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1月9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841天前 | 540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比神微小一点
2. 每日经文 | 创9~10章-新形态
3. 今日默想 | 如何看含的后代被咒诅?
4. 每日加量 | 太9章-新的来源(+附录6)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9日 比神微小一点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八篇


1 耶和华我们的主啊,

    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你将你的荣耀彰显于天。

2 你因敌人的缘故,

    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

    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


3 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

    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

4 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

    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5 你叫他比天使(或作“   神”)微小一点,

    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

6、7、8 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

    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羊牛、

    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

    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


9 耶和华我们的主啊,

    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省思:

“从外表上看人类,简直是侏儒,

仿佛宇宙群星中不起眼的一粒尘埃;

但在属灵的意义上,却是巨人,

于创造天地之神的旨意中,

显得异常荣耀尊贵。


祷告:

主,我望向天际,深感到自己的渺小,

我在祢的创造中,如此微不足道。

当我听见祢说的话,便觉得被提升——

自己竟成为如此荣幸的一个孩子!

“祢的名在全地上何其美!”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九、十章


九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十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创世记》第9~10章|新形态


挪亚刚走出方舟,就献上祭物,我们看到神也再次施加丰厚的怜悯——不再因人的恶,而毁灭人类;也重新设立“栽种与收割,季节与寒暑和昼夜”,表明一个全新的世界出现了,如同第一章给我们看到的。不过,有些格局已经改变了:


1)动物对人产生了恐惧感,尽管在开始的时候,人对它们就有管辖的权柄,但它们成了人的猎物和食物,则是从这里才开始的。人在捕食动物时,不可连肉和血一同吃。不可吃血的禁令,有两点意思:在古代血被视为生命,吃肉时,需要把血放掉,是对动物一种人道主义的做法,要确保动物已经被宰杀;吃肉时把血放出来,意思是要把动物的生命力归还给赐它生命的造物主。这种做法,是表明他得到神的许可才夺了动物的生命。他们也将神当作是宾客的身份来吃喝这丰盛的宴席。这作法后来在献祭中细致地表现出来,也在现代人饭前谢饭祷告中体现出来。


2)报血仇的命令。人的生命,具有神的形像,仍受神的保护;夺取别人的生命,也被视作与神对人生养众多的祝福相抵抗。


3)赐下新的约,好将第二章里的祝福,得以延续。神承诺:不再以洪水毁灭血肉之躯,也不再灭各样活物和淹没大地。并以彩虹(如同古代战士身上佩着的弓的形状)为记,以示坚守承诺(在近东,神圣战士身上常有弓,以示尊严)。


令人伤感的是:尽管上主用了一年的时间重新创造,但是,洪水是不是真的净化了大地呢?再次获得机会的挪亚,却给人类带来又一次悲剧。


挪亚建造葡萄园后,自己被园中的产物所灌醉,后果与亚当夏娃犯罪后几乎是一样的——发现自己赤身露体!不过,这一次发现的,是他的儿子们。



就像所多玛和蛾摩拉事件之后,罗得被后代愚弄作结一样,人类的后果总是以羞辱作结,并且还要延续下去。挪亚发出咒诅和祝福:雅威闪的神是应当称颂的,愿迦南作他的奴仆(9:26节)。我们不能以为这就是上主的谕令,尽管表面看起来很像,但神没有责任要履行挪亚的宣告。反倒透露出家庭的悲剧扩展了——由亚当夏娃夫妻之间、该隐与亚伯兄弟之间;如今,漫延到挪亚的父子、儿孙之间了。另外,挪亚的三个儿子,对应于亚当的三个儿子,有一个是坏的。这或许是后面的拣选神学——蒙福和遭咒诅的雏形。


03

今日默想


你如何看含的后代被咒诅?你认为与耶和华上帝有关吗?


04

每日加量 

马太福音 第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2:(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9章 新的来源


新的义人


第八章耶稣所行的是关于医治和释放的神迹,第九章则是关于赦罪权柄的来源问题。前面我们看到,耶稣第一轮事工的总结就是——祂被人弃绝(8:20);祂在颠覆阴间的权势,但最终被人们赶走(8:34)。


第九章前两个故事中这情形还在继续。文士对耶稣的行为表示质疑,而耶稣的回应:“你们为什么心里怀着恶念呢?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祂将自己的行动解释为“赦罪”,以赦罪来使人的身份得到恢复。


这种以命令来赦罪的方式,对以色列人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为他们知道,真正让罪得赦的方式是通过献祭。耶稣不用献祭,表明祂用的是与他们不同的、另外一种赦罪的方法。就像七章24至25节,祂说,听祂的话而采取行动的,就如同将房子建在盘石上,这比喻是刻意对比那个建在石头山的建筑物(圣殿)。如今,祂的话、祂自身有了如圣殿般的功效——带来赦免与医治。


第8节,“众人看见都惊奇,就归荣耀与神,因为他将这样的权柄赐给人。”这将荣耀归给神的结果是由耶稣的赦罪带来的,荣耀是对神的颂赞,一般都是在圣殿崇拜进行时对神的回应,“如今,因着耶稣的医治与赦免的行动而带来了。“权柄”这词也要用“神的临在”来理解。



九章9节,耶稣呼召马太,要马太来跟从祂。马太的反应是“就起来”跟从了耶稣,如前面彼得岳母得医治之后的反应一样——就起来服侍耶稣,也与九章7节那个瘫子得医治后,就起来,回家后所表达的一样。起来(Hearouse),就是常用在“复活”上的字。表明耶稣赦罪的行动所带来的自由,和复活所带来的新生联系在一起了。


第10节,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这“坐席”,与八章11节里说的“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相呼应,是说罪人与弥赛亚同席、相交得到了落实。看来,耶稣所带来的神国,在接纳罪人方面,有更大的包容性。


耶稣的这些行动容易引起歧义,在圣殿之外凭空赦免别人的罪,让人感觉有另立炉灶之嫌。所以法利赛人会责问祂,为什么和税吏与罪人一同吃饭呢?意思是:门徒的老师,其实是罪人,罪人则与亵慢人、愚顽人和外邦人同等(参诗1、2篇)。


耶稣用了两个层次的话题来回答法利赛人。祂首先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接着祂引用何六章6节:“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来回答。祭祀是在哪里呢?是在圣殿!看来,12至13节,耶稣的话有深远的意思——祂是说,世代在改变,祂代替了圣殿!在圣殿之外施行怜悯,说明祂自身正在悄悄地代替圣殿,将神大有怜悯的时刻带来了!而耶和华的怜悯来到,对以色列而言,正是法利赛人所期盼的末日的来临。


对于13节这句话,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解释:神不喜欢形式的敬拜,耶稣喜欢内心的怜悯。这解读不准确,耶稣这句话的本意不是这样,祂是在表达——世代在变,耶和华大有怜悯的世代已经来临,祂自身取代了圣殿的功能,不再需要祭祀来表达,哪怕是赦罪,也不再需要献祭,如今祂将这怜悯实现,这正是祂讲话的重点。


另外一点,我们看到,马太将耶稣的医治解读为赦免,看来,耶稣和圣殿的冲突更加尖锐化了。祂说:“祂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这个召是指召唤、召聚神的百姓回来的意思;召唤也有末日的味道,在末日,耶和华回来的时候,祂要召聚祂那四散的百姓。



义人是指神的百姓,罪人则不是。祂的意思是:“祂本来就没有必要来召聚神的百姓,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我来召的是原来不属于神百姓的那一群人”。耶稣对法利赛人的回应,有着更为深的含义。


当时的以色列人,都认为自己虽然名义上是神的百姓,而现实中,他们落在罗马人的侵略之下——他们基本认同自己仍旧在被掳中;虽然有神的百姓的名义,但没有实质;虽然和亚伯拉罕有关系,但他们并没有活出义人(立约的百姓)的样式。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把外邦人赶出去的原因,是为了维护义人的纯洁。也就是说:他们依然就是“罪人”,这其实就是施洗约翰的定义——罪人都要来悔改受洗,而成为义人!但有些人依然自以为义,那就仍然落在罪恶中。


耶稣对罪人和义人的定义与施洗约翰相同,而这定义与法利赛人不同,与耶稣对话的法利赛人不认为自己是罪人。他们错了!他们不是一直在等候那个时刻,使名义上是神的百姓,却仍旧落在被掳中的人(被掳是因为在罪中!),成为义的时刻到来吗?而今天就是了!你看,税吏、瘫子、大麻疯病人得救了!甚至迦南妇人和罗马人都得救了!这些都是和他们一样——落在各样捆绑中的罪人。


所以,耶稣是在唤醒他们!此时正是罪人、恶人,被掳的人得救的时刻;是自由得到恢复、作为神百姓的身份得到恢复的时刻。当然,假如法利赛人能意识到自己是罪人,然后悔改、跟随耶稣,依然可以进入天国。


新的时刻


14至17节里的故事,是前面两个故事的延伸,也表达着同样的主题:神大有怜悯的、新的时刻已经来临。这是一个喜庆的时刻,是罪人得到释放的时刻,是不需要禁食的日子。当新郎离开他们之时,才需要禁食。传统上,以色列被比喻为上主的新娘,“新郎和新娘”这个词的出现,往往比喻他们的神回来了——有一天,神要像新郎娶新娘一样,来召回他们。


如今,世代在变,不需要通过祭祀,乃是通过弥赛亚的医治、行动、对人的认同、接纳、和对人的释放,来表达耶和华重新回到他们当中了。税吏与罪人真的可以与弥赛亚一同吃饭,罪人的身份,真的可以被改变的时刻到了,这正是他们理解的末日的来临。


神向罪人开放了,那么义人该怎么办呢?义人应该欢喜快乐!假如你是义人,那你持守这身份吧。像那个浪子故事里的大儿子和小儿子,哥哥应该开心才对,因为哥哥本身是持守产业的。神怜悯罪人的时刻来临,而自以为是的“义人”,倒成为抵挡神的人。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你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神国来临的这个时刻,不要以为神会回到圣殿,祂乃是以住在弥赛亚身上这个方式,宣布祂回到百姓中,这就是福音书开篇就说的——以马内利。假如你用旧的眼光看弥赛亚的行动,可能连自以为是“义人”的身份都保不住,就像用旧的皮袋装新酒,连旧皮袋都保不住一样。


另外,在神大有怜悯的时刻来临的同时,也有忧伤,就是弥赛亚要离开他们,这就是耶稣为什么又说门徒们也要禁食的原因[1]。有一天,门徒也会悲伤,就像以色列以禁食来记念圣殿被毁的悲伤一样。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等耶稣被毁——即是被钉十字架的时候,在这个时刻,他们会悲伤。


耶稣和门徒们正在庆贺神的回来,这个时刻带来巨大的实效——这正是18至34节所记载的四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治好睚鲁女儿、血漏妇人、两个盲人和被鬼附的哑巴。与前面的主题一致:他们的神已经归回,不再依靠祭祀的大怜悯世代已经来临。


18至26节的两个医治的故事,将不洁、拯救、与复活连在一起,一个是血漏的妇人、一个是死了的闺女,这两个都是死亡得到复活的故事。妇人患了12年的血漏不止,生命靠近死亡的一端,不洁净。妇人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表明她相信耶稣是可以使她蒙拯救的那位(痊愈是拯救的意思),表示拯救的时刻已经来到,这与耶稣前面说的新郎在场相关。


耶稣对众人说“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其意思是祂要让死了的人复活。“起来”的意思与前面相同——与复活相关,表明罪被拿去。


耶稣拯救的方式是复活,逆转了摩西五经里面所有的现实。摩西五经里,假如你要保持生命与洁净,就不要碰那些与死亡相关的东西。而耶稣直接面对死亡,如同面对前面那位不洁的血漏妇人,祂自己没有成为不洁,反而使人变成洁净,表明圣殿里的洁净功能在祂身上完全体现了,以前是在圣殿体制内,现在是被授权给人子了。


而耶稣并没有使用祭祀的方法来作洁净,以此来类比摩西,摩西一生三次被神呼召,如果加上最后被神叫走,就是四次。第一次神呼召他带领以色列出埃及;第二次呼召他上山领受律法;第三次呼召是领受建造会幕;第四次上山后再也没下来(被神接走)。中间的两次呼召,一次是领受律法,一次是领受建造会幕的蓝图,会幕主要的功能是献祭,以此来洁净以色列人,使他们保持作为上主儿女的身份,这成为以色列历史中,神子民保证与神同在的基本方法!


耶稣以新摩西的形象出现,这里用的:祭祀、痊愈、起来、服侍,这都是摩西五经里用的词语。而祂不用祭祀,直接带来神的怜悯,祂用跨越和胜过死亡的方法,来与神保持生命的连接。表明祂与五经之间,既有继承,又有超越。


新的工人


30至31节,马太记述了耶稣医治了两个瞎子的眼睛的事件,祂却切切地嘱咐他们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可是,他们出去,竟把祂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


耶稣为何要吩咐瞎子不要传扬呢?其实这是一个策略。瞎子看见、哑巴说话、瘸子行走,对以色列人而言,当看见这些事情的发生,就想起以赛亚书三十五章5至6节里所说“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朵必开通,那时,瘸子必跳跃像鹿;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指的就是弥赛亚来临的时刻。可是,祂的这一系列作为,却遭到法利赛人的诋毁:说祂是靠着鬼王赶鬼(34节)。在面对遭诋毁的处境,祂并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祂就是弥赛亚。包括登山变像之后,对彼得说,不要到处宣扬祂作为弥赛亚的身份。因祂传道的工作要到25章才结束,如果现在就被许多人知道祂弥赛亚的身份,反倒会拦阻祂实现弥赛亚的目标。


在35至38节这段,耶稣说,就像庄稼已经熟了。麦子要被收到仓里一样,如今,聚拢在上主恩典中的时刻,已经来临。但真正能和祂一起做工的人多吗?你看,祂赶鬼,却遭到法利赛人的误会。那作为跟随祂的门徒,又能懂得多少呢?耶稣仿佛是在责问他们:“你们真的懂得自己的身份吗?知道你们是我的副手吗?关于天国的福音,关于上主的大有怜悯,你们又能懂得多少呢?”



要知道,祂并不是为解决以色列人的政治诉求而来,而是为了要解决深藏在他们里面的罪。以色列人认为的政治就是要把罗马人赶走,而耶稣却是要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以色列与外邦的矛盾和纷争。当然,和解也是一种政治行为,饶恕和赦免也是治国方略。南非的图图主教说:没有饶恕就没有未来!耶稣采用的与众不同的“政治方略”,门徒真的懂吗?


耶稣带来另外一种被掳归回!有着新的政治主张,祂不与罗马人抗争,而是以赦罪的方式来对待罪人和不洁净的人,所针对的是深层的、阴间的鬼。祂主动接近大麻风病人,和百夫长这些不洁的人。这种接纳与包容,真正明白的人多吗?能做这样工的工人到底有几个呢?连倡导神国来临的法利赛人,都说耶稣是靠鬼王赶鬼,何况其他人呢?



[1] 为了记念在主前587年圣殿被毁的悲惨事实,以色列传统设立一个禁食期来表明他们的悲伤悔过,以及对弥赛亚的等候。


附录6:耶稣与圣殿,有着连续与不连续的关系


如前所言,我们读新约和旧约,需要用连续与不连续(连贯/断开)的思维。圣殿与耶稣之间,也呈现了这种关系,祂与圣殿,既有继承,又有超越;祂的医治方法,与圣殿里祭祀的方法有相同的地方——以赦免罪的方式;但祂不用献祭,直接赦免,表明了祂与圣殿不同,甚至取代了圣殿的功能。


先知预言,当神回来之时,会带来一系列的医治:瞎子可以看见、哑巴可以说话、瘸子可以走路……。以色列人禁食所要表达的哀思是圣殿被毁,神离开了他们。但耶稣说神已经回到他们当中了,祂怎样来表达呢?就是让不洁净的妇人得洁净,让死人得复活。这些行动,本应在圣殿发生,因圣殿代表着神的同在,会带来医治与饶恕,而今天却发生在耶稣身上。这些都表明,耶稣与圣殿之间有连续与不连续的关系。




▓ 本文插图选自意大利画家 乔万尼•贝利尼 ( Giovanni Bellini 1431-1516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