叙述,与挪亚洪水的叙述有何相似性?并试着探讨一下其间的重点。



04

每日加量 

马太福音 第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2:(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18章 新的价值


小子的价值


耶稣的门徒,真的明白耶稣所讲的天国是什么样的吗?十八章的记述,让我们看到,门徒们真的让耶稣担忧,因他们当中有两人进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他们之间也起了争执。


天国,对以色列人来说,不是指在与地上无关的天上,实际指的就是以色列的国度——一个神的国度与以色列国度重迭的国度。诗篇一百篇,和但以理书里的描述,尤其是七至十二章所呈现的,包括大卫和所罗门的王宫与圣殿,代表着神的宫殿与以色列君王的宫殿一同并立,君王与上主的权柄重迭,君王则代表着耶和华上主的权柄。假如他们要恢复这种双重执政的事实,就必须重建上主的王宫——耶路撒冷圣殿。具体的做法就是——圣殿要被洁净,王国要被恢复。


那么,在这个国度里谁最大呢?是圣殿里的祭司吗?还是他们中的哪一位呢?这正是门徒所关心的。



就此,耶稣拿一个孩子来说,这手法和前面从鱼嘴里取钱币一样的讽刺。就以色列主流而言,要恢复以色列国,必须从恢复圣殿的敬拜着手,为了维护圣殿的敬拜,他们每个男丁要纳圣殿税。这么大的问题,就耶稣而言,一条鱼就足够解决问题了——鱼嘴里的钱够他们交圣殿税了!门徒们问天国谁最大!耶稣说:一个孩子足够说明问题了!


孩子,在当时的以色列中,因为未成年,都不能算是一个人,对他们的称呼用“它”来表达。耶稣的意思是——你一定要改变固有的模式来看天国!祂其实是在作颠倒的工作,祂要改变当时的主流观念和门徒的世界观。如前面祂为被鬼附的孩子驱魔时,对门徒所说的:这样的鬼非要禁食才能赶出来!这是在呼召他们要真实地悔改——认识祂作为弥赛亚全新的作为。


如今,他们要翻转价值观——在天国里,原来没有用的,现在有用;原来没有价值的,现在有价值。十字架的道路,在当时的人眼里,不但没有价值,甚至是至为耻辱的刑罚。如今要重新看待了,因为这才是至高荣耀的神,其怜悯的彰显。


如果说15节记述的,要分清“谁才是最大的”?那么第6节所说的则是要他们来了解“什么是最大的恶”?如果让信耶稣是弥赛亚的小子跌倒的话,就是最大的恶——让一个无助的人受害,这为至恶!


不起眼的、看起来是无助的,神却看成是有价值的。祂要求门徒的价值观要改变,要去寻找在神眼中看为有价值的人。因耶稣自身也成为一个无助的人,祂在和彼拉多对话的时候,彼拉多也知道祂是无辜的人,最无辜的人却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门徒们对罗马人是怎么看的呢?对妓女是怎么看的呢?对瞎眼的和小孩子是怎么看的呢?他们会认为撒玛利亚人有用吗?当有人把小孩子拉到耶稣面前时,门徒们显然不开心,因他们与当时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一样。


在耶稣眼里,社会、经济、国家、种族问题和信仰是结合在一起的,并不存在无政治色彩的信仰。祂去接触罗马人、大麻风病人、百夫长的仆人、撒玛利亚人、迦南妇人。祂认为这些人是有价值的,但门徒们并不是这样想。今天的社会也是这样,会忽略一个穷人、一个流浪汉,因为他们没有价值。但如果是大人物死了的话,大家的态度就会很不同,整个社会都知道他。这些其实不仅是政治的话题,也是信仰的话题。


耶稣说,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我来就是要改变它。这可以理解为祂那另类的政治——一个不分种族、贵贱的政治,祂所倡导的弥赛亚国度,与这个世界很不相同。


而门徒们与这个世界的看法几乎一样,这些想法甚至会引向地狱。耶稣告诫他们,要把这个想法赶快处置掉,就像断手断脚一样的严肃(8节)。这也就是为何赶不出鬼来的原因。


所以,祂说:“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常见我父的面”(10节)。以色列中大部分的人认为,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天使,耶稣用他们的常识告诫他们。祂说:祂来是为拯救失丧的人,这些失丧的人,被人看不起的,丢了,人们也想不起来是谁;而祂来,就是为寻找这样的人,这些小子。门徒们有看到他们背后的天使吗?要知道,他们的背后天使却常在父面前!


一只羊的价值



12节,耶稣用99只和1只这个大比分的例子来打比方。祂的意思是,天父看重以色列人,也看重外邦人。可以作这样的类比——天父看重高官,也看重妓女。甚至,妓女回转比99个高官都有价值,如同寻找到100只中的1只,其欢喜程度,比99只还大。


耶稣在这里就是要求门徒,要翻转自身的思维方式与固有的价值观,要将他们认为没有价值的,看作是有价值的。例如,被钉十字架,在当时的社会认为是没有价值的,而他们则要反过来看。


祂又举一个例子,就是怎样对待有过错的弟兄:“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15节)。得罪我的人,对我而言,没有什么价值,假如你看重这样的人,尝试去挽回他。很看重小子是同样的意思,表明价值观都得到了改变,在常人看来,小人物、得罪你的人是没有价值的,而门徒则需要改变过来,要将看来没有价值的人物,当作自己的弟兄和天上的使者,那他们就可以在天上地下畅通无阻了!前面祂说,因着彼得的宣信,祂要透过他,建立一个在盘石上的教会,这教会的能力,连阴间的权柄都无法胜过(16:18节)。如今,祂所建立的天国,要将这些没有价值的人翻转,在社会上被淘汰的人,神正悄悄地接纳了他们。


接着,耶稣带出一个核心的信息——饶恕!为什么要饶恕人呢?是因为他有价值!也如同休妻,为什么不休妻呢?是因为看她有价值!与看重得罪你的弟兄有价值是一样的。这就是在翻转世界中所有的价值体系。天国不是一个强国富民的行动,而是一个对人价值的尊重的行动,这才是耶稣所建立的国度的最强大特色。


这里有一个神学思考,南美的神学家图图主教的著作《没有饶恕,就没有未来》,将基督信仰最核心的部分,体现在他的书名了。


我们很多时候是好大喜功,喜欢与强权结合,我们期望用更强的影响力来影响这个社会。我们应该像耶稣一样,像麦子一样死了,为这个世界付出。我们不用去争取与这个世界合法对话的权利,要学保罗,在毫不自由的环境里,为这个世界做贡献。


饶恕的态度,正是通天下地的力量,是让天上地下畅通无阻的方法。耶稣说,在这样的基础上,你们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集,我就在你们中间。



这段经文教导我们,饶恕了别人之后,祂就会在我们当中,饶恕的能力与神同在的能力同等。你看重了人,也就是看中了神;你得罪了人,也就是得罪了神。该隐得罪兄弟,夏娃得罪上主,神对这两代人都进行追讨。不过,神还是用恩典和怜悯来对待他们,让他们作出检讨。你获得与弟兄的同在,也就可以获得与神的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