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10日 | 因他专心爱我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一篇14-16节
14 神说:“因为他专心爱我,
我就要搭救他;
因为他知道我的名,
我要把他安置在高处。
15 他若求告我,我就应允他;
他在急难中,我要与他同在。
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贵。
16 我要使他足享长寿,
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
省思:
我们所求告和信靠的一切,
都在神的作为中获得肯定。
神进入我们的生命,
满足了我们一切的需要。
祝福是藉求告、信靠获取的。
祷告:
神啊!我爱祢,
我需要祢所能为我做的一切:
释放、保护、解救、提升、救赎。
感谢祢在耶稣基督里丰富的应许和
坚定不移的履行。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耶利米书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耶利米书》第6章|圣战
这一章开头就是一个呼吁,呼吁住在耶路撒冷的便雅悯人赶紧逃亡,逃到提哥亚,逃到伯•哈基琳。因为从北方而来的敌人,很快就要进入耶路撒冷,发动圣战,大行毁灭之事(1节)。
可怜的耶路撒冷,这位天生丽质的娇嫩女子(2节),很快要花容失色,因为这里要成为战场,敌人将要攻击她,以毁灭这个城市作为神圣之事。无论是一般的地方还是宫殿,都将被攻打,都将被毁灭(3-5节)。
在古代近东,所有的战争都被认为是“圣战”——奉各自的神明而举行的战争,大部分的军队都会有随军的巫师或占星家,开战之前都会有献祭般的行动,以求各自神明的庇护。交战的双方一般会在傍晚鸣金收兵,来日再战,而在这里却说,敌人会在入夜后一直攻击,说明敌人的侵略行为十分可怕和无情,极具有摧毁性(3-5节)。
为何会遭遇如此浩劫呢?因为这是出于雅威对敌人的吩咐,祂要敌人发动圣战,将这里的树木砍伐,作为筑垒攻打耶路撒冷的材料。这本来应是一个公义之城,却变成罪恶满盈的都市!雅威实在不能接受,雅威与她的关系已经破裂了,她必然要成为荒凉之地(6-8节)。
故此,雅威要通过敌人,狠狠地报应这个强暴之都,就像是盗贼摘了第一轮葡萄后,还会回来再摘剩下的(9节)。祂愤怒之极,咒诅成为祂行审判的特色,祂将愤怒倾倒在孩童、少年人身上,连夫带妻、年老的都要通通被掳走,房屋、田地都要被毁灭(11-12节)。
雅威为何会如此报应他们呢?因为他们一味贪婪,只求肥己,领袖们也敷衍了事,假报平安,更使百姓病入膏肓(13-14节)!因为没有好的领导带领他们归向雅威在古时所启示的道(16节),当先知向他们宣布了这些控诉之后,百姓却说:我们不听(17节)。他们说,听了这么多雅威的训诲,耳朵都听厌烦了(18-19节)。
所以,雅威说:即使他们献上昂贵的礼物,并时时献祭,又有什么用呢(20节)?
从22至30节描述了北方之军入侵耶路撒冷所造成的惨无人道的后果,骇人听闻。可悲的是,这是出于雅威的审判——雅威如同匠人丢弃在风箱炼过的银渣一样,丢弃了祂的百姓。
03
今日默想
我们有句俗话:你是叫不醒装睡的人。这用在耶利米时期的犹太人身上也完全合适。在第10节里,让我们看到,他们的耳朵紧闭,意思是,他们并不打算听先知警告的话,不但普通的百姓如此,连那些先知和祭司也是如此,他们粉饰太平,不但没有带领百姓珍视上主先知的话,反而在官方媒体中不断宣布: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14节)。
看来,忠言逆耳,没有人会喜欢听刺耳的话,可是往往刺耳的话才能唤醒人心。
就你而言,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难以被唤醒的人吗?
04
每日加量
马太福音 第二十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20章 | 新的为王方式
在前的与在后的
二十章1至16节记述的葡萄园做工的比喻,是警告门徒要留心十九章30节“在前在后”的说法。在前面,耶稣告诉门徒,他们将会成为审判十二个支派的领袖;现在,祂警告门徒,因他们心中所怀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他们说:我们那么早跟随你,将来会不会成为王国中重要的人物呢?
在十九章27节,我们看到,彼得确实有这种想法,他对耶稣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到什么呢?耶稣说:你们这种追求回报的观念,在天国里,要被修正!你们必须放下这些想法,也要重新区分谁疏谁亲,不能再以血缘的关系,来定义上主百姓的标准,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成为在先的人(参19:28-29)。
如今,这群卑微的门徒,将要成为审判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领袖,而十二支派,原来是以祭司和法利赛人为代表的。这就是耶稣所讲的,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的意思了。
这同时也在提醒门徒,不能总想着要得到些什么,那与现在的当权派有什么不同呢?他们的想法要被颠倒,不能以权势来理解作为弥赛亚跟随者的身份。耶稣祂自身正是用这种卑微的方式,来改变以色列人的命运。
这段葡萄园做工的比喻,正是讲这个主题。故事是这样的:葡萄园主人,要人到市面上去,寻找一些没有雇主雇佣的人,进到他的园子做工。他们就在不同的时段里,一共找了四批人进来,当一天下来,结算薪酬的时候,一大早来的和在黄昏前来的,都得了同样价值的回报。
这故事对门徒们产生很大的警告,因门徒们说,他们撇下一切,跟随了耶稣,那么,他们会不会成为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呢?耶稣则劝导他们说:不会!因为天国是由一些卑微人组成的,而且,在后来加入进来的人,在神眼中也一样被看中,不存在贫贱、先后之分。
这样看来,葡萄园做工和青年财主这两个故事,具有相似性。耶稣讲述葡萄园的故事,其原因是门徒说:我们撇下所有,跟从你,将能得到什么?耶稣就他们的权力观做出即兴的警告,他们的权力观,在二十章20至21节“为首与为仆”的请求里暴露无遗。
如前所述,耶稣已经说过,他们这群属于神的百姓的“后起之秀”,要坐在审判者的位置,审判十二个支派,取代了以色列传统固有的权力位置——如“祭司、君王、公会的长老”等。
可是,门徒们依旧将自己理解为像现在的祭司一样,将获得权势——因着进入弥赛亚的国度,他们拥有权力与地位。看来,他们并没有听懂1至16节葡萄园比喻里对他们的警告。
于是,耶稣再次将弥赛亚的主旋律告诉他们:“人子被定死罪、被人戏弄鞭打、交给外邦人”(17节)。这等于是在说:在天国里为主为王的人,在世人眼里就是这样被羞辱、被丢弃的!而门徒们显然不具备这种思维。
为首的与为仆的
在他们去耶路撒冷的路上,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祂成全:“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20-21节)。
非常讽刺!耶稣前面讲了这么多,如此深刻的教导他们——天国的代表到底是怎样的。祂似乎都白讲了!门徒并不明白祂所讲的弥赛亚国度,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依然认为,这时候去耶路撒冷,耶稣可能会去打一场决定性的仗,之后,这些嫡系们将成为大功臣,也将获得殊荣和高位。
耶稣颇带讽刺地回应他们,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22节)。其实,耶稣在说:“你们真的没明白我要面对的事!这些事,你们真的能面对吗?”门徒们非常自信地回答——能!门徒们的意思似乎是:庆功酒谁不能喝?
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23节)。
这其实是耶稣一个自我卑微的回答——祂作为上主的仆人,以色列的弥赛亚,完全不是那种自我主张、强权的模式。祂也以此向门徒示范了,作为弥赛亚跟随者,该有的模式!所走的是一个卑微、放弃自我的道路。
耶稣所说的:将要喝的杯!祂与门徒的理解完全不同!门徒们说的好像是庆功酒,而耶稣所说的杯,其实是上主忿怒的杯。到如今,他们之间还是在不同的频道上。同样的语言,却在表达不同的意思。
耶稣表示,祂不能决定他们在天国里会是哪个位置,但祂却要求门徒,要和祂一样——来喝这上主忿怒的杯!因祂要让这苦杯,成为一种救赎的方式,门徒们也要来喝这苦杯,以此效法祂,来走这条看似被审判的救赎之路。
这两个门徒此时的期盼:当耶稣得到弥赛亚国度时,他们可以坐在左右,与祂一同施政。后来,他们发现,耶稣上十字架的时候,确实有两个人坐在祂的旁边,不过,不是他们,也不是其他的门徒,而是两个强盗。其实,这也回答了西庇太儿子母亲的问题——耶稣的宝座是羞辱、痛苦的十字架,祂所喝的杯是苦杯。
24至26节描述:那十个门徒听见这兄弟二人的话,深表不满,就恼怒他们。于是,耶稣叫了他们来,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真正伟大的就是甘心为仆的!耶稣反对他们,要他们离开世界这种竞争的权力意识。
马太继续以29至34节所记述的两个盲人蒙医治的故事,来表达同样的主题。耶利哥,是约书亚进入神应许之地的第一站。马太在这里,将“耶利哥、瞎子、大卫的子孙”这几个元素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
在约书亚记里,耶利哥是外邦人的地方,约书亚带着以色列人从这里开始,进入迦南应许之地。在撒母耳记下五章1至10节里,因耶布斯人嘲笑大卫,说耶路撒冷只用瘸子、瞎子防守,大卫也无法攻下。没想到大卫攻打下来了,但他从此恨恶瞎子和瘸子(参撒下5:8)。
当瞎子在喊叫大卫的子孙的名字时,难道他们不知道,大卫子孙的祖先大卫,不喜悦他们,视他们为不洁净吗?而他们却要求耶稣这位大卫的子孙,来医治他们,让他们的眼睛得以看见!这个故事最起码带给我们以下3点的思考:
1、瞎子要看见,意味着他要放弃现在固有的生活,过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
2、耶稣与大卫不同的为王的方式,虽然祂是大卫的王室后裔,但与大卫不同,祂让大卫不喜欢的瞎子,过上一种全新的生活。
3、针对门徒而言,这两个瞎子祈求耶稣给他们全新的生活,当耶稣动了慈心,把他们的眼睛一摸之后,他们立刻看见,就跟从了耶稣。显然,他们比门徒看得还清楚,他们更认识谁是弥赛亚。
因此,这个故事仿佛变成了讽刺门徒的故事,门徒们也称耶稣为王,但他们不知道耶稣要他们过的是一个怎样的生活。他们与耶稣讨价还价,谈论谁为大谁为小(18:1,20:21、24节);他们向耶稣索取(19:27节)。而瞎子却什么也不说,立刻就跟从了祂。
门徒必须放弃固有的弥赛亚国度观,和作为耶稣跟随者的自我期盼!要来看看,耶稣的为王方式,祂获得神国,与约书亚通过攻打耶利哥而获得的“应许之地”完全不同;也不同于大卫对瞎子与瘸子的排斥,乃是以救赎、医治“敌对者”与“不洁者”而成就。